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全球化

  • 创造性破坏

    作者:[美] 泰勒•考恩(Tylor Cowe

    麦当劳全球横行。 法国人租看好莱坞电影。 泰国女学生争相模仿麦当娜。 全球化颠覆本土文化的现象,我们都已司空见惯。它究竟是利是弊? 泰勒•考恩针对这个激烈争论的话题提出了令人瞩目的原创性论述,试图向读者证明:文化的“破坏”带来的不是艺术之死,而是更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化。 《创造性破坏》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泰勒•考恩的力作,针对经济与艺术的关系做出了精彩绝伦的分析。本书的核心问题是:全球化和跨地区贸易究竟增强还是减弱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供求关系这一经济力量究竟对创造性的追求是利是弊? 作者毫不讳言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力,但同时以“创造性破坏”来鼓励人们对全球化下的世界文化发展持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通过严谨的论证和丰富的实例,作者指出: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不是一种新现象,而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常态。作为一种充满活力但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制度构架,全球化为多种艺术观念并存提供了动力,催生了大量令人满意的现代作品,创造出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文化繁荣的时代。
  • 世界是平的

    作者:托马斯·L·弗里德曼

    《世界是平的》是托马斯·弗里德曼用了4年时间写成的一本重点论述“全球化” 的专著。此书的论点是:全球化不只是一种现象,也不只是一种短暂的趋势。它是一种取代冷战体系的国际体系。全球化是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村。 弗里德曼在书里用生动的故事、已有的术语和概念,描绘了全球化这种体系。他突出了“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冲突,全球化体系和文化、地理、传统以及社会的古老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他还详尽地叙说了全球化在那些感觉到全球化残酷性的人群中所产生的强烈反作用。他清楚地说明了应该如何才能保证这一体系的平衡。 他在书中把冷战与全球化作了对比。他认为: 如果冷战是一项体育运动,那么它就是相扑;如果全球化是一项体育运动,那么它就是100米冲刺一次,又一次,不断冲刺。 冷战的标志是,它隔开了每一个人;全球化的标志是因特网,它将每一个人连接在一起。 冷战体系的界定是根据条约,全球化体系是界定根据交易。 如果冷战时期最明显的不安是在固定和稳定的世界里,被你十分了解的敌人所击败,那么在全球化时期,最明显的不安,就是害怕一个你看不见、摸不着且感觉不到的敌人所带来的迅速变化,你的生活会在任何时候被无形的经济和技术力量所改变。 在冷战时期,我们有白宫和克里姆林宫之间的热线,它是一种标志,表明我们被分开了,但至少两个超级大国还负责任。在全球化时期,我们有因特网——它是一种标志,表明我们都连为一体,但没有负责。 在冷战时期,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们的导弹有多大?”在全球化时期,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的调制解调器有多快?”
  • 文化智商

