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狄金森
-
我知道他存在
狄金森,美国19世纪中后叶一位深居简出、当时默默无闻的女诗人。她一生创作了近1800首诗,虽然在世时只有几首诗作问世,且全是匿名发表,然而,却在她身后引发并推动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成为美国诗歌史上为数不多的大诗人之一。 本书遴选狄金森诗歌258余首,力求全面地反映诗人各时期的创作风貌。 -
不是玫瑰,如花盛开
《不是玫瑰·如花盛开:狄金森诗选》共收录900首诗,长诗625首,四行以内的短诗275首,挖掘了部分窃以为在跨文化视野里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诗篇。狄金森一直远离尘世,过着孤寂隐居的生活,所以她的诗作多也塑造一种寂、空、静、虚之境。她通过诗作探索人生的普遍经验与基本规律,对希望、失望、绝望、痛苦等复杂情绪作了形象化的书写。对死亡的本质、过程、死后的场景作了不遗余力的想象与探究。这使她作为美国新诗派的先驱者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 狄金森探寻安顿心灵之道,并通过清静无为的消极智慧获得平静,步入沉默,隐入无名。本诗选收录她的诗篇900首,长诗625首,四行以内的短诗275首。一半以上选自诗人的晚期。晚年的狄金森识心体之本然,虑忘形释,味淡声希,更加玄妙精微。 -
狄金森诗选
《英诗经典名家名译:狄金森诗选(英汉对照)》从狄金森的诗集中精选若干名篇,充分地展现了狄金森作品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诗歌技巧。她的诗作为美国文学作出了重大独创性的贡献。 点击链接进入: 胡适英文文存1:中国文学与社会 胡适英文文存2:中国哲学与思想史 英诗经典名家名译:华兹华斯诗选(英汉对照) 英诗经典名家名译:彭斯诗选(英汉对照) 英诗经典名家名译:叶芝诗选(英汉对照) 英诗经典名家名译:弗罗斯特诗选(英汉对照) 英诗经典名家名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英汉对照) 英诗经典名家名译:狄金森诗选(英汉对照) 英诗经典名家名译:雪莱诗选(英汉对照) 英诗经典名家名译:拜伦诗选(英汉对照) 英诗经典名家名译:济慈诗选(英汉对照) 英诗经典名家名译:纪伯伦诗选(英汉对照) 英诗经典名家名译:布莱克诗选(英汉对译) -
暴风雨夜,暴风雨夜
《暴风雨夜,暴风雨夜》精选了狄金森的经典诗篇,如《暴风雨夜,暴风雨夜》、《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等。其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等,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译文简约灵动,与原文风格贴切 ,较好地传递了原诗的神韵。全书采用英汉对照的形式编排,便于读者更好地学习和欣赏。 《暴风雨夜,暴风雨夜》可供外国文学,尤其是外国诗歌爱好者,欲提高英语阅读和欣赏能力的人士,欲提高文学翻译能力的人士,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学生,外国文学研究工作者等阅读。 -
狄金森名诗精选
在美国文学史中,很少有人能像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那样富有深邃、真挚和传奇的色彩,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她的诗歌和思想方面,而且也包含在她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世界里。对大多数人来讲,艾米莉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迷,除了朋友在未经她同意的情况下,把她的6首诗作拿去发表之外,艾米莉生前几乎没有在美国文坛上留下任何痕迹。人们是在艾米莉去逝几十年后才开始逐步认识她的,她是那种生不逢时而身后名显的天才,有些像荷兰画家凡高。所不同是,凡高生前贫困潦倒以致精神崩溃。而艾米莉本人则生活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过着衣食无忧安逸闲在的生活,潜心读书写作,淡泊世间功利,与世隔绝生活在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里,筑造自己丰富而深邃的精神巢穴,终日里“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 我谁也不是,/你是谁?/你也谁都不是吗?/我们俩人成了一对,/别说话,/他们会赶走我们的/你知道。 多没劲啊非得争个名人地位,/抛头露面像一只青蛙/在这漫长的六月里/冲着崇拜它的泥塘/鼓噪。(狄金森诗,金心译) 艾米莉·狄金森的父亲是阿默斯特(Amherst)地区有名的律师,他在当地大学里主持财务工作多年,社会威望很高。在家里他要求孩子们很严历,奉圣经和古典文学著作为精神支柱,并只允许自己的孩子们阅读这些书籍。