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主

  • 通向公民社会的梯子

    作者:吴祚来

    《通向公民社会的梯子:准公民社会我们的人文思考》收录了作者对公民社会建设与人文精神的真诚思考,内容不仅涉及近年来社会生态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从章节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所涉范围之广:政治话语、城市论衡、基层叙事、社会公义、科教之道、网络传播、文化情思、“无形”传承,文章合为时而作,本文集里的每一篇文章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力,和出于公义的良苦用心。公民社会的建设与转型、人文精神、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社会改良与进步,是作者关注与探讨的核心问题。作者简介 吴祚来:知名学者、专栏作家。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院),获文艺学硕士学位,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并为信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天大(香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等。主编有:《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中国青少年年鉴》,《阅读奥林匹克》丛书等,出版专著有:《阅读奥林匹克》(古代卷:上、下)、《文化是一条河流》、《中国古典艺术观照》等。在各大媒体发表时评与文化评论文章近五百篇,个人博客文章2000余篇(数千万点击率)。多次被门户网络媒体评为年度十大博客、百位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
  • 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

    作者:[美] 小尤金·约瑟夫·迪昂

    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 他们恨大选被有钱人主宰;他们更恨虚假的政治辩论,越来越远离选民的实际关切。 196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被各自的矛盾所困,长期陷入对立的意识形态论战,无暇推动国家前行,“解决问题的政治”衰落了,民众对政府日益失望。 美国究竟应该向何处去?美国人面临一次抉择:要么重打旧仗,要么携手前行。 【媒体评论】 E.J.迪昂摒弃了权威的党派意见,切入了现代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核心,发现双方都挥霍了他们最宝贵的驱动力。不过作者拒绝失望,因为他还指出,通过了解我们最近的过往,美国人如何得以广泛地恢复对共和党的忠诚感、对民主党的信任感。《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不仅有着选区领袖的现实态度,对于公共辩论中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所扮演的角色,同样有着深刻的理解。 ——美国国家图书奖决赛评语(National Book Awards) 精彩,富有见地……迪昂经过严密的分析得出结论:大多数美国人对政治都受够了,因为政客们对他们撒手不管啦。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一部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智识史,视野开阔,内容缜密……一部尖锐的作品……在没有罗纳德·里根、冷战和新政的世界里,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是如何在无人引领的情况下走向终结的,本书堪称指南。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此书必定成为美国政治史的经典。 ——《纽约日报》(Newsday) 为什么当代的政治辩论与分歧会曲解美国的议题,本书作出了机敏而有趣的分析。 ——《纽约客》(The New Yorker) 关于我们最近在智识上的纷纷扰扰,很难想象还有比《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更出色的记录了。此书博学多识、对各派观点又都抱有同情……迪昂先生下笔生动有神,堪称一流报人;学识深厚,颇具博士风范。他的确如此。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这部评论令人激动,它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职业政客、保守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一直在以不相干的意识形态论据互殴。对于那些真正的问题,他们没能以严肃、务实的态度做出回应。 ——《外交》(Foreign Affairs) 究竟是什么令我们烦恼不堪?本书的分析丝丝入扣,不容错过。 ——《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保守派大本营) 迪昂富有魅力,他这本睿智的好书应当一读……他有着犀利的洞见,每个热心公益的人留意此书,都会从中获益。 ——小威廉·F.巴克利(William F.Buckley,美国保守主义大师) 迪昂精彩的现代政治观念史……对各派都有公正的批评,并为九十年代的新政治上了简明的一课:严肃起来。 ——詹姆斯·K.加尔布雷斯(James K.Galbraith,约翰逊公共事务学院) 历史学家应该会嫉妒这本书。它以全面、详细的论证,阐明了我们政治史的一个重大主题。 ——克里斯托弗·拉什(Christopher Lasch,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评论家) 这部国家图书奖的入围之作,对过去三十年间美国政治的主流意识形态做出了富有价值的分析。 ——《出版人周刊》 迪昂探讨美国制度哪里出了问题,并为美国政治提出了根本性的解决办法,以此来回应那些“不耐烦的大多数”的怒气。 ——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
  • 中国人想要什么样民主

    作者:张明澍

    本书以全国范围内抽样调查资料为依据,探讨“中国人想要什么样民主”,分析中国伦理主义政治文化的特征,描述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年龄段中国人在政治观念、政治参与态度及行为、了解政治知识三个方面的不同之处,并通过与本书作者1988年的同类调查及1994年出版的《中国“政治人”》一书做比较,指出过去二十年间中国政治文化在若干方面的变化。中国人想要什么样民主?通过对全国范围内随机抽样的1750位城镇居民的调查,作者发现中国人想要的民主是:德治优先于法治,重视实质和内容优先于重视形式和程序,协商优先于表决,解决反腐败和群众监督政府问题优先于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中国人自己的而不是外国的民主。
  • 托克维尔:民主的政治科学

