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现象学

  • 主体性和自身性

    作者:[丹] 丹·扎哈维

    本书是目前享誉英美和欧洲的中青年现象学家丹·扎哈维关于主体性和自身性研究的最新力作。在本书中,作者没有将目光仅局限于现象学内部,而是试图通过多学科(分析哲学、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讨论将现象学置于真正的对话之中。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作者在追随现象学传统的同时也将其所面对的问题放置在了当代学术探讨的背景下,加入当前有关自身、意识、主体性、自身觉知等问题的讨论,使得现象学的思考得以展现其持久的生命力以及在当代的适用性。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推动对主体性和自身性的进一步研究。
  • 身体与情感

    作者:赫尔曼·施密茨

    《身体与情感》是当代德国新现象学创始人赫尔曼•施密茨的一本专题性著作,是德国颇有影响的《革新的治疗学和人文科学》丛书之一。丛书编者序言中的评论可以作为了解本书价值的重要依据:“《身体与情感》汇集了当代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身体哲学研究者关于身体与感情专题的论文。该研究结果广泛地运用于医学和心理学领域,为人类开拓了新的视野,以研究人的身体为出发点,探索人本身、人的历史、人与周围群体的关系、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由此而形成了一门新的哲学。对身体的感受,兴奋、身体反应等情绪及环境对情绪的影响作不同的分析,由此而产生了‘哲学治疗法’。这对临床医学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范例,这种范例基于并超越了深层次的心理学评价,使人们能重新理解‘以身体为出发点’的心理学治疗法。重新理解各种临床医学现象,并且能够为治愈病人提供无数的治疗方案。我们出版的这本书,具有活泼的思维、清晰的思路、全新的观点及对临床医学重大的意义,这是心理治疗学和人类科学领域里的一大革新。迄今为止,大多数的心理治疗方法都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理论,诸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莱西和洛文的生物能量分析法,佩尔的形象治疗法,如今仍无法解决那些由生物、物理基本方案所产生的问题。赫尔曼.施密茨的这部著作将人本身的经验作为出发点,揭示了人是如何通过身体内的各种迹象和本能的身体反应,对主观意识作出反应的,由此发展成为一种主观意识模式,当作感受、知觉、认知实践的生成物,它非常接近在以身体为目标的心理治疗中所出现的现象。”
  • 现象学和拉康论精神分裂症

    作者:[比利时]阿方斯·德·威尔汉斯,[美]威

    《现象学和拉康论精神分裂症:在脑研究十年之后》致力于阐述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心理学机制。当一个听了我精神分裂症的讲座的学生告诉我这个讲座使她发生了改变时,我感受到这些观点蕴含有使人解脱的力量。那位学生告诉我:她的父亲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关于这种疾病的生物学知识曾使她确信她自己也将会不由自主地患上这种病,因此她一度对父亲很愤怒。而当她从我的讲座中了解到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成因后,给了她新的希望,使她知道患精神分裂症对她来说并不是必然的。她认为自己可以更加注重心理因素。这位学生告诉我:现在她对父亲的感情不再是愤怒而是怜悯。
  • 儿童的秘密

    作者:马克斯・范梅南,巴斯・莱维林

    《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通过现象学的研究发现,秘密是人生成长的一个关键的方面。它向我们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秘密是如何让孩子们明白和意识到自己逐渐拥有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这种认识反过来又帮助他们形成一种自我感、责任感,以及自主性和人际交往间的亲密性。这项研究还让我们认识到能够拥有并保守秘密是儿童走向成熟和独立的一个标志;能够与自己最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更是儿童成长和成熟的表现。书中大量的有关儿童对秘密体验的原原本本的叙述,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认为秘密是不好的、不健康的和不应该有的这一传统的错觉,并深刻地揭示了儿童的秘密与其成人之后的生活之间所具有的微妙关系。
  • 论移情问题

    作者:[德]艾迪特•施泰因

    《论移情问题》作者艾迪特•施泰因是德国著名现象学家胡塞尔生前最得意的女弟子。《论移情问题》是施泰因在胡塞尔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历史发展和现象学考察中的移情问题》的现存部分,这几部分总体上也构成相对完整的统一体。该书是首次运用现象学方法对移情与他人之构造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部具有原创性的现象学著作。 施泰因试图系统阐明移情现象学,并将其运用到诸如身体、心灵、个体、精神人格等观念的现象学起源上来。她从现象学出发,试图在一种本质分析中来规定对陌生主体及其体验的经验,这构成了其思考的方法论起点。在对同时代其他关于移情的描述和对把握陌生意识的发生学理论的研究中,获得了移情概念的明晰性和对移情行为的理解,对现象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移情本质的澄清引导施泰因走向构造问题,并由此出发去分析移情理论所讨论的客观性是如何通过意识被建构的。 国际哲学协会联合会(FISP)主席、爱尔兰学者德莫特•莫兰(Dermot Moran)教授认为 ,“她对位格、主体间性、社会和公共世界的构造等论题的思考要比萨特、梅洛-庞蒂和列维纳斯等人对类似论题的著述早几十年。”
  • 存在的一代

