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德国
-
快乐的知识
内容简介 本书是尼采后期的重要作品,创作于大病初愈之。本书浓缩了尼采思想的精髓,对诸如生命、个体与群体能、爱情、文艺、哲学、科学、道德、法律、宗教、社会发展等问题都进行了简明而深刻的论述,语言凝练而隽永,思想鲜明而锐利,行文多为警句或短诗,思想火花处处闪现,令人读后有痛快淋漓之感。 《快乐的知识》一书,是尼采1882年撰写的,其中第五卷补写于1886年。他在第二版前言(1886年秋)中提及,此书是他大病初愈之后写就的,是疾病和痛苦娩出的胎儿,由于这次康复大出他的意外,故“快乐的知识”意味着“心灵的狂欢”,“康复的陶醉使他居然阐发诸多非理性、愚妄之论,抒发孟浪情愫,侈谈外表棘手而实则并非如此的种种问题”。 所谓“非理性”、“愚妄”、“孟浪”云云,当然是作者“自知性僻难谐俗”的自嘲;作为决意“为自己创造一个特殊太阳,,的伟大哲学家、诗人,尼采在揭露和批判非神圣、非道德、非人性的世界时,处处表现出惊世骇俗的狂狷、放任和刻,往往言人之未言、言人之未敢言;庸人和道学家听起来似梦呓、谵语,与尼采心灵相通的人则有痛快淋漓之感。正是这些不合时宜的连珠妙语,显现尼采才藻富瞻、哲理深邃、思辩明晰。 这本语录式的小书涉及的问题颇多,诸如生命、个体与群体本能、爱情、文艺、哲学、科学、道德、法律、宗教、社会发展……等等,是否可以说,尼采思想的精髓大体上已包罗在这部奇书里了。 目录 译者序 1.阐释存在之意义的导师 2.理智的良知 3.高尚与卑贱 4.保存本性 5.绝对的责任 6.丧失尊严 7.写给辛勤劳作者 8.没有意识到的道德 9.我们的爆发 10.返祖现象 11.意识 12.科学的目的 13.力量意识 14.何谓爱情 15.远观 16.越过小径 17.对贫穷的激励 17.对贫穷的激励 18. 古代的傲慢 19. 邪恶 20.愚昧的尊严 21.致无私的教师 22. 上帝为国王而存在 23. 腐败的征兆 24.不同的不满 25.预先认定不可知 26.生命是什么? 27.厌世者 28.至善有害 29.作补充说明的骗子 30.名人的喜剧 31.买卖与高贵 32.不受欢迎的门生 33.教室之外 34.隐藏的历史 35.异端邪说与巫术 36.遗言 37.三种错误 38.爆炸的人 39.改变了的趣味 40.缺乏高贵风度 41.懊悔 42工作与无聊 43.法律体现了什么? 44.相信动机 45.伊壁鸠鲁 46.我们惊讶 47.论激情的压抑 48.对痛苦的认识 49.雅量及其他 50.孤立的原因 51.真理意识 52.别人了解我们什么 53.善的起源 54.虚假的意识 55.什么东西使人变得“高尚” 56.向往痛苦的欲望 57.致现实主义者 58.只能当创造者 59.我们艺术家啊 60.女人及其向远处的辐射力 61.敬重友情 62.爱情 63.音乐中的女人 64.怀疑者 65.奉献 66.弱者的强大 67.自我欺骗 68.意志和顺从 69.复仇的能力 70.男人的女主宰 71.论女人的贞洁 72.母性 73.神圣的残酷 74.失败者 75.第三性 76.最大的危险 77.心安理得的动物 78.我们感谢什么 79.蹩脚的魅力 80.艺术与自然 81.希腊人的情趣 82.非希腊式的风趣 83.翻译和改编 84.论诗的起源 85.善与美 86.戏剧 87.艺术家的自负 88.真诚追求真理 89.现在与从前 90.光明与黑暗 91.当心 92.散文与诗 93.你为何要写呢? 94.死后的哀荣 95.香福德 96.两位演说家 97.作家的废话 98.心仪莎士比亚 99.叔本华的信徒 100.学会尊敬 101.伏尔泰 102.写给语文学者的话 103.论德国音乐 104.德语的声调 105.身为艺术家的德国人 106.把音乐当成拥护者 107.对艺术的感激 108.新的战斗 109.我们可要当心! 110.知识的起源 111.逻辑的来源 112.因果 113.毒药的学说 114.道德的范围 115.四种错误 116.群体直觉 117.群体的良心谴责 118.善意 119.这并不是利他主义 120.心灵的健康 121.生活不是论据 122.基督教对道德的怀疑 123.科学并非只是工具 124.无穷的视野 125.疯子 126.神秘的诠释 127.古代宗教的余绪 128.祈祷的价值 129.上帝存在的条件 130.危险的决心 131.基督教与自杀 132.反基督教 133.原则 134.