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后浪
-
电影语言的语法
★ 全球畅销三十余年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被公认为讨论导演、摄影、剪辑等电影影像画面组织技巧方面最详密、实用的经典之作 ★ 从实践出发阐明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电影语言,为“用画面讲故事”奠定基础 ★ 百科全书式的工作手册,囊括拍摄中的所有基本设计方案,如对话场面、人物运动,使初学者能够迅速掌握专业方法 ★ 近500幅机位图、故事板贯穿全书,帮助读者一目了然地理解电影语言 ★ 对大量经典影片的典型段落进行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广岛之恋》、《桂河大桥》,深入揭示其中激动人心的奥秘 ★ 本书是中国老一辈电影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选的教材,在翻译、审订中投入了巨大的心力,译笔简明、准确、流畅,惠及无数电影人 本书是乌拉圭电影导演丹尼艾尔·阿里洪根据本人创作实践经验编写的电影叙事技巧教程,其专业性、实用性、经典性为全球各影视院校所公认。作者不对电影的拍摄工作做过多理论论述,而是集中从实践经验入手,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加以细致精准的研究探讨,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全书涉及到电影制作中如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关键问题,对两个以上演员对话场面的处理、摄影机位三角形原理的运用、内外反拍等也均有详细论述。全书层次分明,清晰准确,并有近500幅插图贯穿其中,便于读者充分理解和掌握。 本书译者多为中国老一辈电影教育工作者,如周传基、吕锦瑷、李溪桥、裴未如等,译稿准确流畅,影响深远,被北京电影学院列为必读书目,更有人盛誉此书“开启了中国电影新的时代”。 -
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
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唯一口述自传 详解如何借用中国传统戏曲、古典诗词、民间风俗 独创具有东方意蕴的武侠电影语言 【编辑推荐】 侠气古肠剑犹在,灵雨空山动江湖。 ——我觉得胡导演的作品给我感觉是“侠气古肠”,他留给我们的作品,直到现在都仍有力度在,所以说“剑犹在”,他的剑还在我们的身边出现。他的精神是很高雅的一种气质文化,但他说的是江湖事。这两句话,是我尽最大的力量来描写胡导演。 ——徐克 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唯一口述自传。 详解如何借用中国传统戏曲、古典诗词、民间风俗, 独创具有东方意蕴的武侠电影语言。 倾诉生在北京、于港台扬名世界、大洋彼岸未竟之梦, 如武侠电影一样精彩的传奇人生。 ⊙ 本书是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唯一口述自传。整理自胡金铨多次前往日本参加电影节时与两位日本电影学者山田宏一、宇田川幸洋的对谈。本书沿胡金铨导演漂泊四海的传奇人生与创作生涯,详解如何借用中国传统戏曲、古典诗词、民间风俗,独创具有东方意蕴的武侠电影语言的导演观念与手法。 ⊙ 本书作者之一日本电影学者山田宏一20 世纪60 年代曾旅居巴黎,成为当时掀起法国电影新浪潮波澜的《电影手册》重要执笔者之一,更是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的至亲友人。本书采访形式也借鉴了《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深入追问胡金铨在历史文化方面的独特见解、对社会万象的诸多思考,为读者还原了一个完整的文人导演全貌,如武侠电影一样精彩的传奇人生,是一本走入胡金铨武侠电影世界的必备读物。 ⊙ 本书对谈贯穿胡金铨导演整个电影人生,从拍摄处女作《大地儿女》之前的演职员生涯到拍出华语武侠电影巅峰之作《侠女》,再到未能拍成的作品《华工血泪史》《张羽煮海》,导演手法、拍摄花絮、幕后故事全面包括,更附有大量罕见剧照、亲笔画稿。同时,还收录了在台湾电影金马奖中两度封后的著名女演员、制片人徐枫,荣获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现任财团法人胡金铨导演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的石隽,二位感怀恩师胡金铨的珍贵文章。 【内容简介】 本书是胡金铨导演生前的唯一口述自传,由日本电影学者山田宏一、宇田川幸洋与他展开的多次对话整理而成。全书采访形式借鉴了《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沿胡金铨漂泊四海的传奇人生与创作生涯,详解其导演观念与手法,深入追问他在历史文化方面的独特见解、对社会万象的诸多思考,为读者还原了一个完整的文人导演全貌,是一本走入胡金铨武侠电影世界的必备读物。 -
黄柳霜
