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黄裳

  • 插图的故事

    作者:黄裳

    中国的木刻版画是有悠久光荣的历史的,留下来的遗产也非常丰富。本书中的这些古版画以明代刻本为主,间附清刻,除了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之外,往件还记录了一些当代社会风俗的面影,从人民的日常生活,到具体的名物,以至社会面貌,时代风习,无处不使人感到美……本书是除了古代实物以外,最好的历史学习的参考图谱。 这些古版画除了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之外,往往还记录了一些当代社会风俗的面影。通过画面,不独使人感到美,还能使人得到很多知识。从人民的日常生活,到具体的名物,以至社会面貌,时代风习,往往都能通过古书的插图得到实证。这实在是除了古代实物以外,最好的历史学习的参考图谱。
  • 爱黄裳

    作者:黄永玉,黄宗江,李辉,傅月庵,陈子善

    本书为2006年6月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召开的“黄裳散文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入黄永玉、邵燕祥等文章四十多篇。
  • 嗲馀集

    作者:黄裳

    本书是“花城谭丛”之一,它是一本关于学人、艺人的自选集。谈戏剧,谈史事,谈故人,或忆念,或论说,无不情动于中,而锋芒闪烁。通过本书,我们不仅可见一位老学者的学养和识见,也可从中领略老一代知识分子的襟怀与风骨。
  • 插图的故事

    作者:黄裳

    《插图的故事》是黄裳关于明清(以明代刻本为主)木刻版画的旧作的结集。中国的木刻版画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们却瞧不起它,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连藏书家也不收藏版画书籍。所以有木刻插图的书,不仅流传下来的很少,而且多为戏曲、小说等通俗读物。书中所收,是黄裳多年收集、研究木刻插图的结晶。全书收录了明清插绘共30幅,每幅又有一篇札记加以说明。作者学问渊博、文笔优美,使读者不仅能了解到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器物名目,乃至社会面貌、时代风习,而且还能享受到十三篇优美的散文。
  • 榆下杂说

    作者:黄裳

  • 黄裳书话

    作者:黄裳

    黄裳的文章丰富而驳杂,既有杂家的广度,又有专家的深度。不过,作为一个个性色彩极为鲜明的文章大家,在读书界广受欢迎的,还要算是他那况味隽永、笔致练达的书话和以美文笔法写成,兼具史论色彩的文史随笔。 许是大半辈子浸淫其中的缘故,黄裳于“书道”中寄注的精力、情怀都非寻常人能比,而个中甘苦,更非局外人所能充分体会和理解。这中间,既有“如同占领了整个世界”的大喜过望,又有“如后主失却南唐”、“挥泪对宫娥”的无奈和失落的悲哀。读黄裳的书话,每每让人体味到前辈学人对书的一腔痴情,这在书香之气日见稀薄,读书越来越功利化的今天,已几近广陵绝响。黄裳书话的另一重特色,就是那掩抑不住更又挥之不去的书卷气。自然,这书卷气不是靠“掉书袋子”硬充进文章里的,而是丰厚的学养和书呆子特有的“痴气”的一种自然流露。也正是因了这种“自然流露”,才使得一篇篇看似不起眼的小文章,别具一种高远的气象和雍容的风度,十足大家风范。我想,也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能称得上是书话;也只有这些寄情于文化山水的“苦旅者”,才能写好书话。 较之书话,那些言及明清易代之际家国变幻、人事更迭、民族冲突的文史随笔,似乎更能见出黄裳的襟怀、才情和爱憎。黄裳关于治史,有自己的独到之见,那就是以一斑窥全豹,通过摄取、解剖三几个关联朝野的焦点式人物,来折射时代的风云变幻――至少是反映特定时代的一个侧面。于是便有了《关于柳如是》、《陈圆圆》、《关于吴梅村》这样情理兼备的好文章。黄裳的这类文章,不同于一般历史学家的专门著作,即所谓正史。他往往能突破旧史家的樊篱,将正史、野史、笔记、当事人的诗文等,相互参证比较,努力发掘尘封在岁月深处的史实真相,并以此来把握中国历史、文化流变的脉络。加之他有藏书优势,材料自然比一般人丰富“鲜活”得多――这些东西一经他梳理考证,妙笔点染,感性和知性、情趣和理趣、史事和诗情、人情风物和文史掌故、清谈娓娓和雄辩滔滔即浑然成为一体,可谓文、质并胜,既见山又见水。这样的文章读来真是意趣盎然,如沐春风。而他于史、事、人、情方面的见解和洞察力,更非寻常史家可比。 黄裳虽然是一位在古书中寻梦的“古典”文人,但他的思想并不“线装”,其文章的内在气质更是秉承了鲁迅的风骨。
  • 南国梦

