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柄谷行人

  • 世界史の構造

    作者:柄谷 行人

    資本=ネーション=国家が世界を覆い尽くした現在、私たちはどんな未来も構想し得ないでいる。しかし本書は、世界史を交換様式の観点から根本的にとらえ直し、人類社会の秘められた次元を浮かび上がらせることで、私たちの前に未来に対する想像力と実践の領域を切り開いて見せた。『トランスクリティーク』以後十余年の思索の到達点。
  • 民族与美学

    作者:[日]柄谷行人

    本书是日本当代最有国际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柄谷行人围绕民族主义论题的文集。作者通过美学、精神分析、语言学以及地政学独特视角的切入,在理论上对民族这一神秘之物予以说明和批判,同时也对日本明治以降的“美学”及其内在斗争做出了历史性的批评,分析了从帝国到民族国家,再到帝国主义这一近代的推进过程中,塑造国民同质性基础的美学在面向他者时的困境。作者试图为克服“东方主义”,真正与“他者”相遇而做出根本性的思考。 我们所熟悉的民族—国家,要么是在包含了前现代部族国家的世界帝国解体及分节化之后产生,要么则是依靠处于现代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统治下被肆意分割并同一化的各部族的独立而形成的。不管怎样,考察民族—国家的时候要是无视了先于它而存在的帝国这一基础概念,就不仅无法理解它的起源,而且无法理解它的未来。因为民族—国家即便是通过否定帝国而生成的,却还保持着以前帝国时代的共同性。不过,作为一种切身的存在,它同时也包含了挥之不去的对立和抗争的记忆。勒南说过,民族的形成需要忘却历史,广域国家的形成同样如 此。因而它绝不仅仅是建基于过去的。毋宁说,它也只不过是“想象的共同体”或“被创造的共同体”。 ——柄谷行人 柄谷行人是21世纪初期最具创造性和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大卫•格雷伯 在我看来,柄谷意味深长之处正在于其言说的开放。即从单一者这个极其私的层面生成对外部的意识,以此突破“日本”偏狭的疆界,并扩展至整个世界。这一进路不仅在内容的层面,而且在语言表现的层面留下了明晰的轨迹。将这一系列事实本身作为日本战后思想乃至现代思想来考量,我感到柄谷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例。而考虑到大部分日本知识人随着年岁的增长逐渐显露出回归日本或东洋的倾向,这种稀有性的价值就愈加提升了。 ——小林敏明
  • 世界史的結構

    作者:柄谷行人

    中國與印度的崛起,不一定能成為世界霸權, 卻極可能帶來世界資本主義的終結! 日本當代重量級思想家,充滿創見的左翼理論大師 柄谷行人備受注目的劃時代鉅作,中文版犀利問世! 世界正陷入巨大的不安與變動之中。歐債危機、金融風暴、溫室效應、資源耗竭、急速擴大的貧富差距、紛爭不斷的世界政局……預示著全球化資本主義的末日已經逐漸逼近。 接下來,人類社會將何去何從? 柄谷行人是日本當代重要的文藝評論家、思想家、左翼理論大師、後現代批評的標竿。《世界史的結構》是柄谷行人2010年最新力作,充滿犀利創見與深度。他從東歐革命、蘇聯解體、911事件、風起雲湧的反抗運動、中國與印度的崛起……等巨變現象中,思索著世界史的演變與未來。 從2006到2009年,柄谷行人陸續在美國、加拿大、英國、中國、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土耳其、墨西哥等國的知名大學,以書中論點發表演說,與聽眾交流,並且在旅行途中,觀察到許多現況,正是書中的具體縮影。 柄谷行人認為,從經濟結構角度來看,人類社會的演變並非根據「生產方式」,而是「交換模式」,世界史的發展,則可區分為氏族社會、國家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本書的目標是以超越論的方式,闡明交換模式之間的關聯;並且以結構論的方式,說明世界史上所發生的三次「位移」。更進一步,希望透過這樣的研究,找出第四次位移──也就是朝向世界共和國移動──的著手處。這將是人類社會未來的出路。 本書特色 資本主義瓦解之後,人類要如何創造更自由平等的社會? 日本當代重量級思想家,柄谷行人最新力作,中文版隆重問世!
  • 哲學的起源