首位闯荡好莱坞的华裔女演员 安迪·沃霍尔尤为推崇的偶像 ................... ※编辑推荐※ 黃柳霜/Anna May Wong 首位闯荡好莱坞的华裔女演员,安迪·沃霍尔尤为推崇的偶像 她在好莱坞星光大道占有一席之地,在此留名的华人唯有黄柳霜、李小龙、成龙三人 尽 管收获“最美丽的中国女孩”“全球最佳着装女性” “20世纪最重要的美籍华裔影星”等称号 她仍背负争议,行走于东西方的无间道上 父母曾反对说,每拍一部电影,就会掉一次魂儿 她却突破政治、种族和性别的藩篱 在排华风潮及国人质疑声中成为引人瞩目的国际明星 在群星闪耀的影史黄金时代留下一道别致的东方魅影 ................... ※内容简介※ 1919年,一个14岁的黄皮肤女孩初登银幕,从此在星光璀璨的欧美影坛独放光芒。她曾与道格拉斯·范朋克等巨星合作,也是玛琳·黛德丽的闺中密友。她的出现,甚至开启了美国亚裔演员短暂的黄金时代,然而生前却备受冷遇和排挤,去世后仍长期遭到误解。她就是第一位勇闯好莱坞的华裔演员黄柳霜。 在美国排华风潮的风口浪尖,面对社会体制和普通民众的敌意,以及接演角色的种种限制,一个出身卑微的洗衣工女儿,如何蜕变为好莱坞传奇?本书围绕黄柳霜生平、作品,逐一道来她如何凭借智慧,塑造出超越国界、优雅独立的摩登女郎形象:她极其重视衣着发型的设计,游走于古典和现代之间,至今仍是时尚界的东方缪斯;她通过学习多国语言、公开发表言论、与影迷互动、与学者对话、积极参与慈善及援华事业来经营公众形象。为了揭开偏见的面纱,作者苦心搜寻文献资料、访问相关亲属,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最终以详实的细节、严谨的文风呈现出黄柳霜比电影更精彩的人生。 ................... ※名人推荐※ 郝吉思撰写的这部令人着迷的黄柳霜传记对影视研究、亚裔美国人历史和妇女史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黄柳霜的现实生活经历——从洗衣工女儿的卑微出身、悲剧性的爱情生活、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积极活动,到作为美国第一位华裔女星的名人地位——比她的任何银幕角色都更加引人入胜。 ——张纯如(Iris Chang),《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美国华裔史录》作者 这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权威性传记,主人公黄柳霜无论是在好莱坞还是在华裔美国人历史上都是深奥的偶像之一。 ——黄运特(Yunte Huang),《陈查理传奇:一个华人侦探在美国》作者 著名非裔美国人历史学家郝吉思凭借他对美国种族关系的精深理解和对黄柳霜生活与演艺生涯的严谨解读,使黄柳霜从一个简单的悲剧性人物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虽然难免受害,但却苛求赞赏、爱情和家庭。这部权威性传记所展现的黄柳霜令人钦佩,因为她诚实、辛勤工作、真正献身于自己的艺术,尽管因为自身的种族而屡屡被剥夺机会和应得的尊敬。她的勇气和人文精神对所有争取和谐与正义之多种族社会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典范。 ——邝治中(Peter Kwong),《华裔美国人:美国最老的新社区里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 郝吉思将黄柳霜——这位超越其时代但命运多舛的勇敢女子——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她的激情与失落的爱情、冲突与成功、辉煌与曲折编织出一个充满细节而引人入胜的故事。就像为女主角设定的场景,本书有细微的情节,有戏剧性的冲突与起伏跌宕,精彩之极令人不忍释手。 ——谢汉兰(Helen Zia)《亚裔美国梦:一个美国群体的兴起》作者 -
罗马人(插图第4版)
听西塞罗、李维、塞涅卡集体吐槽罗马城的糟乱 跟随贺拉斯、维吉尔来一场为期15天的古意大利旅行 尝试按照食谱做一顿罗马家常菜:烤鸡、杏炖肉丁、栗子小扁豆、玫瑰酒…… 穿越两千年,罗马人的衣食住行历历在目 刺杀恺撒的布鲁图斯,但丁和莎士比亚为何给出相反的评价? 相貌平平的“埃及艳后”,到底凭什么左右罗马政局? 弱者的宗教基督教,是如何一步步征服强大的罗马帝国的? 穿越纷繁史料,还原拨动罗马历史发展的人与事件 作者告诉你,好莱坞如何把斯巴达克塑造成马克思主义者 作者与你一起欣赏,庞培古城墙壁上五花八门的涂鸦 作者向你论证,人们在“条条大路”的左侧“通罗马” 作者邀你一同漫游五彩纷呈的古罗马世界 —————————————————— 本书是《希腊人》一书的姊妹篇,同样把视角聚焦于历史中活生生的个人。与常见的罗马史宏大叙事不同,本书提供了真实的罗马人的立体画卷。 书中从罗马城娓娓讲起,带领读者游历一千余年的罗马历史。每章皆选取能够反映一个时代或一个主题的几位人物,通过信件、史书重构起他们的生活历程和心理过程,让读者亲临城邦对垒、奴隶起义、刺杀恺撒、维苏威火山爆发、角斗竞技现场,体验猎猎古风。 书中设有与《希腊人》一样有趣、信息丰富的专栏,对好莱坞诠释古代罗马和罗马人的影片中无知行为展开毒舌批评,还有许多展现罗马社会某个侧面的趣闻轶事,多角度构建出了罗马人的整体形象。 -
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
奥斯维辛犹太法医冷峻而客观的回忆 有关纳粹大屠杀历史的最具争议性的纪实作品之一 【相关评论】 人们,不要忘记,要大声说出来,把一切都记录下来! ——西蒙·杜布诺夫 著名犹太裔历史学家,这是1941年他在临刑前留给世人最后的话 这是一 个作恶而不自知 的人 ?还是一个怯懦而不抵抗的人?……抑或是一个勇敢留下见证以警示后人的人?请读者诸君根据回忆内容自行判断。 ——理查德·J·伊文思 世界著名德国史学者,曾任剑桥大学历史学钦定讲座教授 不可否认,在集中营内外,都存在一些灰色的、立场模糊的人,准备出卖人格和道德。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囚犯们的错误和缺点不足以让我们把他们等同于加害者。在骤然坠入地狱般的环境后,我们也没有道理要求他们达到圣徒或哲人的行为标准。除了刚开始时他们的健康条件可能都很好,试图在他们的命运中寻找一些共同点的做法并没有什么意义。 ——普里莫·莱维 意大利犹太人,奥斯维辛幸存者,著名作家和诗人 这是已知的对奥斯维辛经历最好的简短纪述。 ——《纽约书评》 【编辑推荐】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米克洛斯·尼斯利和特遣队员关押在一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事实上 是有关“特遣队员”存在与劳动内容的唯一 记录,凝视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自1946年首次出版以来,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评论家和学者对本书进行了观点各异的阐释,而其中部分争议甚至引发了人们对普遍生存困境的再思考。