悲观主义者是牺牲品 135.罪恶的起源 136.被遴选的民族 137.打个比喻 138.基督的错误 139.激情的色彩 140.过于犹太化的 141.过于东方化 142.熏香 143.多神论的最大益处 144.宗教战争 145.素食者的危险 146.德国人的希望 147.问与答 148.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149.宗教改革的失败 150.对圣者的批评 151.关于宗教的起源 152.巨变 153.富于创意的诗人 154.生活对人的危害不同 155.我们缺少什么 156.最有影响的人 157.撒谎 158.自找麻烦的个性 159.任何美德只适合于某个时代 160.同德行打交道 161.致时代的“情人” 162.自我本位 163.大胜之后 164.寻求安宁的人们 165.抛弃者的快乐 166.我们只与自己交往 167.厌世与博爱 168.一个病人 169.公开之敌 170.从众 171.名望 172.败兴者 173.深奥和故作深奥 174.偏离 175.关于辩才 176.同情 177.关于“教育” 178.有关道德启蒙 179.思想 180.自由英才的美景良辰 181.跟随与带头 182.孤寂 183.属于美好未来的音乐 184.司法 185.贫穷 186.心绪不宁 187.伤人的报告 188.劳动 189.思想家 190.面对赞美者 191.辩护 192.善良人 193.康德的玩笑 194.“坦诚”的人 195.聊博一哂! 196.听觉的局限 197.当心! 198.骄傲者的厌烦 199.慷慨大方 200.笑 201.鼓掌 202.挥霍者 203.愚者的急智 204.乞丐与礼貌 205.需要 206.雨中 207.嫉妒者 208.伟人 209.询问动机的习惯 210.勤奋的标准 Zll.隐蔽之敌 212.不要受骗 213.通往幸福的途径 214.信仰使人快乐 215.理想与物料 216.声音的危害 217.因果 218.我的反感 219.惩罚的目的 220.牺牲 221.宽容 222.诗人与说谎者 223.感官的替代 224.动物的评论 225.随着本性的人 226.怀疑者及其风格 227.错误的判断,错误的一掷 228.调解人 229.违抗与忠诚 230.缺少沉默 231.“彻底的人” 232.梦 233.最危险的观点 234.音乐家的自慰语 235.思想与个性 236.为了感动群众 237.彬彬有礼的人 238.没有嫉妒 239.郁郁寡欢的人 240.海滨 241.作品和艺术家 242.严守本分 243.好坏的起源 244.思想与说话 245.选择即是赞美 246.数学 247.习惯 248.书籍 249.求知者的喟叹 250.罪过 251.被误解的受苦者 252.宁可负债 253.处处为家 254.对付困境 255.模仿者 256.表皮 257.亲身经历 258.机遇的否定者 259.远离天堂 260.一加一 261.独创性 262.永恒之见 263.没有虚荣 264.我们的行为 265.最终的怀疑 266.需要残酷 267.因为目标远大 268.是什么造就英雄? 269.你相信什么? 270.你的良。C在说什么? 271.你的最大危险何在? 272.你喜欢别人什么? 273.你说谁差劲? 274.你觉得什么最具人性? 275.什么是获得自由的标志? 276.新年感言 277.个人的上帝 278.死的概念 279.友朋星散 280.求知者的建筑学 281.善于找到结尾 282.步态 283.准备着的人们 284.自信 285.更高,更向上! 286.插话 287.喜欢盲目 288.高昂的情绪 289.上船! 290.不可或缺的事 291.热那亚 292.致道学家 293.我们的空气 294.反对诬蔑本性 295.短暂的习惯 296.固定的名声 297.允许反驳 298.喟叹者 299.向艺术家学什么? 300.科学的前导 301.沉思者的幻觉 302.最幸运者的危险 303.两位幸福的人 304.在行动中抛弃 305.自制 306.禁欲主义者与伊壁鸠鲁的门徒 307.有利于评判 308.每天的历史 309.走出孤独 310.意志与浪潮 3if.折光 312.我的狗 313.不画刑讯图 314.新家畜 315.最后的时刻 316.预言家 317.回顾 318.痛苦中的智慧 319.经历的诠释者 320.再度晤面 321.慎之又慎 322.比喻 323.命运的奖赏 324.