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制度
-
85%的人应该涨工资
中国人的工资为什么这么低?全世界都知道,只有中国人还蒙在鼓里。 对比世界经济,揭露中国人看不到的真实数据。 中国的分配制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不再为政府打掩护,探求中国人工资的真相! 这是一份有数据、有事实、有良心的工资报告,打开国际视野,带你看清全世界都知道、只有中国人还不知道的工资真相。 瑞典公务员的工资比建筑工人还要低; 大多西方国家公务员工资不得高于私企员工; 美国总统都是越当越穷; 中国的最低收入比很多非洲国家还要低; 比照巴黎,北京的合理房价是2134元/平方米; 美国标价5万美元的房子比比皆是; 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考公务员热”; 古巴收入极低,却衣食无忧…… ——这些,你知道吗? 现行分配制度到底有什么问题? 国家统计局到底忽略了多少中国人应该知道的数据? 应该出现一个声音,让中国正视它的发展模式了。 内容亮点: ◆中国的相对最低工资不及多数非洲国家。 ◆比照巴黎,北京的合理房价是2134元/平方米。 ◆新加坡人说:别侮辱我们了,新加坡没有高薪养廉。 ◆美国公务员平均45年涨一次工资,提案者不受益。 ◆瑞士:公务员工资低于建筑工人 。 ◆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公务员热”。 ◆中国行业之间工资差高达3000%,是世界平均值的43倍。 ◆法国人有400种福利,中国人呢? -
微观经济学
我们不妨把这本书看做是以教科书形式组织起来的集大成式著作,其作者是桑塔菲学派的代表人物。它总结了20多年来博弈论、行为与实验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对个体行为和制度演化的最新理解及应用,尤其体现了作者及其合作者提出的“制度与偏好共生演化”思路,从而迥异于我们从前见到的任何“微观经济学”教材。 相对于传统的“经济人”理性假设,它以“情境依存的偏好”为基础;相对于经典的价格理论,它代之以对交换中的契约与权力的分析;相对于标准经济学中制度分析的缺失,它把解释经济制度及其长期演化视做理论目标。虽然对于经济学的新古典传统而言,这本书无疑属“离经叛道”,但它确实处于更大的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传统之内。要了解关于行为与制度的前沿进展,这本书不可不读。 -
加尔布雷思文集
《加尔布雷思文集》: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力量的概念》、《1929年的大崩盘》、《新工业国》、《经济学、和平与笑声》、《一个永久开明人士的记述》、《没有把握的时代》等。这些著作曾经引起很大反响,直至今天仍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加尔布雷思文集》选录了他的一些经典文章,另外还收录了对某些经济学前辈——亚当·斯密对政治经济学术语的贡献和为政治经济学奠定的基本结构,托尔斯坦·凡勃伦傲慢、独特的观点,以及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经济学界已经并将继续产生的影响——兴趣的文章。 -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governance of natural resources used by many individuals in common is an issue of increasing concern to policy analysts. Both state control and privatisation of resources have been advocated, but neither the state nor the market have been uniformly successful in solving common pool resource problems. Offering a critique of the foundations of policy analysis as applied to natural resources, Elinor Ostrom here provides a unique body of empirical data to explor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common pool resource problems have been satisfactorily or unsatisfactorily solved. Dr Ostrom first describes three models most frequently used as the foundation for recommending state or market solutions. She then outline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lternatives to these models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diversity of possible solutions. In the following chapters she uses institutional analysis to examine different ways - both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 of governing the commons. In contrast to the proposition of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argument, common pool problems sometimes are solved by voluntary organisations rather than by a coercive state. Among the cases considered are communal tenure in meadows and forests, irrigation communities and other water rights, and fisheries. -
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
新制度主义兴起于对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理论的反思。政治学研究范式随着政治形态的演变而变化。近代以前,政治理论一直以国家或政体为研究核心,探讨良好的政治制度形式。现代民族国家诞生后,形成了作为学科的政治学.它也是以国家或制度作为其研究核心,表现为法律主义、结构主义、整体主义、历史主义和规范分析。彼得斯把此时的政治学研究称为旧制度主义。但是,这一学术脉络在二战后发生了突变。 制度主义:我们在讨论什么 关键是要问问我们自己,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标准,既不能轻信大多数理论自己宣称为制度主义,又能排除任何试图批判制度主义阵营的理论。是什么使一种政治和社会行动的分析方法成为特别“制度”的?答案的细节会根据要讨论的流派而有部分不同,但是.如果说存在着值得讨论的学术研究的共同体的话,就应该有一些能够把所有制度主义流派统合为一体的共同核心。 也许,一·个制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社会和/或政体的结构性特征。这个结构或许是正式的(立法机关、公共官僚机构或者法律框架),或许是非正式的(组织的互动网络,或者一套共享规范)。如果是这样的话,制度就超越个人,指涉由个人组成的一个个群体,这些群体基于行动者之间的特定关系,按某种可预见的互动模式而组成。不同制度所要求的可预见程度的变化很大——大学需要课程时间的预见而在其他方面要求甚少,而监狱需要严格遵守时间表——但所有制度都需要管制。 制度的第二个特征是一段时间内的稳定性。一群人也许决定某天下午去喝咖啡。那很惬意,但那不是制度。当他们决定在每周四的同一个时间到同一个地方去喝咖啡的时候,那就开始具有了制度的特征。再进一步,如果这些人都是议员,那么,他们的聚会就和我们政治学中所说的制度相关了。一些制度主义流派认为,制度的某些特征极其稳定,基于这些特征,可以预见一些行为,而另一些特征则使制度易于变化,但是制度的所有特征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制度的第三个特征是它一定影响个人行为。我们继续以上文的咖啡聚会为例,如果聚会人员并不赋于聚会以重要性而积极参加,那么这个聚会就不是制度。换句话说,制度应当在某种程度上约束成员的行为。再强调一次,约束也许是正式的也许是非正式的,但是如果有制度存在的话,就必须要有约束。 -
