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

  •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

    作者:保羅. 科賀(Paulo Coelho)

    這本書是在講大愛和小愛的選擇,不可否認的,書中宗教意味很濃,這可能是因為作者的信仰背景的原因。我個人非常喜歡作者在本書中想表達的訊息:形式不重要,只要你願意去愛,就能在愛的過程中找到神的愛。(這個「神」是作者信仰背景的神。)男主角在裡面面臨了一個抉擇,就是他應該善用用他的特殊能力,還是放棄他的能力去愛他所愛的女孩子。如作者在序中所說的,只要你願意去愛,無論有沒有特殊的儀式或能力,你都可以藉者付出的行為找到神的光輝。 其主旨有二:一即序中提到的「愛就是導引」這個觀念,作者藉著一對分別十二年的童年初戀情人於再相逢後共展的尋愛歷程,描繪了「自我」、「信仰」、「愛情」三座巨塔,演繹著對宗教與婚姻的矛盾、以及對神的愛與男女之愛的兩難。 因著這樣的主題,使得男女主角的重逢,相知、相惜、相戀,更具戲劇性的衝擊也富含深刻的宗教意義。這三個主題看來雖然相互牽制,實際上卻交相影響。本書依循著這樣的概念去鋪陳,使得整篇文章的結構合理且具說服力。最重要的是,故事內容發人深省,令讀者能反思自我,並從而審視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與整個世界的互動。 此外,本書所要表達地另一個重要的概念則是「生命的存在是奇蹟的另一種形式」,其實,生命的價值便是將平凡的現在化為不朽的永恆,而天主所給予的指引隨時隨處都存在,但平凡的人總是錯過領悟的機會,以致於無法參透天主奇妙奧蹟的美好和降臨。同時,如同赫塞(流浪者之歌),本書亦引人進入「性靈之旅」,反思真愛的力量與價值因至高的性靈經驗乃愛的實踐。聖哲墨頓曾說:「性靈生活的本質就是愛」,透過人與人之間心靈相通的過程,而找尋真理之道。所以在世紀末一切如此混亂、茫然的氛圍裡,也唯有愛這個主題才讓人沉澱心靈的雜質,而表現人類最初的本心。 本書亦以女性為第一人稱敘述,並站在女性身份上重新省思女性的定位,它提供了女性從另一個方向思考對自己的認識,以及重新尋回自我。而這些以人為角度出發思考模式,也是這本小說中所要表達的重要觀點。 因近年來女權意識的高漲與女性主義的倡導,使本書特別在描繪聖母神蹟的這個部分,有非常多的著墨與刻劃,甚至提出聖母是上帝的女性主義在宗教內所蘊涵的意義。如此錯綜而多貌的故事情節,更增加宗教的反思。
  •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

    作者:保罗科尔赫

    小時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十二年後竟又再度相逢。重新找回的愛,背負多少心情?愛的價值與意義,經過歲月的洗禮,發生了什麼改變?本書刻劃男女追尋情愛的內心掙扎與轉折,傳遞神與愛的崇高力量及其神奇魔幻。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傳說,所有掉進這條河的東西,不管是落葉、蟲屍或鳥羽,都化成了石頭,累積成河床。假若我能把我的心撕成碎片,丟進湍急的流水之中,那麼,我的痛苦與渴望就能了結,而我,終能將一切遺忘。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冬天的空氣讓頰上的淚變得冷冽,冷冷的淚又滴進了眼前那詛咒我的冷冷的河裡。在某些我看不到、也不能感知的地方,這條河將匯入另一條河,然後,又再匯入另一條,直至流到大海。 且讓我的淚流到那麼遠吧,這樣,我的愛人將永遠不會知道,曾有那麼一天,我為他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