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德国
-
自我之书
本书是当代德国学者研究康德同时代著名人物维兰德专著。全书从《王制》、政治、哲学、莱怡丝、美学、《会饮》这六章进行了研究。全书由刘小枫主编,莫光华翻译,让中国读者了解西方思想。 -
论断与概念
内容提要: 本书是《施米特文集》的第四集。与马克思一样,施米特不仅能针对现实历史的政治问题搞大学问,也是写实际政论的高手。《论断与概念》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公法(宪法和国际法)、政治思想史、国际和国内政治。施米特的政治斗争是从凡尔赛和约和魏玛宪法这两大事件开始的。正如《论断与概念》的标题所示,施米特的政论立足于德国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在国际公法方面,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和日内瓦协议等不平等国际条约的扼制,在国内公法方面,则面临因魏玛宪政设计中的缺陷导致的国家分裂危机。 施米特生前自编过文集《论断与概念》,这本书论涉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涉及公法(宪法和国际法)、政治思想史、国际和国内政治。施米特的政论从凡尔赛协约和魏玛宪法这两大事件开始,立足于德国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现代处境,从作为现代性问题的“德国问题”出发,纵横捭阖,针对国内政治思想的混乱、尤其针对帝国主义对德国的压迫,展开了思想上的政治斗争。 目录: 中译本说明 第三版说明 序 1 政治神化论(1923) 2 现代民主制概念及其国家概念的关系(1924) 3 作为国际政治客体的莱因兰(1925) 4 现状与和平(1925) 5 日内瓦国际联盟的两张面孔(1926) 6 评梅内克的《国家理由观念》(1926) 7 议会主义与现代大众民主的对立(1926) 8 政治的概念(1927) 9 1849年柯特斯在柏林(1927) 10 民主与财政(1927) 11 国际联盟与欧洲(1928) 12 莱因地区的国际法问题(1928) 13 法西斯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形成(1929) 14 无名的柯特斯(1929) 15 中立化与非政治化的时代(1929) 16 国家伦理与多元主义国家(1930) 17 转向总体国家(1931) 18 国家内政中立概念之不同涵义和功能概观(1931) 19 现代帝国主义的国际法形式(1932) 20 在莱比锡宪法法院审理普鲁士邦起诉民国政府案时的最后陈辞(1932) 21 总体国家在德国的进一步发展(1933) 22 帝国、国家、联邦(1933) 23 领袖守护法律(1934) 24 论普遍互助公约的内在逻辑(1935) 25 国际联盟的第七次变化(1936) 26 关于立法授权问题最近发展的比较性概观(1936) 27 论宪法史的新课题(1936) 28 总体敌人,总体战争,总体国家(1937) 29 海盗行为的概念(1937) 30 战争概念与敌人概念的关系(1938) 31 新的“哀哉,中立者”(1938) 32 国际法上的中立与民族的总体(1938) 33 论当今法律体制的两个大的“二元对立”(1939) 34 中立与中立化(1939) 35 以大空间对抗普世主义(1939) 36 国际法中的帝国概念(1939) 从囹圄获救——1945-1947年间的体验 与施普朗格的交谈(1945年夏) 答曼海姆的广播讲话(1945/1946年东) 浅说托克维尔的历史编纂(1946年夏) 两座坟茔(1946年8月25日) 从囹圄获救(1946年夏) 牢房的智慧(1947年4月) 花甲之年咏(1948年7月11日) 人名索引 -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系德国哲学家、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的主要著作之一。1933年,胡塞尔被希特勒政权逐出大学,但仍未放弃和中断研究,1935年之后在维也纳和布拉格作有关现象学的讲演,次年汇集成书。胡塞尔在书中第一次阐述了现象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活-世界》。 -
战争论
简介: 《战争论》全书共三卷,约70余万字。为了帮助现代读者了解这部巨著的思想精髓,我们出版的这一精选本希望尽量多收录克劳塞维茨独创的、不朽的思想——主要见于第一、第二和第七、第八篇中。原著某些篇章基本遵循军官兵法手册的传统模式,独创性比较少,而且大多已被克劳塞维茨之后的技术发展超越,所以本书从略。 导读: 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 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 恐惧来自于对身体的关注,勇气则是出于对精神生存的需要。 ——克劳塞维茨 与其把战争比作一门艺术,不如把它比作商业更确切,因为商业也是人类利害关系和活动之间的冲突。 战争也更接近政治一些,而政治则是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再说,政治孕育着战争——战争的轮廓已经初具雏形,在政治中隐然存在。 就像商人不能从单笔交易中取出利润放到一个单独的帐户里,所以,战争中单个战果也不能从整体效果中拿出来单独评估。 -