    作者:《思想与社会》编委会 编

    商品简介 托克维尔一贯把政治置于其人生和思考的中心,他自年轻时就立场成为“政治人”。   在我们的时代,领导社会的人肩负的首要任务是:教化民主;如有可能,重新唤起民主的信仰;净化民主的风尚;规制民主的行动;逐步以治世的科学取代经验的欠缺,以对民主的真正正利益的认识取代其盲目的本能;使民主的统治适合时间和地点,并根据环境和人事修正它的统治。   一个全新的世界,要有一门新的政治科学。
  • 为公益而共和

    作者:杨鹏

    《为公益而共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治理之路》是一部讲述中国企业家组成的环保公益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发展历程和组织模式的专著。该协会由100多位中国企业家参与组建,旨在治理沙尘暴和阿拉善生态,并推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为公益而共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治理之路》详尽记录了组织从2004年2月筹备到2010年1月这五年的发展历程与经历的各种风雨,并力图在这一过程中梳理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民主组织模式的经验,提供一些公民社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案例。
  • 选票的背后

    作者:王冲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08年美国大选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美国人的性格和价值观,美国的地理、媒体、宗教、政党和金钱政治,并结台历史上大选的具体案例和亲自采访2008年大选的初选以及两大候选人的经历。剖析了上述因素是如何影响美国总统大选结果,从而改变美国历史进程的,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美国政治文化全景图。
  • 流动中的民主政体

    作者:罗伯特.D.帕特南

    在西方思想史和学术史上,对政治文化的研究源远流长。西方政治文化研究可分为三大谱系,即法国的社会学谱系、德国的文化哲学谱系以及美国的政治科学谱系。当代政治文化研究以美国的政治科学谱系为主流。1956年阿尔蒙德正式提出“政治文化”概念,1963年他又与维巴合作出版了《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此为当代科学的政治文化研究,从1980年代起,政治文化研究经历了从“回归”到“复兴”进而走向繁荣的过程。复兴后的政治文化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一大批有影响、有重大原创性贡献的成果问世,本书为其中之一。
  • 民主的模式

    作者:[美]阿伦·利普哈特(Arend Lij

    本书考察了1945-1996年期间的36个民主国家,将它们置于一幅二维的民主“概念图”之中。凭借有力的证据和深层次的比较分析,作者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共识民主的效果比多数民主更好。作者认为,这一发现奖为正处在民主化进程中的国家以及新兴民主国家提供参考。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阿伦·利普哈特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本书于1999年出版后,在政治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进入了多所高等院校政治学专业的必读书目。本书以其新颖的学术视角、宽广的研究领域、科学的研究方法、丰富的实证材料、严密的论证过程,成为比较政治学领域内的一部当之无愧的杰作。
  • 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民主

    作者:布莱恩·巴利

    本书由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路径,探讨了政治理论中的重要问题:民主问题。全书共八章,分别由理性行为的政治参与、价值观与稳定的民主制度、价值观与民主的稳定性、民主的经济理论、民主理论的检验和结论等部分组成,主要针对美国民主的实现问题做实证分析,并对经济学路径与社会学路径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研究。 章节目录: 目录: 菲尼克斯版序言;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作为理性行为的政治参与; 第三章:价值观与稳定的民主制度:三种理论; 第四章:价值观与民主的稳定性:背景和问题; 第五章:民主的经济理论; 第六章:民主理论的检验(1); 第七章:民主理论的检验(2); 第八章:结论
  • 理性选民的神话

    作者:(美)布赖恩·卡普兰

    本书着重谈的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制定方面受到的民情的影响。正是出于选民的“偏见”,他们的选票才会被贸易保护主义者、反竞争的特殊利益集团利用,进而对美国的经济造成损害。本书是一部在美国媒体和政治经济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赞誉与批评兼而有之的一部作品。媒体关注它,是因为作者在书中不仅毫不留情地批判了美国政府和公众一直引以自豪的东西——民主,而且将其失败的原因归结为选民的“理性的胡闹”。而学界关注的重点则在于该书对经济学及公共选择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即“理性(rationality)”和“理性的无知”(rationalignorance),提出了修正和质疑。 作者认为,在美国,大多数投票者不仅对政治问题是无知的,而且他们本身固有的观点甚至都是错误的。民众不仅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把选举搞砸,而且因为自己的投票带有“偏见”,更容易使国家政策走上歧途。因此,作者提倡“有水准的选民”,要解决美国的问题,要做的是减少民主的量而提高民主的质。
  • 历史的终结