    作者:布鲁克斯•彼德森(Brooks Pete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提升文化智商的读物。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物赖以存在的基础,就像练习柔道或西洋棋的时候,你必须从基础学起,否则,你会很容易被对手摔倒或者输掉棋局。这个道理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文化问题同样适用。如果你不重视文化问题在跨国业务中的重要性,那就准备“出局”吧。 我曾经帮商务客户及MBA学生讲授有关跨国界文化的课题,这个授课经验告诉我,大多数人认为或者私底下希望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可以被忽略的,“文化本质”不过是一种天生的柔性技能,当发生文化冲突的时候,低调处理就能解决问题。 这真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抱持这种观点的人好比认为:“英国披头四乐团的成功,不过就是把几首三和弦的歌曲,用简单的旋律融合起来罢了。只要一个下午,我也能够写出几首可以获得白金唱片奖的歌曲。”在有些人看来,成为一名心理学家也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会说:“是啊,当个心理学家简直非常简单,不过就是听听病人的抱怨嘛,只要当一名耐心的听众就行了。” 实际上,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音乐家,需要不断练习使用乐器的技巧,或者要有一副好嗓子,同时,还要视天分、努力不懈、商业市场的敏锐度以及一点好运气等等;同样地,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学家,则必须具备心理学方面坚实的理论、方法和技巧等基础。做白日梦般地想象自己一夜成名,也许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是,要成为一名专业人才并非这么容易就能达成的。同样地,当文化冲突成为一个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时,毫无准备的人并无法轻松处理这些问题的。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提供读者一个合理的框架,帮助读者了解其它文化,以及向读者解释何谓“文化智商”,同时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提高本身的文化智商。 这本书有六个章,每个部分解决一个基本问题。 在第一章,我首先提出“什么是文化?”及一些相关的概念,以便为文化下定义。对于在公司里与来自其它文化族群接触的人来说,无论你是行政人员或是工读生,这种定义文化的方法都是有其意义的。这一部分将集中讨论国际性的文化差异,而不是那些与肤色、两性关系、性别、年龄等话题有关的问题,尽管那些问题也很重要,但并不是本书所要讨论的重点。 在第二章,我们将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什么对文化的了解非常重要。这本书是为了那些正在处理文化问题以及希望对文化问题有更多认识的读者所写的,并不是为了要说服那些认为文化差异并不重要的人。本书适合下列几种人:体认到文化的重要性的人;认识到文化差异对其工作和生活都有极大影响的人;希望提高自己在文化方面的认识、了解和技巧的人。 第三章提出“何谓文化智商?”我将为文化智商下定义,并分析一些与海外客户、消费者、商业伙伴以及邻居等进行接触时所需要的技巧和特性。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文化智商,你首先要了解它,只有这样,你才能树立自己的目标。 第四章探讨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文化智商的问题,焦点集中在一定范围内的工作、管理、策略和人事等方面。除此之外,这部分还将讨论一些与来自其它文化的人接触时比较重要的问题,譬如,我们该如何做出决定、工作风格以及与工作场合中相关的人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在第五章,本书将帮助你回答“你属于哪一种文化类型”这个问题。在为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人讲授课程的时候,我总结出一个现象,那就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自己的文化特色,他们大多认为自己”没有特别的文化特征”。毕竟,他们是“在自己的国家”,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人们都说同样的语言,并不觉得口音上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音,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一些让其它地方的人感到“遥远而极富异国情调的”文化特征!如果想要增进对文化的了解,增进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首先就要先了解自己,然后才能去了解别人。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整个世界将很快(甚至已经)标准化,因此他们怀疑文化的重要性。在本书的第五章,我将针对这种看法提出我的答案。 一旦你对自己的文化类型有更多的了解,并且知道什么是文化智商,那么很自然地,你一定会问:“我要如何提高我的文化智商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书的第六章将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以期能够帮助读者在这个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世界中应对自如。
  • The World Is Flat

    作者:Thomas L. Friedman

  • 全球化的人文审思与文化战略

    作者:姚国华

    该书视域宏阔,分“哲学篇:人文视野”、“历史篇:文明反思”、“现实篇:文化剖析”、“大学篇:轴心重建”四大部分。内容涉及当代中国的几乎一切方面,大量资料和数据散见于浩繁的报刊文章,许多却是鲜为人知的,与作者亲历的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相印证。这些信息集中地摆在一起,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效果。它与九十年代“人文精神讨论”一脉相承,但在每个话题上都大大深化了,具有历史的深度和立体的动感。
  • 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

    作者:薛涌

    【目录】 “世界工厂”的转移 “有同情心的帝国主义” 低薪危机 中国闹人荒! ——精英白领危机对我们未来的威胁 中国人不能永远这么便宜 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 两种计划经济 知识产权不仅仅是履行国际义务 全球化的第二波 ——中国面临的危机与回应 贸易壁垒之后的价值壁垒 登月启示录 《京都议定书》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大国经济的博弈 大国的黑金博弈 公路上的恐怖主义 ——SUV对我们社会安全的威胁 私人车的时髦 悬磁“悬”在什么上? ——以市场规模换先进技术的大国经济博奔 风力发电:未来能源战略的核心 农民的私有财产也要保护 农民进城,地主下乡 ——WTO之后中国农村的自救之路 梦想与现实之间 ——再论中国农村的出路 村官何必限薪 欠薪是个发展问题 自治与维权 扶贫理念的转移 中国经济的转折点 人口,城市化与WTO 房价挑战中国的城市发展战略 房价过高将威胁城市的发展 抑制房价不能仅靠政府 从基层自治看房地产税 …… 要支持私人车的发展,中国一无足够的石油资源,二无保证石油供应的覆盖全球的军事力量,三无足够的土地资源,四无承受污染的能力。 F1大奖赛,是在足球之后,中国体育炫耀性腐败的又一登峰造极之作! 如果一味地“改善投资环境”,放任企业的低薪甚至欠薪,就等于把社会经济资源不正当地从个人和家庭长远的经济规划中提出来交给企业,鼓励其短期的经济赌博。 中国缺的,是农业的CEO。 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大城市街头那些可怜的民工,许多可能是未来的老板。我们毁了他们的前程,也就毁了国家的前程。
  • 全球化的悖论

