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主
-
寻求中国民主
政治民主化是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最主要的潮流之一,也是中国自19世纪中叶以来仁人志士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以往史学界对中国追求民主的探索,多集中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民国时期的民主运动着墨不多。冯兆基所著的《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寻求中国民生》作者冯兆基认为,中国民主运动最强劲的势头出现在19291949年间,这一时期中,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政治活动家,高举起人权和宪政的大旗,以和平的非暴力手段,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寻求中国民生》考察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民主思想形成的内因和外因,对这一时期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追求民主的历史作了引入入胜的描述,为以后对这一时期中国民主运动的研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
欧洲民主史--从孟德斯鸠到凯尔森
《欧洲民主史》首先将笛卡儿学说、互助论、工会主义和人民政党同民主结社学说历史地联系在一起。 ――意大利贝鲁贾大学政治学教授:诺尔贝托・博比奥 《欧洲民主史》中展开的分析,以及对于从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时开始在东欧产生的各种新的彻底变化的叙述,富有说服力地证明民主在今天已成为一种生活哲学…… 《欧洲民主史》认为民主是一个具有独立性的概念,追溯了从孟德斯鸠开始的诸家学说争论的发展,阐述了欧洲历史上的各种运动,分析了各个不同时代关于民主的不同观点,从而将民主政治学说的因果和目的纳入了历史的框架。 ――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政治学教授:安东尼奥・阿尔瓦、雷兹・德莫拉勒斯 -
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
本书是20世纪英国著名古史学家芬利的代表作。它主要以古代雅典的民主制为案列,分析了古代民主制度的特点及其成因,与近现代的民主进行了对比,从而反驳了当代精英主义理论强调的必须把民众的政治参与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平民的冷漠恰是民主的更好方式的主张,指出古代雅典的民主是全体公民参与的,并未导致精英理论所谓的极端主义。该书引领了20世纪西方学界的古代民主研究热,并使得这一研究方向成为显学,从而成为20世纪西方学界对古代与现代民主进行比较研究的开山之作。 -
德摩斯提尼时代的雅典民主:结构、原则与意识形态
《德摩斯提尼时代的雅典民主:结构、原则和意识形态》作者以其极具权威性且知识渊博的历史学家身份,对雅典民主运作机制进行了最具综合性的详细论述。对于研究古典时代雅典政治生活的学者和学生来说,本书有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公元前5和前4世纪的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最著名 ,或者说是最臻于完美的范例。作为西方著名古典学家摩根斯•赫尔曼•汉森的代表作,《德摩斯提你时代的雅典民主》所研究的便是古典时代顶盛时期(公元前403—前322年)的雅典民主,并且将论述的重心放在了关键的后30年,即与德摩斯提尼的从政生涯重合的这段时期。 在本书中,作者对希腊城邦的7个政治机构进行了区分,着重分析了城邦各政治机构在民主政体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讨论了雅典人如何既把自由视为参与决策过程的能力,又把它视为免于国家或其他公民压迫的权利,平等被视为非自然性质的平等而是机会平等。 -
欧洲的抗争与民主
本书是新政治经济学译丛系列。本书对民主化与纷争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前言 第1章 抗争与民主 第2章 政体及其抗争 第3章 欧洲的非民主抗争(1650-1850年) 第4章 法国 第5章 不列颠群岛 第6章 作为特例的瑞士 第7章 1815-2000年欧洲的民主与其他政体 第8章 欧洲与其他地方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民主的阴暗面
◎一部20世纪阴暗面史书 ◎韦伯之后最伟大的社会学家迈克尔·曼重塑对历史的理解 ◎充满挑衅的现代民主新理论 ◎凶残的种族清洗为何是现代民主的丑恶面? 当同一片领土上,两个对立的种族民族主义组织都声称自己拥有国家主权时,危险产生了;当弱势的一方由于外部的支援而不愿屈服、选 择战斗,或者强势的一方认为自己能够骤然展 开锐不可当的武力行动时,冲突便升级了……行动升级并不只是“邪恶的精英”或者“未开化的民族”的杰作,它同样产生于领袖、激进分子以及种族民族主义的“核心拥护者”之间的复杂互动。 曼的解读聚焦于社会中的政治权力关系,令人信服地阐明了种族清洗的源头及升级过程,有助于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 媒体及专家推荐—— √ 迈克尔·曼是宏伟思想的多产者,这本巨著中天才、雄辩和发人深思的内容俯拾皆是。从书名开始,本书就引发了一场争论,它借助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来重塑我们对人类历史中最坏方面的理解,借助现代的观点来重塑我们对古老历史的理解。曼将缜密的实证研究与对观念的权威掌控结合在一起。字里行间都有值得称赞、讨论或深思的观点。对它的讨论仍将持续多年。 ——本·基曼(Ben Kiernan),耶鲁大学种族灭绝研究项目主任 √ 社会学术语全无,历史大数据充足,这份研究为外行读者开辟了足够的通道。