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王佐良

  • 欧洲文化入门

    作者:王佐良

    《欧洲文化入门》是一本中国大学英语系的教科书,为了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学习英语的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英文书刊和同英语国家人士的交往中,往往感到由于缺乏欧洲文化知识而增加了许多困难。英语中有数不清的典故、名言、成语、人名、地名等等来自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历史著作,希伯莱的圣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或者牵涉到各时期思想、科技、政治、社会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果对这些所知无多,读书未必全懂,对谈也难顺利。而一旦对这些有了较多知识,则不仅了解程度会提高,而且由于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 语言之间的恩怨

    作者:王佐良 著 刘洪涛 谢江南 选编

    自西学东渐以来,“德先生”、“赛先生”、“莫先生(moral,道德)”等先后来到中国,造成思想史上的狂飙突进,影响至深至远。但诸位先生在中国流变的过程中渐渐走味,甚至面目全非,故有必要从文本发生学上追根溯源,考察诸位先生如何来到中国,如何在本土生根发芽,一方而见其时盗火之精神,另一方面见后世病灶之源头。 天津据渤海之滨,为近代中国文化重镇,是严复、梁启超、王国维、李叔同等诸位先生看世界、做学问、办报纸、谈政治之地。此时此地,推出这套丛书,正是对诸位先生一一考量,追本溯源,既是百年前缘再续,以此向中国近代学问上的普罗米修斯们致敬,同时,也为各门学科的初学者提供一套入门书。
  • 翻译:思考与试笔

    作者:王佐良

  • 并非舞文弄墨

    作者:王佐良 编

  • 心智的风景线

    作者:王佐良

    作者出游外国有各种体会:紧张,疲倦,辛苦,都感到过,但也尝到过乐趣。他是一个喜欢安定和宁静的人,但又向往着流动——流动的色彩,乐声,语言,风景,人脸,都吸引着他。远程旅行在个人生活上更是一种大流动,身体在动,心灵也在动,因此印象特别鲜明,思想也比较灵活,这种时候就难使人免想写下一点东西来,作为日后回忆的印证,于是就有了呈现在这里的若干篇游记。
  • 彭斯诗选

    作者:彭斯(英)

  • 英国诗史

    作者:王佐良

    本书开卷曾提到英国国内有几种文化相互激荡又彼此吸收,同样情况也见于现代英国与外国文化的关系。虽然总的说来,英国是对外国文化开放的,诗人则有或迎或拒的不同情况。拒也不全是坏事,它促使诗歌更有本土的根基,更深刻,但是长期内向则又产生狭隘的岛国气。迎而又拒,拒中有迎,这才能使诗歌健康地成长起来。纵观英诗全局,似乎它是能够把内面和外面两个世界的优点都收归己用的。文艺复兴与浪漫主义两个时期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这个结合。 当代世界情况远比过去复杂,经过现代主义对西欧和美国文化的大开放,英诗似乎又开始内向,写身边琐事,写心头烦闷,但现在已有迹象,它在增强历史感,响应外来的呼声。 一个相联而难决的问题是诗歌语言。诗人使用语言最精又最大胆,而对眼前的语言情况经常不满意。英国历来就有对“诗歌用语”的争论,从浪漫派起更为尖锐。华兹华斯要求以“人们真正用的语言”入诗。济慈从弥尔顿式的倒装句法转向纯净的北方英语。现代派艾略特依靠美国口语诗传统,要求“纯净部落的方言”。苏格兰的麦克迪尔米德追求“一种能尽各种功用的语言,它有一种奇妙的透彻,又有火光样的品质。”更近的东尼·哈里逊也要“吞下父亲们的火一样的语言”,用它去“点燃多少代压抑着的沉默”,并说即使他的声带被烤焦,“也将有火焰不断地唱歌”,这是把诗歌语言同为受剥削的“哑巴”们仗义执言的责任联系起来了。可见问题不仅是文言白话之分,白话也不仅有舞台式与街头式之别,而还有阶级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多数英国诗人当然是不管这一套的,但他们也每天面临选择什么样的语言的问题。争论的好处之一是英国的诗歌语言没有长期停滞过,不仅平时是流动的,而且每逢一个大的诗歌运动,总以刷新诗歌语言为其前奏。 以后的情况将如何? 一个新因素已经出现,即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英国国内是有不少人对此反对的,但未必能抗拒历史潮流。英语诗原来起自北欧,家当不过一二首史诗,现在已成为世界诗坛上一支强大力量,又回到欧洲的怀抱,会出现什么局面,这将是世界上所有的诗歌爱好者怀着兴趣注视的事。
  • 荷尔德林诗集

