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蒙古

  • 清代蒙古與滿洲政治文化

    作者:林士鉉

    清代蒙古與滿洲政治文化,ISBN:9789860222685,作者:林士鉉著
  • 蒙古游牧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交汇

    作者:敏贤麟

    本部著作从传统史学的角度,审视了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创建的蒙古帝国以及其继承者们对伊斯兰文明先排拒后接受的历史进程;重点阐述了蒙古人征服伊斯兰世界后所建立的四大汗国中,除短命的窝阔台汗国外,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都以对伊斯兰文明由排拒到逐渐接纳,到最后被同化的历史过程;分析了汗王和蒙古臣民皈依了伊斯兰教,并成为伊斯兰事业的坚定信仰者和捍卫者,伊斯兰文化板块因为蒙古政权的强大而扩展到亚洲大部分地区和东南欧的历史性转折,通过对三大汗国兴亡历史的总结,说明了政治与宗教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并指出在宗教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统治阶级只有正确引导和处理好宗教问题,才能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全书对历史问题的阐述以事实为依据,资料翔实,立论客观,文字表达严谨,是近年来专门探研蒙古帝国与伊斯兰教关系的一部开拓性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蒙古史学史

    作者:沙·比拉

    沙·比拉编著的《蒙古史学史(十三世纪-十七世纪)》从史学史角度出发,对十三世纪至十四世纪末蒙古封建主义制度确立时期蒙古人历史知识的发展过程、十五世纪初至十七世纪末蒙古封建主义制度发展时期和封建割据时代蒙古人史学传统的传承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对《蒙古秘史》、《白史》、《世界征服者史》、《史集》、《大黄史》、《蒙古源流》、《阿萨拉克齐史》等等著名蒙古史籍的基本内容、成书年代、版本情况进行了探讨,对史实材料进行了考订,对史学家的生平创作和作品的思想倾向进行了评价。由于作者广泛引用了蒙古文、汉文、俄文特别是藏文中有关蒙古史的资料,该书不但具有较高的史学史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史料学价值。
  • 蒙古秘史

    作者:蒙古宫廷史官

    蒙古秘史(彩图版),ISBN:9787511709950,作者:蒙古宫廷史官 著
  • 蒙古秘史新譯並註釋

    作者:札奇斯欽

    《蒙古秘史》不是一部秘密的隱史,而是蒙古偉人成吉思汗、窩闊台父子的實錄,是一部很難得的元朝開國初期的直接史料。《蒙古秘史》是蒙古學者用蒙古文撰寫的歷史鉅著,從蒙古人的立場,直接報導塞外邊疆民族的生活。除了史事可補正史之不足外,有關草原社會的生活與四季田獵的習慣等,與漢人筆下的遊牧民族可作比較研究。《蒙古秘史》的蒙文原本已佚,存世的是明初“漢譯蒙音本”,稱作《元朝秘史》。本書據《元朝秘史》還原為蒙文,再譯為漢文,並據元朝史事加以注釋,書名亦根據蒙文原題稱“蒙古秘史”。
  • 清代蒙古史札记

    作者:金启孮

    作者累年治蒙古史,随笔记录札记甚多,1982年厘定为12卷184则,本书即据此整理出版。内容囊括漠南蒙古之访古调查,漠北蒙古、厄鲁特蒙古及西套蒙古之史事考订。史料翔实、内容丰富,是不可多得的蒙古史研究佳作。
  • 西蒙古史研究

    作者:杜荣坤,白翠琴

    《西蒙古史研究》按不同朝代的专题研究,收入有关蒙元时期斡亦刺的文章四篇、明代瓦刺十一篇、清代准噶尔三篇及典章制度四篇,共计二十二篇,约二十八万字。重点放在元明时期,内容包括族源分布、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人物评价、与中原地区及周围诸族关系等等。各篇虽独立成章,但又有内在联系,基本勾画出卫拉特蒙古历史发展脉络。对一些众说纷纭、久悬难解之重大问题,笔者尽可能地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搜遗辑佚,综汇诸家,钩沉剔微,据实考述,略抒己见,以求教于方家。
  • 西藏和蒙古的宗教

    作者:(意)图齐,(西德)海西希

  • 多桑蒙古史(上下)

    作者:[瑞典]多桑

    国际著名东方学家多桑(1780-1855),用法文撰写的一部蒙古史,参用了大量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史料,对蒙古民族在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活动史实作了详细叙述,在中外学界享有盛名。
  • 清朝满蒙联姻研究