三个孩子中儿子似乎没让家长操心,可是长年待在闺中的两个未嫁女儿却成了他家的心病。特别是这大女儿,终日独守着窗儿沉思默写,有时候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性情显得孤僻寥落,连家里的来客也从不愿出来见面。除了年青时曾在阿默斯特大学里就读6年霍里约克女子神学院学习一年外,艾米莉几乎再没出过自家的大门,与外界长期以来断绝了接触。以前她还有过一二次外出旅游的经历,但那对她来讲是绝无仅有的,她的一生都是在自己的家乡度过的。年青的时候,人们还能见到她在自家的花园里与邻居家的孩子们在一起嬉戏玩耍,到后来由于疾病缠身,艾米莉只好将自己关入深闺,绝少与外界沟通,人们更难见到她的身影。有时候,人们偶尔可以看见她在楼上将食品放在一只小竹篮里,再用绳子从窗口慢慢地顺下来,楼下早已有好几个小家伙守在那里。 这是艾米莉自己用来与外界联络的最好方式,尽管这个时期的艾米莉已经不能像一般人那样轻松自如地与别人交谈了,但她仍然用心灵与自然和孩子们进行情感的交流。每当此时,她的脸上会浮现出甜甜的笑容。 当妹妹的朋友或是其他的客人来访时,艾米莉总是早早地躲避起来。所以如果有谁能偶然瞟见她白色的身影从门厅中倏忽闪过,就会成为他们回去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艾米莉虽然很少与人面对面地接触,但却用自己的方法与外界联系。那就是与极少几位朋友们通信。说是信,其实也就是一二行文字而已,诸如:“今晚你留心了吗?”“新月就像从黄金矿上走来的姑娘。”这样漂亮的诗句,实际上是她头脑中偶然闪现的意象,在她这是极有意义和情趣的,可对别人来讲或许并不可能完全领悟其中的真谛。 千万不要把艾米莉孤僻好静的性情理解成厌世情绪,其实在她那看似冷漠的内心深处,是女诗人对自然、家庭和朋友们真挚而持久的爱。只不过这种爱来得太含蓄太隐晦太特别太高雅,像丛林中的涓涓细流,也如山石缝中的汩汩小溪。虽然不为常人发现和理解,却我行我素来得从容、隽永和滋润。 关于艾米莉为什么要长期离群索居,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比较流行的说法来自她家人的臆测,他们认为她是因为暗恋上了一个已婚的男士,明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而关闭了自己心灵的大门。1854年,在一次旅行中艾米莉遇见一位名叫沃兹沃思(Charles Wadsworth)的牧师,并对他产生了恋情,把他称作自己“世上最最亲爱的朋友”(dearest earthly friend)。她甚至还以他为原型塑造了一个“lover”(爱人)写在自己的诗中,寄托自己的情怀。但是,因为沃兹沃思是个已婚的男士,艾米莉的恋爱不可能有任何结果,因此她便自我封闭,将自己的精力投入诗歌创作。但这毕竟是家人们的猜测而已,没有谁能真正知道艾米莉内心世界的情感历程。她的性情是这样的,明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却一往情深义无反顾。甚至觉得没有让任何旁人知道的必要,包括恋爱的对象。就像一只扑火的飞蛾,宁愿为理想献身,只要死得美死得值。 其实,艾米莉写诗主要得益于两个人。一个是曾经在她父亲办公室里工作的法律学生纽顿(BenjaminF.Newton)。是他教导艾米莉如何藏书和写诗的,并劝她要重视自己的诗歌创作,而不要将其仅仅作为一种消遣。另一位是黑金森(Thomas Wentworth Higginson)。 那一年,艾米莉从《大西洋月刊》杂志上读到黑金森的一篇文章,在文中他阐明:“发掘天才是编辑的天职”等观点,并教导青年作家“将生命的热情注入写作风格……赘言务去……让多年的热情溶入一个词汇中,把半辈子的生活积蓄写在一个句子里。”她被这些观点所吸引,就情不自禁地给黑金森写了一封信,陈述了自己的文学观点,并附上了自己的4首诗歌习作。黑金森收到信觉得很奇怪,因为这封信没有署名,只是在信封上签有“Emily Dickinson”的字样。在信中,她恳求黑金森能够作她的“导师”(Master),并将她自己称为“您的小精灵”和“您的学生”。黑金森十分欣赏艾米莉的才华,觉得她非常独特。他们开始通信,经常交流各自对文学的看法。艾米莉还间或将自己的诗作寄给黑金森,在一封信中她曾这样写道:“如果有一部书能使我读过之后浑身发冷,而且没有任何火能把我暖和过来时,我知道那一定是诗。如果我有一种天灵盖(top of my head)被人拿掉的感觉,我知道那一定是诗。这是我对诗的唯一理解,除此之外,还会有其他的理解吗?” 1870年,黑金森来到阿默斯特专程看望了这位女诗人。其时艾米莉已经是40岁的老姑娘了。因为长期独处,已经不太适应与人交谈,说起话来扑朔迷离前言不搭后语。尽管如此,黑金森对她的印象极深,虽然对她的一些创作风格持保留态度,但认为从她身上可以感受到一种虚幻、才情和真诚的魅力。 没有家庭生活的羁绊和世间俗务的烦恼,艾米莉将自己的主要时间倾注于她家的花园里,西窗前和书房中。一个死苍蝇、一朵小枯花、一丛迎风摇摆的青草或者一只疾飞而过的小鸟都可能给她带来诗的灵感,激发她的创作。她善于将各种不同的意象相互联系起来,并赋予它们新意。“风用手指梳理天空”、“三月大胆地走过来,像邻居一样前来敲门”、“月亮溜下楼梯去窥探,‘谁在那儿呢’?” “希望”是不长羽毛的小鸟/专栖于灵魂之上/唱着没有歌词的曲调/从来不会遗忘(狄金森诗,金心译) 在艾米莉生前,连家人在内几乎没有人知道她会写诗,一切都在平淡的生活中默默地进行。她写诗的态度很严谨,从不浮华草率为功名而写作。但是她写作方式却很随意,习惯将诗句写在一些便笺和废纸片上,积少成多之后她就把纸片缝在一起,卷成卷儿用一条绸带系住,存放在自己的桌子的抽屉里。像居里夫人当年不把诺贝尔奖牌当回事而任孩子们随意玩耍一样,狄金森也根本不把自己的诗歌创作看得多么重要。她临去逝前将自己的诗稿交给妹妹,嘱咐她将其焚毁,不要留在世上。但幸运的是,她妹妹看过这些诗作后,不忍心毁掉诗稿,从而使这一千七百多首诗作留传下来,成为美国文学中的瑰宝。 -