    作者:【德】荷尔德林

    本书收录了荷尔德林的绝大部分诗歌,共计一百六十七首,包含了诗人所创作的颂诗、颂歌、悲歌、短诗和箴言诗。以最新的德语版精编《荷尔德林诗全集》为底本译出,原编者给出的必要注释和说明文字亦一并译出。 作者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作都囊括其中,如《内卡河》《生命的历程》《橡树林》《致以太》,以及众多长诗如《还乡》《日耳曼尼亚》《莱茵河》《帕特摩斯》《恩培多克勒》《怀念》等,尤其是他的长篇颂歌《和平庆典》,无一遗漏。其中,诗人的代表作《狄奥提玛》收录了九个稿本的写作内容,《人民之声》两个稿本,《帕特摩斯》两个稿本,《唯一者》两个稿本。对比和研究荷尔德林的改写,是很有兴味的阅读形式。这种编排体例,或能有助于读者深入观察荷尔德林的诗艺和内心。
  • 英国诗选

    作者:王佐良

    这是一个在有限的篇幅内力求全面的选本,包括了古英语、中古英语和近代英语三个时期,每期中的重要流派、作家、作品大致上都备一格。重点则是近代,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结束点。 共选诗人64家,诗315首(短诗全是完整的,长诗则只能节选)。这些诗绝大多数是公认的名称,但也选入了若干不见于其它选本的诗篇,特别是内容与中国有关而诗艺又出色的佳作,如奥登的几首十四行诗和燕卜荪的长诗《南岳之秋》。在每家前面,有“作者与作品简介”,力求写得简练,陈介绍必要的背景知识外,着重说明作家的特点和所选诗章的特色,虽然参考了前人评论,更多的是撰写者个人的见解。
  • 并非舞文弄墨