    作者:柄谷行人

    ★2012年日本紀伊國屋書店人文大賞第一名 ★享譽國際的當代重量級思想家「日本的沙特」柄谷行人 繼《世界史的結構》之後,另一部劃時代鉅作! 「如果近代的自由—民主主義(議會制民主主義)源自雅典的Democracy,那麼愛奧尼亞的Isonomia必定能成為引導我們的關鍵,發展出足以超越自由—民主主義的系統。」——柄谷行人 當今許多人以為,自由—民主主義是人類所達到的最終型態,我們只能忍受它的極限,逐步向前。 然而柄谷行人認為,自由—民主主義絕非最後的型態。我們極有可能從古代的希臘,找到超越它的途徑――但不會是雅典。人們以為雅典的Democracy是近代民主的起源,然其實Democracy已是民主的異化,當代民主所存在的種種困難,其原型就在雅典。 民主制度是一個尚未完成、仍在進行中的志業。柄谷行人將柏拉圖以降的哲學意見置入括弧,詳細考察古代愛奧尼亞哲學家的思想源流,試圖釐清近代民主概念的濫觴,作為人類未來社會改革的參考與展望。 鄭重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王 丹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客座助理教授 吳叡人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姜文斌 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陳芳明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陳光興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梁文道 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 黃孫權 《破報》總編輯 楊 照 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 萬毓澤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廖欽彬 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劉紀蕙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盧郁佳 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 龔卓軍 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 哲学的起源

    作者:柄谷行人

    作者说在《世界史的构造》这本书里,他从交换样式(而非生产方式)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了重新思索,并在交换样式A、B、C之外,发现了交换样式D。作者还指出,交换样式D必然收敛为宗教的形态,而在遥远的伊奥尼亚时代的政治和思想中,恰恰曾经存在过这具有普遍意义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当时因为篇幅的原因,未能充分探讨,于是另外写了《哲学的起源》这本书作为前书的续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考察。
  • 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

    作者:柄谷行人

    在黑格尔主义终结的历史时刻,我们终于第一次迎来了“可以阅读”马克思的时代。 因为,只有卡尔•马克思才是黑格尔所谓“历史的终结”之后的思想家。 本书是一部开拓了当代世界思想界新天地的惊世骇俗之作。 在这个差异性和外部性纷纷解体的“全球化”时代,柄古行人通过对马克思价值形态论中“尚未被思考的”方面的解读,发现了马克思思想中“可能性的中心”。 本书作者是通过解读马克思文本而恢复马克思本来面貌的思想先驱。 目录: Ⅰ 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 序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终章 Ⅱ 有关历史的问题——哀悼武田泰淳 Ⅲ 有关阶级的问题——地底的世界•夏目漱石试论(一) Ⅳ 有关文学的问题——漱石和文学•夏目漱石试论(二) 1978年版本后记 致学术文库版后记 译者后译
  • 帝國的結構

    作者:柄谷行人

    享譽國際的日本當代重量級思想家柄谷行人 提出揚棄並超越舊世界帝國與近代國家的劃時代鉅著 開啟歷史研究的新視界 近年來,各地革命與政治運動蜂起,但仍無法打破「資本―國族―國家」的牢固體系。世人中,已覺醒全球局勢並未跳脫此體系者少,誤以為歷史正在前進者多。此外批判席捲全球的新帝國主義時,若將矛頭指向特定國家,亦是時代的誤識,無法超越「資本―國族―國家」三位一體的終極結構。 到底我們該如何消解霸權的競逐,實踐全球的和平共處模式?柄谷行人延續《世界史的結構》中對國家、國族與資本的深刻思考,在本書中,構想建立更大區域的和平共同體的可能。他提出大膽構想:回復「帝國」。 縱然近代國家乃因推翻舊帝國而誕生,導致當代人以負面眼光看待帝國,然而帝國具備某些促成和平的要素,是當代世界系統所欠缺的。因此柄谷認為,欲超越近代國家與資本主義的原理,就必須重新檢討舊帝國的結構,並以某種形態回復帝國。這不是回復傳統帝國的框架,更不是為當代特定經濟霸權背書。事實上,若不否定古老反動的舊帝國、不否定和帝國主義相連的帝國,帝國就無法回復。 我們必須「揚棄」帝國,才能在較高的層次上,回復過去被視為前近代而遭到否定的事物,藉此超越近代國家的界線,掙脫「資本―國族―國家」的結構,邁向永久和平的世界共和國。 陳芳明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陳光興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張鐵志 文化評論家 張崑將 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 楊 照 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 萬毓澤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鄭村棋 人民民主陣線代表、社會運動者 廖欽彬 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龔卓軍 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鄭重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 世界史的构造

