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lennon

  • 藍儂回憶:1970年滾石雜誌完整專訪

    作者:楊.S.韋納

    假如七0年代的降臨意味著搖滾音樂史上一連串殘酷的幻滅,那麼約翰.藍儂這篇最為震驚後世的訪談,很可能是其中最狠最痛的一擊。1970年,藍儂早已對昔日的「披頭」身分、以及所謂六○年代神話深惡痛絕。身為這樁神話的創建者,他決定當著萬萬千千觀眾的面、親手揉碎它。套用作者楊.韋納的話,在當時,Beatles是「地球上最受矚目的現象」。用藍儂自己的話來說,則是「比耶穌更受歡迎」。於是我們多少可以想像藍儂要打破的那個神話,是多麼難以逼視、牢不可摧。 那是不只一整個世代共同擁有的記憶與夢想,那是數以億計的青春年華共同見證的笑聲與淚水,那是當我們對自己生命中種種不堪感到絕望時,重新賦予我們力量的泉源。而藍儂幾乎親手毀滅了這一切:「夢已經做完了」。這篇石破天驚的訪談錄不妨視為一次壓抑了三十年纔終於爆發的嘔吐,讓全美發行量最大的音樂雜誌Rolling Stone站穩了青年世代媒體霸權的地位。 多年來,《藍儂回憶》一直都是所有「文化人專訪」的參考座標,也是「深度搖滾書寫」的經典範例--每個雜誌記者,夢寐以求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寫出像這樣專業、深入、「後勁十足」的對話錄,而能留名青史。
  • 列侬语录

    作者:Ken Lawrence

    《列侬语录》内容简介:1994年,当约翰·列侬入驻摇滚名人堂时,他们将其音乐贡献归纳如下:“约翰·列侬没有创造摇滚乐,也没有像埃尔维斯·普莱斯列(ElVis:Presley)或小理查德(Uttle Richard)那样,表率成为摇滚巨塔,但是他史无前例地将之发展推广,并且将社会良知灌输进去。” 这个评价应该说是中肯的。作为甲壳虫乐队的成员之一,全球最受欢迎的流行艺人之一,列侬在几十年间影响了整个流行乐坛。尽管这个乐队有时被粗暴地评论为“太过流行”,歌颂爱情的靡靡之音,迎合主流大众,然而他们的歌迷毫不介意。从成立之初,甲壳虫就受到严厉的抨击,特别是他们独特的发型和服饰,然而越是如此,他们的听众数量却越是迅速激增。 时光流逝,其他组合淡出了,而甲壳虫却没有丝毫褪色,他们经常变化音乐,提供引人入胜、思想深刻、含义丰富的歌曲。列侬始终引领并发展着这样的新风格,即使到甲壳虫解散。 作为一个独立歌手,列侬创造了一种参与社会的、内省的而同时又性灵的歌曲。他倡导了一种积极正面的未来观——这在六七十年代的社会文化骚动中的音乐人中很少见。他的歌词常常表述了他所经历的年轻的骚动。 1940年10月9日,列侬出生,他中间的名字温斯顿得名于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5岁时他的父母离异,男孩列侬被姨妈咪咪抚养,共同生活在利物浦郊区伍尔顿。16岁那年,咪咪给他买了第一把吉他。同一年,列侬组建了摇滚乐队“采石匠”(Quarryen),后来成为甲壳虫的前身。列侬是主音歌手,后来他与与保罗·麦卡特尼分享了这个职责。尽管麦卡特尼更倾向于流行乐方向,列侬写的歌比较前卫,他们俩共同为乐队创作歌曲。
  • 约翰·列侬