    作者:王佐良 编

    这本小书入30位英国作家的作品,涉及十七世纪的随笔、人物特定、席上谈,十八世纪的期刊论说和政论文,十九世纪的小品文和历史著作,二十世纪的文论、游记、科普文等,反映了英国不同时代的散文特点,供读者阅读赏析。 汤玛斯·莫尔(1478—1535) 《理查三世史》片断:琪恩·肖厄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 1.谈读书 2.谈美 3.谈高位 4.谈真理 5.谈结婚与独身 汤玛斯·欧佛伯利(1581—1613) 1.装腔作势的旅行者 2.侍女 约翰·韦勃斯特(1578—1632) 一个漂亮、快活的挤奶姑娘 约翰·塞尔登(1584—1654) 《燕谈录》(1689)选段 艾萨克·沃尔顿(1593—1683) 1.《垂钓全书》(1653)选段 2.《沃顿传》(1651)选段 3.《胡克传》(1665)选段 托玛斯·勃朗(1605—1682) 1.《医生的宗教》(1643)选段 2.《瓮葬》(1658)选段 旦尼尔·狄福(1660—1731) 1.《英格兰、威尔士纪行》(1724)选段 2.《摩尔·弗兰德斯》(1722)选段 江纳善·斯威夫特(1667—1745) 1.扫帚把上的沉思 2.零碎题目随想(选段) 3.预拟老年决心 4.《一个小小的建议》选段 5.致一位新任神职的青年先生的信(选段) 约瑟夫·艾狄生(1672-1717) 《旁观者》报(1711—1712)选段 玛·渥·蒙太古(1689—1762) 1.致锡索魏特夫人 2.致马尔伯爵夫人 塞缪尔·约翰逊(1709—1784) 1.致切斯特菲尔德爵爷书 2.《英语词典序言》选段 威廉·科贝特(1762—1835) 1.马尔勃罗 2.牛津 3.射手 4.温泉胜地 5.鸣禽 查理士·兰姆(1775—1834) 致华兹华斯函 威廉·赫兹列特(1778—1830) 《论学者之无知》(1818)选段 约翰·济慈(1795—1821) 书信选段 汤玛斯·卡莱尔(1795—1881) 1.《法国革命》(1837)选段 2.《过去与现在》(1843)选段 乔治·白并顿·麦考莱(1800—1859) 《英国史》第三章(1848)选段 乔治·伯纳·萧(1856—1950) 1.写剧理论 2.《易卜生主义的精髓》(1891)选段 3.短论一束 4.以信代序 5.贝多芬百年祭 麦克斯·比尔博姆(1872一1956) 一件事 勃特伦·罗素(1872—1970) 《记忆中的画像》(1956)选段 里顿·斯屈奇(1880—1932) 《维多利亚女王传》(1921)选段 弗琴尼亚·吴尔夫(1882—马41) 《普通读者》(一集,1925)选段 奥尔德斯·赫胥黎(1894—1963) 论舒适 J·B·普里斯特莱(1894—1984) 《英格兰之游》(1934)选段 V·S·普利却特(1900—) 《国内国外》选段 乔治·奥威尔(1903—1950) 1.穷人怎样死法 2.《里亚、托尔斯泰和“傻子”》(1947)选段 雅各布·勃朗诺斯基(1908—1974) 《人的上升》(1973)选段 约翰·希拉贝(1917—) 《穿越不列颠之行》(1970)选段 罗伯特·布赖斯(1922—) 《埃肯菲尔德——一个英国乡村的写照》(1969) 选段 附录 1.英国散文的流变 2英文散文现状
  • 英国文学史

    作者:王佐良

  • 论诗的翻译

    作者:王佐良

  • 中楼集

    作者:王佐良

  • 王佐良文集

    作者:王佐良

    《王佐良文集》作者王佐良,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讲师。1947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在教学、外研、翻译工作中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 英国诗歌选集

    作者:王佐良 选编,金立群 注释

    整部英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要数英国的诗歌,它所包含的语言、文学和人文价值难以估量。英文注释本《英国诗歌选集》,是迄今为止由中国英诗权威选编和注释的最具代表性的力作。 本书共选诗人64位,诗篇344首(短诗是完整的,长诗则是节选),包括了古英语、中古英语和近代英语三个时期的重要流派、作家、作品。在介绍每位诗人的作品时均以四个部分组成:作者与作品简介(介绍必要的背景知识、着重说明作家的特点和所选诗篇的特色)、诗歌、题解(介绍所选诗篇的历史背景和写作手法)和注释(对诗中的古英语及难懂的句子和词作必要的解释),方便读者阅读欣赏,有助读者理解诗歌中包含的语言、文言和人文精神的价值、扩大视野和提高鉴赏能力。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的英语教材,也可以作为休闲读物供爱好英语学习的社会读者阅读了解英国文化背景、打好语言文学的基础、提高英语水平。
  • 心智文采

    作者:王佐良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20世纪的著名学者,在多个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比较文学是其中之一。本论文集精选了王先生有关比较文学的论文15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契合”中的8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20世纪中西方文学间的关系,特别是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第二部分收录了王先生讨论翻译的7篇文章,其中有对翻译家的比较和评价,有对近代翻译理论的回顾和分析,也有对翻译中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解剖。王先生的论文既高屋建瓴,又深入细致,堪称比较文学研究的典范之作。   作者的写作风格,不仅表现在抒情文记叙文中,也表现在介绍、评论外国文学的文字中。仅从他所赠的、我细读过的几本有关诗的书,以及一些零星发表于报刊的文章中,既可领略其大手笔的风采。他有深湛的中英文根底,加上一生勤奋,有关理论的造诣极深,审美情趣又高,因此他的文章就呈现出独树一帜的照人风采。读者在其文章中除获得丰富的知识之外,也不会忘记那种引人入胜的文采和从中得到的艺术享受。
  •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