The Birth of Tragedy
在线阅读本书 Dedicated to Richard Wagner, this book is rich in Nietzsche's enthusiasms for Greek literature and especially tragedy, for Schopenhauer and Wagner's "Tristan Und Isolde". Its central vision is the idea that "only as an aesthetic phenomenon are existence and the world justified". Making his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Apollonian and the Dionysian spirit, Nietzsche presses the reader to consider why it is that we derive pleasure from tragic art, and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experience of suffering in life and in art. "The Birth of Tragedy", first published in 1871, was the author's first book. -
政治的神学
★无论左派、右派还是中间立场的政治思想者,都难以摆脱他那充满悖论与危险的思想幽灵…… ★20世纪最具争议政治思想家、最后一位欧洲公法学家——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集,刘小枫教授全新编订 ★在现代语境中阐发“主权决断论”,守护欧洲法学的传统品质 为施米特思想之基本信念追根溯源之作 ——————————————————————————————————————— 本书收入施米特经典作品五种: 《教会的可见性》(Die Sichtbarkeit der Kirche: Eine scholastische Erwagung) 《政治的神学》(Politische Theologie Vier. Kapitel zur Lehre von der Souveränität) 《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Römischer Katholizismus und politische Form) 《政治的神学续篇》(Politische Theologie II. Die Legende von der Erledigung jeder Politischen Theologie) 《价值的僭政》(Die Tyrannei der Werte. Überlegungen eines Juristen zur Wert-Philosophie) 均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法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关系。欧洲的法学传统与基督教神学有内在关联,施米特借助“政治的神学”这个提法,力图在现代语境中保有欧洲传统的法学品质。本书可以让我们看到施米特法学思想的基本信念所在。 《教会的可见性——经院学思考》乃施米特一系列政治法学论著的滥觞,关注的是基督教教会建制的政治形式意义。 《政治的神学——主权学说四论》讨论的是政治法学意义上的公法问题,在现代语境中进一步阐发了博丹“主权就是谁决断非常状态”的著名论断,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的经典文献。 《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讨论政治制度建构中的“代表”问题,从韦伯“新教伦理”的对立面——天主教政治法理来看待自由民主现代性的形成及其问题,带出截然不同的现代性问题景观和意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政治的神学续篇——关于终结所有政治神学的传说》乃施米特八十高龄时所著,旨在为针对“政治的神学”的大批判展开反批判,相当神学化,但谈论的仍是现代性政治的正当性问题,是其著作中最难迻译的一篇。 《价值的僭政——一个法学家对价值哲学的思考》从法学家立场检讨现代启蒙主义价值哲学,对于了解施米特对议会民主制的思想史批判的理论出发点具有重要意义。 -
本雅明
本书是现代思想的冒险家们中的《本雅明破坏·收集·记忆》分册。以日本哲学家的眼光评论现代西方哲学的视角,对本雅明的生涯的追寻及他每个时期曾经面对过的问题的探讨。 全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形式新颖,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和理论性为一体,非常值得一读。 -
