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学

  • 为了人的尊严

    作者:张千帆

    日前,著名宪法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最新力作《为了人的尊严: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批判》一书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新书倾注作者十年心血,是作者长期思考的结晶,主题是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格尊严的思想脉络。该书的出版将为读者重新认识和解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提供全新的思维视角。 作者张千帆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担任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他还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曾任《南京大学法律评论》主编,主要研究中外宪政,并在相关领域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20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评论240多篇。 新书内容主要是作者在美国期间发表的文章结集,最早的一篇文章发表于2000年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主编的英文版《中国哲学杂志》。新书重在探讨中国古典哲学传统中的人格尊严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新的道德与政治理论。新书阐发了儒家道德思想的内在精髓,批判了儒家政治传统的先天不足,论证了礼治与宪政在形式上的共通之处,梳理并评价了墨家与道家思想对尊严理念的独到贡献。作为新的话语体系核心,尊严理念不仅是建构中国宪政大厦的起点,也是沟通中国与世界文明的桥梁。 作者认为,中国古典哲学的共同主线是人格尊严这一永恒理念。通过展开讨论儒家、墨家、道家不同学派的诸多差异,得出三个思想流派只是体现了一个共同道德原则的不同方面的结论,那就是人是作为目的的自身,而不是仅仅作为其他目的的手段。这种内含人格尊严的道德愿景只有通过适当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才能得以实践。 新书的现实意义在于: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是衡量每一个政治体制和社会行为的合法性依据,也是重构之后的中国古典哲学流派所共同接受的宪政原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写作,曾经得到张岱年先生生前的指点与肯定。 阅读此书,反思社会与自我:和古代人相比,我们活的有尊严吗?
  • 民主国家的法官

    作者:【以色列】巴拉克

    以色列前最高法院院长巴拉克最为重要的著作。 前加拿大最高法院大法官弗兰克·亚科布奇称,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司法机关在民主国家中的作用贡献甚伟,将大大吸引法官、法律学者、法律学生及政治理论家和其他对法律和法律制度感兴趣的人。
  • 伟大的篡权

    作者:查尔斯·比尔德,爱德华·考文 等

    司法审查毫无疑问是(美国)宪法学中至为重要的篇章。由于美国宪法中没有对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直到马歇尔大法官在联邦最高法院吹响号角,问题才得以浮现出来,从此,司法审查问题已成为美国历代宪法学人进行科研攻关的一个热点难题。 本书选题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时期,集中于司法审查权的有无,以比尔德《最高法院与宪法》的文章为线,辑文十篇。内容大致涉及三个主题:对制宪会议相关资料的挖掘和分析,来证明“宪法之父”们的本意是否要授权法院进行违宪审查;厘清宪制安排下法院与立法的关系;探究司法审查权有限性的理论根源,是权力分立,还是所谓的政治问题。 目 录 上海三联法学文库序 编译者前言 第一篇 最高法院与宪法(查尔斯·比尔德) 第二篇 司法政府(刘易斯·布丁) 第三篇 伟大的篡权(威廉·特里克特) 第四篇 法院和宪法的关系(威廉·梅格斯) 第五篇 美国宪法中的一些瑕疵(沃尔特·克拉克) 第六篇 最高法院和违宪的议会立法(爱德华·S. 考文) 第七篇 司法节制(莫里斯·芬克尔斯坦) 第八篇 政治问题(梅尔维尔·富勒·韦斯顿) 第九篇 有关司法节制的进一步说明(莫里斯·芬克尔斯坦) 第十篇 司法否决与政治民主(布莱恩·F. 穆尔)
  • 国家、信托与法人

    作者:[英] F. W. 梅特兰

    《国家、信托与法人》主要内容:“国家”观念的起源是思想史和政治哲学中永恒的论题。F.W.梅特兰,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律史学家,从法学、历史学和哲学上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在《国家信托与法人》所辑录的论文中,梅特兰不仅深入探讨了“国家是什么”,而且深刻洞见到与国家并存的男些非政治性组织型构国家的方法。这些撰写于一个世纪前的真知灼见,早已成为政治理论和历史研究的经典之作,至今散发着历久弥新的思想魅力。
  • 法学的邀请

    作者:[英]布赖恩.辛普森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律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但大多数人都对法律知之甚少。《法学的邀请》生动的讲述了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法律的功用、法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何成为一个律师、法律自身吸引人的地方,及其在社会组织中所占据的中心地位,认为我们应该理解法律并积极利用法律来改进社会。
  • 事故共和国

