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余光中
-
给艺术两小时
黄永玉二先生是年届70的老教授,是画坛的元老,却也是著名的作家,从诗歌到散文到小说,无一领域没有涉足,且为文有他的表叔沈从文的风范,人称画界“鬼才”。这位老人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谈一个永远的话题――艺术。本书以这次艺术演讲记录为蓝本,精选了部分与演讲活动相关的作品或言论,编辑成册。黄永玉谈绘画,谈文学,都不是从理论上去谈,而是从实际经验出发的,实际的经验再加上飞扬的想象,构成了他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全部。 这是一次精彩的演讲,黄永玉先生两小时的演讲竟赢得53次掌声与笑声,平均不到三分钟就有一次。读者不信,不妨去数一数。 -
黄绳系腕
余光中——“乡愁诗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曾自言 :“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本书从余光中的数十本散文集中精选其中的佳作名篇成集,富有收藏价值。 余光中谈写作 : 凡我在处,就是中国,读书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对于成为游子的作家,手中真正能够把握的利器就是母语。中文在握,就是故乡在握。每多写一个字,从仓颉以来所有敏感的心灵都与我们同在。 “字里行间散文大家”丛书已推出张晓风《色识》、蒋勋《少年台湾》,另有刘再复等散文集相继推出。 ————————————————————————————————————— 本书汇集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不同年代的散文佳作,主题丰富,包括作者旅居国外的经历、读书的体会、对祖国故土和文化的眷恋、四个女儿的成长故事等,充分体现了其既要“知性”又要“感性”的散文写作风格。笔触开阔大气,文章引经据典,语言幽默生动,可读性强。 -
余光中散文精选集
新世纪散文家·第一辑。 余光中,四方都传诵他的诗文。他引领读者在人文情思的路上观奇涉险,在想象力的锻炼与世事的认知上获得多重惊喜。 余光中的散文如奇峰异嶂层叠,未读1963年的《鬼雨》,不能算是入了山;错过了1966年的《南太基》、《望乡的牧神》,1967年的《给莎士比亚的一封信》,1968年的《下游的一日》任一篇,都不能算是。60年代他同一时期的作品各具奇妙音频,嗣后,抒情写史, -
余光中谈诗歌
当初,之所以选择他谈论诗歌,实为其特殊的经历和身世使然。一是,他创作兼通四度空间:梁实秋先生曾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不仅如此,除诗歌、用文外,他还是评论和翻译的高手。因此,对诗歌有特殊的敏感和把握。二是,他一生大半时间流徙、漂泊。幼年时流落巴蜀,后背井离乡去了台湾,几度去美国,返台后又去了香港,直到临近花甲才定居高雄。这不仅大大拓展了个人的创作天地,而且增进了他对中西文化的体认和参同,尤其是对文学、艺术和悟识。三是,他是台湾现代诗歌的主将之一,他迂回曲折的创作心理,不仅见证了台湾的现代诗歌,而且也是整个中国现代诗歌演进的缩影。可以这么说,惠风论丛因他的入阵,更显天合整实。 -
逍遙遊