    作者:杜家骥

    本书采取先分部落叙事,再叙制度与相关史事,后论作用与影响,以此三类内容别为三编的方式。 上编,为“蒙古各部与清廷联姻史事”编。分别介绍蒙古部落之由来、领主世系,与清廷之关系与联姻状况,以作为后两编进一步考察、分析的史实基本和前提。另外,对策是点地区、部落如科尔沁、喀喇沁,敖汉、西套阿拉善及漠北喀尔喀等,垃我其联姻世系关系表及分部联姻表,并分析其与清廷的特殊关系。这些史事分析及附表资料,对于今天各个地区蒙古族瞬息万变治县编写其历史、方志,以及探讨喀尔喀蒙古(今蒙古国)在清代与清廷、满族的关系上,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编,“满蒙联姻诸制度及相关史事”编,考察的总体性的问题,其中“制度性联姻”,既是对上编清廷联姻蒙古长期性、规模庞大性原因之说明,也是对联姻阶段性变化的铺垫。而服务于联姻的诸 制度及相关史事的叙述,则是作为下编论述联姻意义的史事基础。 下编,“满族联姻的作用与影响”,是在以上两编揭示史事的基础上,对联姻与满蒙关系、对清王统治的建立与巩固及边疆治理、皇家的蒙古姻亲之参预朝政及其影响、联姻对蒙古文明之影响、对民族事融合之意义及近亲结婚与人口繁衍等诸问题,分专题进行论述。 最后一章,是全书的归纳和总结,并就一些具有共性的史事作集中说明与评述,这样,也可免去以前诸多同类史事分别评述的重复。
  • 亦邻真蒙古学文集

    作者:亦邻真,齐木德道尔吉,乌云毕力格,宝音德

    亦邻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蒙古学家,在蒙古学研究领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论文多用蒙汉文发表,每篇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蒙古学教学、研究者以及研究生必读之作。为了满足读者和教学研究的需要,值亦邻真先生诞辰70周年之际,于2001年7月由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了《亦邻真蒙古学文集》。文集收入亦邻真先生有关蒙古学的论文、书评、专题讲座稿、札记、序文、辞条共36篇(部),其中部分蒙、汉两种文字发表的文章也一并收入。专题讲座《从远古到唐代的我国蒙古地区》和《至正二十二年蒙古文追封西宁王忻都碑》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蒙古黃金史譯註

    作者:札奇斯欽

    本書蒙文原意是:記載古代(蒙古)可汗們的源流,並建立國家綱要的黃金史綱。全書分為四大部分:1.述說成吉思汗到斡歌歹可汗(元太宗)時代的歷史,2.神話及後人加入的傳說,3.述說斡歌歹可汗到清初的林丹可汗時代的史綱,4.摘要及附錄:可汗們的世系與各部各旗的關係/喀喇沁部的世系及其與滿清的締盟。本書為研究蒙古史極具價值之史料,原書著者名羅卜桑丹津(Lobsang-danjin)是十七世紀後半期至十八世紀前半期的一位碩學高僧,這本書的寫成當在1649年至1736年之間,他除了著述這一部史書之外,還曾參加編纂蒙文的《五台山志》。
  • 多桑蒙古史(上下册)

    作者:[瑞典]多桑

    中国断代史研究诸科中,元代是国际性的项目,其原因在于这一时段的蒙古民族的历史活动,特具世界性的意义,建都于今北京的元朝,不只取得了统一全国的成就,而且向外发展,达到今天东欧各地,建立了察合台、钦察、伊儿等汗国,既对这些地区各民族的历史走向发生了重大影响,又把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内外交流,推进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层次。为此,全面地了解和研究我国元代和蒙古民族活动的历史,有必要参考传统载籍以外的更多的历史文献。《多桑蒙古史(套装上下册)》作者以东方学家著闻,这部用法文撰写的巨作,参用了大量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史料,不仅对蒙古民族在中亚西亚及欧洲的活动史实作出了详细叙述,也为《元史》等传统载籍的研究和运用,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源,以此获得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介和广泛使用。
  • 蒙元王朝征战录

    作者:陈西进

    本书叙述从1162年成吉思汗诞生起,到1279年忽必烈实现中国统一期间,蒙元王朝主要的征战史实。对于有学术争论的问题,一般采用通常的盾法,有些则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限于水平,未能作进一步的考证。
  • 清代蒙古游记选辑34种(全二册)