    作者:伊森•克莱因伯格(Ethan Klein

    德里达说: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任何严密的哲学家都无法回避与海德格尔的“争论”。 海德格尔的学说在法国扎根的过程是紧张的,也常常激起人们的强烈情感,不断重现的海德格尔事件说明了这一点。伊森•克莱因伯格研究了1927至1961年间海德格尔哲学在法国受到的最初三轮“解读”,追溯了从海德格尔开始经过布朗肖和列维纳斯、梅洛-庞蒂及拉康直到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的思想以及在20世纪60年代崭露头角的一代思想家之间的传承关系,也讨论了海德格尔的政治选择的复杂性质以及这些选择的后果的问题。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将虚无描述为一种“盘缠在存在中心的蠕虫”……就好像萨特的蠕虫一样,海德格尔哲学现在深深地扎在法国现代哲学的核心处。它处于法国理智思潮的中心,然而它啃噬着它已成为其一部分的这个传统,对这个传统而言,它是陌生的、不可分离的,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缺少的。 ——伊森•克莱因伯格
  • 过去之谜

    作者:[法]保罗·利科等

    《过去之谜》中利科将在文化视阈中对此问题进行阐明,从而达到一种不同寻常的系统性的影响,这也正是利科这些思考所取得的效果。①在如此众多的、以密集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主题——历史与想象、对记忆的伤害、创伤、遗忘与宽恕等等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20世纪集体的暴力体验所留下的痕迹;这仿佛是在历史反思中留下抽象伤疤并“引发思考”的痕迹。早在1955年,他第一次发表历史哲学回顾作品《历史与真理》②时,利科就深信:在面对这种体验之时历史地存在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不应该被其他问题(如历史地思考或思考历史意味着什么等)所取代。哲学“生发于这些问题的统一之中,而死于对它们的分割之时”。③利科试图抽象地思考这些体验,但他并不建议我们回归古典历史哲学。在他看来,后者似乎由于过早地涉及历史的终结问题而声名狼藉,因为这种草率事先将任一将来都简化为这一终结的过去。与这种草率相对立,是否只有在“历史”将自己局限于作为关于过去者或“曾在者”的知识时,将来的开放性、它原本的将来性(Zuktinftigkeit)才能得以保存?这一推论正是利科所要反驳的,不过他并不是要回归一种预先被理解为整体的历史目的论。
  • 历史与真理

    作者:(法)利科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解释学的创始人保罗・利科继其《意志哲学》之后的第二部主要著作,是一部论文集。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性的,中心点是历史和历史学家的真理。第二部分是事件性的,讨论文明和文化的各种主题,如工作、暴力、言语、焦虑等等。作者以现象学的方法为基础,阐述其关于历史研究的观点,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等的历史观,对一系列政治事件和背景作了深入探讨。由于这部论文集,利科获得了历史哲学家的称号。
  • 技术与生活世界

    作者:唐•伊德

    《技术与生活世界:从伊甸园到尘世》是当代最重要的探讨技术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技术与生活世界:从伊甸园到尘世》从人文的视角,梳理了工具和技术在人类生活、历史和人类认知、体验中其的作用。强有力地分析了技术和工具所具有的人文性和文化性,技术与工具是人类生活世界的一个部分,同时也对人类生活起到了巨大的塑造作用。技术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在此得到了生动、丰富的说明。
  • 活的隐喻

    作者:(法)利科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继《意志哲学》和《历史与真理》之后的第三部主要著作,是关于隐喻的专著。全书由八篇论文组成,分别阐述了隐喻与符号学、修辞学、语义学、诗学和诠释学的关系与理论。作者系统介绍了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以及西方近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一直到现代语言学家对隐喻的看法,并从词汇、句子等不同角度对隐喻这一千古之谜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正是基于对隐喻问题在语言哲学和诠释学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利科从修辞学、语义学、符号学和诠释学的角度对隐喻作了深入的研究。1975年出版的《活的隐喻》一书便是这一研究的具体成果。这是迄今为止阐述隐喻问题的最为详尽的著作,也是利科在70年代写的最为重要的著作。它是意志现象学与成熟的哲学诠释学之间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活的隐喻》由八篇各自独立的论文组成。利科在该书前言中指出:“每篇论文都是一条独特路径的一段,这条路径始于古典修辞学,经过符号学和语义学,最后达到诠释学。从一门学科向另一门学科的过渡与相应的语言学实体,即,语词、句子,话语的过渡相一致。”在这本著作中,利科再次显示了他的博学多识和出色的分析技巧以及由小见大的远大眼光。
  • The Eyes of the Skin