    作者:[美]弗兰西斯·福山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亦是当代世界哲学社会的经典名著之一。本书全面论述了20世纪下半期人类在迅猛的科技发展的条件下,社会意识形态、道德伦理观念,以及文明演进模式等发生的相应变化,从黑格尔哲学出发,重新提出并阐释了“历史的终结”的社会科学概念,认为自此之后,“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作为社会进步的常识而为世人所普遍接受;不论人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何种形态,这一人类理论的实现进程是不可更改的。在提出“历史终结论”的同时,福山也分析和阐释了“自由、民主”发展到顶峰后的“最后之人”问题,表达了他对这种历史观念的深远忧虑。本书内容有:一个重新提出的老问题;人类的古老时代;为获得认可而斗争;跳过罗得斯岛上的巨型雕塑;最后之人等。
  • 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作者:余英时

    该书是著名学者余英时文集的第六卷。内容涉及政治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内容包括有民主制度的发展、近代文明的新趋势、民主革命论以及自由与平等之间等。
  • 美国民主的再考察

    作者:里夫斯

  • 选举的困境

    作者:赵心树

    《选举的困境:民选制度及宪政改革批判(增订版)》是一本角度新颖独到的研究美国选举制度的著作。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勾画了美国选举制度的历史现状,深入分析了导致美国总统选举历史上出现的不同困境的原因。这种从制度设计和政治文化的角度来审视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研究极为少见。与此同时,该书还将美国选举制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选举制度作了大胆而富有想象力的横向比较,无论我们是否同意这种比较,它都为我们认识美国选举制度的利弊提供了一个富有启迪意义的视界。
  • Making Our Democracy Work

    作者:Stephen Breyer

    The Supreme Court is one of the most extraordinary institutions in our system of government. Charged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of interpreting the Constitution, the nine unelected justices of the Court have the awesome power to strike down laws enacted by our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Why does the public accept the Court’s decisions as legitimate and follow them, even when those decisions are highly unpopular? What must the Court do to maintain the public’s faith? How can the Court help make our democracy work? These are the questions that Justice Stephen Breyer tackles in this groundbreaking book. Today we assume that when the Court rules, the public will obey. But Breyer declares that we cannot take the public’s confidence in the Court for granted. He reminds us that at various moments in our history, the Court’s decisions were disobeyed or ignored. And through investigations of past cases, concerning the Cherokee Indians, slavery, and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he brilliantly captures the steps—and the missteps—the Court took on the road to establishing its legitimacy as the guardian of the Constitution. Justice Breyer discusses what the Court must do going forward to maintain that public confidence and argues for interpreting the Constitution in a way that works in practice. He forcefully rejects competing approaches that look exclusively to the Constitution’s text or to the eighteenth-century views of the framers. Instead, he advocates a pragmatic approach that applies unchanging constitutional values to ever-changing circumstances—an approach that will best demonstrate to the public that the Constitution continues to serve us well. The Court, he believes, must also respect the roles that other actors—such as the president, Congress,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and the states—play in our democracy, and he emphasizes the Court’s obligation to build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them. Finally, Justice Breyer examines the Court’s recent decisions concerning the detainees held at Guantánamo Bay, contrasting these decisions with rulings concerning the internment of Japanese-Americans during World War II. He uses these cases to show how the Court can promote workable government by respecting the roles of other constitutional actors without compromising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 Making Our Democracy Work is a tour de force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fering an original approach to interpreting the Constitution that judges, lawyers, and scholars will look to for many years to come. And it further establishes Justice Breyer as one of the Court’s greatest intellectuals and a leading legal voice of our time.
  • 民主的看门狗?

    作者:(美)海伦·托马斯

    在华盛顿新闻界,像海伦·托马斯那样勤恳的记者不在少数。像揭露出水门丑闻的鲍勃·伍德沃德和不久前猝然逝世的提姆.拉瑟都是有名的工作狂。托马斯是这些名记者中资格最老的人之一。在她入行的时候,女记者的数量还很少。有人曾经问托马斯:“你能够引起总统们的注意,是不是因为你女性的吸引力?”托马斯回答:“我可没有那个潜力。”的确,与如今电视上那些漂亮的女记者和主持人相比,做纸媒的托马斯能在这一行出人头地,靠的完全是出色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以这样的背景出身的托马斯,难免会对今日传媒中各种各样轻浮与不负责任的现象感到不满,这一情绪在《民主的看门狗?》中得到了详尽的表达。虽然有时候托马斯的批评显得有点极端,但是她对美国媒体历史和现实的描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新闻发展图景。希望了解美国政治和社会的读者能从中受益。
  • 以权力制约权力

    作者:朱光磊

    走向未来丛书 关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析与制衡的理论,是西方国家政府机构的基本组织原则。分权思想是由洛克、孟德斯鸠、杰斐逊等近代思想家提出和完善的,是政治思想溢进中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历史阶梯。 “三权分立”的概念诞生已有三百年了,传入中国已超过一个世纪,但它并非历史的陈述。在我们实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分权论中的闪光之处仍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分权论的历史源头在哪里? 分权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如何? 分权制有哪几咱主要模式? 分权论的特殊本质是什么? 们能从中汲取哪些合理因素? 本书试图探讨这些问题。© Teven.cn
  • 人权 法治 民主