耶拿体系1804-1805
本书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史中的第一个哲学体系,是研究黑格尔哲学思想发展的极其重要的著作。这是黑格尔在1803年撰写的三部“体系草稿”之一,即《逻辑,形而上学,自然哲学》,是最具代表性的。尽管本书遗留下来的是一份残缺不全的手稿,却具有两方面的意义:1.《耶拿逻辑》提出的“逻辑学”雏形对于未来黑格尔逻辑学体系的建立有重大意义,成为6年后分三卷出版的宏篇巨制《逻辑科学》(大逻辑)的理念和雏形。2.《耶拿逻辑》提出的“绝对精神”概念对于未来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性质和建构有重大意义;即在本书的“形而上学”部分首次明确地提出和完满地论述了黑格尔未来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组成的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绝对精神”。这两方面标志着黑格尔在摆脱谢林、走自己独立的哲学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伐。对于黑格尔哲学的研究者来说,这是一部不能、也不应绕过的重要著作。是了解黑格尔成熟时期的著作及其与康德、费希特、谢林的主要著作的关系的关键性著作。 -
先锋派理论
《先锋派理论》作者首先阐释了批判科学的概念,说明批判科学要反观科学本身,说明科学知识是在什么社会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由此转到对先锋派理论的讨论上来,指出审美范畴不是永恒的,而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先锋派则是对这些范畴的批判。书中专门讨论了艺术自律问题。自律使艺术离开现实生活,而先锋派艺术则使艺术回到现实。最后,作者讨论了介入或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生活与艺术相互干预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艺术体制问题。本书是西方探讨先锋派理论影响最大的专著之一。 “就其对先锋派所作的准确而带有历史性思考的界定而言,比格尔《先锋派理论》一书的价值是怎么会计也不过分的”。 -
国家的神话
《国家的神话》可构成《人论》的姐妹篇或者说第三编。《人论》的上编论述人的符号功能或者说符号本质,下编论述人与文化的关系,《国家的神话》则论述的是人与政治的关系。该书是一部作为构成现代性去魅进程重要环节的政治去魅的经典文本,是符号形式哲学在政治思想史、政治史和政治学领域的一次经典应用。 “在人类的一切幻象中,政治幻象即市场幻象,是最危险有最持久的幻象。”“我们应该仔细地研究政治神话的来源、结构、方法和技巧。为了认识对手,战胜对手,我们必须面对面地考察对手。” 作者从人类整体意识中神话情结的分析入手,在回顾了国家理论的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现时代分析。作者特别深入地解剖了英国学者卡莱尔的英雄崇拜理论在种族与地域-地缘意义上新的崇拜观念的凸现。这一理论探讨,历久未衰,在多学科领域内均有较深远的影响。 -
论隐秘的上帝
《论隐秘的上帝》是库萨的尼古拉重要的四篇论文的结集,被公认是“否定神学”的珍贵文献。库萨依循否定的方式去论述“隐秘的上帝”:上帝“既非被称道,也非不被称道”、“既不是无,不是不存在,也不是既存在又不存在”;上帝也“不是真理”。“否定神学”的宗旨决不是消极的否定,而是要通过否定去肯定上帝的一些“真相”。这一点在库萨的论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库萨的否定性论述中,时时透露出“隐蔽的上帝”的一些肯定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上帝“是绝对的纯粹的永恒的不可言说的真自身”;上帝“是对这甚么也不是的东西的完善性的比喻”;“上帝与一切事物的关系,就像视觉与可见事物的关系一样”;“上帝在我们的领域里就像视觉在颜色的领域里”。 -
道德的基本概念
所有实际的、在社会中有效的伦理并非自然的,它具有不被人知晓、遭排挤及受抑制之特点。本书的8个章节在不使用专业术语、不具有任何学术前提的情况下,简明易懂地探讨我们日常使用的、自身或与他人讨论行为道德规范的一些基本概念。本书以柏拉图在讨论伦理的基本概念时所使用的那种“亲切交谈”的方式探讨伦理问题。 本书篇幅虽然不大,但内容丰富,浓缩了作者的思想,颇具特色。书中涉及善与恶、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自身利益与价值感、公正、信念与责任等诸多问题,但道德问题以一条主线清晰地贯穿其中,引起读者对此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唤起读者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 前言 第一章 哲学伦理学 抑或:善与恶是相对的吗? 第二章 教育 抑或: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第三章 教育 抑或:自身利益和价值感 第四章 公正 抑或:我和他人 第五章 信念与责任 抑或:目的使手段神圣化 第六章 个体 抑或:人必须始终凭良心做事? 第七章 无条件 抑或:是什么促成善行 第八章 镇定自若 抑或:对我们无法改革之事的态度 -
