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读书笔记

  • 跟随勇敢的心

    作者:王开岭

    本书包括:杀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一本真正的书会让人感到“害怕”、伟大的不合时宜等内容。
  • 无梦楼随笔

    作者:张中晓

    一位富有才华的年轻人,在甘生命最后十年中写下的大量读书笔记。苦难,已不能用来形容他最后的人生路程,但这些用血泪凝成的思想结晶却使他短暂的人生成为一个悲壮的故事。 如果没有那些写在发黄的、陈旧的纸张上的文字,如果那些文字没有那份激动人心的力量,那么,死去已三四十年的张中晓也许就不会在今天被重提。然而,他终于没有被忘记。这不是因为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二十多岁就写下了不少
  • 葵花宝典

    作者:张璟琳

    《葵花宝典:一本书与百年武林史》以金庸名著《笑傲江湖》为依托,围绕千年奇书《葵花宝典》的来龙去脉展开论述,深度剖析这部奇书对江湖格局和近百年武林史的影响。作者大胆推理,小心求证,梳理了百年间名门正派的倾轧算计、魔教内部的权利纷争等缘起、发展和变数,推理缜密,吐槽强大,令人信服,惹人喷饭,不失为一部将考据和吐槽完美结合的奇书。读过《葵花宝典:一本书与百年武林史》,我们会发现,一部《葵花宝典》的流变史,就是一部厚黑学在江湖世界的展开史。
  • 王安忆读书笔记

    作者:王安忆

    阅读就是体验另一种现实。在我们有限的经验与事件中再创造经验与现实。看到人类无穷多的心灵景观。我们其实也是在读着自己。 王安忆读书视角独特,感觉细腻,评价生动,语言朴实而有张力。本书内容丰富,意趣盎然。作者认为读书是“在持有自己的经验与结论的同时,善解并诚挚地去观看别人的人生所得”,“看到人类无穷多的心灵景观”。读者在书中也可以觑见作家王安忆的心灵世界。 目录 一、阅读心境(代自序) 我的“书斋”生活 阅读的要素 吞书长大 多和少 众里寻他 在偏僻的地方读书 读电影 书中书 边走边读 阅读的心境 到图书馆去 二、读书笔记 《异乡异闻》读后 汪老讲故事 颜色的里程 大陆台湾小说语言比较 上海的故事——读《歇浦潮》 《泥日》的彼岸 走出凤凰 告别青春的回忆 无韵的韵事——关于爱情的小说文本 寻找苏青 男女关系的乌托邦 坚不可摧 残酷的写实——重读《包法利夫人》 摹写的精神 知识的批评——从蒋韵说起 人间的疾苦——读《乡村诊所》 山花烂漫——评于田儿小说《关帝庙土地庙》《石屋》 世俗的张爱玲 遥想手工业时代 雅致的结构 自觉与不自觉间 纪实与虚构 事实与诠释 精诚石开 香港人——评《目迷·耽美——爱恋无声》 三、序言集次
  • 阅读日记

