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罗兰·巴尔特
-
如何共同生活
《罗兰·巴尔特文集:如何共同生活》是罗兰·巴尔特为法兰西学院所授课程和所开研究班准备的讲义。从内容上看,《罗兰·巴尔特文集:如何共同生活》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的,主要是从古代到较近时期宗教生活中的“小群体”修道者们是怎样在保持“个人节奏性”的情况下共同生活的,涉及独居隐修、聚集修道、配对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特征”、饮食制度、领地概念、居住条件和体距要求等。第二部分是在这一授课期间开设的研究班内容,说的是“何谓支配一种话语——关于有精神投入的言语的研究”,涉及言语活动的力量、强度和使用时间等。从谋篇布局上看,《罗兰·巴尔特文集:如何共同生活》主要是由作者从几部书籍中选取相关素材“拼合”而成的,这种“引经据典”的做法正是对符号学“互文性”概念的绝好实践。 -
符号学历险
《符号学历险》是作者故世后,由其好友哲学家兼专职编辑弗朗索瓦·瓦尔选编的。这部选集不仅内容较为丰富全面,而且编造精当,便于读者系统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所以在1985年出版后相当流行,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这部选编实际上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叙事符号学的原理和实践,以及根据符号学方法对历史思想和现代文化进行的意义构成分析(包括古典修辞学史的构成分析)。 《符号学历险》各篇均为作者讲稿辑录,显示出师生对话的文体和风格。换言之,讲演者作为结构主义“作者”,甚至于是通过讲述过程来呈现其本人思想探索历程的,其讲课过程,也即思想创造过程,也就自然流露出任何精神创造初始阶段中所含有的探索性或“冒险性”(指对传统、主流、权威的批评和违离部分)。 -
米什莱
这是罗兰·巴尔特的第二部著作,是一本研究法国历史作家米什莱的专著。但是,这本书不谈米什莱的经历和思想发展,也不追求通过历史或心理根源去解释什么,而是力图找出其人全部作品中的结构性主题。巴尔特认为这样才能恢复完整的米什莱。正如后者以独特的文笔再现了历史一样,巴尔特也以独特的结构主义方法重建了一个米什莱,从而开辟了文学批评的新天地。 -
萨德 傅立叶 罗犹拉
《萨德傅立叶罗犹拉》为“中期”巴尔特的四个中篇论述的汇集。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它们具有实质的主题同一性。符号学家巴尔特通过对西方思想史上的三大主题——性,信仰,社会正义——的经典分析,一方面突出了其本人的语言学主义观点,另一方面揭示了西方思想史上的宗教主义性禁忌(萨德)、原罪论(罗犹拉)和社会主义的始源之一:乌托邦幻想主义(傅立叶)。 表面上这本小册子不过是对几本古典书的读解分析,实质上,巴尔特在此对西方思想史上的基本价值做了彻底怀疑主义的呈现。而对西方思想史的批评,不难立即扩展为对人类文明普遍价值的理性主义质疑。 -
埃菲尔铁塔
这本小册子是罗兰· 巴尔特最为脍炙人口的分析性抒情散文之一,文字优美,内容深刻,对埃菲尔铁塔的现代化空间和巴黎的历史性时间,穿插描绘,互为衬托。作者还从结构观点阐释了埃菲尔铁塔的技术美学,读后不免令人对此世界纪念碑产生无限遐思。本书出版以来,读者赞赏不绝,后由著名摄影师配以大量历史图片和文字说明,遂使其成为一部有关埃菲尔铁塔的历史美学文献。 -
文艺批评文集
《罗兰·巴尔特文集:文艺批评文集》汇集了作者1963年以前发表的部分文章和“序言”。这些文本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依据符号学理论就文学、艺术、批评等所提出的使人耳目一新的见解;二是对部分符号学理论做了简明生动的阐述,这些阐述大多结合日常言语活动和文学艺术创作的实际,所以阅读起来并不枯燥乏味。 《罗兰·巴尔特文集:文艺批评文集》预示着作者符号学研究的开始,也为其后来的多部符号学专著打下了基础。 1971年序 初版序 对象世界 对象文学 波德莱尔的戏剧 失明的大胆妈妈 布莱希特的革命 戏剧服饰的病态 文字文学 如何再现古代 何种戏剧的先锋派? 布莱希特批评的任务 “想要在使我们冲动” 最后的快乐作家 不存在罗伯一格里耶流派 文学与元言语活动 塔西佗与忧郁的巴洛克风格 《巫婆》 《扎齐在地铁里》与文学 工人与牧师 卡夫卡的回答 关于布莱希特的《母亲》 作家与写家 当今文学 彼此 文学与不连续性 杂闻的结构 关于罗伯一格里耶 有关符号的想象 结构主义活动 拉布吕耶尔 眼睛的隐喻 两种批评 何谓批评? 文学与意指 术语对照表 附论 …… -
偶遇琐记 作家索莱尔斯