黑格尔与普世秩序
黑格尔的学说包含着某种国际观和全球化理论:绝对精神不会满足于最初偏居一隅的直接任性,它一定要首先把过往和现存的所有历史纳入自己的精神历程,把它们分别理解为自身发展史上的一定环节,最后则一定要从外在的角度占领世界,一定要客观地表现为某种“世界历史” ——邱立波 -
伦理学
《伦理学》是朋霍费尔未被囚禁前所经营的毕生代表著作,因战乱而未能完成,现有的版本是朋霍费尔的友人Bethge于1949年编辑出版的,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现代神学思想上开始受到关注。在“伦理学”的论题下,朋霍费尔从神学家的立场深入思考了现代政治哲学。 -
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
《新世纪万有文库》是辽宁教育出版社鼎力推出的重点图书,全书着眼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按常备、实用、耐读、易存的原则,在海内外各学科专家的指导下,将中外名著的珍善版本,精选收入文库,从1996年起到2005年的十年中,计划每年出书百种,积累至千册,意图使整个文库能基本反映出人类文化发展的概貌,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选定一个家庭藏书的基本书目。 传统文化书系:收录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经版本专家鉴定校勘后,排成简体字横排本。 近世文化书系:收录民国时期学术大家的作品为重点的近现代人文成果,将一些珍贵的广为人知但市面难见的或久已散失的著作、收集、整理后,排成简体字。外国文化书系:收录中国以外的世界人文宝库中的精品,以研究介绍文化为主题,笔意轻松隽永,风格清新活泼,具有可读性,属于“大作家的小作品”。贯穿全书始终宗旨就是:为渴求知识的读者提供长期可读可用的图书,以证明生存在现代社会中阅读活动的必要,进而倡导社会上读书风气的形成,为广大爱书人创造坐拥书城的境界。 -
重构美学
本书是德国著名后现代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旋阐述当今美学问题的代表作。作者批判性地思考了当代全球的审美化现象,阐释了美学和伦理学、哲学的关系,特别是阐释了现代建筑和艺术中的审美问题。本书探讨了美学的新问题、新建构和新使命。作者认为当今审美过于泛滥,过度追求时尚,美学必须重构,美学必须超越艺术和哲学问题,必须涵盖日常生活、感知态度、传媒文化。美学也必须关注当今科技的发展,重视听觉文化和视觉文化的巨大变化。 -
康德著作全集(第2卷)
康德的著作素以语言晦涩著称,这不仅源自康德本人哲学思想的艰深,同时也源自康德时代德语与现代德语的差距。更何况,康德生活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贝格城,相对来说是文化上的一个“穷乡僻壤”。康德的德语,无论是在语法还是在句法上,都明显带有普鲁士方言的痕迹。本书内容讲述了论物体的力、对莱布尼茨学派活力学说的研究、什么把活力的一种新测算表现成为大自然真正的尺度、地球绕轴自转问题研究、地球是否已经衰老等。 -
尼采著作全集(第13卷)
《尼采著作全集(第13卷):1887-1889年遗稿》内容简介:考订研究版《尼采著作全集》第13卷包含尼采自1885年秋至1889年1月初的残篇遗稿之第2部分。它相当于考订版《尼采全集》下列卷本的内容:第8部分第2卷第249-455页(柏林,1970年)、第8部分第3卷第3-461页(柏林/纽约,1972年),因此即包含着尼采作于1887年11月至1889年1月的残篇。有关尼采上述时期遗稿的重要性,第12卷的“前言”已作了说明。 -
哲学思维学堂
《哲学思维学堂》的作者是卡尔·雅斯贝尔斯。哲学是普遍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是哲学所不关涉的。从事哲学思维活动的人关心一切。但是,没有人能够知道一切。那么把虚妄的全知之路与哲学的统摄之路加以区别开来的东西是什么?知识是无限而分散的,而哲学思维则利用知识来切中那个中心。单纯的知识乃是一个堆积,而哲学却总是一个全体。知识是合理的东西,对每一个人来说,知性都可以同等地通达知识。哲学作为全体状态的思维方式形成一个人的本质。在这部力作中,20世纪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通过宇宙与生命、历史与现在、根本知识、人、政治讨论、政治中人的生成、认识与价值判断、心理学与社会学、公开性、暗码、爱、死亡等简明扼要地显现了生命的本质。因此,《哲学思维学堂》不仅使我们自身变得豁然开朗,也使现实本身变得豁然开朗。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