    作者:黄裳 著,黄宗江 著,陈子善 编

    本书是黄宗江和黄裳在民国时期合作的话剧剧本,剧本讲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有他跟大周后和小周后的爱情纠葛,笃信佛教至家破人亡,被押入汴京后受尽屈辱以至于最心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饱受屈辱后饮下毒酒身亡。在整部戏剧里,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李煜才情的赞美,对他文人治国的无奈,以及在亡国后受辱的同情,读来令人叹息不已。
  • 寻找自我

    作者:黄裳

    《寻找自我》内容简介:黄裳,原名容鼎昌,回族;笔名黄裳、勉仲、赵会仪,当代散文家、高级记者。1943年至1946年间,黄裳先后就读校园、出任美军翻译,奔波于成都、重庆、昆明、印度等地。1945年至1956年就任《文汇报》记者、编辑、编委等职。1951年至1956年上海电影系统创作所编剧;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文联委员。 黄裳是一位学识渊博又很富有情趣的人,在戏剧、新闻、出版领域均有建树,与梅兰芳、盖叫天、巴金、吴晗等文化名人相交甚笃。《寻找自我》是黄裳的最新作品集。全书共分十年旧梦、海内存知己和书里书外等三个部分。
  • 榆下说书

    作者:黄裳

    著名诗人、杂文家邵燕祥称黄裳为真正“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因而其散文视域既雄放阔大,又注重历史细节,深情冷眼,文简质腴,构建了一个极具魅力、巍然可观的“散文王国”;著名作家和报人李辉关注和研究黄裳多年,称其为最后一位满腹经纶、才情纵横又漫溢着传统文人隽永韵味的“风流名士”!本书收录了他的经典作品,举凡山川风物、历史人事、清雅书话、珍本题跋等,无不历历如绘、情理交织、文采斐然,反映了作者作为当代华语文坛一流散文大家的丰厚学养、卓著才识和灿然妙笔。值得一阅! 黄裳,著名散文家、记者、藏书家、学者。撰有大量散文、杂文、剧评、游记、读书随笔等。出版专集数十种,本丛书是他的作品系列。分《榆下说书》、《榆下杂说》、《银鱼集》、《翠墨集》、《河里子集》、《春夜随笔》、《过去的足迹》以及琳琅满目的近作新编《拾落红集》。举凡山川风物、历史人事、清雅书话、珍本题跋等,无不历历如绘、情理交织、文采斐然,反映了作者作为当代华语文坛一流散文大家的丰厚学养、卓著才识和灿然妙笔。
  • 银鱼集

    作者:黄裳

    著名诗人、杂文家邵燕祥称黄裳为真正“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因而其散文视域既雄放阔大,又注重历史细节,深情冷眼,文简质腴,构建了一个极具魅力、巍然可观的“散文王国”;著名作家和报人李辉关注和研究黄裳多年,称其为最后一位满腹经纶、才情纵横又漫溢着传统文人隽永韵味的“风流名士”!本书收录了他的经典作品,举凡山川风物、历史人事、清雅书话、珍本题跋等,无不历历如绘、情理交织、文采斐然,反映了作者作为当代华语文坛一流散文大家的丰厚学养、卓著才识和灿然妙笔。值得一阅! 黄裳,著名散文家、记者、藏书家、学者。撰有大量散文、杂文、剧评、游记、读书随笔等。出版专集数十种,本丛书是他的作品系列。分《榆下说书》、《榆下杂说》、《银鱼集》、《翠墨集》、《河里子集》、《春夜随笔》、《过去的足迹》以及琳琅满目的近作新编《拾落红集》。举凡山川风物、历史人事、清雅书话、珍本题跋等,无不历历如绘、情理交织、文采斐然,反映了作者作为当代华语文坛一流散文大家的丰厚学养、卓著才识和灿然妙笔。
  • 黄裳散文

    作者:黄裳

    黄裳是著名散文家,已出版散文集30余部、300余万字,被公认为“在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史上”“具有突出贡献”的散文大家。黄裳散文的首要特征是文体的自由潇洒、挥洒自如。黄裳在长期的创作中尝试了散文的几乎所有体裁,抒情叙事散文、游记、书简、读书札记、论剧杂文、社会随感杂文……,然而事实上,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他从来不恪守传统的所谓分类的规则,在黄裳看来,“在文学问题上思想进行严格的科学性的划分是非常困难的”,“散文和杂文之间,从来就不存在一鸿沟”。 黄裳的游记散文凝山川地理、历史文化于笔端,挥洒自如、学识广博;记人散文平朴简约,善于通过琐事和细节凸现人物个性;品书杂感随意练达,具有睿智深刻、明澈诙谐的特色。
  • 故人书简

    作者:黄裳

    这是我国著名作家黄裳先生的有关名人书信的散文集,集中收录了作者与我国近现代名人书信往来的原文及相关的回忆和解释的文章。文笔自然流畅,回忆情节娓娓道来,耐人寻味。
  • 来燕榭文存二编