以生活为媒介 325.什么是伟大? 326.心理医生与痛苦 327.严肃对待 328.打破愚昧 329.闲暇与懒散 330.掌声 331.宁愿耳聋,不愿震耳&聋 332.不愉快的时刻 333.何谓“认识”? 334.必须学会喜爱 335.向物理学欢呼致敬 336.大自然的吝啬 337.未来的“人性” 338.受苦的意志与同情 339.生活似女人 340.临终时的苏格拉底 341.行为的着重点 342.悲剧的序幕 343.我们欢乐的含义 344.我们虔诚到何种程度 345.道德问题 346.我们的疑问 347.信徒与信仰需要 348.学者的出身 349.再论学者的出身 350.向诚信之人致敬 351.向牧师致敬 352.道德为何不可缺少? 353.宗教的起源 354.论“类群的保护意志” 355.“认识”的起源 356.欧洲怎样才能变得更“艺术”? 357.老问题“何谓德国式”? 358.思想界的农民起义 359.对思想的报复与道德背景 360.被混淆的两种动机 361.演员的问题 362.我们相信欧洲的阳刚之气 363.男女对爱情的偏见 364.隐士如是说 365.隐士又说 366.面对一本渊博之书 367.怎样区别艺术品 368.玩世不恭者如是说 369.并存于我们心中的 370.何谓浪漫主义? 371.我们很难被理解 372.我们为何不是唯心主义者? 373.偏见的“科学” 374.我们新的“无限” 375.我们缘何像伊壁鸠鲁的信徒 376.缓慢的时日 377.无家可归者 378.我们将再度澄清 379.傻子插话 380.“流浪者”如是说 381.理解问题 382.伟大的健康 -
启蒙哲学
本书是《西方哲学翻译研究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系列丛书所选著作,都是研究某方面原著时必读的参考书,其参考价值是公认的。《启蒙哲学》这本书是西方哲学史家撰写的关于启蒙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一部广泛流传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哲学史名著。在这部著作中,恩斯特·卡西尔教授以其惯常的清晰、生动、晓畅的文风,对西方哲学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启蒙哲学做了系统的、鞭辟入里的论述。 -
生存哲学
卡尔·雅斯贝斯(1883-1969)是二十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者之一。本书以三篇简短的讲演,概述了作者生存哲学体系的核心思想。作者通过对存在问题、真理问题,以及现实问题的阐述,主张比本原上去观察现实,通过内心行为去把握现实。在法西斯统治危及人的生存的时刻,以纯哲学的语言发出了注重人的生存、强调人的自由的呼声。 -
悲喜人生
《悲喜人生》由原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的范进等译。春译文文风平易晓畅,准确考究,为不可多得之与先哲叔本华相匹配的中文翻译版本。 《悲喜人生》:叔本华论说文集 他(叔本华)完全确信自己的天赋,觉得如果把这一事实隐藏起来,不告诉那些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就是不大诚实的做法。因此,他把自己的课程安排在黑格尔授课的同时进行。 ——[英]贝特兰·罗素 即使最忠实的追随者也不要在原地踏实,成为叔本华的信徒即使在本世纪也未必是一个时代错误。 ——[德]瓦·阿本德洛斯 -
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
《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包括费希特的《论学者的使命》和《人的使命》两部重要著作。前者发表于1794年,是作者阐述自己的伦理观点和政治观点的主要著作。文中着重阐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阐述了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性。《人的使命》发表于1799年夏秋之交,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二部分基本阐述他过去的哲学思想,而在第三部分,费希特则把信仰当作把握实在的官能,由此可看出他从哲学到宗教的过渡。 -