    作者:王佐良,何其莘

    本书是多卷本《英国文学史》的第二卷,所涉及的范围是1500――1660年,即英国文艺复兴时期。 本卷的编写原则一如已在先出的第五卷(二十世纪卷)序中所阐明的,包括下列几点: 1.读者对象:我国的大学生、研究生和一般文学爱好者。 2.着重叙述性,以说清事实为主。评论包含在叙述之中,要有中国观点。 3.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4.着重作品本身,因而较多地引用原文段落,加以翻译。 5.写法也要有点文学格调,文字清楚,简洁。 至于史的本身,则既要有大的发展脉络,主要是文学品种发展的脉络,又要有足够的具体细节;重要作家和问题则作“特写式”处理,专章讨论。 总起来说,就是想写出有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史。 这当然只是一个奋斗目标。实行起来,困难很多,目标究竟达到了没有,或达到什么程度,都有待读者检验。不过有目标还是比没有好,可以使努力有个方向。 具体到本卷,我们面对的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为关键的一个发展时期,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两大巨人都在里面。作为编写人,我们时时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怎样才能使写出的东西多少对得住这个伟大的文学时代,而又对我国读者有点帮助? 由于这个时期的文学牵涉广,需要掌握的材料也多,我们时感学养之不足。然而我们也作了努力,大致是在下列方面: 1.由于这是一个意识形态上斗争激烈的时期,我们把文学史的范围略为扩大,谈到了社会、政治、宗教、哲学、科学的兴起等问题。 2.突出文学品种的演进,诗剧的兴衰一连用八章叙述,使其有首有尾,发展的轨迹明显。 3.诗也占八章,把“黄金时代”各家及其后的两大诗派都包括了,又加弥尔顿一个整章。 4.各体散文占七章,其中十七世纪占五章,覆盖面广。 5.这也是一个翻译繁荣的时期,也有一整章专门论述。 执笔者二人的分工是:戏剧部分11――12、14――18章由何其莘担任;戏剧的第13章即莎士比亚章和全书的其余部分,即1――10与19――26章由王佐良担任。两人时时交换意见,并互相审稿,虽然各人所处理的文学品种不一,因而写法也不尽一致,但由于事先有总规划,又在叙述中注意联系,相信全书仍是一个整体。 卷中引文甚多,除有关语言本身的几则外,一般都有译文,译文部分由执笔者自译,部分来自下列各书: 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卞之琳译《莎士比亚悲剧四种》(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杨周翰著《十七世纪英国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王佐良主编《英国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 英国20世纪文学史

    作者:王佐良,周珏良

    这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备的英国文学史,以大学生和文学爱好者为对象,分为五卷,每卷独立成书,各有重点,但又互相连贯,合起来组成整个英国文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全景图。 本套丛书以叙述文学事实为主,包括所有重要流派,作家、作品。尽量利用国内外新资料,表述注意可读性,结合形式分析内容,附有大量引文和译文。各卷的编撰人都是长期从事英国文学研究的学者,资料掌握详尽,研究透彻、到位,这使本丛书成为大学生和文学爱好者扩展文学视野、加深文学理解的良师益友。
  • 英国散文的流变

    作者:王佐良

    《英国散文的流变(珍藏本)》的研究对象是所有不属于韵文的作品,从16世纪莫尔的史书开始,以20世纪下半叶的口述历史作结,对各代各型的英文散文进行了梳理。他总结道,英国散文中有一条平易散文传统,平易但不平淡,言之有物,又有文采。《英国散文的流变(珍藏本)》所择取的各个时期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文明的变迁;对作品语言微观结构的观照,让读者细查语言之美,阅之爱不忍释。王佐良先生引文都附译文,多数系自译,其语言修养和文化修养尽体现其中。 《英国散文的流变》是我国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师生、翻译专业师生以及广大文学爱好者教学与学习的必备参考书。该书谈散文,谈文学,于语言之外通过具体作品又勾勒出了英国乃至整个西方文化发展的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这本书,不仅欣赏文字之美,更能感悟思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