    作者:[美] 丹尼•罗德里克

    近年来,几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再一次将全球化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人们开始思索,全球化是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全球化真的有利于世界的发展,能够实现全世界共同发展的目标吗?本书用大量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全球化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推动全球化的方法,错的是我们追求的全球化的程度。每个国家都各有其特点,适用于某一国家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国家,想要用一种方法在各国实现全球化是不可能的。此外,一味地拒绝全球化,各国之间会存在难以逾越的壁垒,不利于各国共同发展;而过分推崇全球化,会将某个地区的危机无限放大,最终变成世界性的灾难。所以,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是:各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恰当的方法推动全球化;要推行适度的全球化,充分发挥出全球化的优势。
  • 下一轮伟大的全球化

    作者:(美国)弗雷德里克·米什金

    该书的精彩描述植根于对新兴市场经济的最新研究,它令人信服揭示出:在正确的激励下,金融家们可以为世界开启进步的大门,而他们的缺失则往往意味着效率低下和任人唯亲。金融产业令全球化的反对者们深感头疼,米什金的大胆表态会让读者们收获良多。 ——吉勒莫·卡沃 这本寓言般的著作令我无比欣赏,它是有关金融全球化问题的最好的著作,令人深受教育、感觉兴奋和鼓舞,堪称经济类畅销书中的佼佼者。 ——威廉·伊斯特利 全球化过程的诸多方面都充满争议,金融市场更是潜在的冲突爆发点。米什金深入探索了新兴市场经济发生金融紊乱的原因,为我们刻画了既能有效利用外国资本、又能成功预防危机再现的前景,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安全地拥抱金融全球化,它们理当如此。 ——莫里斯·奥伯斯菲尔德 抛开繁琐的论证,米什金可以同样明白无误地向我们解释,为什么那些能成功参加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新兴国家最终将会胜出,中国也不会例外。 ——肯尼斯·罗高夫 全球化并非贫困国家经济问题的原因,相反,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开始,下一浪潮将是金融全球化,而且需要尽快发生。本书回顾了数十年以来金融体系全球化的进程,深入剖析了墨西哥、韩国、阿根廷等国遭遇金融危机的真实原因,帮助读者认识金融全球化的发轫条件、发展环境和深远影响。作者告诉我们,制造敌人和对立其实于事无补,国际之间的合作与共同繁荣才是真正的趋势。
  • 世界经济入门:改变你观察世界的81个经济学概念

    作者:兰迪·查尔斯·埃平

    ·本书是每一个非经济学专业初学者了解世界经济的基础读物。·当媒体越来越多地关注世界经济,当新的经济学词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您是否了解什么是世界经济?如何比较世界经济?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衡量财富?什么是自由浮动货币?什么是虚拟货币?什么是资本市场?什么是货币供给?什么是衍生工具?什么是股票期权?什么是七国集团?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挑战,要想在世界经济中游刃有余,我
  • 世界是平的

    作者:湯馬斯.佛里曼

    紐約時報、BusinessWeek、Amazon #1暢銷書 美國半年內銷售破百萬冊 EQ之後最轟動的趨勢話題 小時候我常聽爸媽說:「兒子啊,乖乖把飯吃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沒飯吃。」現在我則說:「女兒啊,乖乖把書唸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正等著搶你的飯碗。」 這是比爾蓋茲已經推薦過N遍的一本書。他說,這是一本所有決策者、企業員工都必須讀的一本書。 《BusinessWeek》說,所有的MBA都在讀《世界是平的》。《財星》雜誌說,全美國的州長、國會議員都在談《世界是平的》。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建議,進職場前應該先讀《世界是平的》。有的商學院甚至要新生來報到前就先把《世界是平的》讀過。 只要有寬頻,只要有雄心,不管你在哪裡,都不會被邊緣化。因為,競爭的立足點變平等了,小蝦米和大鯨魚可以平起平坐了。 拜科技之賜,即使在家裡開一個工作室,一個人也可以和大企業搶生意。同樣的,大企業也可以比小公司更靈活,更細膩。從前做夢都沒想到的,今天不只變可能,甚至是必要了。 抹平的世界,也是無限商機的世界。 (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 全球化

