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纳粹德国
-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
★内容介绍
“如果你看见过我曾见到的。”母亲总是一再重复这句话。
“亲爱的上帝,请让我感觉她感觉到的,只要一瞬间就好。”多年之后,女儿这么说道。
娜塔莎·沃丁十岁的某天,母亲出门,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才得知母亲自沉雷格尼茨河,没能留下只言片语;父亲则酗酒,终日埋首俄语书籍。——在那之后,作者才意识到自己对她一无所知,唯一知道的是她来自马里乌波尔,1943年作为强制劳工被驱离乌克兰,前往德国。凭借少得可怜的线索,娜塔莎·沃丁一点一点地把碎裂的瓷片拼接在一起,她发现,这个家族的过往是一个巨大的谜,是一则关于东欧苦难的历史寓言……作者用迷人的方式完整还原了一部母亲的个人史、家族史、二十世纪动荡史。虽然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却比虚构作品更魔幻,更戏剧化,也更惊心动魄。
------------------------------------------------
★编辑推荐
◎一部家族史,百年世界灾难缩影
◎20世纪东欧灾难实录,填补二战东方劳工史出版空白
◎堪与温弗雷德·塞巴尔德媲美的作家,用文字抢救逝去的生命与记忆之书
◎重写东欧史,拼接历史的碎片,完整还原悲恸个人史。12000000名东方劳工,绝非二战犹太人大屠杀之外的历史注脚,展示欧洲文明悲剧的全景,揭示乌克兰人不为人知的命运
◎斩获德语第二大文学奖“莱比锡图书奖”(非虚构类)、德布林奖,德语文学在线、《明镜周刊》、《德国时代周报》、《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等高度赞誉
◎一出版即译为法国、黎巴嫩、意大利、立陶宛、荷兰、西班牙、乌克兰、阿拉伯等文字,长期踞于德国图书榜首
------------------------------------------------
★媒体评论
以家族史展现了世纪全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明镜周刊》
……只有通过个人性的叙述,我们才能知道历史事件是怎样影响了一个人的经历,当下的事件是怎样从根本上形塑了一个人的生命。这部作品让人看到了德国伟大的记忆艺术家塞巴尔德从遗忘中抢救逝去生命的影子,这绝非偶然。
——勒夫勒(Sigrid Löffler),2015年德布林奖颁奖词
关于遗忘的重要文本。……这部扣人心弦的杰作,已经远远超出了寻找个人家族之根的范畴。
——德语文学在线
人类的生命是如此渺小又如此丰富,在历史的粉碎机里消逝得又是如此悄无声息。这就是《她来自马里乌波尔》所讲述的,作者在虚构和研究、重构和记忆中游走,寻找。……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但这再合适不过。……非常伟大、极富影响力的艺术。
——犹克‧玛根瑙(Jörg Magenau),德国广播电台文化台
不可预知和令人大跌眼镜的线索盘根错节,活像一部犯罪悬疑片,每个细节都增添了张力,偶然又衍生出了一连串不可思议……《她来自马里乌波尔》是二十世纪灾难史的缩影,其影响至今绵延不绝。
——赫尔穆特·伯蒂格(Helmut Böttiger),《德国时代周报》
近年来有好几部关于二十世纪梦魇的作品,它们与暴力相关,如档案中记录般遥远。虽然娜塔莎·沃丁仅展示了正在发生的故事的一小部分,但她的讲述是如此拉近了读者,我们在当中看到了我们自己。
——《法兰克福汇报》
娜塔莎·沃丁确立了一种既古典又非凡的写作范式。
——汉斯-彼得·库尼施(Hans-Peter Kunisch),《南德意志报》
革命,饥饿,世界大战,内战,古拉格,这是一个更富戏剧性的家族故事。……娜塔莎·沃丁继承了历史学家似乎无法接续的使命:将强制劳工和战俘的历史曝光在公众的视野中。
——德意志广播电台
这本书引人入胜,读开头第一句话就把心提溜到了嗓子眼,悲壮,震撼,很难停下翻动纸页的手指。……属于赫塔·米勒和凯尔泰斯·伊姆雷一脉。
——《科隆城市报》
……一部伟大的书,对抗沉默。那是一段鲜活的,生动的,发出叩问的,绝望而又动人的历史。当然,也充满了痛苦。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书,是多重线索和寻找下的个人史书写。
——巴伐利亚州第二电台文化频道
凭借有限的信息,沃丁小心翼翼地把谜一般的家族史碎片拼接起来,于是便有了这部饱受赞誉的深情杰作,堪与W. G. 塞巴尔德媲美。……《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填补了文学领域的空白,通过对母亲家族的深情追溯,为成千上万东欧人民树立了纪念碑。
——New Books in German
这本书呼吁人们关注那些鲜为人知且往往不是焦点的历史议题,纳粹德国的东方劳工史即其中之一。有时候它像一本推理小说,在这本书面前你根本停不下来,因为你不知道娜塔莎·沃丁还要往窟窿里填充什么。许多东西浮出历史地表,但还有许多没有说出来。这就是书写家族史的意义。
——Beyond History
