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钢琴

  • 阿劳谈艺录

    作者:霍罗维兹

    智利钢琴家阿劳一生从事钢琴音乐事业,被称为“智利的莫扎特”对音乐事业做出不朽的贡献。本书是作者采访阿劳时的录音稿,以对话形式写出,内容别具风格,给人以一种亲切感。
  • 中国钢琴诗人——顾圣婴(附CD2张)

    作者:周广仁(编)

    顾圣婴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之家(父亲顾高地是爱国将领、曾任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的秘书,母亲秦慎仪是原上海大同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高材生),祖籍江苏无锡。5岁入开设钢琴科的上海中西小学,自三年级起获历届比赛第一名。她先后师从邱贞蔼、杨嘉仁、李嘉禄教授,成绩斐然。她还从马革顺学理论,沈知白学音乐史,文学受惠于傅雷的影响。顾圣婴勤学深思,博览中外文艺作品,善于从各门类之术中汲取营养。1953年,少年顾圣婴开始登上音乐舞台,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和贝多芬《B大调钢琴协奏曲》大获成功,第二年即担任上海交响乐团钢琴独奏演员。1955的年首次在上海举行独奏音乐会,备受赞誉。1956年后,开始师从苏联著名钢琴家塔图良及查克、塔·克拉芙琴柯,使她的琴艺日趋精进,渐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钢琴演奏家。 1957年,年仅19岁的顾圣婴在第六届莫斯科国际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中荣获金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在国际音乐比赛中夺得的第一枚金质奖章,四十多位评委一致认为她的演奏“是一个奇迹”。1958年10月,她又在有36个国家一百多位选手参加的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中荣获女子钢琴最高奖(著名钢琴家波利尼与RONALDTURINI并列男子钢琴最高奖),在西方音乐界引起强烈反响,瑞士国家电台、国家电视台分别向全欧洲转播颁奖音乐会的实况。1964年,她又在颇具国际影响的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太后国际钢琴比赛中再次获奖,从而使她成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女钢琴家。从50年代至60年代,顾圣婴作为新中国的音乐使者,曾先后到苏联、瑞士、比利时、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芬兰等十多个国家和香港、澳门等地区训问演出,引起了巨大反响。匈牙利的评论家说:“她给贝多芬的乐曲注入了魅力和诗意,在听众面前表现了巴赫的严肃、舒曼的丰富和德彪西的澄明和优美”。保加利亚的评论家说:“她的演奏着重诗意和发自内心的感受……肖邦的乐曲在她的手下呈现了不可再得的美”。更有国际权威评论称她是“天生的肖邦演奏家,真正的钢琴诗人”,是“高度技巧和深刻的思想性令人惊奇的结合”。 顾圣婴的演奏风格有着强烈的个性,既有激越的浪漫诗情,又有端庄含蓄的魅力。她那秀丽澄明的音色,带给人以一种清纯的美的享受,她那轻巧快速的触健技巧,明快利落,宛如珠走玉盘。 作为一位中国钢琴家,顾圣婴全身心倾情于祖国的钢琴音乐事业,1963年曾在上海举行“中国作品钢琴独奏音乐会”。在我国和世界音乐舞台上,她满怀激情地介绍过许多中国作曲家的钢琴音乐作品。 作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顾圣婴具有崇高的人格和赤诚的爱国心,即使在遭到排斥和含冤的日子里,她常常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亲人。她在前往异国参赛的途中,曾满怀激情地在日记中写道:“为了我的祖国,为了我的人民,我一定要拼搏,直至走向高高的领奖台——”。她的一生冰清玉润、志高行洁,那宽广而博爱的情怀及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永远是广大中国艺术家的楷模。
  • 与钢琴大师在一起的岁月

    作者:[美] 弗兰茨·摩尔

    本书不仅讲述了弗兰茨的故事,它还告诉人们什么是声名卓著以及钢琴大师们是如何在公众面前弹奏钢琴的,等等。 本书大部分内容都取自弗兰茨在日常谈话中讲述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又能使他产生联想,所以这些故事并未按发生的年代编排。由于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的猝然辞世在弗兰茨内心和感情上引起的撞击,故事便从丰富多彩的霍洛维茨开始。在书中,弗兰茨还将告诉你其他一些钢琴家在后台的故事,并把你带入他自己的童年世界和战时的经历。
  • 不朽的钢琴家