该不该把桥上的男人推下去
《该不该把桥上的男人推下去》内容包括:桥下的火车即将撞上五个铁路工人,如果将桥上的胖男人推到轨道上,就可以阻止火车的前行。你会作出和30万人相同的选择吗?男人专情或者不忠,只是因为体内的催生素含量不同。你还会对背叛的爱人饱以老拳吗?高智商的生命有没有权力随意掳杀低智商生命?我能不能干掉一个人见人厌的有钱姑妈,拿她的钱来帮助别人?暴力犯罪是由于大脑损伤。那么应该对犯罪者判以重刑,还是给他做修复手术,帮他恢复成一个正常人?保护动物是因为它们稀有或美丽,还是因为它们也有不容忽视的生存权利?珍稀动物比常见的更值得保护吗?克隆动植物可以毫无顾忌,为什么克隆人类就不行?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们首先都是顶尖的自然科学家。你还认为哲学是一门虚空的学问吗?有关哲学的书籍数不胜数,但这本《该不该把桥上的男人推下去》却与众不同。从来没有哪《该不该把桥上的男人推下去》能够像此书一样,全面而妙趣横生地向读者讲述生命的重大哲学问题。这本书灵活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为读者全面了解人本身的起源与发展的诸多方面提供了清晰的脉络。归根结底,哲学是一门关于爱、希望和幸福的学问。 -
先验唯心论体系
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这部德国古典唯心论代表作,既体现了谢林的进步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也包括了预示着他转向反动的保守方面。在译述这部著作的时候,我们觉得有必要谈谈这位哲学家的思想演变过程,这对读者了解本书,或许有所帮助。 一个完全改充、甚至倒转了那种不仅支配普通生活、而且还支配绝大部分科学的世界观的体系,即使其原理经过了极其严重的证明,也会在那些能够感到或真正看出其证明的明晰性的人们当中不断遭到非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只能在于这个体系没有能力摆脱大堆具体问题。无谓忙碌的想象力直接根据那样一种已被改变的观点,从全部经验财富里引申出这些问题来,遂使判断发生的迷误和紊乱。 -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是著名学者迪特•亨利希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讨论了德国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的思想观念,包括康德、雅各比、赖因霍尔德、舒尔策、费希特、荷尔德林、黑格尔等。作者关注的主题是从康德的先验哲学到黑格尔的观念论的转变过程,准确地说,是关注那个时代出现的不同的主体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传承、批判关系。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经典通读》中的一本,《经典通读》是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
永久和平论
《永久和平论:袖珍经典》表达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最重要的见解,及其关于议制政府与世界联邦的构想。康德对实现永久和平提出了必要的原则,并克服在实现和平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困境与解决方法。并最终超越没有法律的野蛮状态,建立一个各民族的联盟。在这个联盟中,每一个国家,甚至最小的国家,都可以不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自己的法律裁决,而只是依靠这个各民族的大联盟,依靠一个联合起来的力量,依靠以联合起来的意志的法律为根据所做出的决定,来获得自己的安全和权利。 -
人,诗意地安居
