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国际关系

  • 防务与外交决策中的政治

    作者:罗杰・希尔斯曼,等

  • 大国政治的悲剧

    作者:约翰·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修订版)》史论结合,考察了自1792年以来的大国关系。在本书中,作者约翰·米尔斯海默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就是:国际政治是大国政治,大国意志在陆地上的表现是成为地区霸权(为了最安全的生存),而水域的阻遏力量使全球霸权不可能实现,因而大国间处于无休止的安全竞争状态;美国是世界上唯一功实现(美洲)地区霸权的国家,它扮演了一种“离岸平衡手”的角色,以防止出现任何地区霸权。
  • 美国缔造的世界

    作者:罗伯特·卡根

    本书是美国著名的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外交政策高级顾问罗伯特.卡根212年撰写的最新一部关于美国以及所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未来走向的著作,该书延续了作者一贯的风格和理念,继续为美国的外交政策理念进行鼓吹。在本书中,作者反驳了美国衰落的观
  • 国际关系学理论与方法-第四版

    作者:罗伯特•杰克逊,乔格•索伦森

    《国外经典政治学教材:国际关系学理论与方法(第4版)》全面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国际关系学科范围内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是一部非常适合国际关系及相关专业学生的理想的教科书。全书内容按逻辑顺序大致可以分别用“学科”、“理论”、“方法论”与“新议题”四个关键词来把握,而“对话”贯穿于全书的始终。作者将系统透彻的理论阐释、鞭辟入里的事理分析,与清新流畅的表达风格、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融合起来,使《国外经典政治学教材:国际关系学理论与方法(第4版)》通俗易懂,非常具有可读性。
  • 国际关系理论与东亚安全

    作者:朱锋

    《国际关系理论与东亚安全》集朱锋教授十年东亚安全研究之结晶,汇集了作者对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理论和东亚安全教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基于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对国内外学术动态的及时掌握,作者对涉及东亚安全的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政策动向,见解独到,论证深刻。在纷繁复杂的东亚安全局势中,作者审时度势,通过长期的跟踪研究和多元的分析视角,为读者了解东亚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局势,了解中国与有关东亚国家的关系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最近的朝鲜核试验等重大现实问题,提供了精辟而独到的专家意见。对于国际关系研究的专业人员,对于关心东亚和国际时事问题的读者,《国际关系理论与东亚安全》都是难得一见的参考读物。关于作者
  • 美国注定领导世界?

    作者:约瑟夫·S·奈

    《美国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堪称约瑟夫·S·奈关于“软实力”理论的开山之作。《美国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出版之际,美国人担心日本会崛起为世界头号强国,同时也在为保罗·肯尼迪所描述的大国兴衰感到忧虑。在本书中,作者对保罗·肯尼迪等人关于美国权力衰落的观点进行了批驳,提出了权力来源中“权力的第二张脸”——“软实力”的概念,并且比较完整地阐述了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美国既拥有传统经济、军事的硬实力优势,也拥有文化、价值观和国民凝聚力等新型的软实力优势。只要能够将这些潜在的权力资源转化为实际的影响力,美国将能领导世界。
  • 变化中的对外政策政治

    作者:[英]克里斯托弗.希尔

    正确的书号:9787208069404 从全球化的影响和对全球化的抵制到反恐战争和中东的冲突,对外政策频频见诸报端、它的可能价值和局限性都至关重要。本书是20年来第一部关于对外政策理论和实践的原创性系统研究著作。这部由具有国际声誉的杰出学者撰写的著作,考察视角遍及全球,并有丰富的事例和个案分析。 尽管全球化影响深刻,但克里斯托弗·希尔认为,对外政策仍是政治活动中的重要领域。在这里,行为体--包括许多非国家实体和亚国家实体已开始发展国际战略——参与并极力控制它们的分歧。对外政策涉及合作与冲突、双边和多边关系以及许多对外政策手段的运用,并在理性、协调和道德方面提出了重大挑战。它向内投射到社会,向外辐射到广阔的世界,体现了一种特殊共同体的关注,但也常常塑造国内社会本身。对外政策常常被视作精英的关注点,是最有可能决定生死命运的公共政策领域。 本书主要讨论对外政策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以及为谁服务等问题,因此,无论涉猎广泛的普通读者还是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都会有极大兴趣的。
  • 中國的第二個大陸