    作者:毕奥南 整理

    清人蒙古旅行记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地方特色,旅行家们所见清代塞外地理概貌、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等等,经过时代变迁今天大多不复存在。其记录下来的文字资料因此显得尤为珍贵。作为私家记述,多有同时期官方史料所忽略的内容,是研究清代蒙古地区状况时不应遗漏的珍贵资料。 本书通过选辑34种清人的蒙古地区旅行记录,较为完整地展示在清代时空视野中的蒙古地区社会风貌以及人文地理特点。上册26种点校,用新式标点,简体横排;下册8种影印,采用旧式句读法加以圈点断句。作者并对每一种行记进行了解题说明,作者介绍,进行导读。 此书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点校和影印相结合,以公私旅行者视角,真实反映清代蒙古社会风貌和人文地理。
  • 蒙古纪闻

    作者:汪国钧

    蒙古民族是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伟大民族。许多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与历史上蒙古民族的活动有着程度不同、性质各异的联系;今天,蒙古族分布在数个国家的大片土地上,那里大多是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地方。她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引起了许多国家学术研究者对其历史、文化等的浓厚兴趣。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了蒙古学研究,出现了一批专家学者及学术专著,并形成了几个国际蒙古学研究中心。蒙古学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学术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库重点推出国内外蒙古学学术著作,包括蒙古学方面的通史、专史、研究专著、专题论集、文献研究和资料汇编等内容。本书为《蒙古纪闻》,记录了发生在蒙古的历史事件,具有历史参考价值。
  • 内陆亚洲厄鲁特历史资料

    作者:(德)P.S.帕拉斯

    本书旨在将国外学术界高质量的有关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的著作介绍给中国学者。凡属内陆欧亚历史文化范畴的通史、专史、研究专著、专题论集或资料集,于我国内陆欧亚学界有重大参考价值者,均在收辑之列。学术性名著是入选本书的主要标准。
  •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 鲁布鲁克东行纪

    作者:贝凯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鲁布鲁克东行纪》内容简介:柏朗嘉宾在两年半多的时间内从西欧到中亚,万里跋涉。他先于1246年4月4日到达伏尔加河畔的西蒙古拔都幕账,后于8月24日抵达哈刺和林,有幸参加贵由皇帝登基大典。同年11月13日,他离开哈刺和林返国,于1247年5月9日再经拔都幕帐,最后于1247年11月24日返回里昂。他后来还曾作为教皇使节而出使法国。柏朗嘉宾于1252年卒于今南斯拉夫境内的达尔马蒂亚。
  • 风暴帝国

    作者:宋宜昌,倪健中

    《解读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蒙古帝国》内容简介: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不是罗马帝国,不是英帝国,也不是俄罗斯帝国,而是由中华民族的蒙古族英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25年的时间里,以总数不到20万人的军队,先后灭亡40多个国家,征服720多个民族,消灭各国军队人数超过千万,征服各民族人口数目达六亿,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其稳定时期版图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公里,版图最大时期面积超过4400万,占当时整个人类世界的五分之四还多。
  • 北方民族史与蒙古史译文集