这部纪述由此成为同类题材中最具争议性的作品。 二战之后,尼斯利曾前往纽伦堡法院出庭作证。尼斯利的证词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这些证据涉及用毒气屠杀囚犯,虐待体弱多病的囚犯,以及门格勒的人体实验等。《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正是脱胎于这些证词。奥斯维辛的惨痛教训不仅是欧洲犹太人应铭记的历史遗产,也是全人类应共同守护的价值底线。 【内容简介】 1944年,纳粹德国占领匈牙利,米克洛斯·尼斯利一家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尼斯利曾在德国学习医学,后来成为一名法医。在集中营的“筛选”中,尼斯利被迫担任“死亡天使”门格勒的医学助手,参与了臭名昭著的人体实验。像尼斯利这样被迫与纳粹合作的人被称为“特遣队员”。虽然他们暂时逃脱死神之手,但也只能苟活三四个月的时间。在“纳粹地狱”中,尼斯利见证了犹太人和其他无辜民众遭受迫害的过程,也纪述了受害者群体难以为外人道的心路历程。 作者米克洛斯·尼斯利既曾协助过杀人如麻的狂徒,又是那个悲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透过他的眼睛,我们仿佛亲眼目睹那些特殊时刻;通过他的记录,我们得以重温一个帝国的缓慢瓦解。 《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凝视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自1946年首次出版以来,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评论家和学者对本书进行了观点各异的阐释,而其中部分争议甚至引发了人们对普遍生存困境的再思考。这部纪述由此成为同类题材中最具争议性的作品。 -
世界艺术史九讲(全彩插图第8版)
畅销全美30年,荣获多个奖项的艺术入门读物 清晰梳理艺术发展脉络,一书囊括全球艺术精华 [ 编辑推荐 ] 基础全面 本分册按照年代顺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世界艺术历史的发展,涵盖世界各地艺术与全部的视觉艺术形式。对艺术的剖析从平面转向纵深,使读者获得全方的立体认识。 脉络清晰 作者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结合典型的艺术家和艺术品,条理清晰地梳理了各个时代、各个文明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视野开阔 作者致力于构建一个简明的世界艺术史体系,书中不只限于对西方艺术的介绍,而且设有专章讲解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艺术传统。 图文并茂 本分册配有插图近300幅,精选了世界各个文化和历史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此外,《认识艺术》分册中的大部分作品以缩微图的形式作为“相关作品”附在本分册中。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美国最畅销的艺术基础概论教材,自1985年第一版以来,不断再版,赢得过包括纽约图书展最佳设计和制作奖项在内的多项大奖,深受艺术院校师生的欢迎。本书采用史论结合的写法,综合了艺术理论与艺术史两种教材的优点,使读者在学习艺术理论时有丰富的例证具化抽象概念,反过来又能站在理论高度俯察艺术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人类艺术行为本身的理解。 全书配有从世界各个文化和历史时期精心挑选的艺术品图片700 余幅,有助于读者直观的理解艺术。其中,理论部分提及的大部分图片,将以缩图的形式在艺术史部分中重现,这种“相关作品”专栏的设置,把全书的两大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方便读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本分册按照年代顺序,简明生动地描述了世界艺术历史的发展,时间上从史前到二十世纪末,地域上涵盖世界各个文明,形式上涉及全部的视觉艺术形式。作者精心的编排和叙述有力地表明了人类在走过的漫长岁月中艺术进取精神的连续性。 -
阿兰的战争
一名普通士兵的“二战心灵史” 一部最纪实最诗意的水墨图卷 《出版人周刊》“明星推荐”作品 荣获七项欧美漫画、图像小说大奖 【编辑推荐】 《阿兰的战争》是法国著名漫画家倾14年心血“用水作的漫画”。不同于我们见惯的“二战”题材的故事,也不同于我们 既定印象中的普通“漫画”:没有浪漫,也没有英雄;高度写实,却诗意盎然。 【内容简介】 年轻的法国漫画家与美国退伍老兵阿兰在街头偶遇,二人一见如故。漫画家耗时十四年,用水和中国墨画出了这位老人的“二战”回忆三部曲。 第一册:美国青年阿兰·科普在十八岁那年应征入伍,被卷入了时代的洪流。他在美国接受训练,先后做过坦克通信兵、无线电教员、巡逻步兵和侦察车炮手,两年后被派往欧洲战场…… 第二册:在“二战”的最后两年里,阿兰先后随军到达法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地。他仍然没有成为英雄,在整个战争期间只发射过一次大炮,炸掉了一间空屋;但他一如既往地怀有好奇心、善于观察,带我们去见识一些有趣的人和事。 第三册:阿兰退役了。不再适应美国生活的他重返欧洲。机缘巧合下,他与战时认识的友人或重逢,或重建联系,于是前两部中的人物故事都有了结局,他自己的生活也趋近尾声。阿兰对生命、艺术、友谊的思考都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媒体推荐】 “怎样画出一个人的记忆?吉贝尔给出了巧妙而又适度的回答。读者就在阿兰的身边,认识他、懂得他、欣赏他……像当年的作者一样,听到了他。” ——法国漫画批评家Alexis Laballery “《阿兰的战争》中的人物生动传神……对风景的表现有种东方味道,尤其能使人联想到中国五代时期的水墨画。” ——比利时漫画研究家、漫画史教师Erwin Dejasse “引人入胜……一部独一无二的、趣味盎然的‘二战’文学作品。”