    作者:[美] 约翰·法比安·维特

    2001年哈佛大学出版社托马斯·威尔逊奖 2005年美国法律与社会学会詹姆斯·赫斯特奖 2005年美国法律史协会威廉·克罗维尔基金会奖 约翰·维特对美国工业化时代的描绘既细致入微,又视野恢宏。这一历史学佳作不仅仅讲述了工人赔偿的兴起,——它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一。维特还生动地重现了19世纪晚期工业世界的社会图景:令人震惊的工人伤亡率、工人的互助保险协会、大规模的移民潮、泰勒主义管理的兴起、重塑自由劳动理念的斗争、欧洲的社会工程与美国的反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遭遇、进步时代劳动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基于这些材料,维特阐明:法律参与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他的分析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展示出美国法律改革中诱人的可能性与不变的局限性。本书注定将成为法律社会史的经典。 ——彼得·舒克(Peter H. Schuck),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著有《美国多样性:政府保持安全距离》 1940年,威拉德·赫斯特与劳埃德·加里森发表了关于威斯康星州工伤以及法律救济的论著,开启了美国现代的法律与社会研究。两代人以后,维特的《事故共和国》标志着这一研究领域的完全成熟。维特灵巧地整合了侵权法理论的法律分析、工业事故的历史、国家治理的新政治经济理论,表明了世纪之交有关工作、工伤、风险、补偿和规制的斗争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现代世界。精微、全面的跨学科之作,《事故共和国》正是赫斯特与加里森心中完美的法律史研究。 ——威廉·诺瓦克(William Novak),芝加哥大学历史系,著有《人民的福利:19世纪美国的法律与规制》作者。 《事故共和国》谈的是工人补偿的起源,可能是该领域最好的著作。但它的主题更为宽泛。本书还涉及了风险与工业资本主义的关系,谈到了手指是值30还是60美元,触及了苦痛的政治表述,亦即苦痛如何被衡量、被商品化、被表达、被压制……这是一部法律史佳作,将会在未来的岁月中赢得学者们的认同。 ——克里斯多夫·卡普佐拉(Christopher Capozzola),麻省理工学院历史系
  • 宪政讲堂

    作者:蔡定剑 编

    《宪政讲堂》主要内容简介:中国宪政百年的曲折历程,固然因缘于风云际会、世事沧桑,“救亡压倒了启蒙”而难有所为,迄今仍未能尽如人意,然则国人对宪政的基本无知亦不可不谓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传统中有一些不好的文化和制度因素,与宪政、民主理念格格不入,实乃阻碍中国迈向现代政治文明的最大掣肘。
  • 普通法的精神(中文修订版)

    作者:(美)庞德

    《普通法的精神》是庞德最出色的著作之一。1921年夏天他在达特茅斯学院所作的精彩演讲也在其中。这部创造性的著作,是社会法理学首倡者对这一学说精神的深刻阐述。《普通法的精神》第一版发行时,在法律工作者与普通读者中同样广为流传。今天仍是如此。它生动地向读者讲述法律,而不是为法律工作者提供枯燥的专业工具。它竭力让广大读者看到我们的法律制度的清晰图画,简洁全面,深入浅出。本书分八章阐释了影响1921年的美国普通法的几个因素。与其说这是一部普通法发展历程的再现,不如说是罗斯科庞德法律社会控制论的发展、论证过程。
  • 思维的笔迹(上)

    作者:高云

    《思维的笔迹(上):律师思维与写作技能》从追问法律职业的现实选择和法律职业新人如何获得安身立命之本的命题入手,以我10多年的真实律师生涯经历、社会热点案例和经验总结为材料,涵括了法律思维、文书文法(语法、句法和词法)、各类文书写作和修订技巧、真实案例、写作技能测试和实务写作进阶训练等内容,以一个法律职业人的眼光,总结了法律思维与写作在实务操作当中的经验、技巧和理论体系。 这是一本讲求实践经验和理论充分结合的书。我非常赞同实用主义法学创始人霍姆斯的观点,“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我相信,市面上已经有一大堆文书范本、模板、指南之类的书籍,读者不缺范本,缺的是范本背后的东西——法律思维和写作技能。与其给初学者提供一大堆不知就里的文书模板和理想化的写作标准,倒不如提供这样一本的经验之谈和真实案例,尽管可能不太成熟甚至有错误,但至少它来源于真实。 书中俯首可拾、启发思考的是智慧的光芒——法律思维。文字不过是思维的外化,唯有思维才是写作的基础和灵魂。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律文书写作研究过于注重外在文字表述形式而忽略内在思维规律,导致理论和实务严重脱节。《思维的笔迹(上):律师思维与写作技能》摒弃纯理论研究,立足于实务操作技能,创新性地提出了法律思维模型——棱椎模型,总结了写作和谐律、写作法则、合同写作的七种武器、文书四段论、诉状七段高手等大量新鲜内容。无论在立意、选材还是写作方法上,《思维的笔迹(上):律师思维与写作技能》都与市面上的同类书籍不相雷同,力图为读者奉献出一场实务技能的思维盛宴。 如果说到《思维的笔迹(上):律师思维与写作技能》最有特色之处,应该就是有趣。正如王小波在他的小说《红拂夜奔〈序〉》里所言:“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在我看来,法律文书虽然讲究专业知识、逻辑和严谨,但仍然可以写得美丽动人,生动有趣。只不过,法律文书的美犹如夜空的烟花,偶尔绽放于文书表面,更多的是时候,默默地潜行于文书字里行间,思维深处,轻易难寻其芳踪。那些只懂得将法律文书写得晦涩难懂的律师,拥有的只是一颗“枯燥的灵魂”(狄更斯语)和无趣的工作,这正是法律人的通病。
  • 死刑密码