    作者:霍華德.法蘭奇(Howard W. Fr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衛報》年度最受注目好書= 本書揭露在非洲進行經濟、政治與社交活動的中國人所亟欲掩蓋的真實面孔, 以及做為當代新興帝國的中國,正如何全面扭轉世界與數以百萬計的人群。 非洲大陸位處歐洲正下方,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經英法西葡等國家長時間的殖民。在二次戰後,去殖民主義運動與民族主義興起,政局逐漸穩定下,今日非洲不論是做為消費市場或生產市場,都具有極大的潛力,早已跳脫昔日暴力衝突、貪腐、恐懼等老舊的刻板印象。 然而全世界,似乎僅有中國人明瞭非洲的機會無窮。在中國政府大力支持海外投資的「走出去」戰略推波助瀾之下,這塊面積可吞三個中國之地,也正適合為中國城市人口滿溢的窘境尋找出路。非洲的中國移民如今已達上百萬之譜,這群人之中,有商人、街頭小販,或是隨著官方企業到非洲進行建設作業的工人,不諳英語、不識大字遂貿然前往的人也在所多有,究竟他們是抱著何種心態來到離家萬里遠的地方?深入非洲的中國人,他們的性格及文化又為當地帶來了什麼樣的衝擊? 作者傅好文曾任《紐約時報》駐中部與西部非洲、中國上海等地分社社長,對於中國長期援助非洲基礎建設與經貿合作,以及中非之間強烈的地緣政治關係,具有獨到的觀察和見解。有別於三萬呎視角的分析,他的踏察足跡遍及非洲十五個大小國家,以中、葡、法等多國語言進行透徹的第一手訪問;其調查廣博深邃,無人能及。 傅好文除了專訪手握政策主導權與兵符的外交官、政治家,更採訪現蹤於非洲街頭巷底的中國移居者──農民、建立中小型工廠的企業家、五花八門的貿易商、醫生、教師、走私販與性工作者──深入了解他們的背景、動機、對中國生活的不滿和所懷抱的非洲夢,同時,謹慎而敏銳地勾勒出中非合作的真實面貌與貪污問題,讓人清楚看見中國備受爭議的殖民主義企圖,以及正在改變的世界。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王文靜 商周集團執行長 吳宗樹 挪威國際路加組織南部非洲區域主任暨駐馬拉威國家主任、屏東基督教醫院海外宣教部專案經理 張鐵志 作家、文化與政治評論人 劉必榮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劉曉鵬 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副教授 羅世宏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嚴震生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台灣非洲研究論壇執行長 ──依姓氏筆劃排序 ◎夏偉(Orville Schell),亞洲協會美中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富強之路》作者 「傅好文運用自身擔任記者的豐富經驗,探查非洲與中國,他精彩詳實的新作中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中國於遙遠陌生大陸所獲得的成就。他筆下的中國人神奇地主導了非洲的大小事務,包括大型體育館、醫院、大學、高速公路的建造,以及礦業、能源鑽探等,此外,也有不少中國人經營小商店、農場或家族事業。《中國的第二個大陸》壯闊地描寫出世界最新一波的離散現象,而此現象承諾將改變被遺忘的大陸。」 ◎歐逸文(Evan Osnos),《紐約客》記者、《野心時代》作者 「傅好文以最豐富、中立與全面的觀點思考中國於非洲所扮演的角色。傅好文所揭露的故事不僅僅關乎中國或是非洲兩地,而是不同文明在互相衝擊後如何能產生嶄新的能量。他的筆觸飽含哲思、同情,並擁有其他作者難以企及的真實性,但卻不宣揚任何偏頗的意識形態。」 ◎彼得‧馬斯(Peter Maass),《原油世界》作者 「誠摯感謝傅好文完成如此深入而精彩的傑作。他大膽地帶領讀者穿越遙遠的工廠、農地與中國企業家的客廳,深入觀看湧入莫三比克、尚比亞與塞內加爾等地的中國移民。他企圖觀看全球經濟的另一面,並見證非洲當地居民小心翼翼面對新殖民者的處境。藉由閱讀此書,我們不僅能了解中國、非洲大陸,更可以窺見正在改變的世界。」 ◎史考特‧史特勞斯(Scott Straus),麥迪遜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傅好文是最具洞察力的美國記者之一,過去二十年來,他提供了精湛的非洲報導。他精彩而豐富的新書直擊中國與非洲兩地與其關聯性。任何近期踏上過非洲大陸的人都知道,中國早已成為當地難以忽視的新勢力。然而,作者更細緻入微地探詢無人追問過的中國移民角色。他的筆觸犀利而富智慧,書中人物個性鮮明而令人難以忘懷,他所追尋的議題真相則複雜而令人震撼。任何對中國與非洲大陸,或全球化現象與移民潮議題感興趣的讀者,都會因此書而受益良多。」 ◎詹姆斯‧法羅斯(James Fallows),美國知名中國事務專家、《中國宇航》作者 「鮮少有作家膽敢挑戰揉合紀實報導與故事的寫作方式,《中國的第二個大陸》顯然是傑出之作,並讓人愛不釋卷。傅好文以充滿人性的小故事,呈現其外交觀察與分析。」 ◎威廉‧菲尼根(William Finnegan),《複雜的戰爭》作者 「日益蓬勃的中國強權有可能為非洲帶來雙贏局面嗎?本書將提供最詳盡深入的研究與報導。《中國的第二個大陸》充滿了驚喜,作者筆下的人物有的是為逃避中國政府貪腐現狀而前往非洲大陸的探險家,也有的是毫不顧忌破壞非洲自然環境的石油業者。我認為傅好文提供了無可媲美的傑作,深入探討繁複、龐大的中非議題。」 ◎史蒂芬‧史密斯(Stephen W. Smith),杜克大學教授、《法國世界報》前非洲版編輯 「傅好文行雲流水地穿越非洲大陸,他通曉中國與非洲兩地的文化特性,並揭露百萬中國人在非洲創造的各自歧異的移民生活,同時他也記錄了非洲人民對於大批湧入的中國人的回應。傅好文的字字句句皆鮮活無比,他筆下的前線先鋒者們是如此的獨特奇異,有血有肉,令人嘖嘖稱奇。」 ◎馬哈茂德‧馬姆達尼(Mahmood Mamdani),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本書提供關於中非關係議題的犀利見解。傅好文不拘泥於官方數據,而更重視有血有肉的中國新移民故事,以及移民者如何改變在地者的生活。他並不空論其動機,而是細緻地檢視中非兩地人民如何強烈地交融彼此生活。」 媒體推薦: ★「雖然目前有多本著作著眼於……中國近年對非洲大陸的強勢經濟與自然資源入侵……但是《紐約時報》前記者傅好文擁有親身造訪中國與非洲大陸的經驗。傅好文親歷非洲莫三比克、獅子國、納米比亞等地,生動地描繪中國的軟殖民主義如何成形。此外,中國外移人口背後的推力還包括中國本地的空間不足、商業競爭激烈與污染等因素。」──《書單》 ★「故事饒富趣味……非洲的中國移民人口已透過大規模商業行為達成經濟性成功,但是思及意識形態或文化層面,傅好文所做的研究似乎證實中國尚未帶來影響。」──《經濟學人》 ★「精彩……傅好文直擊近百萬中國移民的日常,目睹他們如何在非洲營生……他所說的故事極其動人。」──《紐約時報》 ★「傅好文的精彩著作訪談了無數中國移民與非洲當地居民,提供讀者極度客觀並且幽默動人的軼事。作者以犀利、飽含情感且幽默的方式觀看中國集體意識與個人經驗,他觀察中國展現強大的企圖並持續擴展中非合作版圖,並藉此提升國家經濟影響力。」──《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中非經貿關係日益茁壯…但是中國投資熱錢所帶來的影響力,則遠不及遍布十五個非洲國家的中國海外移民所親手建立起的人際雙邊關係。前駐非記者傅好文認為新移民多半因中國當地社會的壓力與壓迫,或受非洲大陸的可能性所吸引,決心移往海外……傅好文的新書將能滿足中非關係系所學生,或任何對全球經濟動態與其地緣政治有興趣的人。」──《出版人週刊》 ★「中非關係議題向來不脫數據範疇,然而作者不只著眼於數據,他深入刻畫了中國移民者的行動……他以專業的報導方式,敏銳的心思,記錄下無數個動人的時刻。」──《民主》 ★「作者讓十五個不同國家的非洲人與當地中國海外移民說出自己的故事。本書豐富、富有深度,並讓人得以窺見中非聯姻面紗後的真相。」──《紐約書評》 ★「不時會有新的作者提供詳盡報導以及深入分析,扭轉社會觀點,甚至重新定義了問題……傅好文的新書《中國的第二個大陸》就提供了迥異且極具啟發性的觀點,洞察中國經濟的大未來及其與非洲大陸的關係。作者具有多年報導中國與非洲的經驗,他親臨非洲大陸數個月,了解中國在非洲的目的及其手段,扭轉了我們對中非關係的觀點。」──南非《獨行者日報》
  • 国家安全的文化

