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自然文学
-
寻归荒野
寻归荒野(增订版),ISBN:9787108037824,作者:程虹 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美国自然文学三十讲
《美国自然文学三十讲》是一本关于美国自然文学的教材,以中文为主写作,附有大量的英文参考资料,既基于美国自然文学的发展状况,又从中国学生可以理解的角度,对自然文学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对其经典作家和代表性作品进行评述和相应的理论解释,使中国学生和有兴趣的专业人士掌握美国自然文学的概貌和基本内涵。 作者从事自然文学研究多年,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更广阔的视角进行了思考与深化,予以梳理、归纳及增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力求实现认知上的超越,并使其风格、框架及内容符合教程的特点和需要。为使学生或读者直接地体验美国自然文学的内涵及其语言特点,书后附有“延伸阅读”,针对各章节所讲内容精选了若干相应的美国自然文学的名著和名篇目录,亦是为学生和读者提供延伸及独立思考的空间。 -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首版发行于1871年,是伯勒斯第一部自然散文集,也是迄今为止伯勒斯最受欢迎与爱戴的一部作品。这是一本关于鸟类的书,更恰当地说,是邀请读者进入鸟类学研究领域的一张请帖。它如能唤醒、激发读者对博物学此一分支的兴趣,即达成了作者的一部分写作意图。 我们跟随伯勒斯来到山谷,倾听林中鸟的音乐会,我们走进森林,观察不同的鸟类多彩的生活。伯勒斯写本书时并未太仰仗严谨的科学,更多是依靠对鸟类的热爱和已有的了解自由书写。他的收获更多来自森林而非书房;奉给读者的则是对实地观察与体验的认真翔实的记录,字字属实。他笔下的风景多是人们所熟悉和可以接近的,那些人们自家农场和院落里的景色:树林、原野、鸟儿和动物,因此赢得了众多读者,曾创下150万销量的纪录,他也被公认为那个年代最受人欢迎的作家。当年许多人,其中包括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都是看着伯勒斯的书长大,并沿着他的脚印前进的。 作为译文出版社山杯书系第二本,《醒来的森林》延续了上一本《夏日走过山间》的复古风格,采用可以握在手里的精装小开本,原始黑白插图配上新作彩色插图,为读者还原恰如书中文字一般纯粹的阅读体验。译文中鸟类名字根据世界鸟类名录(IOC 4.4)校订。 -
自然之门
《自然之门》从巴勒斯的二十五部自然散文集中选取最精彩的篇章,使读者得以领略巴勒斯那平实谦和、新鲜优美的散文风格。像感受花的芳香那样静静地品读吧,从巴勒斯打开的一扇扇“自然之门”走过去,你就走进了广阔而神奇的大自然的课堂。巴勒斯就像一个热爱脚下泥土的老农那样热爱着身边的一花一鸟,一草一木,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没有任何夸张与雕饰,也没有任何酸腐和矫情,而是像呼吸一般自然。他已完全融身在那片生机盎然的天地——林中鸣唱着的隐士鸫和知更鸟,早春最先绽出白色小花的延龄草,夏季浓荫蔽目的山毛榉树林,狐狸的巢穴,鼬鼠的狡黠,蚂蚱和蚯蚓,以及蜜蜂的集体舞蹈…… -
看不见的森林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 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最小的微生物和最大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戴维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 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者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
我们的村庄
* 英国自然文学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 * 中文简体版首次面世 《我们的村庄》,是玛丽•拉塞尔•米特福德围绕自己所生活的村庄而写的一系列随笔。她以女性独特的细腻笔触描绘那里的自然与乡土文化,将常人眼中平淡的生活写出了诗意和灵气。米特福德借村庄讲述人的心灵感受,发现了大千世界的气象。本书首次出版的十年年内,再版了十四次,让米特福德成为当时最抢手的作者,跻身高稿酬作家之列,书中所写的村庄成了当时的旅游胜地。 名家推荐: 米特福德把大自然及人的心灵中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在读者眼前。她以一种独特的书信体或叙述体,将土地的故事娓娓道来,像是与友人倾心聊天,一吐衷肠。这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种轻松活泼的写作风格,成为一道清新明快的风景线,投射在后来人的心中。 ——自然文学研究学者 程虹博士 随意读起一节,都会在你的眼前推开一扇通往乡间的窗口,令人感到如轻风拂面,虫鸣灌耳,让你在一天内都享受着雨露及花香。 ——英国诗人 伊丽莎白•勃朗宁 她在屠夫儿子的生活中发现了历史,在磨坊主女儿的生活中发现了传奇。 ——英国文学家 约翰•罗斯金 她通晓所有关于乡村生活的文学,脑海里充满了森林草地的欢快赞歌。 ——美国作家 詹姆斯•菲尔茨 米特福德女士对景物、动物及人物的描述是如此出手不凡,堪称是一种新写作风格的奠基人。 ——英国作家 哈丽雅特•马蒂诺 -
