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湖南文艺出版社

  • 流放者归来

    作者:[美] 马尔科姆·考利

    《流放者归来》对年轻一代甩掉前人的包袱、开创自己的风格的赞美,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在这些故事里找到共鸣的读者。而且,这种作用仍在继续。

    ——唐纳德·福克纳(文学评论家)

    ***

    1920年代,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这些后来创造了美国文学黄金时代的年轻作家倍感疏离与压抑,纷纷逃离美国,来到巴黎寻找自由的生活和归属感。

    他们便是“迷惘的一代”。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他们与过去脱离了关系,无法接受过去的那套行为规范,是因为他们想生活在流放中。他们向着一个新的人生目标探索,在疑惑、不安与反抗中写作、喝酒、观看斗牛、和情人做爱,同时又依然思念着早已失落的故乡。

    《流放者归来》描述了这一代年轻人自我流放与重新归来的冒险历程。它对他们甩掉前人的包袱、开创自己的时代的赞美,激励了此后一代代年轻人。

    在中国,《流放者归来》曾多次再版,影响深远,曾入选“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深的100本书(1978-1998)”。此次新版增补了文学评论家唐纳德·福克纳的精彩导读、1934年版的尾声、围绕《流放者归来》的出版史及大事记、作者亲手绘制的1924—1949文艺生活史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国黄金一代作家的思想历程,以及20世纪上半叶美国历史与文化的变迁。

    ***

    毫无疑问,这是关于一代人最为优秀的一本书。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代,不仅对于美国文学来说是如此,对于整个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化来说也是如此。

    ——《纽约时报》

    考利先生为 1920 年代的美国作家描绘了一幅经典的群像,无论在真实性还是艺术性上,它都是一本很难超越的书。

    ——《纽约先驱论坛报》

    《流放者归来》对我青春时期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本书:一群美国作家,他们讨厌美国,他们要到欧洲去寻找自己的文明。他们逃离自己的家乡,结果海明威发现只有在巴黎的时候,他才能写他的家乡密执安洲,才能写他童年的故事。我特别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到世界各地去流浪,逃离自己的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理解你的家乡。

    ——许知远(作家)

    他们流放到艺术,流放到巴黎。和我们相似,他们的流放也是在富足幸福中主动的流放。和俄罗斯流放一代的沉痛不同,他们的所得欢快愉悦得多。他们对出发的家园不够在意,因而叛逃与归来都失去根底。他们最终大部分回到原点,回到小木屋,回到纽约的经营与世俗的经济。

    ——郝景芳(雨果奖获奖作家)

    一代美国作家走出国门走进世界,就像格林童话里的孩子们逃离了冷酷的继母。他们为了寻找宝藏而在外流浪多年,然后返回祖国,像成年的孩子一般在自己的家乡挖掘宝藏。但生活的故事没有那么简单……宝藏也许真有,也许就一直埋在他们父亲的花园里,但流放者们没有在花园里找到它。他们仅仅找到了别人也找到的东西:尽己所能努力工作,抚养家庭,教育子女。冒险生涯已经结束,他们再次成为平凡生活的一分子。

    ——马尔科姆·考利

  • 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金屋一梦

    作者:海棠

    北京晨昏的繁华喧嚣如一梦,上海公馆的金粉花草也如一梦。隐居繁华里,陈白露出现在上海的武康路,她巧遇邻家女孩珠雨田,不经意地走进对方的人生。之后到来的金融大鳄,更带给她一段棋逢敌手的微妙情愫。更多情感纠葛登台上演,陈白露传奇永不结束。如果我们能像陈白露一样爱过恨过,便不枉此生。
  • 孤独的梦中人

    作者:〔意大利〕马西莫·格拉梅利尼 Massi

    「不被人爱是一种巨大的痛苦,但这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不再被爱。 在短暂的爱的单行线里,我们所爱的人却不再爱我们。」 —————————————————— > 2012年意大利畅销书NO.1 > 治愈100万颗受伤心灵的奇迹之书 > 2012年艾尔莎·莫兰黛文学奖获奖作品 > 比《偷影子的人》更温婉,比《质数的孤独》更悲伤 献给生命中失去的那些人和事 | 带你重拾直面真相的勇气与希望 —————————————————— “妈妈去哪儿了?他们抢走了爸爸吗?” 四十年前,年底的最后一天,九岁的马西莫一觉醒来,发现他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他开始编织谎言,对自己也对别人。妈妈成了跨国公司的雇员,常年出差在外。爸爸的女友换了一茬又一茬,换来的只是父子间的冷战。他学会了沉默,用孤独将自己包裹,同遗忘做着抵抗。上学、恋爱、工作、结婚,伴着妈妈“做个好梦”的叮咛,他一个个的梦升起又落下。伤口渐渐愈合,一份当年的新闻剪报却揭开了他妈妈去世的真相…… —————————————————— 格拉梅利尼文风轻松、直率、活泼而不乏反讽,娓娓道来,卓有妙趣;他将描写情感的艺术练就得炉火纯青。 ——伊莎贝拉·费德里戈蒂,《晚邮报》 格拉梅利尼的小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要多爱自己一点点。 ——阿尔多·卡祖洛, 《七周刊》 本书的叙述方式尤为独特,不断地在小说和自传间自如地切换。 ——富尔维奥·斯卡廖内,《天主教家庭》 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疯狂的温度计,借由母亲引发的高温,却在随之而来的孤独岁月里渐渐冷却。 ——《红秀》 一本极具感染力的、让人心碎的好书。 ——露琪亚娜·利蒂泽托,意大利演员、作家 这是我最近读过的书里最棒的一本,讲述了一些关乎当下人性的东西。我强烈推荐! ——洛伦佐·约瓦诺蒂,意大利歌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