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传记年谱回忆录

  • 行走在非洲丛林

    作者:[德]阿尔伯特·史怀哲

    《行走在非洲丛林》是史怀哲在20世纪前期于赤道非洲地区行医的见闻杂记,具有自传性质,书中对于中非的自然景观、社会风俗、人文面貌以及当地原住民的生活、病痛及医治情况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河马是人们在非洲行船时最危险的敌人;非洲丛林树木茂盛,但木材贸易却因伐木的困难而受到阻碍;在“勤劳的”欧洲人眼中,非洲原住民是“懒惰”,因为他们很少以赚钱为目的进行劳动,而这只是由于非洲人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这本书既是史怀哲的生活记录,也是中非的民族志,它会使你如亲临其境一般,感受到当地生活的奥妙。
  • 施蛰存先生编年事录

    作者:沈建中 编著

    本书是关于现代学者施蛰存先生最详实的个人传记,按年编排,每年内按时间纂辑施先生的主要经历、与施先生有关的社会大事与人物,与施先生没有直接关联的社会大事则列于本年之末。通过本书,不仅可以了解施先生一生的学术经历,还能了解整整一个世纪中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学术事业的起起伏伏和发展脉络,为读者提供了百年中中国社会史和文化史的更广阔的内容。
  • 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全二册)

    作者:王道 著

    从晚清重臣张树声,到乐益女中校主张冀牖,再到创办了家庭杂志《水》的张家姐弟;从历史重地淝水,到江南九如巷中的那口老井……“张家的文化说到底就是‘水’的文化,那一脉流动百年的,不是别的,就是斯文。” 《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一书,乃是作者王道翻阅众多资料,奔访经年,辗转数地而写就。他以口述人为基点,以人物变迁为经纬,以坚持和冲突、秉性为戏剧点,配以三百多张图片,再现了合肥张家百年来的历史变迁,百年斯文存续脉络及世家之和韵流风,读之一一浮现。 张家的“和”字辈,尤其见证了时代的巨变和中国传统仕宦阶级进入现代的沧桑历史。“张家四兰”,在中国近代史上知名度仅次于宋家三姐妹,被称为“最后的大家闺秀”。大姐张元和,精昆曲,嫁给名噪一时的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擅诗书格律,与语言学家周有光举案齐眉;三姐张兆和与沈从文的一段情缘被传为佳话,后自己成为名编辑;四妹张充和工诗词、擅书法、会丹青、通音律,最终携手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六兄弟中,老大张宗和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曾任教西南联大,是著名的昆曲曲友;老二张寅和是位低调的诗人,早期曾在《申报》工作;三弟张定和是中央歌剧舞剧院的作曲家;四弟张宇和是张家唯一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为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员;五弟张寰和继承父业担任乐益女中校长,始终从事教育工作;最小的张宁和26岁时便成为中国交响乐团第一任指挥,后为比利时皇家乐队成员。 张寰和先生以近期颐之年,帮助审订了本书的文字,并提供了大部分的图片,特在此表示感谢。 【名家推荐】 《流动的斯文》述写晚清官宦张家数代人的故事,虽不复杂曲折,却也荡气回肠,令人动容。从合肥龙门巷到苏州九如巷,张家在二十世纪上半叶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现代思潮的汇集交融之地。张冀牗及其子女们,两代人并不相同却又相通的文化追求,书中描绘得真切生动,有声有色。张家姊妹固然才学超群,张家兄弟同样出类拔萃。他们或文采风流,或曲声悠扬,或历尽磨难,或扬名海外,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无不折射着二十世纪中国的风云变幻。 ──陈子善 张家四姐妹是当代中国大家闺秀的典范,境遇也许各异,吉凶祸福中流露的却始终是书香门第贞静的教养。 ──董桥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叶圣陶 从中(《水》)我看到了一向被忽略的知识和力量的人文精神的价值。 ──葛剑雄
  • 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