    作者:彼得·卡赞斯坦 编

    《国家安全的文化:世界政治中的规范与认同》集中探讨的是规范、认同和文化在国际国内安全中的影响问题,将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一次全面地运用于实证领域。它涉及到了从19世纪20年代的希腊独立运动到今天的巴以谈判这样漫长的历史,思考了从核武器和化学武器使用禁令到人道主义干涉这样迫切的国际问题。《国家安全的文化:世界政治中的规范与认同》的问世代表着美国学术界一场知识运动的高峰,奠定了国家安全和全球事务研究的新框架,宣告建构主义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于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理论分析方法。著名的社会建构主义学者泰德·霍普夫(Ted Hopf)盛赞它是“把建构主义和安全研究结合起来的第一次尝试之作”、“必将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部新的经典”。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很难看到有另外一本著作能如此全面、深刻地探讨社会建构主义;可以想见,它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还会是那些想深入了解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作。《国家安全的文化》由著名的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家彼得·卡赞斯坦教授主编,汇集了包括亚历山大·温特、玛莎·费丽莫、伊丽莎白·基尔、江忆恩等在内十六位美国一流学者的学术论文。
  • 硬权力与软权力

    作者:约瑟夫·S.奈

    《硬权力与软权力》是知名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S.奈过去近20年撰写的主要论文的结集,是专为中国读者编辑的一本学术著作。《硬权力与软权力》收录了约瑟夫.奈1986-2003年撰写并公开发表的13篇论文,以及2004年专门为本文集撰写的《硬权力与软权力》一文。这些文章以权力变迁和美国国家利益为核心,以软权力与硬权力的关系为重点,围绕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权力与相互依赖、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等问题展开,构成了理解美国国际战略的一条主线。《硬权力与软权力》还收录了门洪华博士撰写的《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一文,作为中国学者对对约瑟夫.奈学术研究的回应。
  • 政治理论与国际关系

    作者:(美)查尔斯·贝兹(Beitz,C.R.

    当今顿为流行的国际政治理论将国际关系领域视为霍布斯意义上的自然状态,《政治理论与国际关系》对此提出了质疑。本书立足当今国际关系的现实,对国际道德怀疑主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批判性剖析,并且在自由主义的框架内提出了一种基于适当的社会正义原则的世界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政治理论与国际关系》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与国内社会正义原则的对比,批评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怀疑主义,论证了国际政治理论的可能性;第二部分,批判性地考察了国家道德这一源于现代自然法传统的替代观念,批评了国家自主观念的不充分性,得出国家自主须建立在社会正义原则的基础上;第三部分,详细考察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的类比,推导出了国际政治领域适合的正义原则。 社会正义原则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作者查尔斯·贝兹围绕社会正义原则展开批评,进行剖析,论证严密,逻辑性强。书中提出的观点不但具有理论创新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国际政治的研究者和从事外交工作的实践工作者都具有启发意义。
  • 第二世界