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令人心碎的、诚恳的图像回忆:一个年轻人应征去服务祖国,他的一生永远地被改写了。” ——《出版人周刊》(明星推荐) “故事讲的是战争改变了一个人……他往好的方向改变了:宽容、世界主义者、善于观察、仁慈……超凡脱俗。” ——BoingBoing网站 -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享誉全球五十载的艺术史划时代巨著 ◎叙述时间跨度最长,门类最齐,插图最丰富的单卷本艺术史 ◎艺术通史著作的典范,畅销半世纪的艺术类图书 本书是一部艺术通史著作,聚焦从史前直到20世纪末的西方艺术。该书英文原版自1962年出版以来,迅速占据最畅销艺术史书籍的位置, 成为西方大学艺术史课程的标准教材。 本书以时间为框架,分为古代世界、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和现代世界四个部分,以各个时段的代表艺术品和艺术家为重点,阐释了艺术风格及其演变的历史。此外,书中穿插了六个学习板块,补充介绍了背景知识,艺术家的创作技法,艺术史家的研究方法以及大量的历史文献等相关知识,并有章末小结梳理各章重点。全书配有1450余幅插图,每幅作品都经过了调色或专业审核,确保忠实原作,是了解学习西方艺术史的最佳书籍。 本书是该经典著作的第七版,内容上较之前版本有很大扩充,除了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之外,摄影和工艺美术等门类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此外,本版还顺应了当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潮流,扩充了对女性艺术家、当代艺术和文化多元论等当代议题的论述。 -------------------------------------------------------------------------------------------- 《詹森艺术史》是一部在学界和社会大众中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在一次次新版中不断修订和补充新内容,引导读者思考和提出问题,把艺术史的学习、研究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联系起来,鼓励和启发人们探究未知。 ——邵大箴,著名艺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新版《詹森艺术史》反映了当今艺术研究、鉴赏和收藏中的新观念和潮流。新版对当代艺术的重视也远远超过旧版,选为插图的当代作品更反映了改编者对多元文化论的兴趣,而全球化则是另一被强调的重点。 ——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可以说是传奇性的教材,它曾带领一批批充满求知欲望的本科生穿越艺术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一直走到现在。詹森的名字成为了艺术史课程中“研究”一词的同义词。 ——温尼·海德·米奈,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分校人文与艺术史教授 书中对中世纪艺术的美丽和庄严给出了清晰并权威的阐释。……大卫·西蒙把詹森的杰作变得更可靠,更富启发 性,同时也更为实用。他对这本超越时代的著作做了一次细致而又明智的修订。 ——查理·李特尔,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是《詹森艺术史》的一大进步,本版装帧精美,结构清晰,文字流畅,可读性高。除了提供基本的历史信息和精彩的形式分析之外,新版还从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加以论述。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术语,感谢作者。 ——肯尼斯·E·西尔维,纽约大学美术系主任 戴维斯教授用清晰、有趣且整合良好的散文式语句阐释了古代艺术传统的发展。……这些权威、生动又引人入胜的文本必然会激励读者,并为他们做好阅读后续章节的准备。 ——大卫·戈登·米滕,哈佛大学詹姆斯·洛布古典艺术和考古教授 -
东亚史
《东亚史(插图第4版)》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以介绍东亚地区的共同基础与地区差异为开章,以占全书一半的篇幅详细介绍了西方人到达亚洲之前的的东亚历史,其中中国古代历史因其保留了大量文字记载与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巨大而广泛的影响而占据了主要篇幅。第二部分记述了西方人到达亚洲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东亚各国历史,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东亚各国面对后来居上的西方以及后来的帝国主义所持的不同态度。第三部分以中日战争为主线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东亚。最后一部分对二战之后的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主要地区的发展作了详细介绍。在整体上四部分又紧密相关,前后贯通,使东亚地区的历史以完整、鲜活之姿展现于我们眼前。 -
中国经济史