转轨中的福利、选择和一致性
本书为十个东欧国家的卫生部门改革献计献策,给出了九项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原则。作者讨论了物定部门的相关特点、国际上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主要的初始条件,并主线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以有组织的公共财政支持基本医疗、以私人资金支持补充医疗,以及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有管理的竞争。与此同时,政策制定定者必须寻求一种平衡,以通过全面普及基本医疗服务而确保社会的一致性,并通过自愿补充保险来扩大个人的选择范围、强化个人的责任。作者还考察了卫生部门中的有效市场竞争问题。 -
国家理论
本书为经济学术译丛•当代制度分析前沿系列之一。其试图解释“国家”一开始是如何出现的,并试图描述那些在历史进程中使之成型的力量。作者大量地借助于产权理论工具,提出了一个观察国家的独特视角,对国家的诞生以及市制定型的力量进行了建模。建立国家源自保护的需求,专职保护者——统治者——是有效率的,亦是自利的。只有当个体创建了控制统治者的机制之后,才会配备统治者。有组织的保护所孳生出来的枝叶,就是法律体系和决策程序(包括投票)。因此,初始的“自然国”就会渐渐演进为一个法治国。国家通过对保护内容的界定而给个体赋予权力。然而,实施永非完备。人们还使用其他第三方——如企业来实施协议。实际生活中所选择的实施方法组合,决定了国家政策规模和国家特征。随着产品变的标准化,订约的规模经济也随之增加。我们认为,国家或通过条约或通过征服来扩张其合约实施疆域,以利用国内实施的规模经济。合约实施疆域的扩张需求,也解释了法治帝国的建立。 -
制度与社会冲突
《制度与社会冲突》讲述了:世界上任何地方,人们只要想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社会制度就必然存在。成为一个群体或者社会的一员,也就必定要生活在一系列社会制度之中。社会生活中的很多基础性问题都会促使我们去研究这些制度所起的作用。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社会制度,为什么它们在某个社会中以一种形式存在,而在另一个社会中却呈现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它们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制度的形式为何变迁以及它们是何时改变的?在《制度与社会冲突》中,作者杰克·奈特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些问题。首先,他对很多制度变迁理论,从亚当·斯密、休谟、马克思及韦伯的古典学说,到当代的进化论方法、社会习俗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进行了全面的评论。其次,他创建了一种关于制度变迁的新理论,强调了社会制度的分配效应。他的首要重点在于构成社会基础的非正式习俗和准则的自发形成。这种自发形成被解释为分配;中突的一个副产品,即为了解决分配;中突问题,社会中不对等的力量导致了各种制度解决方案。其次要的研究重点,在于这些非正式规则的稳定性,以及在关于正式制度的讨价还价过程中引入“国家”这个行为人所产生的效应。奈特援引的例子来自各种不同种类的社会制度:时空度量,产权,家庭、性别和种族关系,经济组织形式,社会团体,政治制度,以及国际组织和条约。《制度与社会冲突》对于社会科学家、政治学和社会学学者、哲学家、法律学家以及任何对制度变迁抱有兴趣的读者都会有所助益。 -
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该书是著名学者余英时文集的第六卷。内容涉及政治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内容包括有民主制度的发展、近代文明的新趋势、民主革命论以及自由与平等之间等。 -
差距
《差距》内容简介:假如按照人口总量计算,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假如按照经济总量计算,中国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可是,假如按照人均生产效率计算,那么,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弱小国家;假如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计算,中国在世界排名跌落到100位以后。“落后就要挨打”,这道理现在很多人都明白,但为什么会落后,真正懂的人不多。如何能改变落后的现状,药方也很多:科教兴国、经济建设、军事强国等等。但这些没有触及根本的原因。中国为什么是今日之中国?欧洲为什么是今日之欧洲?日本为什么是今日之日本?美国为什么是今日之美国?在中国的强国之路上,我们的差距在哪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我们任重而道远。 -
资本的秘密
作者及其研究小组通过实证研究告诉读者,西方之所以繁荣,是因为它们洞悉了资本的秘密,建立了使资产转化为资本的所有权机制。 -
The Fatal Conceit
Highly readable and controversial, a work of considerable scholarship and energy, The Fatal Conceit will greatly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ssues confronting the world. -
制度分析基础讲义2 - 社会思想与制度
《制度分析基础讲义2:社会思想与制度》按照当代的人类知识结构,我们把社会思想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生物学思想,从孔德到涂尔干再到斯宾塞,都与这门学科有密切的联系;第二部分是经济学思想,即“理性选择”和实证方法,它们对整个社会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部分是“符号学“思想,这可以溯源到米德的行为学。 -
制度分析基础讲义
授课的过程也是深入阅读和思考的过程。对自然演化的理解,让我逐渐确认了这样一种看法:意识、符号交往、社会制度,当然不能被简约成为“自然”现象,不过,它们既然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就应当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这样,随着社会制度能够包容的精神力量的日益强大,意识与制度从一般的社会性动物形态,到当代的人类社会形态,应当呈现出不同的“动力学”结构。 -