    作者:[英]约翰·布莱尼,[意]瓦勒丽亚·曼菲

    【推荐】 不是所有歌星的画册都像这本《约翰·列侬》一样值得你放在客厅里,列侬不仅是音乐家,也是诗人、艺术家,更可贵的是,列侬一直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推动社会的进步,是一名积极参与民主社会的有良知的人。在动荡的社会,放下“围脖”,听着Imagine这首歌,翻阅着这本黑白相册,也许你也会想起你曾经的理想。这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时刻。 ——洪晃,媒体人 列侬早已经像空气一样,让我们习焉不察,然而只要你愿意多细究他的歌和他的言论,你还是能隐隐闻到奇异的气息,一股混合着迷迭香、大麻和火药……成分复杂难解的味道,你能感觉到这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脸后面,依然隐藏着神秘:总觉得他的音乐还没有来得及跟上他的头脑,总难免想象列侬的下半生——从1980到现在。 ——张晓舟,乐评人,《时尚先生》主笔 从The Beatles 到John Lennon 是一个男孩到男人艰辛又浪漫的旅程。音乐和男人相互成就着彼此的尽善尽美,让世界的斑驳与完美同时展现无疑。 ——张楚,音乐人 每一个摇滚传奇,不是要在青年时就被燃烧殆尽,如Jim Morrison或Kurt Cobain,就是要经历许多神秘的华丽转身,如BobDylan。而列侬却兼具两者。在六零年代他是音乐史上最巨大的乐队披头士成员,到七零年代他却转身为一个政治激进的摇滚巨星,同时我们也看到他的爱情与家庭关系的忧郁。然后到了八零年代,八零年代尚未开始,他就消逝在那个时代的开端。没有比列侬更传奇的摇滚传奇。 ——张铁志,音乐与政治评论人 【特点】 ★ 读者口碑:进入新世纪,披头士乐队依然经常有精选集或者翻录专辑问世,他们的这些伟大的作品,在新世纪依然散发着永恒的魔力。本书大量资料与图片至今已成为歌迷心中的经典,一代又一代的粉丝被披头士的魔力所吸引,为他们的所痴迷,披头士的音乐成为了人类的永恒。约翰列侬及其有关的图片传记将会使他的歌迷们为之追捧和收藏。 ★ 内容宏富:这是一本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摇滚乐队的灵魂人物——约翰·列侬的传记。书中收录约翰·列侬其一生的珍贵影像及资料,包括他的儿时,成长经历,组建乐队,乐队辉煌的成绩及与其第二任妻子小野洋子的事迹等。大量精美的照片展现了列侬及披头士成员们不朽的魅力。本书最后与洋子的生活照片同时也呈现了列侬鲜为人知的一面。此书得到了披头士粉丝的热烈追捧。 ★ 现实情怀:1980年随着披头士核心人物—约翰·列侬被刺身亡,披头士彻底进入了博物馆,披头士则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偶像和传说中的人物。但其作品却依然释放着不老的光辉,本书则收录了披头士核心人物约翰列侬一生重大事件的资料及影像,这些有关约翰列侬的影像魅力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的退色。同时在2010为纪念约翰列侬诞辰70周年,逝世30周年。 【内容】 本书是披头士传奇人物——约翰列侬的摄影传记,由他的妻子小野洋子作序。就像洋子所说,这本精美的书展示了约翰列侬不可思议的一生,比人们所虚构出来的更让人感到陌生,从许多方面来说更富有魅力。书中珍藏了约翰列侬从儿时到其人生最辉煌时刻的珍贵影像和文件。
  • 列侬回忆

    作者:[美] 扬·温纳

    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艺人之一——约翰·列侬的“独立宣言”,1970年《滚石》RollingStone完整收录专访录,首度出版。该书堪称约翰·列侬与The Beatles及“旧时代”的决裂之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约翰·列侬,但只有这本书中的列侬如此愤怒、凶悍。他向一切他认为虚假的东西发起了猛攻。在这些进攻中,当然免不了抖搂些摇滚乐背后的秘闻。而真正要命和有趣的是,列侬把Beatles判定为艺术冒牌货——“我们无非是一个把事搞得很大很大的乐队……仅此而已”;“我的技术不怎么样”;“我弹得很烂”;“我也不喜欢多数Beatles的歌”;在英国各地巡演之前“我们的音乐就已经死了”;“我们杀死自己,换取后来的成功”;“Beatles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混蛋”:对由Beatles和摇滚乐带来的革命,他的结论是“梦已经做完了,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只不过如今我已经30岁,而一大堆人留了长头发,如此而己”……
  • 那天,约翰·列侬走了

    作者:[美] 凯斯·格林伯格

    他一心呼吁和平,抨击暴力,“给和平一个机会!”(Give Peace a Chance)的声音传遍全球。宿命的是,象征战争和暴力的子弹,夺取了他的生命;那一天,是1980年12月8日。 世人喟叹:一天浓缩了一生……1980年12月8日,传奇落幕,时代终结! 然而,他的影 响从未消失,人们对他的追忆不曾停止: 太空里,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2000年,他的塑像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街头树立,菲德尔·卡斯特罗亲自揭幕…… 约翰·列侬遇刺事件,因其文化象征性与社会意义,早已超越国界与年代,成为二十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反思性的注脚。 本书全景式地呈现了列侬遇刺当天各位当事人的活动,如电影画面般穿插闪回地讲述了他们的生平往事。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和深度分析,展示了这起悲剧的因与果。 让我们通过这本书,铭记约翰·列侬和他的时代,像他那样,用微笑和爱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