故我们要研究中国政治史,或社会史,或经济史,只当在文化传统之一体性中来作研究,不可各别分割。我们当从政治史、社会史来研究经济史,亦当从政治思想、社会思想来研究经济思想,又当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来研究经济制度。在此三者之上,则同有一最高的人文理想在作领导。 ——钱穆,《如何研究经济史》 中国下一步的挑战,或许在于重构与自身传统与世界的联系。在对西方学说理论的引进介绍之外,还需要重新理解自身的历史演进。本书重视政治、社会、文化与思潮之间的相互联系,涵盖了历朝历代的土地制度、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水利及漕运)、货币制度与税收政策、还包括政府还是市场主导的经济思想争论。 ——林毅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 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在香港《信报》经评版陆续刊出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最后集结出版形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了钱穆先生缺乏经济专门史著作的遗憾,更令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加深对钱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体悟钱穆先生强调要在文化传统一体性中做研究的教诲。 贯穿全书的主要经济问题包括农业经济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业发展、货币制度改革、社会阶层现象、税制及徭役等。细读两千年的经济史,我们可以发现,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深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希望此书能够帮助读者解读目前推行政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起到镜鉴作用,将有益的经验应用于今日商业社会,避免失败的教训重蹈覆辙。 -
激荡太平洋
普利策历史奖得主突破自我之作 “小说体历史”书写北太平洋四百年权力之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奇特的历史书,作者称之为“小说体历史”。作者沃尔特 •麦克杜格尔以“说书人”的口吻讲述了北太平洋地区近400年的历史,生动描绘了环太平洋国家围绕着这片大洋展开的角逐。而书中对北太平洋地区地缘政治与海洋帝国盛衰原因的分析、对不同文化间冲突与融合的描写,却让本书成为一本不折不扣的“严肃的非小说”。 人创造历史。“帆船与体力”、“蒸汽与铁路”、“内燃机”,技术革新扩张了人类的欲望,让人们远达大洋彼岸;而永无止境的欲望又反过来加速了技术的发展。这种循环往复、太平洋沿岸居民的融合与冲突、国家的扩张与利益编织出了北太平洋地区的历史。欧洲殖民势力的衰落、俄国的扩张、美国的崛起、中国与日本的闭关锁国,作者以酣畅淋漓的文字将这当中环环相扣的历史事件一一呈现,勾勒出历史转折的关键点。 ▌推荐语 同时对16世纪北太平洋不同国家、种族与文化进行了精彩描述……麦克杜格尔成功地将历史、地理与人类学及过去、现在与未来结合在了一起。这本书很与众不同,极富想象力,就像他的许多想法一样。类似的历史写作方法将会引起争议,但毫无疑问,这本书是一项重大成就,是一部描述精彩的历史剧。 ——入江昭,哈佛大学历史系前主任 沃尔特·麦克杜格尔在《天与地》一书中展示了他对历史的掌握、研究与记叙。他在本书中运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讲述方式,而且本书与他之前的作品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与价值。几乎每一页,麦克杜格尔都会呈现出一个令人惊讶的信息或观点;同时,本书作为一个整体,令人兴奋且独创性的阐释了文化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关心日本、美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分享太平洋的国家间错综复杂的未来的人,会很高兴能阅读这本书。 ——詹姆斯·法洛斯,《大西洋月刊》资深记者,美国前总统卡特首席撰稿人 我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表达对本书生动的想象力、广博的学识以及戏剧性的写作手法的赞美。这是一次愉快的阅读,增进知识、充满趣味、见解深刻,且充满惊喜。 ——史蒂芬·安布罗斯,美国历史学家,《兄弟连》作者 富有洞察力的作品,将连续完整的观点一次性地呈现出来,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科克斯书评》 在深度与细节上取得了巧妙的平衡……淘金者、毛皮猎人、帆船与蒸汽船,以及战争,演员不断变换但根源却难以置信的一致。 ——《书单》 这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佳作,是一部关于动荡的北太平洋的宏大的历史叙述。立意新颖、精彩绝伦、与众不同并极具吸引力,这是一本从头至尾都具有独创性的书。 ——《商业周刊》 -
我是怎样拍电影的
《幸福的黄手帕》《黄昏的清兵卫》导演山田洋次经典著作全新修订版 山田洋次—— 成长于中国东北,从卖鱼小贩到国民大导,创作超过一百部卖座影片; 艺术与商业共赢的常青树,中国最为家喻户晓的日本导演; 分享从影六十载的编剧、导演秘密,心路历程及艺术观念全公开; 细数片场趣事与生活感悟,带你感受“含泪的笑容”与“幸福的泪水”。 日本国宝级电影大师山田洋次在本书中将其几十年从影经历娓娓道来。其中既有编剧、导演的方法技巧,又有充满人性温度的生活细节。如同他的电影风格,山田洋次以平和而温暖的行文,介绍了自己从影的动机和愿望;论述了素材与剧本的关系;并以《寅次郎的故事》《幸福的黄手帕》等影片为例,分享现场执导的体会,探讨导演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读者不仅能从中管窥山田洋次是怎样拍电影的,也会收获一份心灵的感动。 -