    作者:内田吟风

    本书所收蒙古史、北方民族史方面的译文,为译者于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叶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1982年改为蒙古史研究所)工作时所译,绝大部分曾刊载在该研究室编印的内部交流学术刊物《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上。今收辑在一起,以供有关研究者研究参考。  第一部分为北方民族史编,共收译文20篇。   本编所收正史北狄传笺注14篇,译自日本著名史学家内田吟风、护雅夫、田村实造、佐口透等译注的《骑马民族史(正史北狄传)》第l卷,1980年;第2卷,1979年)。内田吟风为日本研究匈奴、鲜卑、柔然等族史的专家,著有《北亚史研究·匈奴篇》(1975年)、《北亚史研究·鲜卑柔然突厥篇》(1975年)等。田村实造为研究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史的学者,著有《中国征服王朝研究》等。护雅夫为研究突厥史的专家,著有《古代突厥民族史研究》等。正史北狄传笺注各篇,尤其是内田吟风的匈奴传、蠕蠕传笺注,护雅夫的西突厥传笺注,佐口透的铁勒传、回纥传笺注,反映了日本史学界到20世纪70年代末为止对正史北狄传的研究成就和注释水平,对研究匈奴、柔然、突厥、回纥等族史具有参考价值。   本编所收内田吟风《匈人、匈奴同族论研究小史》,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根据东、西方典籍、语言比较、考古学研究、人种体型研究,东、西方学者对匈人、匈奴同族论的研究见解,具体阐述了与匈人、匈奴同族论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是研究匈人、匈奴同族论的一篇重要文献。 内田吟风的《匈奴西迁考》,研究北匈奴的西域经略及其西迁经过,并试图增加匈人匈奴同族论的一些证明资料,是研究匈奴西迁史的一篇重要文献。   苏联学者里日斯基的《匈奴与东胡》译自苏联奥克拉德尼科夫等编《西伯利亚史》第1卷(1968年版)第5章,此文以马克思主义史观论述了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匈奴与东胡各族史,值得重视的是本文较多地利用了外贝加尔湖地区和蒙古地区的考古发掘材料,与古籍记载相印证,来论述匈奴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武器、防御工事等历史情况。   内田吟风的《柔然阿哇尔同族论考》根据欧洲众多学者对柔然阿哇尔同族论的研究论著,结合东西方史料,从柔然、阿哇尔族名都带有虫、蛇之意,及柔然、阿哇尔生活方式、社会组织、风俗习惯、语言、人类学方面的一致,东西方史籍关于柔然、阿哇尔被突厥击灭后其残部西迁的记载的一致,进一步论证了柔然即阿哇尔族。   俄国东方学家巴托尔德(1869~1930)擅长利用波斯、阿拉伯文史料结合其他多种语文史料研究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各民族及中亚、西亚的历史。本编所收巴托尔德的《突厥蒙古诸民族史》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8世纪,2000年间突厥、蒙古诸民族在中国西北边疆到东欧的广大地域上衍变、发展的历史。   俄国东方学家俾丘林(1777~1853)曾将中国正史北狄传等编译为《古代中亚各族资料汇编》3卷,并在该书中通过注释、总论等方式发表其对蒙古语族、突厥语族、通古斯满语族各民族的族源、各族衍变关系、地理分布等见解。俾丘林的这部书对后来俄、苏东方学家的影响很大,后来不少俄、苏东方学家关于阿尔泰语系各游牧民族的族源、各族衍变关系的见解往往起源于俾丘林。本编摘译了该书第1卷中对汉文史料所作的注释及总论,以供研究者参考。  第二部分为蒙元史编,共收译文15篇。   普兰· 迦儿宾的《蒙古人的历史》。普兰‘迦儿宾(1182~1252),意大利人,天主教方济各会教士。1245年,奉罗马教皇之命携教皇致蒙古大汗信前往蒙古劝说蒙古停止攻掠,并探听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等情况。同年4月,他从里昂出发,经东欧、中亚,于1246年7月到达蒙古国首都和林附近大汗行宫。8月,参加了贵由被推戴为大汗的盛典。他在蒙古共居住了4个月。11月,携贵由答教皇诏书仍由陆路西归。1247年秋,回到里昂,用拉丁文写成出使报告《蒙古人的历史》,向教皇复命。  《蒙古人的历史》详述了旅程见闻及13世纪蒙古人的社会经济、风俗习惯、宗教、政治、法令、军事等情况,是研究早期蒙古史和东西交通史的重要原始资料。中译文据俄国马列英从拉丁文原著译出、苏联沙斯契娜详加注释的俄译本转译。   巴托尔德的《成吉思汗帝国的建立》、《突厥蒙古人的社会日常生活与经济结构的关系》、《关于畏吾儿文献及其对蒙古人的影响问题》、《伊斯兰教载籍关于成吉思汗后裔中的基督教徒的记载》、《关于成吉思汗后裔中的基督教徒问题》,是其研究蒙元史的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巴托尔德对成吉思汗创建蒙古国的历史,对蒙古军何以能战胜军队数多得多的各文明民族,建立起统治疆域无比辽阔的蒙古帝国,庞大蒙古帝国的统一何以能保持数十年,帝国瓦解后蒙古对各国的统治何以能继续长期存在,成吉思汗个人的政治、军事才能所起的历史作用,突厥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与经济结构的关系,畏吾儿文化对蒙古人的影响,成吉思汗后裔中的基督教徒等等问题,发表了不少值得重视的见解。