本书从海德格尔的著作中精选出一百六余条语段,以“存在的真理”、“思想的任务”、“语言是存在的家”、“人,诗意地安居”、“技术和人的命运”为题分为五大章,大致勾勒出海氏思想的轮廓与话题中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接近原著,进入海德格尔极富魅力的精神王国。 -
过时的人(第一、二卷)
本书是20世纪最为经典的哲学和社会批判著作之一。作为20世纪著名的犹太哲学家,京特·安德斯与别的学院派哲学家不同,他把哲学的视角转入对社会现象的慎思和批判。他的主要思辨领域是“否定的人类学”、“批判技术哲学”和“媒体批判哲学”。其表述方式是从20世纪人类生活中的主要技术现象出发来进行反思,如“电视”、“航天”、“化妆品”、“核武器”、“计算机”等等。哲学界也因此将他称为现代批判技术哲学和媒体批判哲学的奠基人。本书就是他的这些思想的集中体现。“否定的人类学”:主要讨论人的历史结构衍变,人和世界的本体论关系,“自由”阻止人的自我认同。提出人的自我认同是个动态变化过程,其前提是人无法摆脱对自由的追求,对创造世界、科学、艺术、技术和历史必然性的定式。“批判技术哲学”:人的“普洛米修斯的羞愧”是其中的核心概念,它蕴涵了作为人的自我成为机器的羞愧。这种羞愧是技术发展和人的本质之间产生的落差所引起的。这种落差产生“过时的人”。人的存在、生活在技术革命中开始以一种过时的存在方式显现,人生产的产品逐步废除人的价值。问题的实质是技术如何替代人成为历史的主体。人类不再具备控制机器所内含的结构性权力,在失控的技术面前,人类在劳动方式上、精神上和心灵上都将失去其本质意义。人类由于个体性、生命性在机器面前显得无能,个体和生命无法与完美的机器相媲美。“媒体批判哲学”:电视观众失去判断力,电视的力量在于使人获得主观的客观性,在非现场中经历现场,从部分中获得虚幻整体。影视本体论的双重性语义:图像和事件的界限变得模糊,因此产生幻象。电视的实质是:依赖性地消费已被他人决定了的判断。电视作为“大众隐居机”制造了这个时代人类的特征。京特·安德斯还在《过时的人》中反思批判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学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信息革命”和“生物遗传”革命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衍变,但其本质并没有产生变化,因此,京特·安德斯的现象学批判仍然有着它深邃的思想内涵。 -
海德格尔
他是有史以来自称“哲学家”而最名不副实的人?是纳粹主义的辩护者?还是大陆哲学当仁不让的领军人物?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令人难以捉摸,其思想复杂而浩瀚。本书作者主要围绕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中所论及的在世存在、非本真性、负罪、天命、真理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让这位哲人走出固有的语言和风格,与别样的思路连接。 -
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
本书系“尼采注疏集”之一种。 尼采在《瓦格纳事件》中将瓦格纳视为一个“事件”,意在针对世纪之交主要在法国、但也在欧洲其他地方出现的颓废派运动。瓦格纳仅被作为该运动的范例。作为摆脱瓦格纳的郑重宣告,尼采深刻地认识了瓦格纳的艺术并非颓废的使作俑者,相反是其实施者,他坚定地将其对颓废派的认识推向极致,也比较了其他的诸位后现代主义者。 同时,该书也是尼采对自己本身的克服。 《尼采反瓦格纳》是《瓦格纳事件》的某种附件。一方面,它表现了与瓦格纳的敌对立场,另一方面,对于敌手的尊敬之情亦如此明显。例如在标题“我有异议的地方”和“我敬佩的地方”下的文字。有关拜罗伊特,尼采的批判尤为强烈——作为浮夸的戏剧演出的概括,它麻醉大众,欺骗个体。尼采的认识是在最最痛苦的努力之上,亦即分裂自身乃至抛弃自身所获得的一种对真理的认识。 ————————————————————————— 目录: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刘小枫) 瓦格纳事件:一个音乐家的问题 KSA版编辑说明 Puetz版编辑说明 前言 瓦格纳事件:1888年5月都林来信 附言一 附言二 附言三 尼采反瓦格纳:一个心理学家的笔记 KSA版编辑说明 Puetz版编辑说明 前言 我敬佩的地方 我有异议的地方 间奏曲 瓦格纳作为危险 一种没有前途的音乐 我们是对跖人 瓦格纳属于何处 瓦格纳作为贞洁的信徒 我是如何摆脱瓦格纳的 心理学家发言 后记 关于最富有者的贫穷 译后记 ————————————————————————— 译后记 按原计划,《瓦格纳事件》、《尼采反对瓦格纳》同《偶像的黄昏》并为一卷出版。现情况有变,前两部作品在此单独成书。就它们均与瓦格纳有关,变动顺理成章。 背弃瓦格纳,在尼采生平中,是个重大“事件”。尼采曾在不同的论著中,试图对这一“不可理喻”之事,进行说明或辩解。而比较集中涉及此题的,即为《瓦格纳事件》和《尼采反对瓦格纳》。但是,通观尼采以上著述,可见这些理由常常顾左右而言他,并不怎么令人信服。其实,尼采对于此事的真正原因,始终讳莫如深。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以前鲜为人知的材料不断呈现,尼采所举审美或价值判断方面的缘由,往往蜕变为与瓦格纳的个人恩怨。曾有德人,仅就此事,旁征博引,写出几百页的专著。不过这是另话。 多年前造访拜罗伊特,看完瓦格纳故居后,入一雅静餐馆。墙上有一幅字,赫然入目,至今让人难忘: Irgendwann einmal sitzen wir alle in Bayreuth zusammen und begreifen gar nicht mehr, wie man es anderswo aushalten konnte. 试译为:不知何时,我们大家聚坐拜罗伊特,就再也无法明白,以前怎能忍受别处。事后,还在一旁书店里,觅得印有这句话的明信片。据考,此言出自尼采1873年2月底给女友马尔维达·封·迈森堡的一封信。那时,尼采与瓦格纳的关系尚处“蜜月”期。可见,尽管尼采以后对瓦格纳百般“攻讦”,拜罗伊特人对他似未生气,至今还引他为荣。这是尼采的魅力所在。 本著作的法文F版注释由黄迅余博士译出,法文G版注释由姜宇辉博士译出,谨对他们的劳作,表示感谢。 卫茂平 2007年6月28日补记于上海 -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是尼采的一部未完成、生前也未发表的早期著作,写于《悲剧的诞生》之后,约1873年左右。对于离我们较远的人们,我们只需了解他们的目的,便可以从整体上对他们加以褒贬。而对于离我们较近的人们,我们则根据他们用以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对其做出评判:我们往往责难他们的目的,却因为他们实现自己意愿的手段或方式而喜欢他们。只有对于它们的创立者而言,哲学体系才是完全正确的。对于所有后来的哲学家来说,这些体系往往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而在智力更为低下的人看来,则是真理和谬误的混合体。但归根结底,这些体系是一个错误,因而,可以弃之不用。所以,很多人对所有哲学家进行非难,因为哲学家的目的不同于他们自己的目的;哲学家是远离他们的人。 与此相反,谁喜欢伟人,谁也就会喜欢这些体系。就算它们也是完全错误的,但它们毕竟有确定无疑之处,有一种个人的情调和色彩。人们可以利用这种情调和色彩获得哲学家的肖像,正如人们可以从一个地方的植物推断出其土壤状况一样。总而言之,这种生活方式,这种看待人事的方式曾经存在过,因而是可能的:“体系”就是这块土壤上的植物,或者至少该体系的一部分是如此。 作者要简要地讲述那些哲学家的历史:作者会仅仅从每一个体系中抽出这样一点,它构成历史必须加以保护的“个性”的一部分,并且属于不可反驳、不可争辩之列。这是一个开端,旨在通过比较重获和重塑那些天性,使希腊天性的复调音乐有一天能再度响起。它的任务在于阐明我们必须始终加以“ 珍爱”和“崇敬”的东西,这也是任何后来的知识都不能从我们心中夺走的东西:这就是伟人。 -
逻辑学讲义
《逻辑学讲义》是一部由学生听讲笔记整理而成的康德著作,不过它在出版前曾经康德亲自审定过,因而比起其他版本来更具有权威性。在该书中,康德在传统的逻辑判断分类外,又创设了模态,开创了研究概念的内容实质的新局面,从形式逻辑发展到先验逻辑。康德对范畴表的旧类范畴,都用正、反、合方式来阐明,从而对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神义论