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 内容有如百科全书,叙述分析异常丰富,本书为政治社会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对社会科学学者、政治领导人、政策制定者而言,这都是必读之作。 ——《选择》(Choice) √ 在这本重要而充满挑衅性的书中,这位杰出的社会学家曼提出,凶残的种族清洗事实上是我们现代民主时代的丑恶一面,“它属于我们的文明,属于我们自身”……在种族清洗这个领域,曼的阐释绝非定论,但已跻身最成熟深刻作品之列。 ——《外交事务》 (Foreign Affairs) √ 曼的书为研究残忍的种族清洗做了十分有价值的贡献。他大范围地聚合了各种观点和亲历者讲述,这种能力使他的努力适时且值得,因而这对任何研究或处理种族冲突方面问题的人都非常有用。另外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是,曼的这本书到达了一种层次,它能同时满足他的同代人和学生们的好奇心,而这也必然会激起更多的对这一论题的探询。 ——《东南欧政治期刊》(Southeast European Politics) √《民主的阴暗面》……是一本强大的书,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引出了一套阐释这些悲惨事件的宏伟社会学理论……曼的作品代表了当代历史社会学的最高水平——广博、论据充足、富有趣味、密切关乎当下——所有的读者都必定会对他的结论满怀敬意……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曼拿出了一份有力的分析,足以引人深思……如今,种族清洗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媒体菜单中的一个稳定部分,每个关注种族清洗的人都应该去读这本书。 ——《英国社会犯罪学》(British Society of Criminology) √ 迈克尔•曼的《民主的阴暗面》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使人们向着阐明造成如此后果的具体社会研究和社会状况前进了一大步……这是一份巨大的成就。 ——《新左翼评论》(New Left Review) √ 在《民主的阴暗面》中,曼审视了民主化与种族清洗之间的密切关系……与多数其他社会学家不同,曼并不爱用术语。即便这本书很厚重,但所有抱着非学术想法、并耗费精力去读这本书的人,都会觉得物有所值。 ——《新闻日报》 (News Day) √ 迈克尔•曼的新著涉猎甚广、立论大胆。它的核心主题——残忍的种族清洗伴随着救世宗教与近代民主的诞生而来——与人们普遍的观点截然相反……近年来在该主题上最好的著作之一。 ——贝思·A. 西蒙斯(Beth A. Simmons),哈佛大学 √ 尽管我对曼的理论有所保留,但这部作品明显是重要的。而且,他构成了本书大部分内容的案例研究,叙述清晰,细节丰富,而且优秀到足以令人生畏。作为一部20世纪阴暗面史书,《民主的阴暗面》很难被打败。 ——乔治•希尔拉巴(George Scialabba) 著名书评人 《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 -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Ever since its first publication in 1992,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has provoked controversy and debate. Francis Fukuyama's prescient analysis of religious fundamentalism, politics, scientific progress, ethical codes, and war is as essential for a world fighting fundamentalist terrorists as it was fo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Now updated with a new afterword,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is a modern classic. -
审判雅典
《审判雅典》内容简介:古代雅典人是最早表明并践行,即使是没有特定家境和教育的普通公民也是可以做出负责任的政治决定这一观念的。出于这个原因,对于雅典民主的反应,一直是政治思想上的罗尔沙赫氏测验。无论是称赞雅典是现代民主的合法祖先,还是指责其为暴民的统治,纵观历史,评论者们所展现的更多是他们自己的政治和社会观点。在本书中,珍妮弗·罗伯兹缕述了自其产生至当代的雅典民主接受史,并从历史学、伦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性别研究、教育理论等领域探索了历代学者对雅典的理解。 -
民主的历史
《民主的历史》一书所做的正本清源工作仍然切中时弊,对总结中国现代历史的经验教训来说仍然是重要的理论资源,对中国改革的远大前程来说仍然正当其时。读者诸君切勿等闲视之。 -
民主的历程
在公元前六世纪的雅典,民主只是解决地方问题的一种应急对策,而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主却演变成一切政体赖以存在的合法演变成一切政体赖以存在的合法基础。本书选取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从中揭示民主的发展脉络,并探讨了民主与其它意识形态运动之间的关系。 本书作者均是各自研究领域中久负盛名的学者,其论著代表了英美学界在相关问题上的最新成果,是理解西方社会政治发展和思潮演变的重要参考书。 -
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
古典希腊时期的艺术、政治与哲学理念,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在公元前5到前4世纪,希腊文化(物质、政治与智识)达到了它的顶峰。与此同时,希腊各城邦也处于权力纷争之中。 本书作者利用了丰富的物质资料以及历史学家、演说家、传记作家、戏剧作家和哲学家的文字资料描述了这一全盛时期。大部分那个时期的资料都对阐释者提出了强大的挑战,本书作者从这些简略或者矛盾的材料中建立起了一种对历史事件的整体叙述,他也展示了有时候相同的证据能够得出迥异的解释。利用这些材料,作者创造了一幅古典希腊时期细节丰富、生动的画面,这个变化的社会的价值观与成就影响了后世的每一个人。 -
