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赵毅衡

  • 沙漠与沙

    作者:赵毅衡

    “最可怕的不是变成一粒沙,变成千万粒沙中的一粒,而是落到沙漠尽头之外的沙漠之中,消失在一切注视之外。”当代文坛罕见的学者型小说,以元小说的策略,追寻被历史“谋杀”的意义。《沙漠与沙》完整收录赵毅衡所有小说作品,旨在展现著名学者学术之外的创作才情,既包括其中篇小说代表作《居士林的阿辽沙》《沙漠与沙》,也收录了《妓与侠》《夜与港湾》《开局》《山河寂寞》等短篇佳构。作者文笔凝练,视角独特,其小说作品与其叙述理论完美融合,别有一番境界。

  • 握过元首的手的手的手

    作者:赵毅衡

    在一套由我主编的丛书中,选我自己的书,这在国内虽有先例,却是很别扭的事。原因是计划的变更:早先只是我提供名单和材料,也就是说,不露面。临出版时,百花社要求我配合,要我做主编并且评价每位作家,只能勉为其难。我在这批作者中,情况特殊,因为我是教书的,而且教的是文学理论。当代文学理论,讨论的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简单说,我和文学,隔行如隔山。写小说,散文,诗歌,是我的休息消遣。所以我可以在此说:一个赵毅衡,在评另一个赵毅衡。如果有读者认为这是胡说,何妨来听我的课?当代理论,不怕强词夺理,只怕夺理而无强词。就这点而言,与文学写作精神一致。
  • 意不尽言

    作者:赵毅衡

    《意不尽言:文学的形式(文化论)》选自笔者近十年论文,笔者长期从事比较文学与文化学研究,集中在三个主题上:一是当代文化的转型,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东西方话语关系的变迁; 二是中国文学在现代的起伏变化,《意不尽言:文学的形式(文化论)》提出几个一直没有引起学界注意的特殊问题,例如中国文化的分层机制; 三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海外中国文学,尤其是这些作者承受的“双语境”压力。
  • 雙單行道-影響中西文化交流的著名人物

    作者:趙毅衡

    作者為名小說家虹影的夫婿,飽讀中外書籍,言之有物,條理分明。橫跨中外,詳盡敘述中西文化的差異和獨特風格。費時二十餘年,網羅蒐集史實資料方才寫成。本書是一本20世紀上半期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有趣著作,深入淺出。 針對大家所熟悉的文化巨匠如徐志摩、傅斯年、老舍、卞之琳、赫塞、龐德等,作者特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深入剖析大師們所不為人知的生活軼事。除此之外,學識淵博的趙毅衡,更選擇了邵洵美、胡蘭畦、蒙羅......等這些不太為人所知的人物,並針對西方人到東方或東方人到西方,究竟學習了些什麼,看到了何種文化差異這個課題,作深入的探究。 書中共分三部:西遊記、東遊記、夢遊記,從不同的多元向度,析解大師的生活與思想、感情,有別於一般評論書籍的艱深,用明快的文字,帶領讀者一覽名家的內心與外在世界。 本書寫作前後費時二十餘年,史料豐富,別出心裁,深入淺出,特殊的傳記材料,給人全新的閱讀體驗!
  • 趣味符号学

    作者:赵毅衡

    著名的符号学家和叙述学家赵毅衡,一辈子从事形式论研究,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积累,写了这本小书《趣味符号学》。用符号学的理论视角,评论了100组小故事。算是中国第一本面向没有符号学知识的读者的符号学普及读物。 普及读物,好看难写。学问做得好的人都知道,普及性的读物写好不易,“深入浅出”这四个字,说的人极多,做到的人极少,真的需要一辈子的功力。 赵毅衡既是符号学家,也是诗人和小说家。所以,读者即使没有学习符号学的打算,这本《趣味符号学》中的文字也一样是好看的。 无图不符号,有图有趣味。书中每篇文章的插图均由赵毅衡教授亲自选配。 大学者+小文章-深理论×浅道理∑热事件∩冷评论=好看∧涨知识
  • 有个半岛叫欧洲