宁静无价
英美自然文学作家追求的是一种宁静的艺术,他们的作品展现了一种自然清新、别具一格的审美取向。本书是一本研究英美自然文学的文集,作者不仅深入观察美国自然文学作家群(爱默生、梭罗等人)、女性自然文学作家的兴起,而且把目光投放到欧洲,关注从18世纪到20世纪的英国自然文学作家的谱系(吉尔伯特•怀特、理查德•杰弗里斯、W•H•赫德森、爱德华•托马斯),还敏锐地将美国自然文学作家与中国古典文学作家做了独特的比较。 本书作者将这些作家的文字融入到自己对当今社会的思考,对人类永恒主题的思考,因而更富有现实意义。 -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本书承袭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注意到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并且敲响了迫在眉睫的环保警钟。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美国消失最快的资源,他的使命便是在这些抚慰心灵的地球声境因与日俱增的人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录制并保存 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 这部叙事优美的作品,让人想起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 John Muir、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麦克非 John McPhee、自然学者和作家彼得·马修森 Peter Matthiessen 书写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国故事,驾着1964年福斯小巴从西到东横越美国大陆之旅。但汉普顿的旅程如此与众不同。他背着录音器材和测量音量的分贝计,好奇又深情地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他与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耐心倾听。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汉普顿已完成饶富意义又令人难忘的美国“声音心电图”,并在当地拜会联邦官员,极力主张保护自然的寂静。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也是真实存在的地方,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Olympic National Park 霍河雨林 Hoh Rain Forest 实际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国最后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这次充满启发性的宁静探索,使得如今美国生态议程中已纳入大自然的宁静。 -
孤独的沙漠
本书就像是一匹奔腾的雄性野马,粗放、坚韧、充满了斗争精神。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极富说服力的独居者。他的这部作品充满了感情色彩和诗情画意。这本书既富有哲理而又不失幽默。它以一种严谨有力的散文形式向人们讲述了一段刺激的冒险经历。 ――埃德温・瓦伊・蒂埃尔《纽约时报》书评 -
寻归荒野
寻归荒野,ISBN:9787108015686,作者:程虹著,出版社:三联书店 -
寻归荒野
“‘荒野’是自然文学中的一个关键词,对荒野的理解堪称美国自然文学的精华。‘寻归’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走向自然,更不是回到原始自然的状态,而是去寻求自然的造化,让心灵归属于一种像群山、大地、沙漠那般沉静而拥有定力的状态。在浮躁不安的现代社会中,或许,我们能够从自然界中找回这种定力。”这是作者在本书序言中的话。本书初版2001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在初版十年之后,作者已经成为国内自然文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也相继翻译了多本相关主题的译著,对本书主题的理解和诠释更加深入到位。随着“绿色文学”、“生态文学”等领域的升温,美国自然文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十年前几乎见不到同类图书,到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本这一主题的译著和著作,而本书在这些著作中无疑是优秀的。增订版对原版做了较大修改。除了第一章和第五章对个别文字进行修改以外,其余章节均做了大幅增改,并增补了第六章和增订版序。 -
宁静无价
《宁静无价》主要内容:多年前,缘于在美国布朗大学作访问学者的机遇,使我对一些深谙“宁静无价”之道的美国和英国的自然文学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出版了介绍并评述美国自然文学的书《寻归荒野》之后,仿佛意犹未尽,又应邀在上海的《文景》月刊上主持了《重读自然》专栏,旨在对美国及英国自然文学的名家名作进行梳理与评述。收入《宁静无价》的,除了在《重读自然》专栏上发表的文章之外,还有在《外国文学》及《文艺报》上发表的类似题材的文章。这些文章被分门别类,形成了主题分明的不同篇章,编辑成书。基于我对英美自然文学的感悟,《宁静无价》命名为——《宁静无价》。 -