《逍遙遊》是余光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文集,書中文章多次被選入文選集中。早年由文星、時報出版,已絕版多年,很多讀者詢問此書。書中的二十篇文章,皆是一九六三~一九六五年之間所寫,文體兼具知性與感性。有抒情的散文如〈落楓城〉、〈鬼雨〉,文學的批評如〈剪掉散文的辮子〉、〈儒家鴕鳥的錢穆〉。本書收錄了青春盛年的余光中,值得讀者品味再三。 -
从徐霞客到梵高
《从徐霞客到梵高》是余光中继《掌上雨》和《分水岭上》之后的第三本纯评论文集。其中的十四篇文章,一半写于香港,一半写于高雄;最早的一篇写于1981年,最晚的则写于1993年。书名《从徐霞客到梵高》,因为其中有四篇文章析论中国的游记,另有四篇探讨梵高的艺术,占的分量最重。游记既为散文的一体,往往兼有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之功,因此论游记即所以论散文。 -
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是我四十三岁到四十六岁之间的文集,其中的二十八篇文章,从抒情的《听听那冷雨》到幽默的《借钱的境界》,从书评、序言到诗论、乐评,都是我第三次旅美回台以迄迁港定居之间的心情与观点。《听听那冷雨》一篇风行两岸,多次选入台湾及大陆的课本及散文选集。 -
青青边愁
《青青边愁》是我中年的散文集,所收几乎全是我香港时期前三年的作品,有的抒情,有的议论,有的是长文,有的是小品,按其性质分成四辑,其背景在纯文学版的后记里已经详述。书出之后,也曾引起一些反应。例如《高速的联想》、《沙田山居》、《尺素寸心》三篇抒情文,都常入选散文选集,甚至译成英文或纳入课本。评析戴望舒、闻一多、郭沫若、朱自清等民初作家的几篇。传入大陆以后,也曾引起不少的讨论。 至于书名《青青边愁》,则是因为当时我在香港,等于从后门远望故乡,乃有边愁。边愁而云青青,乃是联想到苏轼隔水北望之句:“青山一发是中原”。 -
日不落家
《日不落家》一文是本集的书名所本,算我第四本纯抒情文集。晚年我一直写作不辍,一来是因为仍觉生命可贵,母语最美,不可轻言放弃,二来因为热心的评论家与读者仍然错爱,三来相信不断写作能解江郎才尽的咒语。 《日不落家》尽管没有其他写女儿作品的诙谐自嘲,戏谑笑傲,却感慨更深,沧桑更长,不但对四个女儿更加疼惜,还加上对妻子善尽慈母之职的赞叹,因此在人伦的格局上当更为恢宏。 -
春天去布拉格
这套书已筹划了好几年。我们开始构想时,坊间旅行文工团学书籍还不多见。后来因为“行走”计划的催生,转眼间书架上的一整套一整套的旅行书籍排列开来了。但我们还是相信,只要有创意,就会有自己的空间,就会有存在的价值,就会有惺惺相惜的读者。“九万里旅行书系”的编辑方针有几条自己的原则,一是原创性,二是文学性,三是艺术性。因此,这套书有别于一般的图文书,一般的旅行图文书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插图本”,而“插图本”古已有之。我们希望“旅行书系”从内容到形式,都能让人耳目一新。 -
凭一张地图
本书是余光中先生唯一的小品文集。第一辑“隔海书”是作者在香港为《联合副刊》所写的专栏,偏偏在那半年,作者再三离港远行,所以虽皆小品,旅途的感慨亦多留痕。第二辑“焚书礼”,作者的观点却在台湾,大多面对着高雄和外面的台湾海峡完成。 -
寸心造化
《寸心造化》为著名华语散文家余光中的散文自选集。《寸心造化》分六个部分:人物,忆文坛旧友轶事与另一段城南旧事。行旅,描旅行游走的怡情景致与人文风貌;文艺,赏西方绘画戏剧诗歌经典传世佳作;纵笔,抒那雨那土那山那石的灵性与传奇;谐趣,侃世相讽世事戏古人并幽自己一默;宏观,诉天方飞毯游历东西后的乡情乡愁。 -
逍遥游