    作者:[英]齐格蒙特•鲍曼

    本书是一本专论全球化问题的学术著作。全球化是当前使用颇多的一个词。作者从全球经济创造“在外地主”的方式入手,详尽剖析了全球化的种种表现形式及其对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甚至对我们的时空概念的影响。通过理性的、透彻的分析,作者断言,全球化既有联合,又有分化,在富人与穷人之间筑起一道日益扩大的鸿沟。全球化带来的不是我们预期的混合文化,而是一个日益趋同的世界。
  • 全球化及其不满

    作者:约瑟夫 E.斯蒂格利茨

    《全球化及其不满》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最具争议性的出版物之一,《全球化及其不满》一经出版,就被翻译成25种文字,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热议。作者用犀利的语言、亲身的经历、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有关全球经济政策前所未有的窗户。《全球化及其不满》从全球化的视角,既有对东亚危机的剖析,又有对俄罗斯等转型经济体改革的考察,更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对经济改革的影响。如果您迷惑于扑朔迷离的经济,如果您对全球化怀有质疑,如果您想揭开国际组织的神秘面纱,驻足书香,从《全球化及其不满》中找到答案。
  • 下一轮全球趋势

    作者:罗伯特·夏皮罗

    在这本《下一轮全球趋势》中,美国商务部前副部长罗伯特·夏皮罗为我们展望了三股力量——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及美国作为单一超级强权的迅速崛起——造成的具有非凡意义的重大变化。你本人以及子女能够获得何种工作?医疗卫生方面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你的安全有多大保障?答案取决于你身处何方,其对不同国别的依赖程度更有甚于今天。 ·尽管中国的军事实力与经济规模不断扩展,起码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美国还将作为唯一超级强权,继续在维护全球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领导作用。 ·美中两国将会成为全世界不可或缺的两大经济体,共同主导全球化进程。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绝大部分重工制造岗位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高端服务岗位,将会从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国家,持续转移到中国、印度、印尼、墨西哥、罗马尼亚、土耳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欧洲主要国家以及日本将会面临真正的经济衰落前景,退休养老制度必将遭遇严重问题,在全球经济及地缘政治的边缘化道路上越滑越远。 ·所有主要国家——美国、欧洲诸国、日本及中国——都将面临医疗领域的严重问题,整个世界难以避免遭遇能源供应与气候变迁危机。 如果把可能出现的恐怖主义灾难这个变数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中来,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将会成为现代社会最具挑战性的历史阶段。规划未来蓝图时,充分考虑这些深刻的全球性发展变化,无疑是极其必要的。罗伯特·夏皮罗的《下一轮全球趋势》独具慧眼,是你为将来规划打算的宝贵锦囊。
  • 世界是平的

    作者:托马斯·L·弗里德曼

    ★对世界经济及商业最富洞察力和预见性的巨作!    ★被比尔·盖茨、等全球商业领袖顶礼膜拜的里程碑作品    ★唯一一位3次获得普利策奖的财经作家    ★连续64周销量位居亚马逊书店十大畅销书之列    ★全球销售近1000万册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推荐    ★IBM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周伟焜强烈推荐    ★IBM全体员工人手一册    ★《金融时报》与高盛2005年度最佳商业图书 [前所未有的全球化]   弗里德曼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世界未来的方向,“全球化3.0”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每个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的方式。不论是政府部门、商业部门、社会部门,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员工还是自由职业者,概莫能免。新一波的全球化,正在抹平一切疆界,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在本书中,弗里德曼还剖析了十股造成世界平坦化的重要力量,启发人们思考,当前的潮流,对国家、公司、团体或个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全球化的三个阶段]   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弗里德曼将全球化划分为三个阶段。   ○“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   ○“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   ○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    [权威评价]   伟大的著作的一个标志就是它可以使你从新的角度来看世界,弗里德曼的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斯蒂格利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本一年来全球最畅销的商业书籍以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益处,提出了现代商业课题中最令人瞩目和引人入胜的真知灼见。弗里德曼是当之无愧的获奖者。   ——《金融时报》与高盛年度最佳商业图书评委会评语 《世界是平的》英文原版 《世界是平的》英文原版第三版
  • 世界是平的