夏日走过山间
缪尔于一八六九年夏天,在内华达山间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考察,所记下的日记就成了这本不朽的文学名著。缪尔在四个月的行程中,除了参与牧羊之外,考察了山脉、矿石、冰川痕迹、气候、植物、动物等,所获得的成果不亚于任何一支考察队。 缪尔在文字中更是表现出了大师级的文采,在他的描写对象中,不管是冷杉、云彩、石头还是溪水,在每一天的笔下都绝不相同,他表现出精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运笔能力,文采飞扬,毫不枯燥。 他的考察充满了激情与勇敢的精神,在山中,缪尔会经常连续几日漫步于群峰、湖泊、峡谷、草甸之中,只带着极少的面包,那种在荒野中的怡然自乐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让人感叹,已不是今天破坏荒野的“驴友”、“背包族”们所能企及的。整本书自始至终,没有表露出一句对艰苦或原野的抱怨,荒野对他来说就是天堂,每天,他总是以极大的激情去迎接黎明的开始,去大自然中朝圣。 -
听客溪的朝圣
鸟飞既不经意又随兴,如同茎的卷曲,或是一颗星星亮起 。 《听客溪的朝圣》记录了迪拉德山中一年的生活,每一页都是一个美丽的谜,仿佛随之观看了整整一年关于造物的秘密:空中的鸟、地上的植株、宇宙中的星星,笔笔皆随意,却处处充满精细的美。 她写眼中所见,却常在心中作更为博大幽深的联想,从大眼纹天蚕蛾,写它那湿湿的心脏里的一个细胞,里面会有一座森林,正摇摆着;写树的生命力:一棵大榆树,光是一个季节里就可能制造出六百万片树叶,全都十分繁复,却也不费吹灰之力。而她则自嘲道:“我连一片也制造不出来。 ” 她旁观造物的残酷,寄生者将宿主从肚子里吃空,生命的传承基于这样你死我活的斗争。或者浪费,那些朝生暮死的虫子,产下成千上万的卵,死掉无数,单单靠其中的硕果仅存者,便成活了一个物种。 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既令人感到恐怖,也充满无限慈悲,而若你能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则你已为你自己攒下了“一生的好日子”。 《听客溪的朝圣》堪称当代自然文学的范本,被广泛地选入美国大、中学的教材,评论家认为这本书更胜于梭罗的《瓦尔登湖》,另外一些人则称它足以媲美法布尔的《昆虫记》。而对迪拉德来说,这是她以二十六岁的年轻而奔放的心灵,自由且大胆地与世界上最伟大的生与死的主题的交锋。 自从《听客溪的朝圣》出版之后,安妮•迪拉德这个名字,便代表了最优良的写作。 -
瓦尔登湖(全注疏本)
美国梭罗研究所 耶鲁大学出版社 权威注疏本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诗人和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传世名著,记述了梭罗本人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月的隐逸生活。2004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梭罗研究学者杰弗里•S.克莱默的全注疏本,以纪念《瓦尔登湖》出版150周年。克莱默以梭罗本人批注过的初版原书为蓝本,参照梭罗生 前日记、书信、阅读书籍等所有已发现资料,对书中典故出处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考证和注疏,成就了这部关于《瓦尔登湖》的百科全书。 -
大地上的事情
苇岸把麦地、树林、冬日的小灰雀,连同自己质朴的生命一起带入太阳的光流。苇岸不仅安息在丰盛的麦地之中,也将永远活在金子一样闪耀的他的语言里,他的语言目击了创造。 ——王家新 在苇岸的生命里,钟表还没有发明,他只是从对天象的推算和对地理的察看中感受四时的变化,从血液的运行中 体味生命的流动。他延用的是一套古老的思维逻辑,并且如同恐龙和猛犸,因其在现代社会的绝迹而显得异常可爱。 ——祝勇 读一读苇岸宅心仁厚的散文,会让我焦躁的情绪迷途知返,重怀感恩。他让我只要看到缓缓移动的羊群露出草丛的背脊,就相信即便最荒凉的地方也有善美生生不息。 ——周晓枫 来到他那旷阔的、安静的,经由他细细抚摩过的世界。这时,我沉痛地感受到了一种丧失:中国失去了一位懂得劳动和爱情的善良的公民,中国散文界失去了一位富于独创性的有力的作家。 ——林贤治 在苇岸先生阅读、写作面对的墙上,一直挂着两幅肖像,他们是列夫•托尔斯泰和享利•戴维•梭罗。他对朋友们说,他是生活在托尔斯泰和梭罗的“阴影”中的人。实际上,他是一个“人类的增光者”,仁厚的博爱和至善的赤诚以神奇的力量使他在同代人中出类拔萃。 ——袁毅 他是大地上寻找花朵的人,季节是他的向导。 他处在自然的核心,每天,他与光明一起开始工作,与大地一同沐浴阳光或风雨。他懂得自然的神秘语言,他用心同他周围的芸芸生命交谈。他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与自然最古老的一种关系。只是如他恐惧的那样,这种关系,在今天的人类手里,正渐渐逝去。 他像学者熟悉思想和书册那样,熟悉自然,熟悉它的植物和大地。他能看出大地的脉络,能品土壤的性质;他识别各种鸟鸣和兽迹,了解每样植物的花事与吐蜜的秘密。 他滞于现代进程之外,以往昔的陌生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他的孤单存在,告诫人类: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 他是苇岸,大地上的苇岸,汉语世界里最后一位孤独的放蜂人。 -
