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德国

  • 团契生活

    作者:[德]迪特里希·朋霍费尔

    本书是德国基督教神学家朋霍菲尔的重要著作,以神学院的学习和生活为出发点,围绕团契这一基督教的重要活动形式,讲述了许多重要的神学观点。
  • 哥特形式论

    作者:沃林格

    《学院丛书:哥特形式论》包括了作者的对哥特艺术真切、直观的感知或愉悦的体验——这里并不仅仅是社会的和经济的状态,而是指哥特人,他的世界与意志的一般的精神性渴望。《学院丛书:哥特形式论》主要内容包括历史的方法、艺术与美学、作为人类心理学的艺术科学、原始的人、古典的人、东方的人等。
  • 捕捉月光

    作者:克吕格尔,布赫霍尔茨

    谁倘若认为,天空(包括日月星辰)在我们的研究这下将失去其光芒和吸引力,那将大错特错。因为事实恰好相反。我们对宇宙的无限性了解越多,我们对这个不断保持平衡的球系就越是充满惊奇。而且,我们作为终极者,考察上天星星的兴趣,未曾有半点减退。 画家昆特·布赫霍尔茨是一位星星观察者和月光捕捉者,他永远都把目光盯着上方,除非他正在把它们搬上画布。继《图文书》(1997)和《在水一方》(2000)之后,又推出新作《捕捉月光》。他邀请我为之配诗,史欣然从命。
  • 在不确定中游走:本雅明传

    作者:[德] 毛姆·布罗德森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20世纪最富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一生颠沛流离,去世后声名鹊起,是其所处时代的“异数”,被公认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本书作者毛姆·布罗德森借助大量一手资料,全面展示了本雅明“在不确定中游 走”的一生:他优裕的童年生活,以及他那个犹太资产阶级大家庭的冲突;他在德国青年运动时期的活跃身影,以及理想主义、社会主义和犹太复国运动对他的影响;他在不同时期的著述和译著引起的批评和纷争,以及他悲惨的流亡生活和他的“不确定性死亡”……
  • 律师与社会

    作者:[美] 迪特里希·鲁施迈耶

    出版于1973年的《律师与社会:美德两国法律职业比较研究》,是西方法律职业研究的一本经典著作,也是德裔美国社会学家鲁施迈耶 (Dietrich Rueschemeyer)的第一本主要学术著作。 在1970年代以前,英美两国的职业社会学研究大都集中于职业的社会结构与功能等方面,而很少关注职业和其他外部主体(如市场和国 家)的相互关联,尤其在 职业与国家的关系这一研究领域,一直没有什么成型的理论出现。鲁施迈耶的这项对德、美两国法律职业的比较研究,为这个领域提出了第一 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命 题,即职业的历史发展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国家兴起与资本主义市场扩张的相对时间顺序。这个理论命题也已经成为职业 社会学与法律职业研究的一个经典 命题,为法律职业的比较历史研究的日后发展砌上了第一块砖。 目前国内研究法律职业的学者对于跨国比较研究普遍有着较强的兴趣,在理论和方法上却往往缺乏指导,本书中译本的出版,无疑会对这一研 究领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吸引对法律社会学、职业社会学、政治社会学以及历史社会学等领域有兴趣的广大读者。 ——刘思达,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社会学系与法学院助理教授
  • 货币生产的伦理

    作者:[德] 约尔格·吉多·许尔斯曼

    金融危机之后,为避免实体经济陷入低迷,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政策来恢复经济和信心。这些政策当中就包括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增加货币供应量。这样做可谓立竿见影,但可能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却不能不让人担忧,一旦猛虎出笼,为害更甚。那么通货膨胀的危害在哪里,根源又在何处呢?对此,本书给出了一个大胆然而彻底的解决方案。一般人们都关心货币取得和使用的伦理问题(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关心货币供应量是过多还是过少,但少有人会对国家发行货币、规定法定货币的行为本身产生怀疑,即货币生产的伦理问题。作者从奥地利学派主张私有产权和市场机制的基本观点出发,对国家垄断货币生产的伦理正当性提出质疑,指出法定货币才导致了法定或授权的通货膨胀(fiat inflation),这进而导致一系列在社会、文化乃至精神方面的严重后果。作者呼吁变革现有的货币体制,认为解决之道并不是要废弃纸币,而是要废除国家在货币生产上的一系列特权,允许公民自由选取货币。
  • 共同体与社会