    作者:(美)托马斯·弗里德曼

    本书不是托马斯·弗里德曼2005年所著畅销全球的《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姊妹篇,是他在1999年写就的另一本关于全球化的论著,原名《理解全球化:“凌志汽车”和“橄榄树”》。出版者认为,引进这本关于全球化的论著,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好的理解托马斯曼的观点。 本书曾被翻译成30种语言,全球畅销数百万册以上。弗里德曼在书里用生动的故事、已有的术语和概念,描绘了全球化这种体系。他突出了“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冲突——全球化体系和文化、地理、传统以及社会的古老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他还详尽地叙说了全球化在那些感觉到全球化残酷性的人群中所产生的强烈反作用。他清楚地说明了应该如何才能保证这一体系的平衡。 本书是托马斯·弗里德曼用了4年时间写成的一本重点论述“全球化”的专著。此书的论点是:全球化不只是一种现象,也不只是一种短暂的趋势。它是一种取代冷战体系的国际体系。全球化是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村。 弗里德曼在书里用生动的故事、已有的术语和概念,描绘了全球化这种体系。他突出了“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冲突——全球化体系和文化、地理、传统以及社会的古老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他还详尽地叙说了全球化在那些感觉到全球化残酷性的人群中所产生的强烈反作用。他清楚地说明了应该如何才能保证这一体系的平衡。 他在书中把冷战与全球化作了对比。他认为: 如果冷战是一项体育运动,那么它就是相扑;如果全球化是一项体育运动,那么它就是100米冲刺——一次,又一次,不断冲刺。 冷战的标志是,它隔开了每一个人;全球化的标志是因特网,它将每一个人连接在一起。 冷战体系的界定是根据条约,全球化体系是界定根据交易。 如果冷战时期最明显的不安是在固定和稳定的世界里,被你十分了解的敌人所击败,那么在全球化时期,最明显的不安,就是害怕一个你看不见、摸不着且感觉不到的敌人所带来的迅速变化——你的生活会在任何时候被无形的经济和技术力量所改变。 在冷战时期,我们有白宫和克里姆林宫之间的热线——它是一种标志,表明我们被分开了,但至少两个超级大国还负责任。在全球化时期,我们有因特网——它是一种标志,表明我们都连为一体,但没有负责。 在冷战时期,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们的导弹有多大?”在全球化时期,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的调制解调器有多快?”
  • 当公司统治世界

    作者:戴维·C.科顿

    本书一面世就令人震惊,并成为一本畅销书。本书是《当公司统治世界》第二个版本,扩充并完善了作者睿智的分析,向人们展示了跨国公司是如何支配人民及其政府的,展示了当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时后果将会如何地悲惨。作者还向人们指明了通向一个更为公正、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社会的可行路径。本书必将冲击你的头脑、振奋你的心灵并激发你的公民精神。
  • 世界是平的(3.0版)

    作者:[美] 托马斯·弗里德曼

    世界变得平坦,是不是迫使我们跑得更快才能拥有一席之地? 在《世界是平的》中,托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当代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科技和通信领域如闪电般迅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在印度和中国创造爆炸式增长的财富;挑战我们中的一些人,比他们更快占领地盘。3.0版新增两章,更新了报告和注释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采自作者考察世界各地特别是整个美国中心地带的见闻,在美国本土,世界的平坦化正在剧烈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托马斯·弗里德曼首先展示了“全球化正在滑入扭曲飞行的原因和方式”(罗伯特·莱特),揭开这个世界的神秘面纱,深入浅出地讲述复杂的外交政策和经济问题,为读者释疑解惑。作者通过其对复杂外交政策和经济问题的非凡的解读能力,解释了世界的平坦化趋势是如何在21世纪来临之时发生的;这个趋势对于国家、公司、社会和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政府和组织如何才能接受而且必须接受;为什么恐怖分子仍然想继续妄为。由托马斯·弗里德曼撰写的《世界是平的》,被认为是全球化的基本读物。
  • 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作者:马丁•沃尔夫 Martin Wolf