    作者:赵毅衡

    《有个半岛叫欧洲》由赵毅衡所著,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集。美国比欧洲“后现代”,中国很多方面不如欧洲“现代”,另一些方面却比美国更“后现代”。《有个半岛叫欧洲》收录了“欧洲:破碎之美”、“橄榄肚人士DIY”、“书店书城书册水”、“婚礼是问号?葬礼是惊叹号!”等,供读者阅读学习。
  • 符号学

    作者:赵毅衡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原理编扩展了一百年来符号学发展的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方符号学理论,建立一个可用于分析人类意义活动的符号学体系;推演编具体讨论了符号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复杂作用,让读者理论与应用兼得。
  • 伦敦浪了起来

    作者:赵毅衡

    《伦敦浪了起来》内容简介:伦敦,雾都?绅士派头?文化保守?——那是过去的伦敦印象了。《伦敦浪了起来》作者将告诉你一个生活时尚、文化前卫、绿树环绕的伦敦。同时,在作者近距离看伦敦的目光中,那些在中英文化交流中有过作为的英、中人士将…复活、栩栩如生。
  • 好一双中国眼睛

    作者:赵毅衡

    《好一双中国眼睛》系著名符号学家、作家赵毅衡先生最新作品集,辑录作者近年随笔文字五十余篇。 本书分“批评,另类的”、“读洋书的多种危险”、“读中国书的诸般不是”、“书八戒”等四辑。举凡中外古今文化现象、文学思潮及作家作品,作者都有鞭辟入里、独具慧心的论述和评介。其中,《何必为一把小葱走一次人生:忆陈敬容》、《寻找神性:读史铁生》、《一度好斜阳:追思吴方》读来尤为让人动容。
  • 诗神远游

    作者:赵毅衡

    1983年写出《远游的诗神》一书,为中国新时代比较文学研究中第一本具有扎实影响的著作,得到中国比较文学协会颁发的比较文学研究一等奖。但原书印数极少,已成学界罕见珍藏。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礼教下延之后

    作者:赵毅衡

    本书主要收集中国学人在海外的文学批评文字与文化研究成果。文丛作者大都原是国内知名评论家,近二十年来到海外游学。由于身份,对象和语言的缘故,他们在海外学院里从事有关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基本属于“边缘学科”。然而,当他们在海外获得学位取得教职或频繁越界旅行以后,他们的批评文字在国内学术界又成为一种“边缘的声音”。边缘其实可以或已经成为理论界的中心话语。艾德华·萨依德也希望知识分能像真正的流亡者那样具有边缘性。但对于“边缘批评文丛”的作者们来说,边缘与其说是自觉追求,不如说是某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学术处境。边缘所标示的,不是与中心僵硬对立的空间位置,而批评者在中心与中心的夹缝间的游走穿梭。边缘作者挪用种种来历混杂的理论策略,调整组织自己的文本经验,应对扑面而来的历史情境……
  • 西出洋关

    作者:赵毅衡

    西出“洋”关有故人…… “五四”前后,我国有多位文化名人在西洋求学。他们在异域他乡的跋涉中,有过什么样的奇特经历。 此间,在我中土也有西方的文化人在探索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是怎样滋养他们的?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移民海外的华人后裔们在近现代创造了独特的华人文化,也许更值得每个炎黄子孙关注罢。 在本书中,作者对这些进行了一往情深的追寻与探索。
  • 对岸的诱惑

    作者:赵毅衡

    本书主要写20世纪上半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人物——西方人来中国,中国人到西方,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些什么。为什么集中写上半期?因为下半期这种交流相当少,虽然因此而神游者反而越来越多,例如萨特神游文化革命的中国。 引文: “但是文化交流的基础,不是对异国文化的知识,而是对自身文化的卓见——真正起作用的,必须是误读,而有意义的误读,只有关注自身文化的思想者才能做出。”(p.7)
  • 居士林的阿辽沙

    作者:赵毅衡

  • 重访新批评

    作者:赵毅衡

    对我,对每个文学学生,研究新批评是一个必要的阶段性工作。我们面对的知识集合,就是历史投射在今曰的影子:我们无法跳过历史的演变而直接掌握今日,就像不可能不读弗洛伊德直接读拉康。要了解现代文论,无法不读形式论,而要想了解现代形式论,就绕不开新批评。正因如此,《重访新批评》也就有不得不出的理由。 在这一层理由上,新批评派与其他派别相同、然而,还有别的几个理由。让我们更加必须重新拜访新批评派。第一个理由是,这个理论派别与中国现代文论特别有缘。我的学术领域之一是中西文学关系史,当年我选中新批评做研究课题,是由于新批评与中国现代文论史的诸多关联。
  • “新批评”文集