    作者:熊红文

    《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作者从事死刑公诉十余年,和数十名死刑犯有过近距离接触。作者以亲自公诉的十个死刑犯的详细描述为依托,夹叙夹议,反映了作者对我国死刑问题的研精覃思。《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以十个死刑犯的最后遗言为视点,透过死刑犯的内心世界看死刑,以独特的视角试图打开我国死刑的密码,引导我国民众死刑观念的潜移默化,从而加快推进我国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
  • 惩罚与法治

    作者:强世功

    《惩罚与法治:当代法治的兴起(1976-1981)》基于对犯罪与惩罚所产生的话语实践和非话语实践的分析,探讨当代中国的法治是如何从政治的母体中孕育起来并逐步分离出来的。作者在书中对“法治”的理解不是关注宏观历史叙事或“法治”的外部政治与社会环境,而是“法治”自身的秘密,即“法律的统治”(themle of law)是通过何种技术建构起来的,“法律”究竟包含了怎样的秘密使得它竟然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占据了权威地位。
  • 法和经济学

    作者: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

    《法和经济学(第5版)》在学科领域方面,不仅着眼于各传统经济学科的新成果,更注重经济前沿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新成就;在选题的采择上,广泛联系海内外学者,努力开掘学术功力深厚、思想新颖独到、作品水平拔尖的“高、新、尖”著作。“文库”力求达到中国经济学界当前的最高水平;“译库”翻译当代经济学的名人名著;“教学参考书系”则主要出版国外著名高等院校的通用教材。
  • 将法律进行到底

    作者:吴忠

    几则花絮: ◎质本洁来还洁去。重症痛苦患者有尊严地选择死亡是权利、是人性、是自然。“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媒体一披露,民主党这边一片怒吼要斯卡里亚大法官回避,理由是他与副总统关系太铁: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 审案时可能有失公允。斯卡里亚百口莫辩,只有回避。…… ◎兰米达警告确立后,美国一些警察恨得牙根痒,因为被此“法律”限制了手脚。以前抓到坏人,拍拍桌子瞪瞪眼连吓带哄,他们就招供破了案;现在呢,审讯前必须明示“你有权不说”,这一提醒不打紧,有些原准备坦白的“好坏人”也学起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兰米达法则成了警察头上的紧箍咒。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警察打起擦边球。……
  • 无法生活

    作者:Phillp K. Howard

    《无法生活:将美国人民从法律丛林中解放出来》并非出于一个美国愤青写的常识,而是饱读律书、颇有阅历的意见领袖的犀利之笔,它给独立思考的那一小众人看。原来,美国和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它也并非自由、公平和民主的天堂。官僚主义的政府、缺乏文化和权威的学校、被呆板法律条款侵蚀的个性与活力,坍塌的决策权威导致低效、没有责任的破坏者们拉低整个机构的水准。是的——无法生活——在以亿计数的法律之下。读完全书,再来思考正当程序、公平、正义、权威、领袖、效率以及责任制这些字眼。你会发现,霍华德就是一个法律界的精英,一个意见领袖,而他的目光穿透了法律生活。
  • 谁为律师辩护