    作者:房伟

    房伟 著 978-7-108-05011-3 2014.08出版 定价:39.80 本书通过大量的采访、回忆、论述等资料,加上作者对于王小波研究的独特心得与感受,以通俗的语言描述了当代最有争议性、最富才情的作家之一王小波的一生。作者不回避王小波生前的落魄,探幽烛微,在对细节的观照和王氏精神高度的把握中,力争还原一个走下神坛的王小波。 作者以不露声色的笔触,写出一个思想者的生命之迹。人的命运与其背后的历史,真切可感。无趣时代的有趣之人,艰难选择中的苦乐之音,指示着人性的深和生命的真。了解王小波,这是入门的向导,其间无尽之思与无边之想,漫于词语内外,让人遥思旧迹,近怀幽情,得教益于信史,受滋润于笔端。 ——孙郁 王小波是当代文学的一道独特风景。这部传记积作者十七年之功,在大量采访实录的基础上,以“革命北京”到“后革命北京”的时空过渡为背景,以饱满的激情、丰富的资料和别致的视角,全面展示了王小波的生命细节、文学特异性、精神成长历程,以及他与中国当代文化史的隐秘联系。这既是新时期当代作家经典化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70后一代青年批评家向其精神资源的隆重致敬! ——吴义勤
  • 为奴十二载

    作者:(美)所罗门·诺瑟普

    本书是一部个人回忆录。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具有自由人身份的纽约州黑人居民所罗门•诺瑟普,即本书的作者,被两位白人设计诱骗至华盛顿,惨遭绑架,落入奴隶贩子之手,随后被运往盛行奴隶制度的路易斯安那州,卖至当地的种植园。诺瑟普在离家数千里的南方挣扎求生十二年,终于觅得良机,写信回家乡纽约州求援,最终幸运获救,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由于是亲历奴隶生涯者所著,本书具有特殊的文献价值,提供了关于奴隶制度真实面目极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本书原著首版于1853年,取得了堪称轰动性的反响,与同时代另一部主题相似的杰作《汤姆叔叔的小屋》相呼应,深刻影响了此后日渐高涨的废奴运动。 本书虽然篇幅短小,其价值却不可低估,因为它推动并积极参与了一段伟大的历史,且看下文的梳理: 【1841年】所罗门•诺瑟普在华盛顿被奴隶贩子用计绑架,贩至路易斯安那州 【1853年】诺瑟普获救返乡,随即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为奴十二载》。此书出版后一年之内即售出25000册,轰动一时,有力助推了废奴运动的声势 【1861】亚伯拉罕•林肯就职总统。自由州与蓄奴州之间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爆发南北战争 【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年底,旨在废除奴隶制的宪法第十三修正案获得批准,正式生效 【1954年】联邦最高法院对“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作出一致裁决,判定“黑人白人不得同校”违反宪法 【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对二十五万民众发表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正式结束美国长期存在的种族隔离与种族歧视政策。 今年适逢《民权法案》五十周年纪念(1964——2014),此时推出本书,堪称是对这部伟大法律文献的一次特别的致敬。
  • 陀思妥耶夫斯基(第1卷)

    作者:[美] 约瑟夫·弗兰克

    本书是约瑟夫·弗兰克所著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的第一卷。在这部广受赞誉的传记中,弗兰克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也许是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小说家——的人生和创作进行了重要的重新诠释。第一卷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年生活写起——从他在莫斯科的童年,到他的父亲之死,一直写到他因参加彼 得拉舍夫斯基激进团体而被流放西伯利亚。本书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作品——《穷人》、《双重人格》和《涅托奇卡·涅兹万诺娃》——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因为它们反映了他早年所受的某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而且显示了将会继续在他那些最伟大的作品中出现的重要主题的发展演变。本书曾获一九七七年美国大学优秀学生联谊会“克里斯蒂安·高斯奖”;一九七七年美国现代语言协会“詹姆斯·拉塞尔·洛厄尔奖”;一九七七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当代思想类作品”提名。 编辑推荐: 约瑟夫·弗兰克用二十五年的时间完成了恢弘壮阔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被公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最权威厚重的陀传,弗兰克站在列夫·格罗斯曼、阿·谢·多利宁等多位前驱学者的肩膀上,运用英语世界得天独厚的文学史经验,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反叛的种子》作为开篇之作,基本奠定了弗兰克的写作主旨、原则、调性和深度。弗兰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本卷中生根发芽,并即将遭受厄运,接受磨难的考验。
  • 加西亚·马尔克斯传

    作者:[英] 杰拉德·马丁

    《加西亚•马尔克斯传》(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A Life)是公认的迄今为止最优秀的马尔克斯传记,也是马尔克斯唯一正式授权的官方传记。全书讲述了这位世界级伟大的魔幻主义作家孤独的童年经历、贫穷潦倒的青年创作时期、成名之后的文学写作态度,以及时代、社会、整个拉丁美洲给予他的对于家庭、革命、文学的诉求。在近20年深入跟踪研究的过程中,杰拉德•马丁访问了300多位马尔克斯的亲朋好友,其中不乏政界、文学界、评论界名人和领袖,也包括他的批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