    作者:柄谷行人

    本书是日本著名学者柄谷行人对其《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和《迈向世界共和国》所述观点全面体系化的一部理论著作。作者试图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作批判性的继承。 马克思主要从经济基础即“生产方式”的维度来考察社会构成体的历史,国家和民族便被视为观念上的上层建筑。柄谷行人则认为这种维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充分说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而且,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和民族也并不是只要“生产方式”改变就会自动消解的观念性对象。因此,他试图再次从经济基础入手,从“交换样式”的角度考察人类社会构成体的历史,从而对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和人类未来发展的前景,分别作出自己独特的批判和预测。
  • 柄谷行人談政治

    作者:柄谷行人,小嵐九八郎 (訪談紀錄)

    柄谷行人,日本現代知識分子的前衛標竿。 . 他是下筆犀利的文藝評論家,跨越文學、經濟、歷史、哲學等多元領域;他是後現代思想的主要宣導者,對全球權力結構有深入研究;他是左翼批判理論家,不斷思索資本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消長;他更是革命行動的實踐者,從一九六○年就參與鬥爭行動,熱衷公共演說,還曾籌組NAM運動,鼓勵成立各種小型共同體,與國家和資本對抗。 . 《柄谷行人談政治》以訪談形式,完整呈現柄谷行人的理念精華,全書從日本六○年安保鬥爭、六八年熱血沸揚的抗爭運動談起,一路談到他如何走上思想家之路,思索歷史的力量及其反覆性,如何解析當前的國家資本主義、金融危機、九一一後的世局變化,並倡議小區域個體的團結與對抗之道。 . 柄谷行人的前衛批判觀點,深具啟蒙意義。 . 我們每一個人,不管願不願意,都已站在世界洪流之中,個體和社群如何產生力量,例如消費者用鈔票投票,對商品、企業行使罷免;區域性的生產和消費可以團結互利,對抗大財團資本怪獸,這些提案,都可為現代人提供一個對抗洪流的生活革命之道。
  • 邁向世界共和國

    作者:柄谷行人

    這是一個改變二十一世紀 衝擊而大膽的社會構想 如果光靠一個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也不行,同時性的世界革命也不可能的話,到底要怎麼做才好呢?在這裡,成為關鍵的,就是十九世紀一直都被輕忽的康德的「世界共和國」理念,憑藉各國讓渡出主權而得以成立。康德構想了「國際聯合」作為朝向它邁進的第一步,這是「從上而下」來抑制各國的方式。人們認為社會主義是對國家以透過「從下而上」的革命來實現,然而,明顯可見的是,單靠這樣的理由並不夠充分,同時不可或缺的,是將國家「從上而下」抑制下來的體系。然後,我們可以說,就是該體系的形成,正是漸進式的「世界同時革命」吧。 ─〈為了超越國家〉 眼前的世界,已經是由「資本─國族─國家」這個三位一體的怪胎所籠罩的世界了,我們甚至喪失了超越這個結合體的理念和想像力。本書透過從基礎的交換模式來解析資本、國族和國家各自的起源,為了從這三位一體中掙脫,在摸索邁向世界共和國前進的道路中找出超越的方法。改變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本書提出了大膽的社會構想。
  • 倫理21

    作者:柄谷行人

    子女犯罪,是子女自己的責任,還是父母的責任? 環境被污染,是誰該負責?是企業?是國家?還是你我? 面對無法控制的核災,面對尚未出生的孩子們,身為世界公民的我們,又該負起什麼責任? 這些倫理(道德)問題,是21世紀人類最深層的精神問題,也是數千年來人類生存問題的核心之一。日本當代思想家柄谷行人縱剖近代歷史,橫跨基督教、佛教、與西洋哲學,尋找倫理問題的答案。最後,他以康德的思想為軸,試圖為21世紀的人類,尋找個人心靈的依歸,以及世界和平之可能。 作者提出,我們必須把「認識原因」和「追究責任」分開進行,否則永遠無法從歷史學到教訓。其次,他相信人類即使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依然有「決定自己行為的自由」,也因此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否則就無法釐清善惡,人類的文明也無法往前躍進。 作者所謂的倫理,指的是「自由」這個義務。倫理要求我們的,就是必須「作個自由的主體」,並且「不只把他人視為手段,同時也要將他人當作目的來對待」。我們除了要認真對待現在活著的他人,也要對尚未出生的人類負責。這是身為人類的義務,也是合乎「倫理」的生存之道。 從2010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可以預見資本主義即將走到盡頭。但即使資本主義社會崩解,人類仍要繼續活下去。作者提出馬克斯的「可能實現的共產主義」以對抗資本主義,為人類的未來社會擘畫新藍圖。
  • 历史与反复