狄金森全集(全4册)
本套狄金森全集乃是译者蒲隆先生倾注二十载心血的结晶,此前蒲教授在1994-95年间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哈佛大学和狄金森故乡专门从事过为期一年的狄金森研究工作,归国后继续潜心钻研多个狄金森诗集版本与国外学术资料,许多诗歌译文反复修改,数易其稿。本套全集完整编译了约翰逊主编与富兰克林主编的两个版本的狄金森诗全集,两版的差异之处都有注释说明,此外蒲先生还详尽考证了每一首诗的写作背景并附于对应的诗文之后。第四卷为约翰逊主编的狄金森书信选集译文,收录了女诗人整个创作生涯中最有价值的书信,此外蒲先生同样在每一篇译文后附有背景考证。不论是对于诗歌文学爱好者还是对于有意研究狄金森的学者来说,这套狄金森全集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
狄金森抒情诗选
选译本译自托马斯·H·约翰逊所编的《艾米莉·狄金森诗集》。原诗,出少数例外,均无题。此处原文、译文权以首行代题。题左数字,使约翰逊所编的序号,左下角是约翰逊主要根据手稿笔迹变化判断的创作年代,右下角为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年代。 -
狄金森研究
外国现代作家研究丛书是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邀请国内对某一作家研究最具权威的资深专家和学者编撰而成。本套丛书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近200年来西方文艺思潮的流变,为读者提供了国内外对该作家比较全面的研究成果,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即满足一般文学爱好者了解某一作家的需要,又满足外国文学研究者追踪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愿望。 本书是“外国现代作家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分为生平篇、师承篇、风格篇、主体篇、书信篇和批评篇。目前国内尚无狄金森诗歌与书信全集译文,高质量有创见的论文也寥若晨星,本书的出版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些空白,为广大狄金森诗歌研究者提供了些许线索和启发。 -
我的战争都埋在书里
编辑推荐: 美国现代诗先驱者艾米莉•狄金森权威学术评传 索解诗人孤寂隐世的生活轨迹和神秘的内省世界 美国《图书馆杂志》年度最佳图书 艾米莉•狄金森大概是最受人喜爱的、最伟大的,同时始终也是最难以索解的美国诗人。在众多读者心中她之所以成为一个永恒的神秘偶像,是因为她的人生发展轨迹尚不清晰。 在这本刨根问底式的研究传记里,作者以前辈和当代学者的工作为基础,从法律档案、公理会记录、当代女性写作以及狄金森本人未发表的书札残简中,发掘出广泛的新材料,第一次从狄金森所在的时代语境中,彻底全面地描述了狄金森的成长,呈现出这个天才的形成过程及其旺盛的创作活动。 关于狄金森的几个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作者也找到了最可取的答案:她是同性恋吗?令她明显倾心的那个人是谁?她为什么拒绝发表作品?而这种拒绝何以跟她的创作密不可分?这本传记揭示出狄金森为何既是她所在时代的一个女性,同时又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创造者。 -
暴风雨夜,暴风雨夜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是美国人民的珍宝,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现在呈献给读者的这一册汉译选集,当然远不足以反映狄金森诗的全貌,而只能是一个初步的、粗糙的介绍。狄金森的诗,使用大量地倾斜短划,以表达过渡、跳跃、省略成分,或者只是为了造成韵律上的起伏跌宕。 -
狄金森诗选
64开精装本,“名家名译”“随身典藏”。 -
狄金森诗选
本书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权威的艾米莉·狄金森诗选。 -
孤独是迷人的
关于“自闭症”女诗人的生命记事:“孤独”不是负面的前熬,而是一种“迷人”的正面力量,如果你也厌弃红尘纷扰,自我幽闭于如诗人般的心灵深处,有花,有树,有月光。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