    作者:赵毅衡 编选

    第一部分新批评理论与方法论;第二部分新批评派的诗歌语言研究;第三部分新批评派的细读式评论;第四部分新批评派自辩。
  • 符号学文学论文集

    作者:赵毅衡编

    符号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使用符号的各种规律,或从使用符号的方式入物研究社会的文化、文学艺术或其他方面的一门学科,也是建立 在将人类文化定义为符号表意及释义活动集合前提之下的人文学科的总拭方法论。在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中产生得要影响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方法论即脱胎于运用符号学的方法和原理的相关研究。本书收录了对符号学文学理论、文艺批评产生过重要影响撮 具代表意义的文论著作23篇,作业对符号学文学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流派的各自特点最鲜明、最完备的概括。这使得这本书成为迄今为止,国内译介符号学文学理论最为全面的一本资料汇编。透过本书的“前言”,编者对符号学的理论流变、主要观点及其相关概念予以详细的梳理解说,可以看作阅读本书时可资参照的导读指引。
  • 对岸的诱惑

    作者:赵毅衡

    《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记》主要写20世纪上半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人物——西方人来中国,中国人到西方,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是为“东游记”、 “西游记”和“梦游记”。 “游之余”从另外一个角度探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赴海外求学的学子和学者如何以华人身份在异乡站稳脚跟,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娓娓到来,深得其中三味。 赵毅衡先生是学者中讲故事的好手,尽管是在“胡读书后涂下的文字”,是“纯为爱好而写”,但文笔优美,将故事娓娓道来,让人读得饶有兴致。
  • 有个半岛叫欧洲

    作者:赵毅衡

    本书是作者长年旅居欧洲所作。因为近距离观察,亲身经历,直接感触,交流即时,所以能出入事件与问题之中,贯穿当今与历史之间。见的是过路的观察者所未能见,识的是书斋学者所未能识,文字却灵动飘逸,笔底带着着感情。作者强调:欧洲与美国虽然共称西方却大有不同,与中国远隔万里却在同一大陆。世界多元,理解欧洲才能理解世界。 自序 辑一:破碎的欧洲 欧洲:破碎之美 橄榄肚人士DIY 慢食美味大赛 书店书城书山水 一个不久前尚犯忌的题目——中国人与戴王妃之死 婆母学媳妇 是分,还是合,这(不)是个问题——从英国的“权力下放”说起 爱因斯坦“隐私”大战 缺点成就真英雄 逃兵的名誉 模仿死亡 撒谎是如何成为艺术的 辑二:单轴时代的牢骚 鸡汤谁先喝? 猫王为什么值得崇拜 王子说:往上爬要不得 村子大了,就需要名人 为何富人爱玩命?神圣的无聊 谁是肚脐眼? 历史的鼻子 “反贺岁片” 领养与亲养 未知死,焉知生——关于“协助自杀的讨论” 历史,这浮华的女孩 生死关头您先请 未刊本图书馆——一个尚非后现代的建议 哪儿有中国的嬉皮士一代? 中国人不需要图书馆? 辑三:少见则怪 结婚是问号?死亡是惊叹号! 把希特勒写成一个人? 握过元首的手的手的手 战争与和平上球场 文科时髦 英雄难过子女关 我们时代的孩子 追踪英国情人 歧视中国人的“风情译名” 对抗议的抗议 地铁诗——对“中会诗歌帝国”的一点启示 辑四:时间的两岸 误入德累斯顿 伦敦南郊:全球化时代的绿色小市民 生活在布鲁姆斯伯里 如何打倒英语帝国主义 单轴时代 很笨,更笨,极笨。还是得“往下笨”——当今文化发展的一个全球性忧虑 百年树刊:所谓《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我我不休”的时代 额尔金伯爵的“忏悔” 彩虹示威——新反对运动再次出现?
  •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

    作者:赵毅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