此书再次揭开了德国历史上的一块伤疤。许多档案材料被刻意销毁,记忆随着当事人的去世而荡然无存,即便尚有知情人在世也大多缄口不言。……相信随着该书的传播,这段被遮蔽和遗忘的历史会重新进入公共记忆之中。
——中国《文艺报》
-
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
纳粹德国只存在12年的时间,纳粹时期的劳资关系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魏玛共和国时期和联邦德国时期的模式。这种被称为“企业共同体”的劳资关系模式萌芽于帝国时期,在魏玛共和国末期由保守企业主提出,并最终因为与纳粹党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契合而被纳入纳粹劳动法。《同济人文衬科丛书(第1辑):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考察的便是这种劳资关系模式的历史由来、在纳粹党执政期间的实践情况及效果。《同济人文衬科丛书(第1辑):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可供研究劳资关系的相关人士参考。 -
德军王牌-大德意志师(上)
《大德意志师(上)》是一部活生生的“二战”时期的德国陆军从起步到巅峰,最后步入毁灭的历史写照。大德意志师可以说是德国军队的"活历史"部队,它从一支小分队逐渐发展到团,再到师,最终扩编为军。参加了在西欧、南欧以及东线的几乎所有重大战役,赢得了德国国防军的最高荣誉:共有84人获得骑士勋章。被最高统帅部誉为"东线德军消防队"。然而它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总共有5万人阵亡,其中包括1500名军官。 -
纳粹德国经济史
本书写于1946年,1971年再版时,著者根据史实对个别内容作了修改。 本书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德意志帝国建立至民族社会主义掌政时期德国经济的演变;第二部分研究德国经济的结构;第三部分讨论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第四部分研究纳粹统治下德国经济的演变。著者试图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考察纳粹制度下的统制经济、社会和政治等问题,特别是研究纳粹的经济和国家是民族社会主义性质,还是垄断资本主义性质。著者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对原料和市场的极力追求以及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引起的列强角逐,是世界动荡的根源。本书原名为《纳粹制度下的德国经济》,鉴于书中主要叙述德国垄断资本的形成及其占统治地位和经济崩溃的过程,其实是一部纳粹德国的经济史,因而中译本更名为《纳粹德国经济史》。 本书对研究1930至1945年德国的经济、社会、政治等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第三帝国的兴起
《第三帝国的兴起》跟随当年纳粹军队征服欧洲和北非的脚步,再现了二次世界大战最初3年的战争进程,整个场面波澜壮阔惊心动魄。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军队悍然入侵波兰,揭开了历时近6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经过这场野蛮、残酷的浩劫之后,欧洲大部分地区沦为废墟。战争最初3年,强大的德国军队似乎不可战胜,在闪击波兰得手之后,又迅速征服丹麦和挪威,使西线早期的“虚假战争”以出人意料的结局告终。1940年5月,德国在西线再次发起“闪电战”,在数日之内攻占荷兰和比利时,将数十万英国远征军赶过英吉利海峡,而后仅仅用了6周时间占领法国。这些胜利使得德军表面上的优势进一步强化。 -
希特勒的“原子弹”
根据近几年所发现的档案文献资料证明,在二战时纳粹德国与同盟国之间激烈的原子较量中,德国人并非战后人们所认为的那般“一事无成”,而是差一点就在制造第一颗可用于实战部署的原子弹竞赛中拔取头筹,纳粹领导人甚至在投降前三周曾讨论过与同盟国展开小规模核战争的方案……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希特勒的原子弹》一书中所列举的事实和结论成立,那么纳粹德国科技史、甚至20世纪世界核技术发展史就得推翻重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也得加入新的内容。 作者从德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众多相关国家的档案馆获得了第一手的权威资料,有些资料是第一次公布于世)。 -
撒旦篇章
