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苏格拉底

  • 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

    作者:【美】列奥·施特劳斯

    本书是列奥 施特劳斯的晚期作品,通过对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这两位思想史人物的碰撞来理解“诗与哲学之争”这一古老问题,并重新提起古典政治哲学这一伟大传统。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解读《云》,第二部分解读所有的阿里斯托芬的谐剧。施特劳斯
  • 法治理想国

    作者:周天玮

    周天玮先生是华裔美国律师、法学学者,加州大学法学博士。专攻法学之前,他出身于经济学本科,并在经济学和东亚区域研究领域进行深造。   周先生的律师生涯足迹遍及美国和两岸三地,所从事的法律实务,包括直接投资、创新科技和国际金融等。他通过研究法哲学,去探求中西文明的对话和理解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古往今来的法学文献,提供了一个可以悠游其间的理想境地和无限国度,也成为一种身心安顿的场所。   本书是作者的一项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的构思与设想,用了半年的写作时间才告完成。繁体字版先在台北推出,书名为《苏格拉底与孟子的虚拟对话:建构法治理想国》。繁体字版得到好评,在出版两个月后即告加印。并曾列入《亚洲周刊》香港畅销书排行榜。现商务印书馆获得作者授权出版简体字版,以飨读者。   作者平常留意的法学科目,除了与本书相关的法治问题、法律史和中西法学思想之外,还包括产权经济与国际金融。他近年曾在复旦大学法律研究所开课讲授法律的经济分析,并且定于2001年春季起,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担任兼职教授,讲授国际金融交易与法规等课程。周天玮是中国经略(CHINA AT PAR)的创办人,担任总裁兼执行长,他的电子邮件地址是:chou@cAtPar.com.
  • 不满的苏格拉底

    作者:【美】维斯

    《不满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克力同〉疏证》为“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丛书中的一本,内容如下:在四部与苏格拉底之死有关的对话中,《克力同》最为短小,比起另外三部显得着实微细。有人认为《克力同》是《申辩》的尾声而非《斐多》的序言,那么,《克力同》又是一场怎样的审判?克力同又是谁?苏格拉底对赴死之路高贵神秘的抉择与之有何联系?作者维斯选择了“苏格拉底的不满”,作为对《克力同》解读的关键——缺憾和不满本是生活的常态,只是在柏拉图的戏剧中现身的苏格拉底,一生都在探究哲学,不以俗务为要,其缺憾和不满自然异于常人……
  • 纪念苏格拉底

    作者:(德)哈曼

    《纪念苏格拉底:哈曼文选》参考了德国学术界公认的哈曼研究专家马丁塞尔斯在《哈曼:解除与解释》中的类编,着重选择了哈曼在四个方面的著述:自传、神学、哲学和语文哲学。翻译西方学界诠释西学经典的论著,充分利用西方学界整理旧故的稳妥成就,於庚续清末以来学界理解西方思想传统的未尽之业意义重大。设计这套“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旨在推进学界对西方思想大传统的深度理解。选题除顾及诸多亟待填补的研究空白(包括一些经典著作的翻译),尤其注重选择思想大家和笃行纯学的思想史家对经典的解读。
  • 探究哲学与信仰

    作者:郝岚

    《探究哲学与信仰:基尔克果与苏格拉底》写得明晰而动人,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基尔克果的信仰,也可为柏拉图学者开辟一条进入基尔克果研究的门径。对于那些愿详究基尔克果最重要的文本之一的人,以及对柏拉图对话中的苏格拉底感兴趣的学者,或者任何关切哲学与信仰之关系的人,《探究哲学与信仰:基尔克果与苏格拉底》必然提供格外的玄机。
  • 苏格拉底与政治共同体