《逍遥游》共二十篇文章,论篇幅则长短悬殊,论文体则兼具知性与感性,论写作地点则远隔重洋。前十二篇知性文章里,有《象牙塔到白玉楼》《剪掉散文的辫子》《从灵视主义出发》一类的长篇正论,也有《迎七年之痒》一类的杂文和《伟大的前夕》一类的画评。后面八篇作品则全为抒情散文,有的略带自传而写实,更多的是恣于自剖而写意,可以说是我壮年的诗笔意犹未尽,更伸入散文来贾勇逞能,比起正宗的散文来多一点诗情,比起诗来又多一点现实与气势。 -
藕神
余光中八秩壽慶紀念典藏作品! 余光中生涯第19本詩集作品!暌違九年,隆重推出! 收錄72首絕品好詩,呈現詩人對詩藝的精益求精! 余光中教授的第十九本詩集,收錄近九年的詩作。詠人如畫家為人造像;詠物能實能虛,由實入虛,妙得雙關。他把中國的古風與西方的無韻體融為一體,從頭到尾連綿不斷,一氣呵成,顯示詩人的布局與魄力。書中分段詩多達近三十首,明快有力而轉折靈便,這種「收功」真讓人歎為觀止。 本書目錄 詩藝老更醇? 捉兔 雞語 魔鏡 畫中有詩 永念蕭邦 讀夜 天葬 呼天搶地 維納斯的誕生 只有你知道 漏網之魚 你想做人魚嗎? 琉璃觀音 驚心 投給春天 水草拔河 鱈岬上空的卷雲 桂子山問月 再登中山陵 牽掛 霓虹同心 紅豆 丁香 謎底 夜食燕窩 九月之慟 情人節 馬年 尋虹 花開花落 鐘聲說 兩個情人節 疫情,愛情 祈禱 粥頌 翠玉白菜 絕食者 灕江 Arco Iris 永春蘆柑 心路要扶 月緣 休止符之必要 四歲的小酒渦 望峨眉金頂 平沙落雁 酸關麻站 棋局 楚人贈硯記 汨羅江神 大連 致杜十三 曇花冬至 筆轉陰陽 水世界三題 草堂祭杜甫 敦煌六首 火葬 雀斑美人 台東 飛過觀音山 入出鬼月 藕神祠 冰姑,雪姨 千手觀音 謝林彧贈茶 牙關 低速公路 歷劫成器 禽畜三題 觀仇英畫 大哉母愛 -
余光中六十年詩選
詩 的光中 那稚氣的少年絕未想到, 起跳的這顆詩心會一直跳到八十歲, 六十年後仍會坐在窗口寫詩, 而窗外不再是山,是茫茫的海峽。 六十年過去了,詩孩變成了詩翁。 余光中〈鍊石補天六十年〉 ◎特別收錄余光中最初與最新兩首詩的手稿--第一首詩〈沙浮投海〉、2008年的新作〈藕神祠〉。 余光中發表第一首詩時,甫過二十歲,那年是一九四八。他兼冶美學思考、人道關懷與技巧表現的詩藝追求,迄今恰滿六十年。一甲子風雨,從黑髮到霜髮,從向陽到向晚,詩筆未嘗須臾停頓。熔鑄文字於股掌之間,鍛造生命於日精月華,他對詩神的緊跟不捨,也許沒有一位前輩、同輩、後輩足堪比擬。 不僅是詩,詩之外的散文、翻譯、評論各領域,余先生無一不擅,形成他創作內涵與歷史的四個宇宙維度,且上承中國文學傳統,旁探西洋藝術文化,更引領創作風氣與觀念,對現代文學影響既深且遠,遍及兩岸三地。 2008年,適逢余光中教授八十壽辰,政治大學頒贈名譽博士學位並舉辦研討會,表彰其卓越的成就與貢獻。於此際出版跨度余先生創作歲月最長最完整的一部詩作精選集,且由政大台文所所長陳芳明教授選編,余先生親自審校,尤有特殊意義與典範指標──持續不輟的書寫自身,即是詩意的高境。 這本《余光中六十年詩選》由陳芳明教授自余光中先生六十年逐詩生涯千餘首作品中精挑出近百,並收錄尚未出版的新作數首,可概分為三個時期:「台北時期」、「香港時期」、「高雄時期」。以空間座標作為理解余先生個人詩史分期的詩藝追求實有其指標性象徵:他心靈的開闊、念舊、流轉、隨遇而安卻又不輕易從俗的諸般特性,也與他肉身經歷的時代社會脈動起落有致地相互呼應。 余先生自己在一九七二年寫過一篇文章〈大詩人的條件〉,引述英國詩人奧登的見解,計有五條:第一、必須多產,第二、題材廣闊,第三、具創造性,第四、技巧獨特,第五、風格多變。寫這篇文章時他才跨過中年,似乎對自己提出期許。今年八十歲的余光中,已經到達可以嚴謹地自我檢證的階段。如繆思有靈,會不會其實早已備下五個滿足過關條件的榮冠?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