明治维新的国度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明治维新对日本及其邻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搜集整理日本所藏的数据文件,通过展示上千幅古写真,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明治维新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本书不但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明治维新和近代日本,而且可与中国同时期的“洋务运动” 对比,使读者深刻认识和冷静反思中日在近代化历程中所存在诸多差异和巨大差距。 -
认识艺术(全彩插图第8版)
畅销全美30年,荣获多个奖项的艺术入门读物 系统讲解艺术基础知识,重点赏析中外名家名作 [ 编辑推荐 ] 基础全面 本分册侧重艺术的基础理论,讨论了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主题,介绍了构成艺术品的艺术元素和设计原则,分门别类地讲解了所有二维和三维艺术形式,全面认识艺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通俗易懂 作者为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结论配以最适合作为例证的艺术品,以最有感染力的方式,最浅显的文字娓娓道出每件艺术品的精妙之处,使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快速理解抽象的概念。 视野开阔 作者始终以一种开阔包容的视野来阐释艺术的基础理论,选取的艺术品不只限于西方艺术,而是广泛地从全球各个文明的艺术传统精选作品,不限风格,不限年代。 图文并茂 本分册配有插图450余幅,结合书中讲解的知识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便于理解的名家名作,全彩印制,帮助读者直观理解艺术中众多的基本概念,主题和技法。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美国最畅销的艺术基础概论教材,自1985年第一版以来,不断再版,赢得过包括纽约图书展最佳设计和制作奖项在内的多项大奖,深受艺术院校师生的欢迎。本书采用史论结合的写法,综合了艺术理论与艺术史两种教材的优点,使读者在学习艺术理论时有丰富的例证具化抽象概念,反过来又能站在理论高度俯察艺术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人类艺术行为本身的理解。 全书配有从世界各个文化和历史时期精心挑选的艺术品图片700 余幅,有助于读者直观的理解艺术。其中,理论部分提及的大部分图片,将以缩图的形式在艺术史部分中重现,这种“相关作品”专栏的设置,把全书的两大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方便读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本分册侧重艺术的基础理论,讨论了艺术的主题和目的,介绍了构成艺术品的艺术元素,进而分门别类地讲解了二维艺术形式(素描、绘画、版画、摄影机和计算机艺术、平面设计)和三维艺术形式(雕塑和装置、手工艺品、建筑)。 -
外国电影批评文选
收录20世纪40年代至今多元文本,提供电影批评全景图像 从影史经典到小众佳片,从商业巨制到独立出品,涵盖影史脉络 巴赞、特吕弗、桑塔格、宝琳·凯尔,一堂看电影、写电影的“大师课” 本书由编者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外国电影批评佳篇中精心挑选结集而成。其中既有犀利、感性的散文式表述,又有展现理性之美的雄辩佳作,有安德烈·巴赞等理论巨擘对电影本质的阐幽发微,安德鲁·萨里斯等学院派教授对电影作者独辟蹊径的颂扬,萨义德、桑塔格等文化学者旁征博引的发散式评论,也有以宝琳·凯尔为代表的对玄奥理论和精英主义嗤之以鼻的大众立场,这些作者的知识背景、思考角度、写作风格迥异,对电影批评本身的定位也各不相同,但都给人以强烈启发,希望读者能从中体味到电影批评的独立价值及其可容纳的丰富可能性。 电影的历史不长,但其辐射力却很强,一百年的经营已经创造了大批激发阐释热情的经典文本,而任何谈论电影的欲望都会产生影评,所有电影研究的基础也都建自于电影评论,这本批评文论的选编就想对此做一个注脚。 ——杨远婴 -
阅读整理学
来自日本语言大师的颠覆性阅读理念 日本百万畅销书作者最新力作,一场席卷全日本的阅读观念革命,帮你突破已知信息的禁锢,打开未知信息的世界,刷新阅读理念,一次扫清影响阅读品质的不良习惯! ▌内容简介 什么是真正的阅读?盲目地读完一本又一本,真的比不读书好吗?在高速运转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迷失了阅读原初的意义和本真的快乐。 在本书中,语言学大师外山滋比古并不教你如何快速地从书本中榨取信息,而是让你静下心来,重新思考阅读的方向和意义。外山滋比古认为,阅读应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阅读已知信息的α型阅读,一种是阅读未知信息的β型阅读。他指出,虽然大部分人更偏爱轻松愉快的α型阅读,但具有挑战性的β型阅读才是让人打开大脑、收获新知的最佳途径。他还从多年教育经验出发,向读者传授了诸多将α型阅读转化为β型阅读的实用技巧。读过本书你会发现,“音读”“素读”“读古典”等已经被人遗忘的传统阅读方式,恰恰是帮你开启β型阅读大门的金钥匙。让我们跟随这位阅读大师的指引,摆脱海量信息的纷扰,细细品味阅读中那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艰辛与欢乐。 -
被遗忘的动物们