    作者:(德) 滕尼斯

    《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西方社会学最经典的著作之一。《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在社会学上的最主要贡献是发现并深刻阐明人类的群体生活中两种结合的类型:共同体与社会。滕尼斯认为,共同体的类型主要是在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之上的群体(家庭、宗族)里实现的,此外,它也可能在小的、历史形成的联合体(村庄、城市)以及在思想的联合体(友谊、师徒关系等)里实现;他认为,共同体是建立在有关人员的本能的中意或者习惯制约的适应或者与思想有关的共同记忆之上的。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等作为共同体的基本形式,不仅仅是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加起来的总和,而且是有机地浑然生长在一起的整体。 与此相反,社会产生于众多的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有计划的协调,个人预计共同实现某一种特定的目的会于己有利,因而聚合一起共同行动。社会是一种目的的联合体。社会也是一种“人的群体”,人们像在共同体里一样,以和平的方式相互共处,但彼此之间不是相互结合,而是基本上分离的。“社会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机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社会的基础是个人、个人的思想和意志。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社会的类型晚于共同体的类型。”“在近代的资产阶级社会里,社会的类型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在农业宗法社会濒临瓦解、大工业文明席卷一切的19世纪末欧洲,滕尼斯这一发现具有相当的创见和预见性,由此也成为以后西方社会学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并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被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初版于1881年,至今在德国已有十多个版本问世,并被译成英、法、意、日、匈等多种文字。中译本根据1979年德文版译出,此次再版译者又重新进行了校订。
  • 有个性的羊

    作者:(德)达尼拉.楚德岑思克 文/图

    一只羊在通往剪羊毛小屋子的路上逃跑了。由于毛长,她成了捉迷藏高手、滚草垛高手、溅水花高手;过生日时,她可以在身上扎满漂亮的蝴蝶结。这只羊身上的毛越来越长了,当其他羊快乐的玩耍时,她却不得不安静地躺在草地上休息。最后,她终于决定去剪羊毛。在寒冷的冬天,所有剪过羊毛的羊都系上了漂亮的围巾遮避寒冷。这只羊是不是很像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女孩?相信很多人会从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 海德格尔与妻书

    作者:[德 ]葛尔特鲁特·海德格尔 (选编)

    本书是由德国著名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长孙女,葛尔特鲁特·海德格尔编辑的。海德格尔与其夫人埃尔福丽德之间的通信,几乎持续了二人的一生。在现有的几部通信集中,本部是以最为私人的名义写作的。这本书信集中记录了他与妻子埃尔福丽德的交往与交流,并使读者能够尽窥海德格尔一生中的高潮、转折和日常生活的点滴:在托特瑙山建设著名的小木屋、在马尔堡应聘中的困难、他对女性的看法以及他在创作自己的著作时投入的努力。
  • 玻璃球游戏

    作者:[德] 黑塞

    《玻璃球游戏》是黑塞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出现,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它用一系列象征和譬喻编织起一种哲学上的乌托邦设想,虚构了一个发生在二十世纪后未来世界的寓言。
  • 走向公众

    作者:【德】鲍里斯•格洛伊斯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事物被认为是美学经验的来源,那么艺术不再具有优势地位。相反,来源于主体和世界之间的艺术和曾经给艺术合法地位的任何美学话语必须也必定服务于削弱它。继鲍里斯•格洛伊斯近作《艺术力》和《共产主义后记》之后,本书试图避免使用具有牢固地位的美学和艺术的社会理解——它们总是承担观者和消费者的位置。让我们重新考虑艺术生产者的位置,不要问艺术像什么,或者从哪里来,以及它为什么存在第一位置。收录于《走向公众》之中的文章引发诸多思考,尤其是在当下存在的如何使个人和公众对艺术品的认知协调共处的两难问题上更是如此。为了理解公众表达形式对个人利益形式的影响,放宽视野,思考两者各自存在的局限极为必要。
  • 德意志社会主义

    作者:[德]桑巴特

    《德意志社会主义(第2版)》内容简介:德意志社会主义视其任务为把德意志国从经济时代的沙漠中拯救出来。……德意志社会主义不是无产阶级的,不是小资产阶级或其他社会主义部分的,而是一个民族社会主义。因为它包括全体,所以亦及于各部分的文化,不仅限于经济方面:它是全体的。倘使德意志社会士义的拥护人脑海中有一个想象图状,那么这图状应当是:人类伟人的创造的时代,在这时代中统一的精神把个人结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全体,在这全体之中,个人能完全其自己的生命,为共同而服务。
  • 国家学的危机 社会主义与民族

    作者:(德)黑勒

    在群星璀璨的魏玛时期,主导国家学论争方向的,除凯尔森和施米特之外(尚包括中文公法学界仍相对陌生的斯门德),自成一家之言的黑勒亦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国家学的危机 社会主义与民族》是黑勒作品的第一个中文简体译本,期能更加丰满地展示魏玛时期国家学论争的全貌,凸显黑勒自身的思想在争论中的特色,展示公法对一般法理论的意义。
  • 韦伯作品集XI:古犹太教