在二战中,英、美两国修建了特殊集中营,专门用来对德国战俘的对话进行秘密监听。这些战俘的对话不仅涉及到了军事秘密,如武器技术、战略和战术的细节等,更包括了他们自己对敌人、战争以及对犹太人的灭绝等各方面情况的观点和看法——窃听实录一共15万份,在之前的八十年里一直作为机密被保存在英国和美国的国家档案馆里。《撒旦篇章:二战德军窃听实录》的作者在对15万页的对话实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之后,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关于战争、战斗和灭绝杀戮的完整画卷,令读者们能够从全新的视角去了解一个个被称作“杀人恶魔”、“战争机器”的士兵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一个充满杀戮、死亡、堕落的真实的二战 -
最后的胜利
《最后的胜利:哈尔科夫反击战(1943.2-1943.3)》内容简介:1943年年初,位于苏联南部的德国军队已经处于彻底崩溃的边缘。从1942年11月开始,苏军发起了一系列成功的反击,将德军击退了数百公里,并给他们造成了数十万人的伤亡。这一系列的攻势中的第一击,就将拥有20多万兵力的德国第6集团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苏军连续的进攻消灭了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匈牙利第2集团军,并重创了德国第2集团军。战争的主动权完全落在了苏军一边。德国的后备兵员几乎消失殆尽,希特勒轴心盟友的军队也基本被歼灭一空。德军的战线上被撕开一个巨大的缺口,更要命的是,德军根本没有后备兵力可以用于填补这一空隙。斯大林和他手下的主要将领都认为,只要再给德军一次更大的打击,德国人就彻底完蛋了。 -
大逆转1919
《大逆转1919:希特勒反犹背后的欧洲史》的作者以与众不同的研究视角,透彻分析了希特勒反犹行为的本质——反对“犹太布尔什维主义”。与犹太人从朋友到仇敌,从亲近到反目,不只是希特勒的个人历史,也是那个时代的发展轨迹。 “一战”的战败让德国人变得疯狂,在他们急需发泄挫败感之际,犹太人正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当反对布尔什维克的红色革命与反对犹太人被混淆在一起,人类的灾难便“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
恐怖的法官
《恐怖的法官纳粹时期的司法》是战后德国第一部全面深入探讨和批判纳粹时代的司法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作者英戈.穆勒以翔实的史实为依据,大胆地探究了第三帝国时期德国司法系统(尤其是法院)对纳粹罪行所应承担的责任,进而从反面论证了司法独立、法官独立、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基本司法原则和正当司法程序对于一个法治国的必要性。 德国司法体系对“二战”前后令人发指的纳粹罪行到底应负怎样的责任?对这一问题,战后德国法学界一直讳莫如深。 -
希特勒时代的柏林
修鞋匠卡尔、犹太人利贝曼夫人、建筑师施佩尔、经济学家沙赫特、中学生玛戈……他们因为纳粹分子的压迫,承受了相同的命运。希特勒时代的柏林,鲜花、掌声、雄鹰和旗帜,这些都只是粉饰的假象,难掩弥漫城市的恐慌和窒息氛围。人民流离失所,怨声载道;而统治者冥顽不灵,一意孤行。本书通过描写柏林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见证了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从畸形膨胀到穷途末路的全过程。 -
巨人的碰撞
几十年来,西方的民间和官方历史学家发表了大量从德国视角看苏德战争的文章。实际中,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德国的档案和备忘录就已经可以轻易的获取。出于意识形态、渠道和语言的障碍,苏联方面的材料就被掩盖了。即使被翻译出版,大多数苏联方面的资料也充斥着必要的意识形态辞令,这使得他们关于事实的记述更像是宣传。另一方面,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德国方面的资料常常和苏联方面的一样是片面的,这使我们对这场德国人称之为“东线”的宏大战争产生了误解。 -
二战数据
《二战数据:第三帝国》内容简介:所谓“千年帝国”实际上只从1933年1月持续到1945年5月。但那一时期,德国在社会、政治和军事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二战数据:第三帝国1933-1945》提供了该帝国从人口到结构组织的重要统计数据。 《二战数据:第三帝国》先对第三帝国从1933年建立之初的历史进行了简述,随后系统地讲述了希特勒时期德国的地理、经济、政治结构、法律体制、军事组织,社会政策和思想文化。《二战数据:第三帝国》的彩色地图涵盖了希特勒战前的兼并、殖民地、行政区的建立以及集中营的分布,而大量的图表、曲线图及表格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各类信息,包括冲锋队的组织、失业数据、工业及军事产出数据,警察部队的结构、教育情况、纳粹批准的电影以及纽伦堡战争罪审判情况。 《二战数据:第三帝国》包括了数百张清晰明了的地图、曲线图、表格和图表,为热心历史的读者提供了准确翔实的数据。再现了二十世纪最复杂的纳粹政府的原貌。 -
谍海搏杀-舒伦堡回忆录