我们周围的仙境
畅销近百年的英美自然文学经典名作,著名作家王蒙、著名诗人北岛、著名作家王朔、著名导演张元、著名作家阿来联合推荐。 都市化时代的理想馈赠,洗涤焦灼躁动的精神清泉,百读不厌的理想藏书。 走进天才少女的心灵世界,感受与大自然亲密合一的清幽禅意。 她的目光异常温暖,她总是虔诚地细细勾画森林中那些鲜活的生灵;她的心异常敏感,并以神性的思想和情感去深究那些动植物喜怒哀乐的微妙情感;她以天然的童具童趣,认知这个世界,并将这个答案告诉更多的人——即便已不是那个年纪的人们,也依然能够感受其清逸的脉动,并为之深深感动。 “仿物拟人、童真趣语”,《我们周围的仙境》是梦幻的、似曾相识的。时光回转、记忆之初,年幼时的好奇与想像、执拗与坚持都是那么的可喜、可爱。那时每一件事物都是活动的、可以与之对话的。重温这样的语境,人们不由得会心一笑…… 奥帕尔是一位神童,她是上帝下派人间的真正的精灵。无论她身在何处,她都能感受并陶醉于身边的美景,她热爱每一块林地并称之“这是能居住的最美妙的世界”。她用纯真而烂漫的笔调将人们领进时而欢乐时而恬静的梦幻之地,这正是我们灵魂的栖居之所。难以想像,如此美妙的精神创造来源于奥帕尔幼年时深深孤独的自我排遣。她把自己的梦奉献出来,成为所有人的梦、所有人的家。 奥帕尔·怀特利,曾经的美国天才少女。5岁起记日记,到13岁时,她已开始就自然和地理问题作讲演。她儿时所写的日记在20世纪初成为风靡无数美国家庭的畅销书。她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个伐木工之家,从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长大,有一种奇异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能力。但中年以后,她开始深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1948年她的朋友们开始认为她不能照顾自己;她被送进英国的精神病院,在这里一直呆到1992年去世为止。她再没有外写书或是回到儿时深爱的森林中。 全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是《小奥帕尔的日记》,记载了一个小女孩因为热爱森林和动物而得不到理解的隗独的童年,充满让人忍俊不禁的天真童趣;第二部分 《我们周围的仙境 》是她长大后所定的自然观察札记,内容更加知性、丰富,充满奇幻的浪漫想像,教人如何欣赏身边的仙境。 -
低吟的荒野
作者曾获美国自然文学的最高奖项——约翰•巴勒斯奖章,也是唯一获得四项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自然资源保护奖的作家。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书中以春、夏、秋、冬四季描述了美国北部的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笔触优雅、沉静、细腻,生动地唤起了人们对原野的视觉和声音的感受,令人沉浸在广袤的宁静之中,去体验更深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
心灵的慰籍
本书是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及诗人特丽·T·威廉斯(1955 -)的代表作,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将自己及其家族的经历、美国西部大盐湖及熊河鸟类保护基地的特殊环境联系在一起,用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展示在人们面前。特丽·T·威廉斯生长于美国犹他州的盐湖湖畔。 作为摩门教徒,他们家已经在那里繁衍了六代。然而,由于位于美国核试验基地的下风口,威廉斯家族的女性多半都患有乳腺癌。她的祖母、外祖母、母亲及六位姑姨都做了乳房切除手术。其中的几位最终都死于癌症。因此,作者用“女性只有一侧乳房的家族”作为此书的跋。 与此同时,威廉斯发现盐湖水在不断地上涨,从而使熊河鸟类保护基地的鸟类受到威胁,有些鸟类可能从此消亡。人类的悲剧与自然界的悲剧同时上演。这种现象使作者大胆地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来展示她的生态视野。她将人类内心的情感世界与特定的自然风景溶为一体。这些类似日记的优美的散文记述了作者陪同患乳腺癌晚期的母亲在大盐湖湖畔走过人生最后一程的经历。 全书36章。每一章节以熊河鸟类保护基地的一种鸟类命名。章题下面是盐湖水的水位记录。盐湖水位的上涨与作者母亲病情的加重相呼应,自然界的悲剧与人类的悲剧交替上演。从而体现出一种博大的生态视野及土地伦理:即人类、动物及植物都属于同一个地球社区,彼此不可分隔,息息相关。 当作者动手整理她在盐湖湖畔的日记,准备出书时,她本人也被确诊为乳腺癌,年仅34岁。她翻开这些记录与母亲弥留人世时的日记,鸟的羽毛,盐湖畔的细沙,鼠尾草的叶片纷纷从日记本中落下,触动了她内心的悲痛。如她本人所述:“我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是为了面对我尚无法理解的事物,是为了给自己铺一条回家的路,因为我认为,‘记忆是唯一的回归家园之路’。我一直在避难,这个故事是我的归程。”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