    作者:(美)尼柯尔斯

    本书是从一场古代的大论争来读《王制》。这场论争就是:哲学对政治共同体有何作用?也就是说,理论对实践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我们对苏格拉底的赞美不是无条件的,那么在何处应该有所保留?本书即讨论了这样的问题:思想观念能否对政治有所裨益,并为之指明方向,从而增加政治的凝聚力。另一方面,理论家们是否可能将实践者引入歧途,使他们脱离政治现实,从而削弱政治生活的活力。通过这样的探讨,厘清理论与实践之间、思想观念与政治生活之间的关系。 目录 中译本说明 致谢 绪论 第一部分 阿里斯托芬的笑声(《云》) 引言 斯瑞西阿得斯的问题 斯瑞西阿得斯引介思想所 合唱歌:云神们对观众的演说 苏格拉底教导斯瑞西阿得斯 斐狄庇得斯面前的争辩 后果 喜剧的立场 第二部分 政治哲学:柏拉图的回应(《王制》) 引言 第一章 柏拉图对政治哲学的介绍(《王制》卷一) 小引 对话场景 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的会面 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探求正义定义 苏格拉底与色拉叙马霍斯的争论 政治哲学的任务 第二章 城邦中的正义和灵魂中的正义(《王制》卷二一卷四) 小引 格劳孔和阿得曼托斯 猪的城邦及其缺陷 护卫者的天性 护卫者的音乐教育:城邦神话 护卫者的音乐教育:深入思考 护卫者的体育教育 城邦的统一:高贵的谎言与财产共有 在城邦中寻找正义 对照城邦与灵魂 《王制》捍卫正义与阿里斯托芬的《云》 第三章 共产制度与哲学(《王制》卷五一卷七) 小引 苏格拉底的不情愿 天性相同,职业相同 妇女儿童共有 哲人王 政治的危险 第四章 重返苏格拉底视角(《王制》卷八一卷十) 小引 政制和人类的堕落 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 苏格拉底对诗的再度批评 诗以及《王制》二分的和解 阿里斯托芬与柏拉图之间悬而未决的争论 第三部分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的成就(《政治学>卷二) 引言 亚里士多德批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对话中的其他政体 现实政体 立法者名单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回应柏拉图 跋 古典与现代:另一场论争 参考文献 索引
  • 色诺芬的苏格拉底

    作者:【美】列奥·施特劳斯

    本书收录了施特劳斯对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申辩》、《会饮》三篇解释,是施特劳斯研究色诺芬的重要文献。
  • 苏格拉底的困惑

    作者:[美]罗伯特•诺齐克(Robert No

    罗伯特•诺齐克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苏格拉底的精神传人。他总是用他的原创性、力量和开阔的学术视野,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分析能力和生动活泼的学术风格,向我们展示着:研究哲学和阅读哲学是如此快乐的一件事。 本书收入诺齐克数十年写成的22篇文章,全面展示其哲学成就。它没有统一的题材、统一的主题,有哲学论文、书评,也有哲学小说,从不同角度地展示了诺齐克的“苏格拉底式”的精神。 哲学不仅是思想,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被思想所充满、所改变的生活方式……尼采曾要求:你应如此活着,一如你愿意这样的生命可以永恒地重复。这似乎有点苛求。然而哲学确实构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值得从一而终的生活方式。一如苏格拉底最初向我们示范的那样。 ——诺齐克
  • 苏格拉底的智慧

    作者:

    苏格拉底的智慧,ISBN:9787106027957,作者:(古希腊)苏格拉底 原典;刘烨、王劲玉 编译
  • 游叙弗伦

    作者:柏拉图

    苏格拉底的对话,那些探讨诸如虔敬、勇气、德行等的对话,都给我们这样一种音乐感。比如《游叙弗伦》,尽管副标题“论虔敬”是后代学者加诸于此的,但虔敬恰如这首乐曲的主题。 本书篇目结构从忒拉绪洛斯的古本“九卷集”,亦收义疏性专著或文集,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 理想国