    作者:Juhani Pallasmaa

    Since the book's first publication, interest in the role of the body and the senses has been emerging in both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 and teaching. This new, revised and extended edition of this seminal work will not only inspire architects and students to design more holistic architecture, but will enrich the general reader's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around them. The Eyes of the Skin has become a classic of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consists of two extended essays. The first survey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ocular-centric paradigm in western culture since the Greeks, and its impact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and the nature of architecture. The second examines the role of the other senses in authentic architectural experiences, and points the way towards a multi-sensory architecture which facilitates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ntegration.
  • 符号

    作者:梅洛-庞蒂

    《符号》对法国当代哲学进行研究,收录的哲学论文有:《间接的语言和沉默的声音》、《哲学和社会学》、《哲学家和他们的影子》等。
  • 会意集

    作者:倪梁康

    《会意集》是一篇学术随笔。收录的作品都有着作者深入的研究成果,深刻分析了哲学这一概念的方方面面。文章入木三分、笔力雄健、观点新颖,表现了作者独具的思想慧眼。广大读者不妨细细品味,一定让你回味无穷。
  • 场所精神

    作者:[挪] 诺伯舒兹

    《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仍主张艺术作品的概念系生活情境的“具现”(concretization)。人的基本需求在于体验其生活情境是富有意义的,艺术作品的目的则在于”保存”并传达意义。总之,早期著作的目的在于以具体的建筑观点来认识建筑,目前我仍以为这种目的是最重要的事。今天许多混乱的产生是由于一些人在谈论建筑时东拉西扯所造成的。因此我将反映出建筑的信念:我并不同意风土的或纪念性的建筑是一种奢侈品,或是某种“感动大众”的东西(如拉普普(A.Rapoport)所言)。建筑没有什么不同的”种类”,只有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解决方式,藉以满足人生在实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
  • 时间现象学的基本概念

    作者:[德]克劳斯·黑尔德

    克劳斯·黑尔德为德国乌珀塔尔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现象学学会前主席。此书由克劳斯·黑尔德教授在北大的6个讲座组成。这些讲座主要梳理了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至胡塞尔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对时间问题的探讨。其中,现象学的时间问题探讨是重点。讲座文稿文风活泼,语言清晰。
  • 知觉现象学

    作者:[法] 莫里斯·梅洛-庞蒂

    《知觉现象学》是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代表作。他通过身体解读人的知觉行为,用了大量的生命科学的实证例子为依据,而整个知觉现象学是建立在胡塞尔的内部时间意识现象学基础之上的。
  • 演讲与论文集

    作者:(德)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的这个集子收有十一篇文章,除一篇作于1936-1946年间,其余均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1950-1954年)的作品。全部文章并没有简单地按创作的时间次序排列起来,而是被编为三组。第一、二组各为四篇,第三组为三篇。既分三组,自然就有个“主题”的问题了。第一组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对“存在历史”的“另一个转向”意义上的技术之本质、形而上学之终结问题的思考;第二组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对存在的“聚焦”运作以及与之相应的本源性“思想”的思索;第三组的主题是早期希腊思想,是海德格尔对存在历史的“第一个开端”(前苏格拉底思想)的探讨。由此可以看出,本书虽说被标以一个平淡无奇的名称“演讲与论文集”,但作者在篇目安排上决不是任意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前言 第一部 技术的追问 科学与沉思 形而上学之克服 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 第二部 什么叫思想? 筑·居·思 物 “人诗意地栖居 第三部 逻各斯(赫拉克利特,残篇第五十) 命运(巴门尼德残篇第八,第34-41行) 无蔽(赫拉克利特,残篇第十六) 说明 编者后记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 形式显示的现象学

    作者:海德格尔,

    德国著名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1919-1923年)的讲座和论文被视为海德格尔思想的真正开端。作者在其中尝试了以“形式显示的现象学”为标识的思想和表达的革新实践。《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文选》收录海德格尔这个时期的三篇重要论文,外加三个讲座稿的关键章节,为中国读者提供了进入前期海德格尔哲学的基本读物。
  • 生活世界现象学

    作者:(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生活世界现象学》作者埃德蒙德·胡塞尔在西方现代哲学中是一位非常严肃而富有责任感的哲学家。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在人类思想史上创造一门新的哲学学科——现象学。他的学说不仅影响了许多哲学流派,而且还影响到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宗教等领域。《生活世界现象学》一书概括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所有基本问题:从感知行为类型的特殊分析到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核心内涵、从交互主体性的构造研究到生活世界问题的提出,对研究现象学的学者以及对现象学感兴趣的朋友很有启示,人们可从胡塞尔的学说中,依己所需,搜精取真。
  • 面对实事本身

    作者:倪梁康

    《面对实事本身(现象学经典文选)》收录《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区别》、《现象学》、《先验现象学引论》、《现象学与认识论》、《现象学美学》等文章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