    作者:罗隆基 著 刘志强 编

    本书以罗隆基所关心的政治常识为主题,分三辑:人权是什么、法治是什么、民主的意义。精选罗隆基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间所发表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原作三十篇,为读者提供一脉关于现代中国政治的思想借鉴,反映了当时学者对学术理论问题的思考,供学术界研究、借鉴、批评之用。
  • 改變人心的民主精神

    作者:Diamond, Larry

    賴瑞‧戴蒙教授客觀的評價各地區新興民主國家的民主發展進程,以及民主實施經驗的得失,他也引用了大量的經驗資料來呈現各國公民對於自己國家民主經驗的評價。他試圖回答幾個關鍵的問題: 第一、當前新興民主體制共同面臨的難題與挑戰為何? 第二、為何有些新興民主的運作逐漸上軌道,而有些卻陷入嚴重的治理危機,甚至出現民主崩解? 第三、什麼樣的經濟、社會、文化、制度及國際環境因素,有助於民主體制的正常發展與逐步鞏固?哪些因素不利於民主的平穩運作與民主正當性基礎的強化,甚至不利於民主體制的生存? 第四、第三波民主化的前景究竟如何?如何能突破當前的瓶頸與困境? 第五,像中國大陸與新加坡這樣展現相當治理績效的非民主體制是否能持續,並且構成民主體制在意識型態領域的競爭對手? 第六、先進民主國家,尤其是美國,應該如何扮演好其扶持與協助新興民主的角色。 未來全球民主的展望 近年台灣歷經政黨對峙、政府空轉、貪腐等社會亂象,當我們深受其苦,努力超越這些問題之際,其實早在其他發展民主的國家中,便可找到借鏡。長久以來,一直致力於研究各國民主進程的知名社會學家賴瑞‧戴蒙,藉由各國發展民主的故事,指出「民主」絕非一人一票選總統那麼簡單,更不僅僅是體制的改變而已,重要的是改變人心。他明確定義何謂「民主」,進而闡述哪些因素可促進或阻礙民主發展,描繪使民主得以運作的政府機制與公民社會,希望藉由他山之石,找出改善民主制度的關鍵,如此一來,當大部分的人想要改變領導人和政策時,便能在既有的規範中,運用有效率的組織來達到改變的目的。 賴瑞‧戴蒙指出民主的敵人不是回教的聖戰運動、威權體制,而是人性的驕傲自大、不妥協、愚蠢與貪婪,在歷史上隨處可見因這些人性特點而垮台的民主故事,但是,他深信,人類具備從失敗中學習的能力。未來,即便如中國如此強大的共產威權國家,也會因為經濟發展影響社會結構與人民素質,而在下一世代轉型為民主國家。 民主,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活形態,但它無法憑空獲得,甚至只要我們對政治、對社會漠不關心,民主就會再度消失。我們的生活幸福與否,一切關鍵便在於,我們是否參與其中。閱讀本書,當社會再度紛亂,你將具備清晰的思路邏輯、完整的背景知識,了解如何撥開迷霧,為建立美好社會盡一己之力。
  • 美国不民主的宪法

    作者:桑福德·列文森

    宪法是美国政治生活中最受尊敬的文献之一。但是,它是这样一个文件,即使那些事实上并没有获得大众的绝大多数选票支持的白宫候选人,也会按部就班地摆弄它。它给予怀俄明州投票的权重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样多,而不顾加利福尼亚这个由牛仔组成的州的人口数是怀俄明州的七倍之多这个事实。它赋予美国总统根据他的政治见解就可以否决国会两院的立法议案的权力。对于一个共和政制来说,这是反映了当下美国人的制度需求和制度匮乏的良方吗? 桑福德·列文森对这部广受尊敬的宪法投下了严肃的目光,他争辩说,这部宪法的绝大多数条款促成了一个既不公正也无效率的政府。按照既有的蓝图,我们既不可能由我们自己来处置这个不胜任的总统,也无法保证政府在灾难性的袭击后还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可能不太重要,但是毫无疑问问题丛生的是最高法院法官们的终生任职的提名。更为灾难性的是,美国宪法是当今世界既存的宪法当中最难修改或更新的宪法。 民主辩论没有留下几个没有翻动的硬石头,但是,我们倾向于想当然地来看待我们的宪政结构。列文森大胆地敦促美国人民,要他们承担一项长期以来未曾完成的公共讨论,即他们应当怎样采取最好的措施来改革这个最为空洞的文献,制定一部足以容纳美国民主价值的宪法。 http://www.ideobook.com/989/levinson-our-undemocratic-co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