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道德

  • Just Babies

    作者:Paul Bloom

    From John Locke to Sigmund Freud, philosophers and psychologists have long believed that we begin life as blank moral slates. Many of us take for granted that babies are born selfish and that it is the role of society—and especially parents—to transform them from little sociopaths into civilized beings. In Just Babies, Paul Bloom argues that humans are in fact hardwired with a sense of morality. Drawing on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at Yale, Bloom demonstrates that, even before they can speak or walk, babies judge the goodness and badness of others’ actions; feel empathy and compassion; act to soothe those in distress; and have a rudimentary sense of justice. Still, this innate morality is limited, sometimes tragically. We are naturally hostile to strangers, prone to parochialism and bigotry. Bringing together insights from psychology, behavioral economics, evolutionary biology, and philosophy, Bloom explores how we have come to surpass these limitations. Along the way, he examines the morality of chimpanzees, violent psychopaths, religious extremists, and Ivy League professors, and explores our often puzzling moral feelings about sex, politics, religion, and race. In his analysis of the morality of children and adults, Bloom rejects the fashionable view that our moral decisions are driven mainly by gut feelings and unconscious biases. Just as reason has driven our grea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he argues, it is reason and deliberation that makes possible our moral discoveries, such as the wrongness of slavery. Ultimately, it is through our imagination, our compassion, and our uniquely human capacity for rational thought that we can transcend the primitive sense of morality we were born with, becoming more than just babies. Paul Bloom has a gift for bringing abstract ideas to life, moving seamlessly from Darwin, Herodotus, and Adam Smith to The Princess Bride, Hannibal Lecter, and Louis C.K. Vivid, witty, and intellectually probing, Just Babies offers a radical new perspective on our moral lives.
  • 正义之心

    作者:[美] 乔纳森•海特(Jonathan

    [内容简介] ☆ 一个你认为颇有价值的决定在别人眼里可能一文不值,一个人眼中的恐怖分子可能是另一个人心中的自由战士——为什么人与人、群体、党派、政府与民众、宗教派别、甚至国家之间总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人类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道德阵营,但人们真的就不能好好相处吗 ? ☆ 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TED演讲人乔纳森•海特认为,我们并非像自以为的那么理性和正义,正义之心凝聚人心,但也具有盲目性。“道德”有时会是制造纷争的根源,因为人人都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这让我们轻易去批评、厌恶、甚至干涉相异于己的信念,这也正是造成人与人之间隔阂和冲突的原因。 ☆ 在《正义之心》中,海特教授从道德的社会直觉模型讲到道德的6个基础,继而详细阐述我们具有群体归属性的正义之心,书中立足于详尽的科学研究回答了人们该如何跨越宗教与政治分歧,从而达成互相理解以促成合作型社会的建立这一目标。这是一本令人惊奇又极富挑战性和说服力的经典著作,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瞠目结舌,最后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编辑推荐] ☆ 著名心理学家、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获得者、伟大的思想家、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畅销书《象与骑象人》作者、TED演讲人乔纳森•海特最新力作。 ☆ “人类认识自我本性的里程碑著作。”——《纽约时报书评》 ☆ 道德心理学的革命。 ☆ 为什么人类会因政治与宗教产生分歧?人类的正义之心到底从何而来,又将往何处而去? ☆ 涵盖道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神经系统学、遗传学、发展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经典著作,汇集了这些领域中最新的科学研究与成果。 ☆ 湛庐文化出品。
  • 革命道德

    作者:威廉·H.布兰察德

    从劳伦斯到卢梭,从列夫・托尔斯泰到甘地,从马克思到格瓦拉……该书在革命者那些耳熟能详的日常行为背后,发掘出令人惊诧的心理动力源泉。作者有意回避“革命问题”社会结构分析的康庄大道,而迂回潜入革命者精神世界分析的丛林险境,将惊心动魄的“革命事件”转换为“政治人物”意欲不止的理想激流。作者放弃了以性压抑为核心的传统精神分析方法,而把“内疚负重”向“拯救责任”的快感升华,看成革命者的无意识动因,从而在被人忽略的视角上,描绘出另一幅陌生的革命画卷。
  • 殺戮的艱難