    作者:帕拉格•卡纳

    “对世界困境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全景式考察,这种困境正是我们下一届总统所要面对的。”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这是一个大国重塑全球新秩序的时代! 美国的主宰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欧洲联盟和中国正在这个市场上同美国展开竞争,都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世界秩序。 最激烈、最生死攸关的争夺发生在第二世界,即东欧、中亚、拉美、中东和东亚等枢纽地区。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哥伦比亚、利比亚、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具有令人心驰神往的独特魅力……作者认为,这些国家的资源将最终决定三个超级大国的命运,但它们自己的未来永远充满不确定性,因为它们都竭力跻身第一世界,并为避免沦入第三世界而斗争。 卡纳学识渊博,机智过人。他信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哲理,在创作这部书的过程中,不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实地考察了众多的国家。正因如此,他能够将翔实的调研与深度报道结合起来,重新绘制世界地图。他考察了全球化如何沿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界线将它们分割为赢家和输家,并揭示了中国、欧洲和美国如何施展各自的大国筹码,把第二世界国家纳入自己的轨道。 在书中,卡纳还认为,在21世纪,全球化是地缘政治的主战场。美国如果不脱胎换骨,重新界定自己在世界上的角色,将会有沦入第二世界的危险。而中国,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进入第一世界。 或许,“三国鼎立”的时代将再一次重演!
  • 美国实力的衰落

    作者:沃勒斯坦

    美国在衰落吗?著名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多种社会科学视角分析了美国霸权衰落的过程和内在逻辑,视野广阔,观点清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作者认为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世界体系进入了大变迁的时代,并以此预见作为上个世纪称霸世界的美国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2l世纪世界前景如何?作者预测,世界进人了地缘政治力量结构相对失衡的多边分裂阶段,多个地区中心纵横捭阖,争夺优势,其中至少包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伊朗和巴西。
  • 权力流散

    作者:苏珊·斯特兰奇

    这是一本关于国际政治经济学中“非国家权威”的权威著作,同时也是苏珊·斯特兰奇的代表作。她从新颖全面的角度入手,剖析了权力与政治两个概念,从而为理解谁是世界经济的真正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黑手党、世界六大会计事务所及国际组织官僚们等非国家权威进行了分析,向人们展示了在影响"谁获得什么"的权力方面,这些非国家权威对国家权威的侵蚀。本书为深入研究并教授国际政治经济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展示了未来研究中引人入胜的某些层面。
  •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三版

    作者:李少军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自2001年初版、2005年再版以来,被很多院系或老师指定为教学参考书或考研参考书,可见它作为一本教科书在学界的地位。此次出版《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的第三版,作者李少军教授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后,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再作修改和补充,因而第三版必然要比前两版更加完善和成熟。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第三版在内容上,不仅作了词句、语段的修改,还重写、补写了部分章节,如:在第一章中重写了第三节关于“怎样进行国际政治学科的专业学习”的内容;在第二章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介绍中,补充了小结“怎样看待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第四章添加了一节,介绍“什么是国际体系”;原书第二版的第六、八、九三章进行了合并、重组、删减。此外,作者还对章后的主要概念、思考题以及进一步阅读的参考书目进行了更新和修改。
  • 中国崛起

    作者:罗伯特·罗斯,朱锋

    《中国崛起:理论与政策的视角》是由中美日韩四国学者共同完成的关于“中国崛起”的理论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日益提升,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多,同时其他国家对于逐渐强大的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甚至将对国际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格外关心。强大的中国对于国际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崛起:理论与政策的视角》的作者们便试图对这一问题展开学理性的探究。《中国崛起:理论与政策的视角》的中心议题是“中国崛起”及其对国际关系中权力分配、合作与冲突、地区安全局势以及全球政治的未来等诸多话题的影响和冲击。在《中国崛起:理论与政策的视角》中,各国学者重点运用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权力转移”(powertransition)假设来探讨和考察当前“中国崛起”所导致的权力再分配以及随之出现的变化,目的是在当前国际政治背景下研究和把握中美两国“权力转移”有可能出现的趋势和将会产生的后果。 《中国崛起:理论与政策的视角》所收录的各篇论文并不只是从单一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和论证中国的崛起,也并非只是从一个理论视点来提供“中国崛起”有可能带来的国际影响和安全作用的分析与预测;相反,《中国崛起:理论与政策的视角》综合了国际关系学者对于中美两国之间“权力转移”的多方面的看法和意见,包括使用多种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工具及对多样化的国家外交政策进行研究。《中国崛起:理论与政策的视角》由三部分共13篇论文组成。第一部分从权力转移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二部分则从区域稳定的理论出发对中国崛起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分析了其他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政策反应。
  • 大战胜利之后