    作者:黄裳

    三联老作者黄裳近二三年的新作随笔、杂文、序跋、书话结集, “多论辩文字”,作者和柯灵、葛剑雄、止庵等有不少引人围观的笔战,小起波澜。
  • 纸上蹁跹

    作者:黄裳

    此书为黄裳随笔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收录作者用写意笔法写就京剧片段的妙文十余篇,既是对儿时剧场回忆的优美再现,更是老人童心来复的珍贵记录。书中所写京剧片断,如“捉放曹”、“长坂坡”、“空城计”等,不止对于京剧爱好者,对于所有中国文化人都是熟悉不过的场景,极易引起共鸣。作者文笔简丽清隽,泌人心脾;全书所配高马得绘京剧图二十四幅,妙趣盎然,与文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 来燕榭书跋

    作者:黄裳

    《来燕榭书跋(增订本)》讲述了:我一直是写散文的。书跋在我看来也是散文,并无二致。在前人中我所佩服的作者,如苏(轼)、黄(庭坚)、陆(游),都是好的。他们随笔挥洒,并不着意为文,而佳处自见。似乎无意得之,但人虽费尽气力而终不能得。如此境界,向往久矣,亦只能师其“无意”二字而已。
  • 旧戏新谈

    作者:黄裳

    我们的文化在历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峰,至今仍然不衰的当推元曲,蒙它的影响,我们生活中的戏剧依然多姿多彩。曾几何时,戏曲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京韵大鼓、川剧秦腔、河南梆子、昆曲评剧,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这部《旧戏新谈》在今天看来,戏依然是旧戏,谈也似乎成了"旧谈",但其实并非如此,他的观点依然新颖,可谓历久弥新。
  • 珠还记幸

    作者:黄裳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黄裳开始有意识收集师友辈作家、学人的手书墨迹。积之既久,渐具规模。张元济、沈尹默、马叙伦、邓之诚、周作人、许寿裳、沈从文、废名、茅盾、朱自清、巴金、冰心、曹禺、叶圣陶、俞平伯、钱锺书、杨绛等数十位现代名家皆应其约请题赠。十年浩劫期间,这批手迹与作者藏书一样难厄运,悉数籍没。“文革”后,这批私藏得以部分“珠”还,于是有了这组三十余篇“记幸”文字:随笔以作家、学人的手迹为缘起,或散记作者与其交游因缘,或述评其生平、创作、研究大端,或品藻其收艺风格,类乎师友记风神,而又兼具人物评传路数。而今,这些现代名家大多先后谢世,纸上烟云也化作历史遗存,于犹存的墨迹中重晤前贤,想见其道德文章,不无兴感。
  • 门外谈红

    作者:黄裳

    黄裳自幼爱读《红楼梦》,也一直在努力收集《红楼梦》的各种版本和谈“红楼”的著作,久而弥笃。这本小书就是黄裳读《红楼夢》的心得,从语言风格到版本考证,从曹雪芹的头像到林黛玉的眉眼,于雅丽、工致的辞藻间,展现了“红楼”之魅。 目錄 前记 《红楼梦》的语言及风格 《红楼梦》杂谈 读《红 楼梦》札记 周汝昌《献芹集》序 春夜随笔 “新”“旧”“红学家” ——春夜随笔之二 关于“自叙说” ——春夜随笔之三 麦克风之类 ——春夜随笔之四 冬日随笔 一夜北风紧 论焦大 话说乌进孝 林姑娘的眉眼 林黛玉的“遗产”承受 荔枝与《红楼梦》 《红楼梦》与电视剧 《红楼梦》到底是谁写的? 文采风流第一人 闻高鹗被解脱有感 曹雪芹的头像 “曹雪芹画像”新说
  • 绛云书卷美人图

    作者:黄裳

    黄裳先生独步文坛,才情华茂,他留下的数百万言的创作,不论是现代风格的散文,还是文言的书跋,都是娓娓有致,引人入胜。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迄于两千年以降,作者写下的关于柳如是、钱谦益的文字几已尽收于此。此书披览故实,洞隐烛微,使我们借此窥见这位三百余年前的江南奇女子的性格和命运,明清之际的兴亡史事亦在其中。另外,关于陈寅恪先生的名作《柳如是别传》,书中多有评论文字,读者或可留意。 本书采用小32开布面精装的装帧形式,古意盎然,精致可爱,另有红、绿两种布面颜色分别发售,以方便读者择选。
  • 笔祸史谈丛

    作者:黄裳

    关于民主自由的定义,当也有百家说法,绝非仅是两家。可否也一句白话以蔽之曰:能让百姓说真话,也就实现民主自由了,也就反而能够真正地国泰民安了。 书中从雍正王朝时的吕留良谈起,详细地介绍了清王朝统治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笔祸案。 同时透过各个事件,阐述与之相关的情由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