    作者:[古希腊] 柏拉图

    哲学大师柏拉图里程碑式大作,西方哲学的源头 张竹明教授全新修订译文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重要对话录、一部典型的大综合的著作,涉及到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会、家庭、宗教、艺术等等诸多问题,而且语言颇富文学色彩,充满了思辨哲理,细细品味,余香四溢。《理想国》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震古铄今。我们要认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文化,就需要追本溯源,了解西方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而《理想国》正是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源头,是留存下来的第一部反映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专著。 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所有的价值都在这本书里了。 ——爱默生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卡尔•波普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中古和近代的一切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 ——伯特兰•罗素 大凡盖世绝伦的经典之作,必能自圆其说,自行付诸实施,自我外化为其所蕴含的神迹。因此,我阅读柏拉图时必定怀有一颗虔诚、恭敬之心。 ——利奥•施特劳斯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一书中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形象,主张“公正即和谐”。 ——成思危 《沉思录》是否能达到《论语》这样的地位很难讲,在西方历史上,能达到《论语》地位的大约只有《圣经》和其他少数几本经典,如柏拉图的《理想国》。 ——梁文道 《理想国》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荐的惟一的西方哲学著作。 ——朱光潜
  • 众说苏格拉底

    作者:C. C. W. Taylor

    苏格拉底是西方历史上最著名、最神秘的哲学家。两千多年过去了,围绕其生平学说仍有许多疑团悬而未解。谁要置苏格拉底于死地?谁对苏格拉底的记述最真?谁受苏格拉底的影响最深?本书在博采百家之长的基础上,再现了苏格拉底的生平行迹,考察了历史上的苏格拉底和各家笔下的苏格拉底之间的复杂关系,剖析了苏格拉底对后世哲学的深远影响。
  • 柏拉图对话六种

    作者:柏拉图

    《游绪弗伦》等六篇对话,基本属于柏拉图的早期对话,围绕苏格拉底去世前后的一系列经历展开。这六篇对话的重要性,它们在柏拉图思想中的地位,并不亚于柏拉图的其他几部长篇对话。 《柏拉图对话六种》是20世纪30年代柏拉图翻译的早期重要成果之一,由张师竹先生从久负盛名的乔维特(B.Jowett)英译本译出,又经张东荪先生参照洛布(Loeb)古典丛书希-英对照本校译。《柏拉图对话六种》通过通篇文言译就,文笔优美。六种对话分别是:《游叙弗伦》(Euthyphro)、《苏格拉底的申辩》(Apologia)、《克力同》(Crito)、《斐多》(Phaedo)、《普罗塔戈拉》(Protagoras)、《美诺》(Meno)。重读译文,可于古典文言语境中,细心揣摩柏拉图的“微言大义”,以达古典学之堂奥。 节选: 其人提议处我以死刑。我则自提议何刑以代之耶?所拟议者必为我所应当受者。夫斯人如我,终身未尝宁息,绝不措意于金钱、产业、军职、官位、议席、政党,——以自审赣直,不宜于此,遂舍此于人己两无裨益之事而弗为。——乃专就公等各人行吾所认为人世最有利益之事业,即历劝公等进德修智,自臻于完善,此当视为较其他诸事为急,凡事皆应按此先后之序而行者吾其以刑科与罚锾为所当受者乎?如斯之人其所当受者为何乎?雅典诸公,果赏罚而得当,则吾必按吾所应受者而提议一种惠施,且正适为吾所需者。此正为贫士所需,欲得暇以从事于劝说者为何事乎?自当无过于供膳于优待馆。②且我之应得斯报乃较公等中有于运动会竞车赛马而得胜者为尤宜。以彼使公等似得乐,而我则使公等真得乐也。而况彼本富,足以自瞻,而我正贫,适需此耳。故若我必须自拟处分为吾所当受者,则日供膳于优待馆是已。 有人将疑我之言此,正犹我前言及陨涕乞怜者,似为傲慢,然其实非也。实因我自信我从未有意害人。现虽不能使公等见信,以今为时太促故耳;然设雅典亦有与他邦相同之法律,凡死罪之决定不得于一日内行之,而必须延至三五日后,则吾信公等必可折服也。特今则决不易一扫厚诬于一时耳。吾既自信未尝害人,故亦不愿有以害己。因不以为自当受害,不自拟刑罚加于其身。
  • 巫师苏格拉底