    作者:约翰·伊肯伯里 / G. John Ik

    《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重建》在探究大战之后国际秩序的建构,即赢得胜利的主导国如何运用其实力建立国际秩序。以此为核心,《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重建》确定将领导国的国际秩序建构战略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伊肯伯里认为,寻求这一问题之答案的最佳途径是研究战后情势,因为各领导国均力图克服关于秩序建构的基本难题。其中关涉三个核心问题:面对历史关头,新兴大国进行选择的逻辑是什么?如何解释1815年、1919年和1945年的秩序建设中领导国越来越多地采用制度战略?如何解释工业化民主国家1945年建立的秩序在冷战后所体现出来的稳固性?以此为线索,《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重建》勾勒出1815年至今近两百年的国际秩序变迁画卷,全面评述欧洲秩序观的优劣,并对美欧秩序战略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所涉及的国际制度优化和大国战略变迁尤其引人注目。 《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重建》总结国际秩序的类型,指出均势、霸权和宪政秩序呈现递进态势,而宪政秩序是围绕分配权利、制约权力行使的法治和政治制度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秩序,突出了战略约束对领导国的战略价值。其次,在以上分析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国际秩序建构的制度逻辑,其基本思路是对国际秩序建构战略进行理论批评,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设。作者从对国际秩序源泉的争论开始,对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的传统秩序思想进行批评,致力于超越现实主义过分关注权力作用和自由主义所秉持的理性主义和契约制度理论,提出国际秩序建构的制度路径。
  • 大抉择

    作者: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 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作者:罗伯特·吉尔平

    《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杰出成果,它以现代的视野对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进行重新阐述,这个争论涉及社会生活中两个相互对立的主角——国家和市场——发生的冲突具有什么性质和产生什么后果。在《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中,罗伯特·吉尔平诠释了以美日经济日益结合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现状,也探讨了这种经常紧张的国际关系大大有赖于稳定的时代的可能后果。作者试图缩小政治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差距,并把理论问题与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秩序中出现的大量变革联系起来。对于谋求广泛了解美国和西欧与日本和其他新兴经济强国之间相互影响,以及希望把国际政治经济学概念应用到贸易、金融和货币问题等具体领域中去的读者,《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不可不读。
  • 美国和诸大国

    作者:巴里·布赞

    冷战结束后不久,人们开始从美国作为占支配地位的超级大国角度去理解世界政治。不过,随着“9·11”事件的发生,美国的对外政策开始被认为正在朝着帝国的方向转变,许多人开始质疑美国在21世纪初充当世界领导者所采取的方式、表现风格及其实质。   美国为什么要采取人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种行为?美国是不是真的生活在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里?在改变美国的行为方面,其他的大国力量能够做些什么?如果这些大国力量的努力失败的话,其后果又会是如何?欧盟和中国可以成为超级大国力量与美国相提并论吗?倘若美国丧失它的超级大国地位,世界政治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   在这本著作里,布赞试图从理论和经验的层面对这些迫切的问题给予回答。他首先对该书所使用的两个核心概念——世界政治中的“极”和“身份/认同”——进行了叙述,并利用这些概念提出了国际政治体系未来发展的三种可能情形。作者认为,现在人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单极的世界里,面对美国的力量,世界其他大国的力量也并非无能为力;相反,这是一个多极的世界,一些大国的力量与美国超级大国力量相互共存着。在重建当今及未来世界政治方面,诸大国的力量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直接影响着今日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支配地位在时间上能够持续多久。它也决定着今日美国霸权对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美国对外政策所倡导的多边国际社会,是起着推动作用还是充当了一种摧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