    作者:張娟芬

    始於法務部長王清峰下台,2010年死刑議題自此開始延燒,媒體與大眾輿論在殺與不殺之間擺盪。作者張娟芬於此書回溯沸沸揚揚的2010年,親身採訪死刑犯,讓大眾看見死囚在罪刑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剖析台灣司法制度在執行死刑上尚存在的缺失與不健全,讓大家深思以暴制暴之下仍暗藏的問題。本書提供一個空間更寬廣的思考平台,讓社會大眾能以更多元的角度來衡量生命的重量。
  •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作者:茅于轼

    本书着重从两个方面讨论道德问题。第一是对道德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用大家都同意的简单逻辑来分析各种道德主张的矛盾性和一致性,指出每种主张隐含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可以推广到何种程度,其界限何在。道德说教之所以苍白无力就在于缺少理性分析。说教者板着面孔,说出一堆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的主张。叫人觉得滑稽可笑。其实。道德问题中充满着引人人胜的矛盾论证,它常引起喜欢思考的人的兴趣。第二是大量结合我国经济改革以来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来展开理性分析,而不是在纯粹的形式逻辑里兜圈子。不仅报刊上有趣的新闻报道可以用作我们的素材,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出发点。越是我们熟视无睹的事,越能体现大家共同认可的规则。对这类现象作深层次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了解自己、反省自己,并看出我们应朝什么方向来修正自己的道德观念。
  • 心理医生的窥视

    作者:伯李伟

    《心理医生的窥视》是一篇角度和手法还有想法都很特别的小说。本文通过心理治疗这个独特的角度,揭示出两个主题:1、现代社会中,人人有病,人人都有不为人道的隐秘世界;2、在社会道德整体性堕落的环境中,坚持道德底线的人处于艰难生存状态,维护道德也不得不采用非道德的手段(用心理学治疗的过程中窥视病人内心)…… 久不临床的心理专家收治了几个不寻常的病人。随着治疗的进程,他窥视到了一幅幅欲望、混乱、迷茫的社会道德画卷:(第一个病人)单纯的青年人亲历过瞠目结舌的淫乱场面,(第二个病人)位高权重的官员曾被“鬼魂”吓得神经失常,(第三个病人)光鲜的电台主持人竟然长期忍受性虐待……心理专家企图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保留一点道德和单纯,但最后都无法挽救。原来所谓内心世界,时刻都在表面,探究治疗本身就是误区。 与此同时,这座城市正在酝酿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暴,专家的病人和利益相关人都牵扯其中,仿佛一切都是上帝设的一个局,仿佛一切在窥视到别人内心之前就已经被上帝窥视…… 《心理医生的窥视》适用于:大众读者、心理学爱好研究者、白领女性、有窥视心理的人。
  • 金钱不能买什么

    作者:迈克尔•桑德尔 (Michael San

    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ISBN:9787508636597,作者:迈克尔J. 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 著
  •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

    作者:叔本华

    本书所收录的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讨论人的道德、自由的5篇文章。道德或者不道德在叔本华的哲学中有着精确的含意界定,道德关乎人的意欲(本性),与智力、认知没有直接的关联。探究的就是人的本性及其发挥的规律,还有就是道德在人生中的含意。 人的总体命运却是沉重残酷的,那是挣扎、受苦和死亡的命运。 一个人受的苦越多,就越早达到生活的真正目的;而一个人生活得越幸 福,就越发延迟达到这一目的。 事实上,痛苦是一个净化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只有经过这一净化过程才会神圣化,亦即从生存意欲的苦海中回头。
  •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作者:Michael Sandel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justice in our society and our lives, Michael Sandel reveals how an understanding of philosophy can help to make sense of politics, religion, morality - and our own convictions. Breaking down hotly contested issues, from abortion, euthanasia and same-sex marriage, to patriotism, dissent and affirmative action, Sandel shows how the biggest questions in our civic life can be broken down and illuminated through reasoned debate. "Justice" promises to take readers - of all ages and political persuasions - on an exhilarating journey to confront today's political and moral controversies in a fresh and enlightening way.
  • 道德的重量