《谍海搏杀•舒伦堡回忆录》作者华特·舒伦堡1910年生于萨尔的一个商人家庭。1929年舒伦堡进入波恩大学,1933年毕业,恰好是希特勒上台的那一年。舒伦堡为了谋取进身之阶,参加了纳粹党,加入了党卫军,不久就被吸收到党卫军的特工机构——情报安全局工作。他从事特工历12年之久,在纳粹的特工系统中是最年轻而又提拔最快的一个,1944年时已是希姆莱手下实际统揽特工大权的入。舒伦堡很得希姆莱的宠信,第二次大战末期,他利用这一优越条件,极力加强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转而利用希姆莱,企图同西方媾和。 《谍海搏杀·舒伦堡回忆录》是一本记述间谍与反间谍历史或技术的图书。伦堡在纳粹党内资历不深,但却是一个野心颇大的幕后人物,他是纳粹统治集团中特别是从事情报保安工作的重要集团中唯一著有回忆录的人,因此,这《谍海搏杀·舒伦堡回忆录》颇有一看的价值。 为了使读者更容易弄清楚《谍海搏杀·舒伦堡回忆录》所述人事关系和某些事件,除了根据手头材料将德国特工组织和作者概况综述如上之外,还选了舒伦堡的副手威廉·霍特尔所著的“秘密前线”一书中“屠哈切夫斯基案件”和利用伪币进行特务活动的“伯恩哈特计划”两节作为附录,以充实《谍海搏杀·舒伦堡回忆录》中有关的内容。 -
隆美尔
《隆美尔》原名《狐狸的踪迹》,是英国历史学家戴维·欧文于1977年完成的一部研究希特勒手下著名陆军元帅隆美尔的传记,作为纳粹德国将领,隆美尔参加并指挥了二次大战中的一些重大战役,诸如入侵西欧,转战北非和坚守诺曼底。在为希特勒第三帝国称霸世界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灾难的侵略战争中,隆美尔倾其全力,使他成了名噪一时的“沙漠之狐”。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纳粹英雄”最终却死在他的主子希特勒手里。人们一直认为隆美尔之所以被希特勒赐死,是因为他参与了密谋暗杀希特勒。隆美尔因而成了一名反希特勒的“英雄”,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作者在书以大量篇幅详细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隆美尔参与指挥的北非战役和诺曼底战役,尤为重要的是,作者用大量的史料和事实,否定了隆美尔这位战后人们所谓的反希特勒“英雄”的神话,认为隆美尔是一个至死不渝,一直甘心为希特勒卖命的忠实走卒。此书的出版,对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必须指出,由于作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的偏见所致,使他对当时的历史事件和隆美尔这个人物的分析存在许多错误观点,对此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注意鉴别批判。 -
希特勒万岁,猪死了!
德国导演鲁道夫·赫尔佐克与文献片同时写成的《希特勒万岁,猪死了!》,是一部关于第三帝国的记忆的著作。但是,它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就是政治笑话,包括一些喜剧性电影。作者没有把笑话简单地辑录到一起,而是按照帝国从崛起到覆亡的历史,有序地加以叙述。因此,与其说是讲笑话,毋宁说是讲历史。在这里,笑话成了历史文献,通过它,以及其他政治文化方面的內容,再现纳粹独裁统治下的德国的真实状况,并使之得到深入的说明。全书既有充实的史料,又有相当的文化厚度和思想深度,是一部別开生面的纳粹史。 -
第三帝国图文史
第三帝国亦称纳粹德国,即1933年至1945年间由阿道夫·希特勒控制下的德国。第三帝国的历史,是一部领土侵略、全面战争和大屠杀的历史;而它最后的结局,是德国的全面战败和几千万欧洲生命的湮灭。本书通过简洁有力的叙述,辅以大量绝密的历史图片(180多幅彩色和黑白图片),珍贵的私人日记、权威的官方档案等资料,详尽记录每个时间段里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1938年11月9日屠杀犹太人的“水晶之夜”、1941年6月22日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等。它把第三帝国的发展历程,战争、征服、大屠杀的血腥现实等,完整地展现出来,给读者带来了一次极其震撼的阅读体验。它被评为“一部关于二战史的完美作品”,是了解第三帝国不可多得的实用工具书,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内容简介 本书展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知识领域,其中包括德军的新兵生活、德国战俘经历、战地家信和家属寻亲、女性在战争中的命运、国际法对德军战时行为的影响、德军对游击战争的质疑和对策、战争难民的逃亡境遇、德国老兵的反思和反战立场。作品中不仅包含了对德国历史罪责的思考,也揭示了英、美空军屠杀平民的“面积轰炸”、美军的有计划的大面积虐俘、苏军在反攻时的群体掠夺和强奸行为。作者以40万字大手笔的真实访谈录,300幅视角独特、极具冲击力的战争图片构筑出一部罕见的全面反思“二战”的反战类纪实文学作品。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