在一切时代,人们看到许许多多人将奉神祇(devotion)理解为种种礼仪形式,而真正的虔诚,即领悟和美德从来不是大多数人的传承和质素。对此,人们不可感到惊奇,其实这太符合人性的弱点了;我们接受外在者给予我们的印象,而内在者却要求进行一场只有少数人才有力为之的讨论。真正的虔诚在于信念和实际行动,与此相应,敬奉神祇的礼仪形式也具有双重性质,此一些人目的在于仪式性行为,彼一些人却着眼于信条。仪式近似善行,信条犹如真理的影子,或多或少在接近着纯然的领悟。所有这些礼仪形式都是值得称赞的,如果它们的发明者创造它们是为了将所摹仿者真正包含于内和表达于外的话,如果宗教仪式、教会礼节、宗教团体规定始终仿佛是为神的律法筑成的一道篱笆以使我们远离恶行、习惯于善者和熟悉美德的话。…… 《神义论》全书包括前言、绪论和正文三部分。在前言中,莱布尼茨解释了他写作《神义论》的原因和目的并描绘了全书的轮廓。正文由三部分构成:上编、中编和下编。 上编的中心内容是对一切世界中最好可能的世界的命题的论证,并在此论证的基础上辩明上帝之慈善和正义。中编论证了信仰与理性、自由与上帝的预先规定的一致。下编的论证主题是道德的恶与形体的恶,即罪与罪过。 -
现象学的观念
《现象学的观念》(五篇讲座稿)(胡塞尔文集第2卷)作者认为:哲学和科学相比;有着自身的研究对象。它因对认识论的反思而产生,因而是一门绝对意义上的关于存在之物的科学。过个绝对的存在之物就是隐藏在变动不居的科学对象之中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自我的纯意识。要认识它,必须根据绝对存在的意向,先用“先验的还原法”,将前人留给我们时间接知识和当下获得的直接知识抽象掉,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的个别的失天设定(也可以用“意识流’的概念来表示),然后再进行“本质的还原法”,把个别的意识普遍化,从而就认识到绝对的真理。因而现象学是一种心理哲学,是一种认识论,是认识绝对的存农之物——“现象”的哲学。 -
林中路
本书几乎包含了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所有方面,收集了作者在三、四十年代所创作的六篇重要著作。作者的“存在之真理”和“存在历史观”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文化传统的批判和当代技术世界的分析,充分显示出一位思想家应有的稳重、冷静和深度。 -
纯粹理性批判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李秋零主编、主译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本(通称“科学院版”)为底本,全部直接从德文译出,原文为拉丁文的则直接从拉丁文译出。科学院版《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开发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并且经过了德文编辑者的详细校勘。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各种译本,同时也对一些名词、术语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中译者以其在西方哲学、宗教学、语言学方面的深厚学养,以及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信、可读的康德著作文本,对康德翻译与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本“康德著作注释本”系列是中译者将康德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进行详细注解后推出的单行本系列,对于专业人士的研究和非专业人士的学习,皆有极大助益。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