    作者:[美] 阿瑟·克莱曼

    一位越战英雄,在离开战场三十年后,家庭圆满、事业有成,却为何自责悔恨、郁郁而终? 一位在非洲从事人道救援的年轻女性,在经历战乱、腐败、贫穷和疾病的威胁后,为何仍能鼓足勇气,继续艰难的奉献工作? 一位在文革时期被好友出卖、受尽磨难的医生,当有机会复仇时,为何会选择将手中的刀剑轻轻放下? 美国知名人类学家和精神病医师阿瑟•克莱曼,费时数年对这些“苦难经验”细致观察和体验,并以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和无常,并超越地方性价值观所带来的的限制,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 反对完美

    作者:(美)迈克尔·桑德尔

    《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是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继《公正》、《金钱不能买什么》之后,又一次从社会热点入手,激发我们通过理性思考更深刻地把握现实问题的著作。 在书中,作者敏锐地指出,人类利用高科技手段追求完美正在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父母将可以在基因超市中自由定制子女的先天特质;运动员将可以通过基因改造提升赛场表现;学生将可以通过服用记忆药片代替寒窗苦读……这究竟会带来个体的彻底解放,还是社会的无限混乱? 桑德尔指出,人类利用科技追求完美,貌似是大众的狂欢,实则蕴藏着深深的危机——维系人类社会的道德基础很可能坍塌,人类在宇宙间的地位也会错乱。在清晰的论证和简洁的语言中,我们将逐渐体会到在 “反对完美”立场的背后,作者对人在天地中位置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作者:(法)柏格森

    《汉译经典032: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是亨利+柏格森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柏格森哲学思想在人文—社会领域方面的一次集中运用。《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柏格森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 Justice

    作者:Michael J. Sandel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内容简介:如果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而向他提供致命性的药物,你认为这是对生命的亵渎吗?如果一个人的死能换来多数人的生,你会牺牲那个人面让自己和同伴们活下去吗?如果改进汽车的致命缺陷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你会愿意为此付出高额的改装费用吗?如果-项合同与传统道德桕冲突,法院判决合同无效,你会认为法院的判决是公正的吗?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年代,我们的行为选择总在人性和物质性之间摇摆不定。当我们遇到生死抉择的时候。我们常常因为尊重人的基本权利而违背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原则;因此我们才会认为,19世纪遇险的英国船员为了存活下去杀死并吃掉一个病弱的奴仆,是有悖人道的。但是,当我们口口声声说个人的生命权利至上时,为什么像福特汽车这样的企业却会给生命贴上价格标签?如果我们尊重个体的权利。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又会反对同性婚姻?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思潮、我们的正义观。正陷入尴尬的两难选择当中。我们甚至怀疑法律是否公正,因为法律无法回避个人的道德判断,无法做到中立。这多少让习惯了传统道德观念和固定思维的我们感到不安,但这种不安,却能让我们的理性精神保持清醒的状态。 我们清醒的理性和人类的良知,会促发我们去寻找有关“公正”的“出路”。这条道路既能体现我们社会规范的人性,又能体现客观性。而这正是“世界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寻找的有关公正的第三条进路:培养我们每个人的德性,作出我们应该作的、公正的选择。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中文最新超值版火热上市,点击进入 海报: 点击链接进入中文版: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 法律与道德

    作者:庞德

    “美国法律文库”是“中美元首法治计划”(Presidential Rule of law Initiative)项目之一,该项目计划翻译百余种图书,全面介绍国高水平的法学著作,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法律图书引进项目。“美国法律文库”著作将陆续推出,以飨读者。
  • 责任与判断

    作者:[美] 汉娜·阿伦特

    《责任与判断》一书完整收录了汉娜·阿伦特生命中最后十年的讲演、报告及随笔,由纽约新学院大学阿伦特研究中心主任杰罗姆·科恩编辑出版,他曾长期担任阿伦特的助手,是阿伦特和布鲁歇尔夫妇遗稿的保存者。 《责任与判断》集中探讨了与恶的本质及道德抉择相关的基本问题,代表性文章为“论道德哲学的若干问题”。回顾20世纪的多重政治危机,其困难和挑战的核心并不在于人们对道德真相的无知,而是道德真相竟不足以作为标准,指引人们作出判断。道德的崩溃反映出的乃是西方思想传统的大断裂。 本书将再次让读者领略到阿伦特思想的渊博与深刻,及其用哲学思考分析当代政治问题的突出能力。
  • 道德情操论