当你需要它们的时候,它们陪伴你,温暖你,守望你。 当你遗弃它们,它们傻傻望着不会拒绝,只是一心一意盼着主人回来。 人类制造的灾难,却要让世间的生命一起承担! 对不起。 朱天心/幾米/吴志宁 联合推荐 —————————————— 2011年3月1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 因为地震而面临核芯溶解。政府在第一时间撤离了核电厂20公里内的居民,但一直与人类共同生活的动物们却被遗留在灾后的废墟中,无辜地承受着人类制造的危难…… 在本书中,摄影记者太田康介用影像记录了这些被遗忘动物的生存惨状。未拴狗绳的狗儿执著地坚守在没水没粮的家中,带着粉红色项圈的猫咪被汽车碾毙在马路中央,一息尚存的牛眼睁睁地看着饿死同伴的尸体哀嚎……每只逃难的动物眼神中都满溢着忧伤和不解:它们不久之前都还是温暖家庭的一份子,为什么突然间一切变成了这样?太田康介的镜头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任意妄为,不仅要自食恶果,还会给无数单纯善良的动物带来灭顶之灾。翻开书,看着那一双双绝望无助的眼睛,任何人都会陷入深思…… —————————————— 这绝非虚构的故事,这是我们亲眼所见的现实。 •那栋房子里没有饲料、没有水,没剩下任何狗儿的食物。狗儿身上没绑狗绳……但它依然痴痴在这个家里等着饲主归来。 •马厩里一命尚存的马儿情绪很不稳定,前脚不断蹬着地面。偶尔又像失了神,怔怔望着隔壁厩室里横躺在地的伙伴们。 •想喝水的牛群跌落渠道,无法挣脱。我喂了留在牛舍中无法起身的牛喝水,它却吐了出来。这头牛流下滴滴泪水。 •富冈町小良滨的猪舍。一只被夹在死去同伴之间动弹不得、勉强存活的小猪。我把它拉出来,给它饮水,它却连喝水的力气都没有。 •五月十二日。晚间新闻宣布,核电厂半径二十公里内的家畜,必须全数处分。 •对不起。枉费你们这么拼命活下去。大家却无法因此得救。真的,对不起。 不仅动物,包括房舍、樱花树,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等待。 ——太田康介 在核电厂半径二十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动物都有着相同的眼神。它们的眼神说着:“跟我们在一起的爸爸、妈妈,快回来吧!”人类可以“避难”,但留在当地的动物却没办法这么做,也没有这么做。只是一心一意相信,痴痴等待着心爱的家人归来。我很喜欢动物,但看到动物善良成这样,忍不住掉下眼泪。包括人类,还有动物,可曾想过会面临这样的命运。 ——日本亚马逊读者 -
黑猫侦探 I:阴影之间
新生代欧漫最经典作品 12项国际大奖,23种语言,全球畅销350万册 黑色电影风格故事,手工上色水彩画风 【编辑推荐】 • 新生代欧漫最经典作品:《黑猫侦探》系列之首部曲《阴影之间》于2000年问世,甫一上市便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截至今日,单法语版就创下了150万册的全系列累计销量。这部作品在国内欧美漫画爱好者圈子里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 官方渠道引进,忠实原版:此次后浪正式出版官方渠道引进版本,内文采用128g哑粉纸精装四色印刷,按照原作首发版本分单册出版,借鉴了日文版对字体和翻译风格的处理,并经原作者再三审核,尽可能忠实地还原了原作的装帧、色彩和出版风格。 • 迪士尼+雷蒙·钱德勒+《动物农庄》:本作画手曾任迪士尼动画画师,画风娴熟,人物形象饱满,特别擅长表现猫科动物。主人公是一只黑猫,职业是私家侦探,名唤约翰·墨萨德(John Blacksad),烟不离手,风衣不离身,性格冷硬而不乏幽默感,活脱脱一只猫版亨弗莱·鲍嘉。本系列以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每册漫画选取一座不同的美国都市,讲一个独立成章、关于人性弱点的故事:贪欲、种族隔离、嫉妒、腐败……画的是动物,讲的却是人性。 • 复古黑色电影风格故事:从人物塑造、衣着表情、对话风格、旁白叙事、绘画色调,再到故事套路,本作都完美地复刻了老式“黑色电影”(film noir)的风格。 • 水彩画风,坚持手工上色:在漫画产业工业化,流水线创作方式大行其道的今天,《黑猫侦探》坚持了一丝不苟的艺术创作风格。每一格画面都是两位作者反复斟酌、细细打磨的结果,是光与影,色彩与水墨的艺术:打线稿、水彩上色、反复尝试光影效果、填字……稍有差错便得推倒重来。 【内容简介】 这是1950年的纽约: 爵士乐、烟草和浮华的世界 这是智勇双全的私家侦探: 他爱猫,他有九条命; 他不爱喝牛奶,他烟不离手; 他没有抑郁症,他有幽默感: ……谁说猫科动物只会卖萌? 《黑猫侦探》(Blacksad)凭借其冷硬派侦探小说风格的叙事、黑色电影风格的旁白及场景氛围、手工上色的水彩画风格、以动物喻人堪比《动物农庄》的犀利,被誉为新生代欧漫中的最经典之作。 身为一位忧郁中不乏幽默、风衣不离身的私家侦探主角,黑猫墨萨德游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都市。在他眼前,是迷宫般的城市、血腥的案件、狡诈的对手和不可破解的疑团;而他的身后,是高层腐败、种族歧视、麦卡锡主义的时代幽灵……随着案情的峰回路转,惊人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拷问着所有人的灵魂。 【推荐语】 “天才之作!” ——美漫传奇人物尼尔·亚当斯(Neal Adams) “尽善尽美!” ——漫威之父斯坦·李(Stan Lee) “一流作品!好比黑色电影大师失落的分镜故事板重见天日!” ——美国《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 【黑猫侦探系列简介】 2000年11月,《黑猫侦探》第一册《阴影之间》在法国首次出版,一上市便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广受读者及评论界好评。第二册《极寒之国》于2003年3月出版,跟之后出版的各册续集一道,在各大国际漫画节上收获了许多奖项。截至2014年,全系列各语种全球销量累计350万册。 《黑猫侦探》(Blacksad)是新生代欧漫中名气最大,也最畅销的一部作品。这部漫画的主人公是一位典型的冷硬派私家侦探,不过跟文学史上其他著名私家侦探不同的地方是,他是一只黑猫。 至于作品本身,这是一部堪比《动物农庄》,以动物喻人的犀利作品。每一部都以黑色电影的风格讲一个人性弱点的故事。里头的主角和配角虽然都是动物,所作所为却都像人类,故事所涉及的也都是人类社会才有的犀利问题:种族隔离、嫉妒、贪欲、腐败,无所不包…… -
死后的世界