这本书包含《偶遇琐记》和《作家索莱尔斯》两部分。 前者由罗兰•巴尔特在摩洛哥旅游时的一些生活散记、通常意义的两篇散文和在“巴黎的夜晚”名下的16篇日记组成,典型的巴尔特式片段写作,赋予了这些作品以独特的意味。 后者包括罗兰•巴尔特在不同时期发表的6篇评述索莱尔斯作品的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对索莱尔斯的文学探索采取了肯定的态度,积极评价了这些探索在符号学方面的重要意义。 -
中性
本书为罗兰•巴尔特在法兰西学院1977—1978学年年度研究班课程的讲义。 罗兰•巴尔特去世前在法兰西学院讲授了三年“文学符号学”讲座,“中性”是第二年的课程主题。在这部迟至2002年才发表的讲稿里,巴尔特秉承其在就职演讲中预告的创新精神,把“中性”这个语法概念延伸到哲学、意识形态、社会行为、性观念等不同领域,即一切能够破除或避开以二分法为标志的聚合关系的思想和行为。巴尔特解构了“中性”的23种正面和负面的表征或“闪现”,并广征博引老子、古希腊哲人、卢梭、波德莱尔、托尔斯泰、本雅明、纪德、尼采和凯奇等人的思想,从而揭示了非冲突性的“中性”对于西方伦理学、哲学、政治学和语言学话语中的习常观念所具有的丰富意义。 -
明室
《明室:摄影札记(罗兰·巴尔特文集)》作者应《电影手册》杂志之邀写成的,在摄影评论界声誉卓著。巴尔特在书中选了十几幅过去的和当代的、著名的和无名的照片,穿插在文本之中,作为评说的对象。在书中,巴尔特不讨论摄影师与照片之间的关系,而以观看照片的人与照片之间的互动为考察的中心,构筑了自己关于摄影的理论框架。他把照片的意义分成两个部分:意趣(Studium)和刺点(Punctum)。前者是摄影师通过作品向观众所展示的可以理解和交流的文化空间;而后者则是照片中刺激和感动人的局部与细节,也即让人为之着迷和疯狂的地方。 巴尔特对摄影的思考经历了从符号学结构主义到现象学的转变。作者在《明室:摄影札记(罗兰·巴尔特文集)》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已经不局限于摄影这个讨论对象,而是突破到更大的文化领域,尤其在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上,发人深省。同时,《明室》与其说是一篇讨论摄影的论文,不如说是巴尔特自己的情感大写意,在该书的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厚的情感体验,这也正是《明室》别具一格的地方。 -
符号学原理
《符号学原理》一书的作者为法国首屈一指的文学和文化符号学家,本书为作者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代表作,20世纪60年代发表以来,风行世界各国,已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经典之一。本书涉及语言学、文学理论、文化理论等广阔人文领域,对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基本方法论,提供了一份简明教材,适合于关心美学、文艺理论、文化理论的广大读者研读。全书内容深入浅出,既是一部符号学导论,也可作为有关文艺理论和符号学的长期参考读物。 -
罗兰·巴尔特最后的日子
该书围绕着罗兰•巴尔特去世之前几年中的生活与精神状况展开,采访了他的众多朋友和学生,用文学式的笔法勾勒出巴尔特在讲课、写作、家庭和社交方面的种种情态,写出了他晚年因丧母而极度“哀痛”、因“同性恋”问题而备受困扰的暗色生活。 作者意在把读者带入这位思想大师的内心深处,探寻他的人生和作品,在学术明星的形象之外,展示其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面貌。 -
小说的准备
《小说的准备》由四个不同部分组成,包括两次课程讲演系列(“从生活到作品”;“作为意志的作品”),两次研究班系列(“谜园隐喻”;“普鲁斯特和照片”)。四个部分之间没有主题方面的直接关联,但彼此之间存在着思想方向上的统一性。《小说的准备》可视为作者借研究写作为名进行的一次“准诗体”的文学伦理学自白。 -
写作的零度
《写作的零度》(罗兰·巴尔特文集)由三个独立部分组成。《写作的零度》相当于一份早期结构主义文学宣言,针对萨特“什么是文学”的问题提出了摆脱激进文学倾向的中性文学观,对法国存在主义和左翼文学提出了深刻的批评,显著影响了其后西方当代文学思想的发展。《新文学批评论文集》包含了作者对若干法国文学经典作品所作的细腻分析,被视为结构主义文学篇章分析的典范。《法兰西学院就职讲演》为作者就任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典礼上的演讲词,相当于作者晚期文学思想的另一份宜言书。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