    作者:亚当·斯密 (Adam Smith)

    《道德情操论(全译本)(买中文送英文)》是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他一生中共修订出版过六次。全书共有七卷,主要阐释了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斯密反对神学家用宗教来说明道德的根源,而是把人的本性中所固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这种道德情操永远植根于人的心灵深处,这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在该书中,斯密还继承了以《沉思录》为代表作的斯多葛学派的道德哲学思想,把“内心平静”而不是“物质享乐”看作人生幸福的重要标志,将人性中利他和利己这两种本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之后出版的《国富论》奠定了道德哲学的基础。《道德情操论(全译本)(买中文送英文)》相比《国富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它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道德情操论(全译本)(买中文送英文)》买中文版赠送英文版。
  • 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

    作者:古多·克诺普

    “他们一生都将不再有自由”,1938年希特勒发出的这个阴森恐怖的威吓变成了几百万德国男女的命运。这们独裁者为“他的青年人”将“一体化”做了具体的规划:10岁参加少年队,14岁参加希特勒青年团,然后加入纳粹党,然后再参加青年义务劳动军以及应征参加国防军。战争中,这一代青年男子做出了无谓的牺牲,青年女子则在前线野战医院或者家乡做出了她们的贡献。 本书是第一本综合性介绍希特勒青年团运动和其他一些被希特勒第三帝国利用负责向德国年轻人灌输纳粹理论的青年组织的书。第三帝国通过这些组织将德国一代的年轻人牢牢地控制了,并对这代年轻人进行了精神压迫和剥削,直至今天,一些前纳粹青年组织的成员还无法忘记自己在那黑暗年代所扮演的不光彩的角色。 希特勒所设计的让德国一体化的目标将整个德国社会带入了纳粹的统治中。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从孩提时代开始就受到国家的全面控制,并且被灌输加入纳粹党保家卫国的思想。上百万的德国年轻人被希特勒所鼓吹的扩大生存空间和种族主义理论所迷惑,纷纷加入纳粹青年团,而一小部分抵制纳粹统治的年轻人则被逐出德国并且受到种种迫害。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使许多的年轻人对纳粹的幻想一夜破灭。 本书的作者通过对近1000多名前希特勒青年团成员的采访,通过他们对那些可怕的,痛苦的过去的描述而攥写了本书。
  • 道德箴言录

    作者:[法] 拉罗什福科

    《道德箴言录》是法国著名思想家、格言体道德作家拉罗什福科的巅峰之作,它并不是一堆规范和训条的集合,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是一系列对人们行为品质的分析和描述,揭露人们实际上在做什么、想什么,它类似于一部道德心理学著作。《道德箴言录》在问世以后,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一方面许多人感到它痛快淋漓地说出了人们想说的话,揭露了当时上流社会、宫廷贵族中的道德腐败和伪善,因而热烈地欢迎它以至于作者在第五版序中说“公众对它们的溢美目前已超过了我能为它们说的好话。”但另一方面它也受到了不少责难和指控,这一点从他最后留下的几段箴言中可以看出,例如:”人们反对这些揭露人的内心的箴言的原因是:他们害怕被揭露。”
  • 道德箴言录

    作者:拉罗什福科

    序言“三思”译丛编委会 致读者 1678年版《道德箴言录》 遗下的箴言 删去的箴言 附录:拉罗什科福为1678年版编制的索引表 (数目为箴言序号) 拉罗什福科生平年表 拉罗什福科和他的《道德箴言录》 ——译者后记
  • 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

    作者:[法] 卢梭

    本书为卢梭的一篇重要论文,为法国第戎科学院1749年公布的有奖论文竞赛题目,并被评为最佳,获得了该院颁发的金质奖章。这篇文章独树一帜,把论述重点放在抨击社会风气的日趋败坏上。其中心思想是:科学和艺术是伤风败俗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和艺术会造成人类道德的普遍堕落。在人们陶醉于科学和艺术的兴盛的时候,他大声疾呼,提醒人们,要把重振道德作为当务之急。只有这样,风俗才能日趋纯朴,社会的发展才能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