    作者:【日本】柄谷行人

    《历史与反复》是一部尝试运用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历史分析方法透视世界近代史,透过文学文本的解读来观察日本明治时期以来的近代化历程和思想话语空间的著作,反映了作者对马克思理论的最新探索,以及对文学和历史的全新思考。作者认为,历史的反复(重演)是存在的,但反复的并非事件而是结构。面对复杂而不透明的21世纪,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历史的结构分析来预测和思考未来。
  • 跨越性批判

    作者:【日本】柄谷行人

    该书是日本左翼批判理论的代表柄谷行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理论著作。面对冷战格局解体和马克思主义未曾有过的危机,作者参照康德的“整合性理念”试图重建“共产主义道德形而上学”。同时,依据“交换形态”论提出独创的资本-民族-国家三位一体说。作者认为,要彻底颠覆这个环环相扣的三位一体牢固结构,有效地形成针对当代资本帝国的对抗运动,有必要重新恢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以确立对抗运动的哲学、政治学基础。
  • 作为隐喻的建筑

    作者:【日本】柄谷行人

    《作为隐喻的建筑》是一部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1980年代身处后现代思潮旋涡中的作者在日本语境下对“解构”方法的独特思考。作者认为,西方20世纪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中普遍存在一种“形式化”的倾向,但这种“形式主义”革命不仅没能真正颠覆传统形而上学,反而使种种思想努力落入“结构”的深渊。而出路则在于通过“世俗批评”,在马克思“社会性外部”和维特根斯坦“绝对他者”的概念之上重建作为批判理论的“解构主义”方法。
  • 定本 柄谷行人集〈1〉日本近代文学の起源 増補改訂版

    作者:柄谷行人

    近代文学の成立において生じた認識論上の転倒を剔抉して、世界に衝撃を与えた著作の増補改訂版。日本語版にはない新章と英語、独語、韓国語、中国語版に付した各序文を新たに収め、近代文学とは何であったのかを問う。
  • 日本近代文学の起源

    作者:柄谷行人

    目次 ●風景の発見 ●内面の発見 ●告白という制度 ●病という意味 ●児童の発見 ●構成力について http://www.amazon.co.jp/日本近代文学の起源-講談社文芸文庫-柄谷-行人/dp/4061960180/ 新版 http://www.amazon.co.jp/第1巻-日本近代文学の起源-増補改訂版-定本-柄谷行人集/dp/4000264869/ http://www.amazon.com/Origins-Japanese-Literature-Post-Contemporary-Interventions/dp/0822313235 http://www.questia.com/library/book/origins-of-modern-japanese-literature-by-karatani-kojin-brett-de-bary.jsp
  •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作者:(日)柄谷行人

    《柄谷行人文集: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是日本著名学者柄谷行人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表于文艺杂志上的批评随笔结集。1980年成书以来,这部代表日本后现代批评水准的经典著作受到高度评价,同时随着英文版、德文版、韩文版、土耳其文版等的陆续问世,更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柄谷行人文集: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由八章构成,分别探讨了风景、内面(内心)、自白、病态、儿童及结构力(文学叙事)等日本现代文学独有观念和方法的形成过程,并从明治20年代的日本文学和19世纪的西方文学中挖掘出文学现代性的“起源”。这种对文学现代性的解构分析,揭示了日本现代文学的诞生与民族国家建制的共谋关系,以及其本身的制度化性格。这种通过对文学现代性的批判来解构现代性文化的写作策略,显示了批评家柄谷行人卓越的才智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重建文学研究的思考方式和阐释构架,提供了珍贵的参考。
  •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作者:[日] 柄谷行人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并非学院派式的文学史专著,而是理论批评随笔的结集。1980年出版之后,至今已再版25次,成为后现代批评经典著作。作者通过对文学现代性的批判来剖解现性,分别探讨“风景”、“内心”“自白”、“病态”、“儿童”及“叙述方法”等日本现代文学独有特性的形成过程,挖掘文学现代性的起源提示现代文学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共生关系。 现代文学一旦确立了自身,其起源便被忘却。忘却的结果就使得人们相信这一文学的基本观念具有历史普遍性,这一普遍性也就获得了不证自明的霸权地位,由此排斥任何“非现代性”的事物,对任何前现代的事物进行肆意的分割、颠倒和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