    作者:(法)居古拉·格里马尔迪

    在这本小书中,作者重新考察了苏格拉底的形象。苏格拉底作为第一个哲学家,使得哲学家成为追求真理的人,通过哲学家们的努力真理变得可知,获得真理将会改变生命的意义。苏格拉底定义了哲学的方法和目的,即通过反思的方法和追求真理,而这种真理也就是灵魂的真理。因此,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其实也就是“认识你自己的灵魂”。这种对于真理的追求,其实是一种贵族姿态;而这种贵族姿态,其实是一种政治姿态,在认识层面追求真和在实践层面追求正义的要求就其根本来说乃是一致的。苏格拉底不满意当时雅典的政治现实,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教育一批年轻人,让这些人通过追求真理而成为有德性的人,成为真正的政治家。苏格拉底的天才,在于发明了治疗灵魂的痛苦的逻辑学,从而使得灵魂有可能从肉身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真正自由地去追求真理,追求正义,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成长为真正的政治家。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灵魂总是饱受各种各样的痛苦的煎熬。这些痛苦可归结为两种,一种是否定性的创伤,也就是因为人的认识、语言与瞬息万变的事实世界的必然差异而导致的痛苦。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无物常住”,面对这样的一个世界,苏格拉底的逻辑学将如何保证灵魂能够获得具有确定性的知识?另一种则是欲求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挫败感,因为欲望的本性总是永不休止地追求它所不能企及的东西,这仿佛注定了人的追求永远没有尽头,人永远无法感到真正的满足。而之所以会如此,似乎是人的本性所注定的。苏格拉底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两种痛苦都令人陷入绝望,苏格拉底对此自然有着极深切的体会,因此,他要让希望重新在人的灵魂中扎根,从而将灵魂从绝望中解救出来。 我们在本书中可以读到,苏格拉底找到了逻辑学这一利器,并首先从语言下手,发动了一场关于语言的革命,重新定义了语词与事物的关系。语言并不是对于事物的命名和述谓,而是通过语言事物才存在,语言使事物存在。苏格拉底赋予了语言一种特殊的魔力,也正因此他的逻辑学才成为巫术。那么,他如何像使用巫术一般使用逻辑学,从而使处在痛苦中的灵魂得以治愈?苏格拉底本人相信他自己教导的学说吗?他是为了达到治愈的目的,才表达了这样一套学说?或者,他是为求知而求知,他所教导的也就是他所深信自己所追求到的真理?这些问题,还是敬请读者们走入文本,且看作者是如何为我们娓娓道来的。
  • 论反讽概念

    作者:克尔凯郭尔

    《论反讽概念:以苏格拉底为主线》是文集第一卷,是克尔凯郭尔的博士论文。《克尔凯郭尔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丹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的合作项目。它不仅是国内首次系统地直接由丹麦文原文进行翻译的克尔凯郭尔重要著作选集,而且还致力于成为引导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经典之作。翻译所依蓝本是最新丹麦文学术版《克尔凯郭尔全集》,它集中了丹麦语言学家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克尔凯郭尔研究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中文选集的翻译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
  • 遇见苏格拉底,我的人生睡醒了

