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现象学
-
海德格尔与有限性思想
本书辑录了海德格尔的神学论文两篇和论述海德格尔与神学之关系的论文八篇。 学界讨论海德格尔与现代神学的关系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仍未中辍。这一关系主要不是指海德格尔神学著作的影响,而是指其哲学对当代神学的影响。 海德格尔哲学对现代神学思想已有和可能有的影响已经成为现代神学思想的一个事件,研究这一事件的基本意义在于,可以由此搞清基督神学与现代哲学的沟通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样的进展、激发出了哪些神学的现代性问题。 -
情爱现象学
本书是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马礼荣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继其著名的现象学研究三部曲之后,在此书中,从现象学的角度,探讨了爱洛斯现象的问题,他认为现在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的遗忘,存在的遗忘有可能掩盖着一种更为根本的遗忘且由此导致智慧的爱洛斯之遗忘,因此,他提出了基于爱洛斯维度之上的爱洛斯者这一新概念,期望以之为基础,形成一种新的自我观。 -
价值的颠覆
本书所收德国思想家舍勒三篇重要的论文:《道德建构中的 怨恨》、《论害羞与羞感》、《论哲学的本质及哲学认识的道德 条件》,堪可展示出舍勒的伦理意识之现象学社会学的基本结构。 “怨恨”―文从现象学和历史社会学的综合角度,阐明现代市 民社会伦理的起源、形成机制和基本原则,并讨论了现代伦理意 识与古代(基督教)伦理意识的差异,与《论害羞》一文构成了 一个有机的论述框架:羞感作为肯定性的价值感,怨恨作为否定 性的价值,其消其长正是舍勒学术为此忧心忡仲的现代伦理意识 的品质问题。 《论哲学本质》一文则表明了舍勒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 象哲学截然不同的哲学观,通过这篇文章,可以了解舍勒解决现 代伦理意识品质问题的哲学前提。 马克斯・舍勒(MaxScheler)德国思想家,著述有Manfred S.Frings教授主编的十五卷《舍勒全集》。 -
存在与时间
继承了古希腊的思辩传统,海德格尔对于日常语言中的“是”或“存在着”的意指提出诘问,并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的问题。作者力图唤醒对这个问题本身的意义的重新领悟。具体而微的把“存在”问题梳理清楚,而初步目标就是对“时间”进项阐释,表明任何一种存在之理解都必须以时间为其视野。 -
自识与反思
开卷伊始,首先要向读者表明的是:这是一部哲学书。而在说到“哲学”时,笔者每每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笔者认同一个古老的传统,亦即像乔治·米德那样深信,“一个时期的哲学总是解释这一时期最可靠的知识的尝试”。但笔者同时也认同哲学的当下处境,即认同鲁迪格·布普纳所陈述的一个事实:“哲学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变得越来越谦逊。它的历史越长,破灭的希望越多,哲学表现得便越是矜持。”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情绪贯穿在此项研究的整个进程中。对此心有灵犀的读者,或许在阅读本书时会萌发诸多的同感。 接下来还要说明,这里所尝试的是一项概念史或问题史的研究。它带有一个方法与内容上的双重现象学思路轨迹:在研究方法的意义上,它是对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便提出的所谓“文献史应当成为问题史”之要求的顺应:这里所进行的是对一个哲学问题、并且是对近代欧洲哲学基本问题发展历史的追踪研究。除此之外,它还在课题内容的意义上应和了马克斯·舍勒的一个未竟意向,即撰写一部“关于人本身的自身意识的历史”;它应当是一部“人类自身意识在历史的突出点上随着新的跃进而完成的成长上升的历史。” -
理解梅洛-庞蒂
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08-1961),是法国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在现象学、存在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绘画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二十年来,国际学界对梅洛-庞蒂哲学思想的兴趣与日俱增:欧陆哲学在结构主义与现象学方面与梅氏哲学关联紧密,分析哲学传统下的认识论、心灵哲学以及认知科学受到梅氏哲学持续不断的影响。这不仅仅因为梅洛-庞蒂的许多思想精华和精神内涵至今还远没有穷尽;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提出的问题,他希望能够重建感觉物与意义之间原始连接的存在论探索,他发出的精神召唤,他的理论探索方向对处在当代世界中的我们,不但鲜活,而且还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本书集结了16位梅洛-庞蒂哲学的研究专家的文章,既遵从梅洛-庞蒂自身理论发展的历史顺序,又展示他的哲学反思所由生成的世界。编者期望把梅氏的哲学反思从其个人的思考中心释放出来,批评地反思以往建立起来的解释模式,并在当代哲学反思的条件下对其体系性内容加以评判。 -
同一与差异
海德格尔对同一性问题曾经沉思数年之久,在他的著作中一次又一次提到这个命题。他曾指出《同一与差异》是他发表《存在与时间》以来最重要的论著。本书是海德格尔本人编定的《全集》的第11卷,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由作于50年代中后期的三个思想深刻的演讲文本构成,即“这是什么——哲学?”“同一律”“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其中后两者曾以《同一与差异》为名于1957年出版。第二编收录了两篇演讲,第三编收录了两封书信。 -
物的追问