    作者:[美]哈罗德•C.勋伯格

    从莫扎特“像油在流”的神奇连音,到贝多芬海洋般汹涌澎湃;从克拉拉•舒曼“铅笔素描般清晰”的触键,到鲁宾斯坦火山般浓艳的演奏——《不朽的钢琴家》一书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家群像。荣获普利茨奖的评论家兼作家哈罗德•勋伯格生动地介绍了每一位艺术家的表演风格,甚至他们令人捉摸不透的癖好。作者搜遍每一片材料,将其一一罗列,并加以分析阐释。勋伯格充满智慧、幽默风趣的文风令本书超越了音乐的范畴,即使是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也会忍不住一看到底。
  • 孤独与超越:钢琴怪杰古尔德传

    作者:杨燕迪

    这是唯一的简体版本的古尔德传记,基本上应该算一本编辑之作。
  • The Secret Piano

    作者:Zhu Xiao-Mei

    Zhu Xiao-Mei was born to middle-class parents in post-war China, and her musical proficiency became clear at an early age. Taught to play the piano by her mother, she developed quickly into a prodigy, immersing herself in the work of classical masters like Bach and Brahms. She was just ten years old when she began a rigorous course of study at the Beijing Conservatory,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what was sure to be an extraordinary career. But in 1966, when Xiao-Mei was seventee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began, and life as she knew it changed forever. One by one, her family members were scattered, sentenced to prison or labor camps. By 1969, the art schools had closed, and Xiao-Mei was on her way to a work camp in Mongolia, where she would spend the next five years. Life in the camp was nearly unbearable, thanks to horrific living conditions and intensive brainwashing campaigns. Yet through it all Xiao-Mei clung to her passion for music and her sense of humor. And when the Revolution ended, it was the piano that helped her to heal. Heartbreaking and heartwarming, The Secret Piano is the incredible true story of one woman’s survival in the face of unbelievable odds—and in pursuit of a powerful dream.
  • 游艺黑白(上下)

    作者:焦元溥

    《游艺黑白:世界钢琴家访谈录(套装上下册)》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
  • 童子与魔法

    作者:奥利维耶•贝拉米

    阿格里奇传奇的一生恰如她最喜欢的作曲家拉威尔一部作品的标题:童子与魔法。她像古典音乐界的巫师,拥有神秘而无与伦比的弹奏技巧,同时永远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从24岁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到1965年在肖邦大赛的评委席上拂袖而去,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维也纳,再 到日内瓦,本书完整地呈现了阿格里奇的传奇经历和伟大成就。“天才只是永不泯灭的童心”,波德莱尔的话仿佛是为阿格里奇而写,或许也道出了隐藏在所有艺术中最温暖的秘密。
  • 我为什么要练琴

    作者:加里•格拉夫曼

    在这本回忆录中,格拉夫曼用非常诙谐的笔法回忆了他的前半生:从俄国移民来的犹太家族、学习音乐的点点滴滴、走入职业生涯的曲折风波、为事业打拼的甘苦。 在格拉夫曼的笔端,许多令人望而生畏的音乐大师有了声音气息,也透露了许多乐坛秘辛趣闻,让读者见识到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除了音乐训练之外,对于今天所说的“人文素养”的广泛涉猎,以及如何用全身心来体会人生,享受人生。这或许也是格拉夫曼在面对演奏生涯受到打击时,仍能保持幽默与泰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原因。
  • 中国钢琴神话李云迪