    作者:[英] 朱尔斯·埃文斯

    我们都在练习,和自己相处,和这个世界相处。 我们总是忍不住疑惑:这一生要怎样度过,才不算浪费? 在人生的路上,究竟要往何处去?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如果人生是一所学校,苏格拉底就是最好的老师。 他教的不是心灵鸡汤,而是我们人生真正要懂的事。 这是一本帮助你以新的态度面对日常生活的书。 上一堂既美好又重要的哲学课吧。翻开它,就是享受人生。 ★亚马逊哲学类第1名; ★风靡英伦,畅销全球19个国家; ★《卫报》排行榜畅销图书; ★《泰晤士报》年度最佳图书;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贝小戎倾力翻译,感动推荐。 ----------------------------------------------------------------------------------------------------------- 《遇见苏格拉底,我的人生睡醒了》这本书源自作者真实的人生经历。认识你自己,改变你自己。一句话,一个人,一段触及灵魂的旅程……一堂让人生不再迷茫的哲学课。 20岁的时候,埃文斯一度沉湎于毒品,刷爆信用卡,将生活弄得一团糟。大学毕业后,他的精神崩溃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砸毁一台机器一样,眼看就要毁掉自己的人生…… 但遇到以苏格拉底哲学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之后,他变了。苏格拉底成为他在那段艰难岁月里庆幸遇到的老师,苏格拉底哲学循序渐进地挽救了他濒临崩溃的生活。他领悟到,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是学院里被传授的学问。 他探访那些被哲学拯救了的人们,越战老兵、海豹突击队员、阿波罗号的宇航员、回归自然的山居隐士、拉斯维加斯的魔术师、纽约皇后区的帮派分子、重新发现哲学价值的哲学教授……每个人都被哲学改变,哲学挽救了他们的生活。 于是,他写下了这本书。他将苏格拉底、柏拉图、伊壁鸠鲁等12位伟大的古代哲人聚在一起,设计成梦想中的人生学校,让他们向我们传授现代教育缺失的内容:如何调整情绪,如何享受当下,如何应对人生的不幸,如何过上更好的生活,如何面对生死…… 最好的励志,不只是关心个人,而是扩展我们的心灵,把我们跟社会、科学、文化和宇宙联系在一起。在这本书里,你看不到哲学理论,而是会看到情绪健康、人生信念、生涯规划、面对死亡、改变世界等现实的生活问题。 读过这本书,或许,哲学也能改变你的人生。 ----------------------------------------------------------------------------------------------------------- 媒体及专家评论: 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著名英剧演员 亚德里安•埃德蒙松(Adrian Edmondson) 我非常喜欢《遇见苏格拉底,我的人生睡醒了》。我可是古典哲学的死忠粉,这本书将古典哲学运用得严谨而又完美。 ——英国新锐魔术师 达伦•布朗(Derren Brown) 如果今年我们只想读一本书,我觉得应该就是这本了。 ——《心理月刊》主编 苏西•格里夫斯(Suzy Greaves) 精彩好读,致力于将哲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英国宗教领袖 乔纳森•萨克斯(Jonathan Sacks) 这本书彰显了,现代心理学和古代哲人的思考是一致的。文字优美,极为好看。 ——英国“首席幸福经济学家” 理查德•莱亚德(Richard Layard) 见解深刻,坦诚而又不失幽默。 ——《心理月刊》(Psychologies)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观察家》(The Observer) 引人深思……证明了哲学并不只存在于一本正经的课堂上。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这本书让我们认识到,哲学并非思想的推理判断,而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更关乎我们如何过上美好的生活。 ——《泰晤士报》(The Times)年度最佳图书
  • 苏格拉底的6个问题

    作者: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

    德是什么? 中庸是什么? 正义是什么? 善是什么? 勇是什么? 虔心是什么? 这是苏格拉底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的根本问题……在纷繁世事中停下奔忙的脚步,面对自己的内心。 想要左右世界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 斐多

    作者:柏拉图

    《斐多:柏拉图对话录》描绘苏格拉底受死当日,与其门徒就生死、灵魂、智慧、快乐等问题进行讨论,其对西方文化影响之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清新可读,充分还原了苏格拉底与其门徒平易家常的对话风格,为中文世界贡献了一部文学价值与哲学价值并重的经典作品。
  • 裴洞篇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柏拉图的《裴洞篇》通过苏格拉底的学生斐洞的回忆讲述苏格拉底临刑前一天的言行。苏格拉底与朋友和门徒进行灵魂不朽的谈话,从容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谈话主题涉及到了自杀问题以及对灵魂存在的证明。
  • 苏格拉底的审判

    作者:斯东

    雅典民主传统是西方文明的骄傲。然而它也不是永远宽容的。苏格拉底的杀身成仁使得他扮演了西方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第一个殉道者,而且使信封倍多女神和阿戈拉奥斯神的雅典违反了自己的传统精神和原则: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罪行的哲学家起诉、判罪、处死,这给雅典的民主烙上了永远洗不清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