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
本书对民主和专制的起源从宏观角度,用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的方法进行了描述和概括。 -
打造美国
《打造美国》主要内容: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作者,美国首任国务卿、第三任总统。约翰•马歇尔,“国父”华盛顿最欣赏的才俊,美国第四任国务卿、第四任首席大法官。这两位美国的开国元勋,本为远方表兄弟,皆曾在威廉与玛丽学院研习法律,同是亚当斯总统内阁要员。然而,两人之间却水火不容,从生活方式到政治信念,都天差地别。杰弗逊张扬而奢华,是州权的积极倡导者,力主13个州代表13个主权,应与联邦政府平起平坐;马歇尔低调而朴素,推崇强大的联邦政府,坚信13个州应该依据宪法整合为一。 在两百年前的美国政治舞台上,两人均为长袖善舞的帅才;他们为各自的信念,展开了漫长而艰苦的角逐。这场史诗般的对抗,华盛顿、亚当斯、麦迪逊、汉密尔顿等开国元老均卷入其中,美法和谈、亚当斯与杰弗逊的总统选战、“马伯里V.麦迪逊”一案、副总统伯尔的叛国等一系列事件串连前后。最终,强有力的联邦政府、独立的司法机构写就了美国基本的宪政格局;在美洲新大陆上,一个合众国得以打造而成。 -
告别中世纪
八十六年前,中国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就是五四运动。这场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精神,八十多年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阔步前进。今天,回顾历史,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无 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四运动期间,"民主"和"科学"的提出,切中了时弊。民主的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对立物是迷信,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遗留的恶果。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旗手陈独秀,在他创办的风靡一时的《新青年》杂志上喊出的最响亮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专制与迷信在中国社会里有着盘根错节的巨大势力和影响,向这两个大敌全面宣战,需要极大的勇气。 然而,中国民众的大多数是工人和农民。要求民主如果只停留在少数学者和知识青年的狭小圈子里,那么,不管议论如何激烈,仍然只是少数人的民主,谈不上真正广泛的人民民主。在五四运动初期,由于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只能做到这样,但它是不够的,需要继续前进。科学,最根本的是要符合实际。这同样不是单靠少数人坐而论道就能解决的,需要投身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反复经受检验才能做到。五四时期的先进分子,就是循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进的。 因此,清理五四的文化遗产,描绘它的真实面貌,发扬它的优秀传统,评价它的千秋功过,揭示它的现实意义便织成了一项严肃而又富有魅力的历史使命,摆在我们面前。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来探索中国文化的奥秘,必须综合性地展现五四文化的发展过程。 于是,在近现代中国思想史领域独树一帜的著名学者、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袁伟时以当代中国难得的立场明确、思想清晰的启蒙型思想家的眼光,为了让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直接与读者见面,同时记下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一些思考,在去年10月,向广大读者奉献了一本55万字的煌煌巨著:《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 这是一本国内目前最完整、最严肃的五四文选;这是一本有作者独特标准和眼光、意在继承五四精神的启蒙读物。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深广和已经达到的高度,远远超出时贤的想象。 然而,长期以来,总有一些奇谈怪论不绝于耳:"全盘反传统"!"科学主义"!"全盘西化"!民主与科学"并无有机的必然关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直面海内外对"五四运动"的种种指摘,作为一位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者,袁伟时呼吁:请读一读当时的文献! 思想终归要回到现实世界。为什么当代知识分子一讲到思想文化方面的问题,都不能绕开五四?袁伟时认为,五四奠定了中国现代思想的主题----科学、民主、人权,而且这一主题至今仍未完成,五四运动也是一次高扬"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持续的时间更长,影响也更深广。 《告别中世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新文化运动中思想领袖们对民主的内涵,已经解释得很清楚。科学讲的是以理性的态度认识、分析问题。科学的认识,本来就是不断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可能完全认识终极真理。不能由某一个人说我是代表科学的,我是真理的化身,说反对我就是反对科学。所以说要好好继承五四启蒙精神,完成它的历史任务。 