《物的追问》的作者是德国当代知名哲学家、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马丁·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在现当代哲学史上,他以其对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和先验理论的推进著称,《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被哲学界称为"康德第二书"的《物的追问:康德先验原理的学说》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虽篇幅不大,却集中体现了其后期的重要思想。比如其中的附录《恩斯特·卡西尔和马丁·海德格尔之间的达沃斯对话》一文,反映的就是当代西方哲学史上一场著名的思想之争,深刻影响着一批后世的知名哲学家。此书的出版为国内哲学界研究存在主义和海德格尔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读物。 -
心的现象
耿宁先生是汉学家,但更多是一位现象学哲学家。他毕生关注意识哲学或心学问题,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试图了解和把握人类思想史上形形色色的心学思考和观心方法,其中包括胡塞尔现象学、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本书是Iso Kern先生的文集。这部文集几乎收集了他一生发表的所有重要论文,是耿宁先生毕生“心性现象学”思想的文字见证,从中可以看到他的相关思考的细致、深刻与丰富。 -
自我中心性与神秘主义
图根德哈特对现象学和分析哲学都有精深的研究,长期致力于以语言分析的方法解释基本的哲学问题,本书是他的最新著作。 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人类语言的述谓结构出发,详细而富有启发性地阐释了说“我”、合理性、责任能力、好、看重自己、承认以及自我主动化等重要的人类学特征,充分说明了自我中心性以及各种情绪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总是看重自我,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从而必定是忍受它所带来的重负和痛苦。第二部分从自我中心性出发,重新解释了宗教和神秘主义。图根德哈特认为,神秘主义是通过面对世界放弃自我中心性,从而摆脱它所带来的痛苦。在这一部分里,作者对基督教神秘主义、印度宗教、道教、佛教做了大量细致的分析,并最终认为,大乘佛教慈悲的菩萨理想是神秘主义惟一稳固的形式。 导论 第一部分 面对自我 第一章 命题语言与说“我” 第二章 “好”与“重要” 第三章 在实践中的说“我”:自我主动化和责任能力 第四章 副词的、审慎的和道德的好;理智的诚实 第五章 面对生死 第二部分 放弃自然 第六章 宗教与神秘主义 第七章 惊奇 附录 论历史性与非历史性 -
人的自我理解
《当代外国人文学术译丛:人的自我理解•自我意识,主体间责任,跨文化理解》作者秉承胡塞尔现象学传统,运用现象学的方法,从新的理论层面上,对人的自我理解问题进行独特的分析和阐述。通过分析“我”这一指称的独特词法,作者将自我置入一个多元、多中心的背景中,对自我意识,个体与主体间责任,以及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现象学中“自我”理论的重要发展。 -
道德意识现象学
该书是从作者的伦理学主要著作《道德意识现象学》中抽取出来关于情感道德的部分予以重新出版。作者在于苏格兰的启蒙道德哲学相衔接,尤其是与哈奇森和亚当•斯密想衔接,并且设想了一门后基督教的伦理学。这门伦理学产生于公约的权威道德与素朴的利己主义的无意识萌动中,在审美的、道德的品味与各种具有道德特征的情感中春花自身,成为自律的道德,它被理性道德所补充,并系统地被一门形而上学的和泛神论的宗教伦理学所完善。 -
情感的本质与意义
本书是一本论述舍勒情感现象学的专著。舍勒是一位著名的现实学哲学家,但作者着重研究舍勒的情感心理现象理论。全书共分11章,详细地介绍了舍勒的生平与学术活动,并总结和梳理了舍勒的思想来源及他现象学的关键概念:情感、价值、格位与爱。然后对具体的情感现象:同情、怨恨、羞感、悔悟、受苦、信仰与宗教行为等分章一一作了细致的心理分析,最后还对当代人的价值意识的转变作了评述,是一本有较高质量的关于现象学的心理学、人类学专著。 -
同情感与他者
在“本质直观”的天赋上,舍勒独占魁首。根据舍勒的理解,现象学是一种独特的直观行动,把握最原初的实际现象,而非从既有理论引导出来的现象。从基本情感现象学分析出发,舍勒向具体的基本价值感现象推进,分析同情、怨恨、害羞、懊悔、受苦感,恭顺感,广为论者称道,这些分析与他关注的现代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失序问题丝丝相扣,让人叹为观止。 -
交互心灵的建构
西方学者近年来愈益重视在认知科学哲学研究中借鉴和利用欧洲大陆现象学,《交互心灵的建构: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以认知科学研究中广受关注的涉身认知纲领为研究对象,概括和提炼了交互认知的观念,初步探究了认知交互式建构与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等批判和修正笛卡儿主义二元论的现象学哲学的理论关联,并且尝试概括和分析了认知交互式建构对知觉、意义、心身关系等问题可能带来的理论启示。 -
生活体验研究
《生活体验研究》旨在介绍如何从事现象学实践和写作。马克斯·范梅南在书中推出了在教育学和与人相关的诸如心理咨询、护理、卫生健康等科学领域作人文科学研究的一种崭新方法,特别是对阐释型的现象学研究方法提供了详尽的方法论上的解释和大量的研究实例。它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关注人的生活体验以及如何将之建构成一个文本上引人注目并产生浓厚兴趣的研究课题。本书还就如何收集生活体验的原始材料方面提供了一套广泛而系统的方法。这些生活体验的材料构成了文本反思从而产生阐释性洞见的基础。作者间时还讨论了语言在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把人文科学的研究视做一个持续不断、激进反思过程的重要性。作者特别强调了生活中的小轶事、小故事在现象学写作方法上的作用。对于不同的研究问题,作者也提出了如何构建研究文本的方法。最后,作者指出,选择哪一种研究方法本身就反映了研究者为人处事的角度和价值取向。 《生活体验研究》被北美和欧洲的许多大学用做从事教育学和其他人文科学研究的研究生教科书或参考书,并被译成了多国文字,广为阅读。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