    作者:陈碧

    《谁为律师辩护》内容简介:无论你是律师,还是准备当律师,不论你喜欢律师,还是讨厌律师,不论你请过律师,还是准备请律师,世界上最富争议的职业,从古希腊英格兰的律师起源到美剧港剧中披戴假发、口若悬河的辩护律师,从律师与法官、当事人、金钱利益的关系到律师的压力、理想与挣扎关于律师,不得不说的,尽在《谁为律师辩护》邀您阅读……
  • 善辩者生存

    作者:罗伊·布莱克

    引发种族冲突的巡警、杀人狂般的精神病人、床第间枪杀女友的酒保、被控为毒枭洗钱的银行总裁,他们如何能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获得公平的审判?本书作者,美国最敏锐、最强悍的刑事辩护律师罗伊·布莱克,通过四柱惊心动魄的案件,向我们展现了据理力争、维护正义的律师本色。 “扎实的辩护可以彻底改变被告的命运。”布莱克认为,律师的职责就是竭尽所能为当事人辩护,哪怕他是众人眼中的杀人狂魔,因为惟有通过法庭上的审慎验证,真相才能大白。对于获得公平审判,人人都有“不可让渡的权利”,然而,“权利是不会主动实现的。要是没有律师据理力争,这些权利都是一纸空文。”律师正是抽象权利的具体实现者。 布莱克相信,代表弱势对抗购买力家机器的刑事辩护律师,是法治社会的必需品,而非奢移品。借助书中四桩轰动一时的名案,他阐述了如何运用法律策略、灵活的诉讼战术及法律心理学,确保当事人获得法律所承诺的保障。对于辩护律师详察各种证据、调查案件细节、为审判精心准备、如临战场般开庭辩护,种种描述更让人如置身审判之中,字里行间充满了不容错过的精彩画面。 本书使刑事辩护律师在维护基本人权的角色上大放异彩。这不但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法庭实录,更是所有法律工作者及辩论爱好者的案头宝典。
  • 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

    作者:范忠信

    【目录】 我准备这样做贡献(自序) 第一章 原“原罪”:中、印、欧犯罪终极原因说比较思考 第二章 “法自然”与“自然法”:中西比较 第三章 中西法观念之比较 第四章 从中西比较中认识中国法律传统的特征 第五章 中西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为隐” 第六章 容隐制的本质与利弊:中外共同选择的意义 第七章 “亲亲尊尊”与“亲属相犯”:中西刑法的暗合 第八章 中西伦理与法律中的“和奸罪” 第九章 西法的市民精神与中法的亲伦精神之比较 第十章 性犯罪惩治:中西刑法“严以治吏”传统的暗合 第十一章 道德刑法化:西方刑法与中国旧法的暗合及其意义 第十二章 公民社会决定法治:从西方经验看中国 第十三章 大陆法系对中国法律的影响 第十四章 中西法伦理合璧与法治模式的中国特色 后记
  • 选择的共和国

    作者:(美)弗里德曼

    本书是美国著名法学家劳伦斯·M.弗里德曼的得要著作。作者从法律社会学的视角对当代美国的法律文化进行了系统和深度描述,论述了当代西方法律文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考察了现代西方法律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和观念基础,阐释了人们关于这种法律文化的不同理解和争论,并指出了当代美国法律文化的现状以及未来走向。作者眼光敏锐,特别关注生活中的法律;想象丰富,善于从法律现象中见微知著,持论中肯,颇多创见,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流畅,是一部全面系统了解当你西方法律文化的重要著作。 本书适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师生以及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适用于对法学特别是法律评论经学、法律社会学、外国法和比较法学有兴趣的一般读者。
  • 法槌十七声

    作者:萧瀚

    《法槌十七声:西方名案沉思录》各篇不局限于点评案件,作者通过对案件的透彻分析,渗透着独特的人文关怀。本书展现了一幅复杂人性的图景,只要有人在的地方,高尚、智慧、同情、勇气、良知、尊严、理性、宽容总是和邪恶、愚蠢、憎恨、懦弱、盲目、颓废、卑劣、歧视、偏见并存,人类的许多困惑也由此而生,似乎无法彻底摆脱。 《法槌十七声:西方名案沉思录》自2007年出版以来,一直为法科学生喜爱,已忝列为法科学生必读书之列。而今推出2013年精装版,作者增添了新的序言,并增加图说,使本书以更精致的面貌面向新的读者。
  • 人权 法治 民主

    作者:罗隆基 著 刘志强 编

    本书以罗隆基所关心的政治常识为主题,分三辑:人权是什么、法治是什么、民主的意义。精选罗隆基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间所发表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原作三十篇,为读者提供一脉关于现代中国政治的思想借鉴,反映了当时学者对学术理论问题的思考,供学术界研究、借鉴、批评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