    目前正值全球出现通货膨胀、经济放缓,反全球化的声浪空前高涨,国际势力阴谋论滥觞,民主主义者大肆鼓吹关起门来搞发展。但是,假如让美国分裂为50个州,各自设立阻碍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进出的关卡,你认为人民的福利会得到增进吗?假如每个州都有自己的资本市场,让GE、微软、IBM这样的企业只能在其中一个州里开展业务,你认为消费者会从中得利吗?在那样一个美利坚不合众国里,投资、市场和贸易将大大萎缩,人民的生活水准会迅速下降。有的地方恐怕会成为监狱,把绝望而沮丧的人民封锁在其中…… 因此,人为地割裂世界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关心如何让世界经济有效运转。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全球化太多,而是太少。 经济一体化的潜力才刚刚释放,假如我们想提高各国穷人的生活水平,那就需要更多而非更少的全球市场。社会民主主义者、古典自由主义者和保守派民主主义者应该团结起来,保卫和促进全球经济的自由化,反对从各地纠集起来的对手。
  • NO LOGO

    作者:[加] 娜奥米·克莱恩

    品牌、LOGO、广告和赞助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无孔不入……在当下的中国,品牌和广告无所不在,存在于各种公共空间里,无论是电视、报纸、户外、电梯、大堂还是洗手间你都能看见企业广告。 《NO LOGO》一书,让读者大众看到这些打造品牌的跨国企业背后,出现了什么样引人讨伐的勾当。本书主要探讨全球化的黑暗面、探讨跨国企业如何将品牌不断地深入消费者的私领域、探讨跨国企业如何剥削第三世界的人民以图自身利润。此书中剖析知名品牌如何征服世界,对此现象提出深刻反思,也分析反全球化的风潮将如何反扑。反对LOGO就是向NIKE这样的跨国大公司争取工资、争取工作、争取公共空间。 这本书促生了一个新族群,NONO族,即远离和唾弃名牌,不靠名牌来显示社会地位,他们提倡简约,崇尚自然,回归纯真的“新节俭主义”生活。
  • 千年终结

    作者:曼纽尔·卡斯特

    不管我们度量时间的方式如何,这的确是一个变动的时刻。在20世纪后四分之一期间,一场以信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改变了我们思考、生产、消费、贸易、管理、沟通、生活、死亡、战争,以及做爱的方式。一个动态的全球经济已经在地球各处建构起来,将全世界有价格或价值的人及活动联结在一起,但那些与支配利益者无关的人与地,它们与权力和财富的联结网络却被关闭了。一个真实虚拟的文化,围绕着相互影响日益加强的视听宇宙被建构起来,渗透到每一处精神表征和沟通传播中,以电子超文本整合文化的丰富性。空间与时间,做为人类经验的物质基础,已经被转化了,流动空间支配了地方空间,无时间性的时间废除了工业年代的时钟时间。对抗信息化与全球化逻辑的社会的表达,围绕着原初的认同而建构起来,形成以上帝、地域、种族或家庭之名而建立起来的防御性社区。在此同时,要建立父权家长制和民族国家等如此位高权重的社会制度将会在信息和财富的全球化以及认同与合法性的地方化相互结合形成的压力之下引起质疑。   在前两卷分析了这些结构变动的过程及其引发的宏观的政治与社会脉络的基本转化,所塑造与决定的全世界人类经验与社会行动。本卷将继续探索此一宏观转化,试着将它们解释为几种具有信息时代特性的过程相互作用所造成的结果:如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认同的建构、父权家长制与民族国家的危机等。虽然并不是所有历史变动的重要向度都包含在本卷的论述中,但作者认为在以下各章中所罗列与分析的趋势的确建构了一种新的历史图景,它的动力很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与我们后代子孙的生活造成持续性影响。   本卷以苏联的解体为分析的起点并非偶然。1917年俄国革命及其点燃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乃是20世纪重要的政治与意识形态现象。共产主义与苏联,与对抗性的回应,曾触动整个世界,并深深地影响整个世纪的社会与人民。然而,此巨大的帝国与其强大的神话,却在短短几年中崩溃了,成为全无预料的历史变动中的最离奇例子。作者认为此过程的根源,显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终结,表现出国家主义无能处理向信息时代的过渡。第一章将试提供这个陈述的经验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