    作者:[德]马克斯·韦伯

    《古犹太教》是《宗教社会学论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研究古犹太教都是从宗教学的角度,以文献考证来看待古犹太民族与现代基督教的关系,而韦伯则用社会学的方法重新梳理史料,把古犹太教放在西方和近东整个文化发展交汇点上审视这一宗教历史的内在理路,从而揭示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大对立宗教文明盘根错节的难解因由。
  • 宪法的守护者

    作者:[德]卡尔·施密特

    《宪法的守护者》最早作为单篇论文发表於1929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展,再以专著的形式出版於1931年。当时正值魏玛共和国摇摇欲坠的时刻,空前的政局动盪、经济危机,赋予非常状态的概念以一种迫近的现实感。面对风雨飘摇的局面,施密特提出了一个类似於「谁来决断」的严峻问题:谁来维护宪法?
  • 苍蝇和大象的足球赛

    作者:(德)米切尔·恩德(文),丹妮娜·楚特辛

    本书收录的是米切尔·恩德创作的短篇童话。 是大是小不重要。苍蝇们可笑不是因为它们小,而是因为它们嗡嗡的,飞来飞去,觉得自己最了不起。这就使得许多的荒唐念头平地而起了。苍蝇们忙忙碌碌,先突破,后射门,精彩纷呈,其实那都是它们自个儿在玩,根本没有开始。所以你看,一觉得自己最了不起,那就只有自己的愿望和热情了,连大象的腿根本不在奔跑都看不见,更看不见世界的表情了。 该绘本的绘画也美仑美奂。它的作者是欧洲著名的儿童插画家。这些绘画以丰富的视觉语言,传神的笔触,给予故事以最生动的展现。欣赏这些图画,对于小读者来说,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美学熏陶。 别想着自己非凡是大是小不重要。苍蝇们可笑不是因为它们小,而是因为它们嗡嗡的,飞来飞去,觉得自己最了不起。这就使得许多的荒唐念头平地而起了。苍蝇们忙忙碌碌,先突破,后射门,精彩纷呈,其实那都是它们自个儿在玩,根本没有开始。所以你看,一觉得自己最了不起,那就只有自己的愿望和热情了,连大象的腿根本不在奔跑都看不见,更看不见世界的表情了。 你是举世无双的FTH国家队又怎么样?你踢出了历史上没有的108:0的记录又怎么样?其实你还不如就心平气和地和蚂蚁,蝗虫踢一踢,倒也有趣得多,有意思得多,会有很多人为你鼓掌。 你注意了吗?这样的事情在人间也是有的,而我们最好都别犯类似的错! 记住这个哲学:知识自己,也就能比较正确地估计别人,无人守门的足球赛可以不参加。
  • 德意志人

    作者:[德]瓦尔特•本雅明

    本书是本雅明收集的从1783年至1883年一个世纪以来的25封书信,书信以时间排序,有的来自法兰克福汇报,有的来自名人书信,有的就来自普通市民阶层,这些书信集中展示了德国在欧洲地位的变迁和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德国市民阶层的巨大思想变化,尤其有意思的是,本雅明特别注意德国市民 在法国大革命后词汇使用的变化,他对每封书信尤其是这些变化进行了点评,展现出的是这一历史时期德意志人尤其是市民阶层的风云变迁,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这一重要历史时期进行重新阐释。 本书由浙江大学历史系范丁梁女士根据德文版译出。
  • 德国哲学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

    作者:张祥龙

    张祥龙的《德国哲学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在论述中德之间在语言、文化、思想方式和传统哲学等方面的异质性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当代德国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之间可能发生互动的广阔领域。 不同于黑格尔等传统西方哲学家,叔本华、尼采,尤其是海德格尔代表的生存境域化的哲学,其思想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中国读者可以从这种转变中获得某种深层的启迪。当儒家的自身意识被唤醒后,他们会不满足于上述哲学家的视野,而要超越它,去展示自己的独特性,由此真正与对方进行互通有无的交流。
  • 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作者:瓦尔特·本雅明

    法兰克学派的边缘人瓦尔特·本雅明的艺术论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一种有些奇怪的境地:饱受读解、屡被援引却依然面目暖昧,意旨难索;他对摄影、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探讨莫不如此。这一情况本身正是作者思想魅力的最强力证明。《摄影小史》谈摄影而意在历史社会,《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似乐观而实冷峻,至今仍值得我们体会深思。也许,丁雅明更应被作为一位激进的批判思想家,而非所谓的“最后一人文人”。
  • 德意志精神漫游

    作者:张辉

    德意志精神漫游,ISBN:9787542618368,作者:张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