在上述论文中,发挥了巴托尔德善于利用波斯、阿拉伯文史料和其他多种语文史料进行研究的特长。   苏联史学家密尔彼尔德等撰《成吉思汗及其遗产》,论述蒙古国的建立及蒙古对亚洲各国的征战,元朝崩溃的历史以及蒙古征服斡罗思、中亚、高加索地区及在各族人民反抗斗争下蒙古诸汗国逐渐崩溃的历史。此文较多利用了古俄文编年史资料及亚美尼亚文等外文资料,对研究13~15世纪蒙古史颇有参考价值。   日本学者本田实信的《阿母河等处行尚书省考》,根据波斯文史料拉施特《史集》、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瓦撒夫书和《元史》的记载,研究成吉思汗西征波斯地区后,1230—1256年蒙古统治波斯地区的历史和早期统治机构伊朗总督府及1251年设置的阿母河等处行尚书省。此文对以往不很清楚的旭烈兀西征以前的蒙古统治波斯的早期历史和统治机构,尤其是阿母河等处行尚书省,作了较具体深入的研究。   苏联学者吉谢列夫的《从哈剌哈林“跑出来”的石龟》,根据在古代蒙古国首都哈剌和林遗址发掘时找到的石龟毛坯论述了哈刺和林古代工匠的凿石技术。   蒙古学者德·纳旺的《哈刺和林出土的铁器》根据1950年在哈刺和林城遗址发掘时发现的铁铧18件、大小大车轴承52个、铁矛头多个等,论证了古代哈刺和林城具有生产铁制武器、农具的手工业作坊,并论证了农业在古代蒙古京城附近的居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蒙古学者谢尔一奥扎布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考古研究》,综述了自1889年以来,尤其是1921年蒙古革命胜利后,直到1960年为止,俄、苏、蒙考古工作队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历次考古发掘的成果,其中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匈奴时期、突厥时期、辽蒙元明清时的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   日本学者野上俊静的《元史·释老传笺注》,利用汉、藏文古籍,对《元史》卷202《释老传》作了详细的注释。《释老传》中的汉译藏文人名、词语皆被还原为藏文原文。此文对研究元代喇嘛教、道教等宗教史颇有参考价值。   日本学者片山共夫的《关于元朝怯薛出身者的家世》、《论元朝的昔宝赤》两文,研究作为元朝统治阶层核心的怯薛(禁卫军)。前一篇研究怯薛出身者的家世,得出结论:1、怯薛出身者中被征服各国的王族、大臣、近臣、贵族世家、大族、军事长官等统治领导者上层人物很多,由此可见,在蒙古对被征服各国、各族的统治方面,蒙元怯薛制起到很大的怀柔、牵制作用。2、被吸收入怯薛的契机,除质子外,尚有“军功”、“来归”、“才俊”、“世袭”、“财物”等,其中汉南人被吸收入怯薛的最重要契机为“才俊”,元世祖统治中国时,颇注意博访汉南人知识分子,将他们吸收入怯薛。3、蒙古色目怯薛出身者家族及元宪宗以前归附蒙古的汉人怯薛出身者家族,被承认为勋旧世家。4、元成宗时起,禁止汉南人新加入怯薛,以免汉南人在元朝统治阶层核心怯薛中的比例扩大。后一篇研究元朝怯薛中的昔宝赤(鹰夫),对昔宝赤的职掌、管理机构、昔宝赤机构的成立扩大过程、中央近侍昔宝赤与地方昔宝赤的关系等,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日本学者丹羽友三郎的《关于元朝诸监的一些研究》,研究元朝中央机构中的诸监(都水监、秘书监、司天监、国子监等21个中央机构)及其特点(诸监数量多,长官多员制,官员数多,其品秩比历代高,官制屡次变革,来回设立、撤销、升降,官员数也常增减),以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此文对元朝诸监作了较深入细致的具体研究。  第三部分为明清蒙古史编,收有《达延汗后裔世系表笺注》和《喀尔喀法典》。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达延汗巴图蒙克经过二十多年的征战,统一了蒙古大部分地区,并陆续将统治的领地分封给自己的9个儿子(另两个儿子,早死,无后),由其后裔世袭。在此之后,明清大部分蒙古王公均出自达延汗后裔。因此,研究清楚达延汗后裔世系,对研究明中后期蒙古史及清代蒙古史均有重要性。美国学者塞瑞斯所撰《达延汗后裔世系表笺注》利用大量蒙、汉文史籍的记载材料,通过笺注方式对1592~1595年间制成的萧大亨《北虏风俗》附录的《达延汗后裔世系表》上的300名达延汗后裔蒙古王公及其他人物(如蒙古王公的妻妾等)作了细致的考证,并将表中的汉译蒙古人名、部落氏族名、地名还原为蒙古语原名。塞瑞斯的这部功力颇深的著作,对研究明代蒙古史很有参考价值。   《喀尔喀法典》是18世纪外蒙古多种法规、条例的汇编,是研究清代蒙古法律、社会状况、经济的重要资料。1933年,苏联学者扎姆察拉诺将该法典蒙古原文的惟一传世抄本译为俄文。译者据扎姆察拉诺俄译本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