君王论
在《君王论》中,马基雅维利最惊世骇俗的观点是: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王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君王须兼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马基雅维利的观点自问世以来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恨之者斥之为“暴君的导师”,爱之者尊其为“民族主义国家的理论先驱”、近代“政治学之开山鼻祖”。 《君王论》是马基雅雏利的巅峰之作,主要论述了君王应该怎样进行统治。除此之外他还著有《论李维》、《论战争艺术》、《佛罗伦萨史》以及戏剧作品《曼陀罗花》和《克丽齐娅》。 -
制度经济学三人谈
这部著作记录了我国三位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韦森、姚洋的思想对话。对话的话题范围,不仅广泛涉及当代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意义、现状和未来发展,而且深入控及经济学制度分析的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及其意义、语言和信仰基础。对话起始于对制度概念的把握,接着进入了对制度的生成路径及其道德基础的讨论。围绕着制度是制定的还是自发生成的,对话的话题延伸到行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们之间共享的“意义均衡”。在“秩序”与“均衡”两个概念及其在制度分析中的作用问题上的激烈争论,又把对话引向对哈耶克和诺斯的理论的评论。沿着“情景理性”概念,话题又转移到制度生成中的个人与社会选择的基本问题。围绕着制度评价问题,对话逐渐深入到了交易费用的可用性,效率衡量上的困境以及社会福利、自由和平等问题。 -
中国企业家黑皮书
《中国企业家黑皮书》讲述从洋务运动开始,一百多年之间,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一直是在官商结合的道路上徘徊,而不具有确定性。商场和官场之间,有一条看得见的发财当官的通道。这个通道,就是生生不息的官商结合模式。企业究竟应该由谁来办?私人,还是政府;官僚,还是商人?中国企业发展的路径、轨迹,事实上与中国的制度变迁一直正相关。“政府越搞越大,市场越来越小”,这种反相关的逻辑关系,就是今天中国经济的现实。张树新、王石、任志强、柳传志、王中军、冯仑、刘晓光、王文京、毛振华、华生、田溯宁、沈南鹏、戴志康……一座座民族绵延起伏的精神山脉,在作者穷追猛打的终极拷问与极致挖掘下,披露了其事业、人生中最尴尬、最不堪的往事,揭开了其内心深处最隐秘最深藏的世界,暴露了其生存现状、原罪救赎与痛苦挣扎阅尽繁华后的喟叹。由此,一幅幅转型社会中企业家的梦想与光荣、官商关系的纠结与错杂、罪罚明灭沉浮的悲情画卷缓缓展开。 《中国企业家黑皮书》堪称中国企业家“绞刑架下的报告”。 -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ontinuing his groundbreaking analysis of economic structures, Douglass North develop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explaining the ways in which institutions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economies, both at a given time and over time. Institutions exist, he argues, due to the uncertainties involved in human interaction; they are the constraints devised to structure that interaction. Yet, institutions vary widely in their consequences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 some economies develop institutions that produc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hile others develop institutions that produce stagnation. North first explores the nature of institutions and explains the role of transaction and production costs in their development. The second part of the book deals with institutional change. Institutions create the incentive structure in an economy, and organisations will be created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ies provided within a give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North argues that the kinds of skills and knowledge fostered by the structure of an economy will shape the direction of change and gradually alter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He then explains how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may lead to a path-dependent pattern of development. In the final part of the book, North explain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analysis for 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ic history. He indicates how institutional analysis must be incorporated into neo-classical theory and explores the potenti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dynamic theory of long-term economic change. -
制度是如何演化的
《制度是如何演化的: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技能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简介:对有些读者而言,职业培训并不是最闪耀思想火花的主题,这一点我很清楚。但我依然希望他们能够耐心地听我讲完整个故事,我会告诉他们在职业培训故事中含有很多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理论方面有价值的洞见。就我个人的研究而言,我在追问是什么界定并维持了不同资本主义国家模式的多样性?技能形成体制是我研究的一个分支。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