    作者:(加拿大)阿尔维托·曼古埃尔

    本书作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是加拿大著名的小说家、翻译家、文学批评家和出版家,该书是其继《阅读史》之后的又一力作。恬静、质朴的田园生活使得曼古埃尔成为在自己丰富的书的海洋中优游的唐璜,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用一年的时光重温了十二部心爱的文学经典,并在书里书外的穿梭与映照中表达出自己的人生思考。 通读全书,我们时时感受到作家对自然与人类的挚爱、对公共事件的关注和强烈的社会正义感。书中集中表达的主题,包括对种族仇恨根源的思考、对科技发展导致人类野心膨胀的不安以及对历史与现实中的独裁暴政的批判等等,矛头所向,直指现实世界中的重大问题。由此,曼古埃尔选择了以阅读来反抗命运,坚持知识分子对历史、现实和人生进行诘问的权利。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是私人阅读。 《阅读日记》是作家在2002年6月到2003年5月间,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每月重温一部心爱之作的种种心得、联想与回忆的结晶。在本书中,他“ 长久而深情地挚爱着”,并“运用心灵的力量逐字逐句地重温”的作品,包括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德国歌德的《亲和力》,英国H·G·威尔斯的《莫罗博士岛》、拉迪亚德·吉卜林的《吉姆》、亚瑟·柯南道尔的《四签名》、肯尼斯·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还有法国夏多布里昂的《墓外回忆录》,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浮现》,意大利狄诺·布扎迪的《鞑靼人的草原》和日本清少纳言的《枕草子》等。而除了上述作品,日记体的采用亦使作家得以忠实于自己阅读时的丰富感受和纷至沓来的联想,自由灵动地刻录下一位深思善感的阅读者心灵的轨迹。由于作家开阔的文化视阈和深厚的读书积累,作品中的人物、情节、风景、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常常能引发他悠远的思绪,而家居生活与旅途见闻亦会勾起他丰富的历史记忆。作家仿佛信手拈来,使得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想、中国的庄周梦蝶故事、伊拉克诗人的人生感悟、流浪汉小说《托美斯河的小拉撒路》、波德莱尔的诗句、卡夫卡笔下变形的格利高尔和土地丈量员等,一齐涌至读者眼前。这种散点透视而又包罗万象的笔法,给读者带来珠玑满目、美不胜收之感。而作家对儿时生活的点滴回忆,与博尔赫斯及其他友人交往的描述,又勾起行将湮灭的往事尘烟,使历史的沧桑感拂面而来,带给读者亲切与感动。
  • 读书人

    作者:大江健三郎

    只要发现自己的第一本书 便可以由此延续下去,从而创建成一个平台 读书人、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大江健三郎的读书讲义 一半是写作人,一半是读书人,生活与读书是如何连结起来的? 度过只是写作的人生,只是读书的人生, 世界的小说家大江健三郎,有着全部爱书人共同的「瘾头」。 好奇图书馆另一头的那个人正在读哪本书,趁隙跑去记下打开来页面上的那句诗; 害怕忘记今天读了什么,笔记一本写完一本,至今仍不间断; 他读过的书,红笔蓝笔、纸页上画满重点,读起字典更不输看小说的疯迷; 背诵所有喜欢的句子,希望跟自己喜欢上的书的作者成为朋友。 大江健三郎读书、写作一辈子的个中滋味,尽在这本──读书讲义。 因着发现这些书,与这些书邂逅相遇,我觉得写出自己所发现的这些书的那些人,都是自己真正的老师。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运。──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萨依德 一生的阅读,一世的朋友 特别收录《“晚期风格”之思想》──全面阅读萨依德 大江健三郎的读书笔记── 阅读某一本翻译作品。 ◎用红蓝两色铅笔将书中自认为确实精采的部分以及不太理解的部分一一画上线条,如果是稍长一些的段落,则用线条圈起来,这就是我的作法。至于画线的铅笔,我之所以觉得至少须要两种,是因为要用其中一种颜色的铅笔,将感佩之处以及兴趣浓厚之处画上线条,这是一种肯定的行为。 我并不是「非常自然地开始写小说」那种类型。 ◎我总是首先阅读外国的小说以及论文,在此过程中对其文体产生兴趣。尤其是每当阅读外国诗歌时,我总会萌发这样的念头,于是绞尽脑汁创造出自己的日语体,因而我的文章被人说为疙里疙瘩、难以阅读。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完全正确的。 即便现在,我们这些纯文学小说家的日子过得也不算轻松啊。 ◎尤其那些青年作家就更不容易了,似乎大家都甘愿忍受那种痛苦、忍受着那一切而生活而写作小说,以这种态势设法向社会推出自己。然后,便写出一本几乎没有畅销前景的作品。至于我,尤其在这种时候,首先就会阅读威廉.布莱克的作品。于是,我便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对应这一切。 所谓读书,并不是被提供信息这种层面的活动。 ◎通过读书可以让我们知道,写出那书的人的精神是在如何活动,一个人的思考又将使其精神如何发挥作用。读者将借此发现这一切,感觉到现在的自己遇见了怎样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也将能够遇见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