全球销量超过1300万册 被《纽约时报》誉为“濒死体验之父”的奠基之作 「编辑推荐」 推荐1:濒死体验研究之父最经典的著作 本书作者采访了150名被临床判为“死亡”却又活过来的人,详细记述且分析了他们所经历的“死后世界”,并首次提出“濒死体验”的概念,开启了之后数十年全世界科学家对于该现象的研究。因此,作者被纽约时报评为“濒死体验之父”,而本书则为该领域最经典的著作之一。 推荐2:创下全球销量超过1300万册的惊人纪录 本书自1975年首次出版,即在美国社会各界引起轰动,很多人因此开始关注生命与死亡的终极问题,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之后其不断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向世界各地,至今已在全球销售超过1300万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推荐3:最新授权中译本,数位知名科学家联合推荐 本书为25周年特别纪念版,增加了国内外几位知名科学家的推荐序以及21世纪濒死体验研究的进展综述,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方面,也比之前的译本更加准确、生动和详尽。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探讨死亡与濒死体验的智慧之书。作者听到一位精神病学家讲述自己“死”而 复生所经历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学讲授柏拉图“灵魂不朽”专题时听很多学生讲起类似的故 事,大感震惊,遂投入到对该现象的研究中。在本书中,作者直接或间接采访了150名有上 述经历者,总结出15个共同元素,首次提出了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NDE)的 概念。另外,作者还将其与人类历史上对于死后世界的重要哲学论述加以比较,并列举心理 学、自然科学对该现象的解释,逻辑清晰,说理翔实,大大增加了本书的科学性与哲学内涵, 引人深思。 本书一经推出,即引起轰动,并开启了全世界科学家对濒死体验的研究热潮。虽然刚开 始很多医学界人士对其冷嘲热讽,但现在科学已经站在了穆迪博士这一边。三十多年过去了,本书仍然不断再版,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数千万册,实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全书文字生动优美而富有哲理,读后不但能让大家对死亡重新思考,也更加珍惜现有的生命。 「推荐语」 穆迪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 ——布鲁斯·葛雷森 弗吉尼亚大学精神医学教授 《死后的世界》让我们回想起沉睡在我们心里的灵性。它给了我们许多灵性工具,让我们 去理解自己的生命。这是一本永垂不朽的书。 ——麦尔文·摩斯 华盛顿大学儿科学副教授 著名濒死体验研究者 穆迪博士在书中所述的研究将燃亮并确认我们两千年以来被告知的事实——死后仍然会有生命。 ——伊丽莎白·罗伯斯库勒 濒死体验研究先驱,畅销书作家 本书开创出一个过去一直因事涉秘密而被科学界搁置一旁的研究大领域。 ——黄荣村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校长 -
记忆的风景
[ 编辑推荐 ] 人的回忆会被气味、触觉、视觉瞬间击中,从而勾起连绵不绝的往事。”——马塞尔·普鲁斯特 荣获4项荷兰国家大奖(2项文学奖+2项科学奖) 入围英国Aventis最受欢迎科普图书大奖 《自然》《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新科学人》 一致好评推荐 18种语言版本畅销全球,最具人文情怀的科普读物 普鲁斯特、纳博科夫、狄更斯、伍尔夫......多位文学大家现身畅谈记忆 [ 内容简介 ] 记忆中的某个场景,为什么会像照片一样清晰地印刻在脑海中?尘封已久的往事,为什么会让你觉得恍如昨日? 转瞬即逝的似曾相识感,是前世的轮回还是现世记忆的魔法?虚无缥缈、错综复杂的人类记忆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 秘? 在本书中,荷兰心理学家杜威·德拉埃斯马将带你进行一次记忆的探秘之旅,与你一起揭秘个体生命编年史“自传体记忆”的运作规则,并为你转动记忆的万花筒,展现“似曾相识”“闪光灯记忆”“普鲁斯特现象”“濒死体验”等各式记忆风景的奇幻瑰丽。作者笔下的记忆研究,既有着学者的客观严谨,又饱含浪漫的诗意和人文情怀。他一面信手拈来心理学史上有关记忆的各种理性研究,一面又招来普鲁斯特、纳博科夫、博尔赫斯、狄更斯、伍尔夫等文学大家现身感性说法,让你在为“记忆奇景”而感叹的同时,又为记忆的文学面向而心醉神迷。翻开本书,在作者温柔诗意的叙述中聆听记忆的回响,给自己一个机会放慢疾驰的脚步,回望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悠悠时光。 [ 推荐语 ] 生动地追忆往昔生活的残留片段似乎是我毕生怀着最大的热情来从事的一件事。 ——纳博科夫,《说吧,记忆》 它们是那么简单朴实,也许这就是所有童年记忆的特征,也是童年记忆的力量。 ——弗吉尼亚·伍尔夫 只要一闻到粘贴瓶子商标的浆糊味道,一种无法承受的力量就会唤回我儿时所有痛苦的回忆。 ——查尔斯·狄更斯 读完本书,读者将不只对人类记忆的错综复杂、变化无常有更清楚的认知,也会对遇上这么一本精妙、富娱乐性与启发性的记忆领域入门书籍,真心感到喜悦与满足。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imesLiterarySupplement) 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书中有很多风趣的轶事,写作风格也十分老道。 ——《卫报》(TheGuardian) 用诗意的笔触阐述了心理学史上和当前的研究成果。对记忆感兴趣的人,会得益于这本书扎实的内容,也会喜爱它丰富的隐喻。 ——《自然》(Nature)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