袁伟时将整个五四的文献分成十一个专题,表明作者对五四论题的基本概括,其内容包括政治、法律、民主、科学、新闻、青年、妇女、文学等方面。五四先驱们直言无忌,也没有染上以非学术手段解决思想文化和学术问题的恶习。 这些文献之所以值得阅读和研究,是因为准确地概括了任何国家告别中世纪的不可缺少的内容:打破思想镣铐,让民众成为敢于自由思考、自由言说的现代公民,这就是通常说的"人的解放"。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永垂史册,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敢于蔑视专制主义的传统,忠实地履行了这个历史任务。本书的前面有一个篇幅较长的绪论,较为详尽地阐述了作者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以及编著本书的思路与目的。书中有袁伟时的十四篇文章,约十万字。这十四篇文章,实际上是思想文化辩论的结晶,里面贯穿了袁伟时对思想界、学术界对新文化不同观点的答复与回应。 袁伟时编著的《告别中世纪》一书,史料丰富,资料尽可能从最初发表的报刊中选取。其论述见解独特,分析鞭辟入里、批判一针见血,对于理解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蒙意义。 -
历史中的英雄
胡克曾经自称是“现世人文主义者”,所以他自然反对以天意、神的意志之类神秘的原因来解释历史,而承认人类创造自己的历史。不过,他同时又是明确反对英雄史观。但是这本著作批评的锋芒主要却是指向社会决定论的,包括黑格尔、斯宾塞、汤因比和斯宾格勒,尤其是普列汉诺夫——胡克把他叫做“正统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决定论者”,以示与马克思本人的区别。本书书对历史上的“伟人”、“英雄”这个迷惑人的问题构成了一个有成果的系统提法,是对历史理论的极大贡献。 本书的书名说明了它的主题,不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哲学。把它叫做“历史中英雄的局限”或许同样适当。这个书名也能说明本书的内容,不过还不是我们关于历史英雄的想法。我们的想法,书里作了详细的叙述。请读者不要单从书名上去推测。以后各章的分析,其目的主要是给这个迷惑人的问题构成一个有成果的系统提法。我们要努力概括出各种类型的情境和条件,以便正确地承认或否认杰出人物对那些情境和条件的随时的影响。我们提供的不是一种历史理论,而是对历史理论的一点贡献。要给人类历史作出适当的解释,这一点贡献是应该受到注意的。 -
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
《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的作者是美国当代知名社会学和历史学专家巴林顿·摩尔,此书是一部视野宽广的史学论著。本书是对西方正统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大挑战,抨击资本主义和西方民主是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的惟一道路和最终归宿的西方传统观点,并在揭示大量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指出,西方民主只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结出的果实,而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道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形态是形形式式的。此书1966年问世后,即在欧美文化思想界引起普遍反响,标志着当时美国社会思潮的重大转折,此书一经出版,即成为西方学术经典,被誉为"对人类社会和历史所进行的重大探索",作者也因此荣膺伍德罗·威尔逊奖和麦基弗奖。 -
帝国的凋零
晚清的最后十年,到底是王朝衰世的末日,还是被打断的大国崛起?这个似乎不能算问题的问题,实际上却是很成问题的问题。 庚子年后的这十年,也就是清朝覆灭前的最后十年,这段历史让人眼花缭乱,说它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缩影,实不为过。在这段短短的十年间,各派人物、各种观点,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天你搞维新,明天他要守制;今天你说立宪,明天他要革命,这热热闹闹的一台大戏刚刚开场,还没有等到各方人物进入角色,便突然嘎然而止。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辛亥革命的爆发并不是因为清廷专制腐败到了极点,而恰恰是因为其推行了新政和立宪的改良措施。这看起来是个悖论却是近乎残酷的历史现实,便是晚清的最后十年,一个在改良、创新与革命中挣扎的混乱年代。 -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内容简介:一、大革命前的法国和当代中国有些地方很相似。大革命摧毁了旧制度,但法国人还是原来的法国人,所以大革命后建立的新制度和旧制度如出一辙;大革命摧毁了旧制度下的行政体系却保留了官员免责制;穷人免税、富人缴税的政策从根本上毁坏了旧制度;大承包商和官吏享有同样的待遇;公文风格千篇一律;政府的办事效率低到修缮某教堂神父的住所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审批;法国人热爱做公务员,几乎到了痴狂的地步;所有农村人都涌向巴黎,于是地价飞涨;…… 二、内容充实,文风犀利,是良好的思想磨刀石。《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旧制度与大革命》写于1851年到1856年之间,当时的法国正处在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一世的侄子)统治的第二帝国的时代。信奉自由主义的托克维尔对拿破仑三世非常失望和悲观,《旧制度与大革命》就是在这段政治大变动时期酝酿成熟的,其中浸透着对法国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对拿破仑三世的强烈不满。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