    作者:李音等

    2000年,18岁的李云迪获得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打破首奖连续空缺两届的局面,成为开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和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此后,他留学德国继续深造,并成为第一位签约DGH昌片公司的中国钢琴家,迄今已录制发行七张CD和一张DVD。 2001年,李云迪便开始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成为世界各大音乐厅、音乐节争相邀请的宠儿。与他合作过的交响乐团包括:柏林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英国伦敦交响乐团等国际一流乐团;与他合作过的指挥有小泽征尔、列文、普莱特涅夫等音乐大师。 如今,李云迪被西方媒体誉为继波利尼、阿格里奇、齐默尔曼等钢琴大师之后的“浪漫派钢琴大师的接班人”,成为当今世界主流钢琴演奏家中最受推崇的东方钢琴家之一。 李云迪是中国制造的钢琴神话,在获奖之前,一直在四川和深圳接受钢琴教育:他四岁学习手风琴,七岁改学钢琴。最初的启蒙教师没有一位名师,甚至还有钢琴名家说他的手太小,认为练下去没多少前途。他也并非出生于音乐世家。 一切的一切都让李云迪和未来的钢琴大师挂不上钩,然而他却以超常的音乐领悟力,坚持不懈的全家努力与付出,以及默默无闻但明智优秀的老师们的悉心培养,在多种社会资源的支持下脱颖而出。 他的成长让人们看到:在中国,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凭着老师们的精心培育,凭着李云迪自身的刻苦,终于成就了西洋古典音乐的中国神话。 中国有2000万琴童,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可以从李云迪的成长经历中找到借鉴:你不一定要成为钢琴大师,但你应该成为一个自信、坚持、活出自我、精彩、乐观的人。 本书作者是李云迪及其家人首次认可的传记撰写人,掌握了许多过去从未披露的材料和图片,从音乐和励志的角度阐述了一个成功者的成长环境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这里没有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行为,只有必要的严厉和行为管理万式。相信许多家长和孩子能从其中获得启示。
  • 霍洛维茨之夜

    作者:大卫·杜巴尔

    认识与了解我们人类的伟大人物是很有人情味的事情,即使轶闻趣事也包括在内。约翰·济慈写道:“莎士比亚写‘生存还是毁灭,的时候坐在什么位置?知道了这一点堪称一大赏心乐事。”这本书是大卫·杜巴尔观察符拉基米尔·霍罗维茨的真实记录。霍罗维茨是性格复杂的人和别具一格的音乐家,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作者有幸结识了他,并同他交往了三年半。现在,作者带领我们走进霍罗维茨的世界。   就广义的公众而言,霍罗维茨是浪漫主义钢琴艺术的最后代表。他的死不仅仅意味着那个时代的终结。他是源于李斯特和鲁宾斯坦的那个伟大传统的巅峰。这种钢琴演奏观念植根于浪漫主义的文献本体,融合了肖邦的诗人气质和舒曼的激情天才,以及李斯特出神入化的音乐造型能力。本书开始部分是霍罗维茨传略,写到开始退隐的1953年为止。本书是作者和霍罗维茨三年半交谈的提炼与精华,这些谈话都保存在笔记本和录音带上。
  • 郎朗 千里之行:我的故事

    作者:郎朗

    这是一部梦想之书。一出生就被指派了命运,要实现父母因“文革”而受挫的音乐梦想。从沈阳,到北京,到美国,最后赢得整个世界。郎朗的故事,有关梦想的诞生,梦想的接力,梦想的执拗,梦想的成真。然后一个梦想开出许多个梦想。 这是一出家庭戏剧。天才的儿子,执著的父亲,温良的母亲,牺牲了家庭的天伦之乐,牺牲了父亲的工作,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只因为对于郎朗天资的信念。这份近乎偏执的意志,终究冲破世俗罗网,铸成灿烂的传奇。 这是一段音乐旅程。从琴谱到指尖,从练琴房到竞赛场,从中国音乐的摇篮到大师云集的新大陆,从辉煌的音乐厅到非洲村落,郎朗的音乐,超越了童趣,超越了竞赛,超越了表演,化为心灵的桥梁,筑建起一个没有国界的世界。
  • 左岸琴声

    作者:[美]赛德·卡哈特

    作者以一位客居巴黎异乡人的经验描述出他眼中的巴黎,充满异国情调。从巴黎人的生活观、生活形态、作息、口头禅,到天气景致的变化,娓娓道来,随着时序变迁呈现出了不同色彩和律动感的巴黎风情。他经由一间坐落于塞纳河左岸的钢琴铺,揭开了巴黎人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