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电影理论

  • 迷影文化史

    作者:李洋

    如果你热爱电影,你会在这本书中找到伟大的知音,他们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梅里爱、让•雷诺阿、路易•德吕克、安东尼奥尼、安德烈•巴赞、乔治•萨杜尔、亨利•朗格卢瓦、特吕弗……他们曾改写了电影史,并非因为他们在特定时代担负了某个身份,更因为他们对电影有着共同的热爱和痴迷,这独特的热爱和痴迷就是“迷影”(cinéphilie)。 苏珊•桑塔格说:“电影是一场圣战,电影是一种世界观。喜爱诗歌、歌剧和舞蹈的人心中不仅有诗歌、歌剧和舞蹈,但影迷会认为电影是他们的唯一。电影包容一切——他们的确做到这一点,电影既是艺术,也是生活。”迷影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电影的热爱、信仰和忠诚,如果没有对电影的爱,就没有电影的历史。 本书作者根据旅法多年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讲述了“迷影”如何改变了电影和电影文化的历史,从1895年电影的诞生到传奇杂志《电影手册》,从因痴迷电影而破产的乔治•梅里爱到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与萨特的论战,从1950年代的“作者论”到1968年的“朗格卢瓦事件”……作者从“迷影情结”衍生的理论话语和美学话语角度触发,对“上镜头理论”、“摄影机笔论”、“作者论”等电影理论史上诸多重要话题的话语背景进行了清理,文笔生动又不失严谨,是电影爱好者、电影专业学生不可多得的必读佳作。
  • 导演功课

    作者:大卫·马梅(美)

    “电影馆”出版的本意而言,是为了拓出一个关于电影、电影史、电影作者、电影理论的对话场域,我想,这也是我对“中转”这一系列的期待。多元化的时代与独白的文化结构,间或是我们所处时代的最大悖谬之一。凭借电影,我们重返20世纪,尝试理解和探寻新世纪别样的世界与多元的表达,多种可能的生活与多个维度的生命。
    大卫·马梅,生于美国这加哥,是美国当代声誉卓著的剧作家,曾获纽约戏剧评论人奖,1984年其剧作《
  • 看不见的剪辑

    作者:[美]鲍比·奥斯廷(Bobbie O'S

    一部令众多大牌剪辑师“相见恨晚”的著作 希区柯克、罗曼·波兰斯基、西德尼·吕美特御用剪辑师的第一手创作经验 揭秘剪辑师从剪辑室、放映室到制片室的完整工作状态 从初剪第一步带领你深入电影剪辑世界的大门 -------------------- 本书为我们揭开了电影剪辑世界的幕布,以充满趣味性的笔触展示了剪辑这门神秘艺术的魅力所在。出身剪辑世家的鲍比本书为我们揭开了电影剪辑世界的幕布,以充满趣味性的笔触展示了剪辑这门神秘艺术的魅力所在。出身剪辑世家的鲍比·奥斯廷运用自己浸淫专业领域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诸多世界一流剪辑师的作品为案例,分门别类地阐释了剪辑师究竟施展了什么样的魔法,来使观众对电影笃信不疑。 通过分析经典巨作《毕业生》、《唐人街》、《后窗》、《法国贩毒网》、《十二怒汉》、《体热》、《一夜狂欢》和《虎豹小霸王》等片中的剪切点截图,奥斯廷详细探究了转场的使用、动势的建置、音乐与动作的契合、为演员表演和摄影角度查缺补漏等剪辑技巧,将剪辑师如何巧手慧心地操控我们的观片期待,又如何设置各种“圈套”来引诱我们对故事的发展欲罢不能,揭示得一览无余。她用鲜活生动的第一手创作经验告诉我们,所谓“看不见的剪辑”的要义,正在于“别让观众看出电影剪辑的把戏,让他们相信魔法”。 --------------------- 《看不见的剪辑》给剪辑师带来的灵感比我以往读过的任何书都要多。奥斯廷利用剪切点截图和对影片场景的分析,深入观察剪辑过程,从而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剪辑之窗。这本著作内容真诚、独树一帜,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定义了剪辑师所必须熟知的电影语言。《看不见的剪辑》将会给电影制作者和所有喜爱电影艺术的人带来启发。 ——卡罗尔·利特尔顿,电影剪辑师,代表作有《外星人E.T.》、《真爱》、《体热》 这是一本严谨的著作,鲍比·奥斯廷主刀了一次精细的电影外科手术,并为所有对电影奥秘深感兴趣的观众提供了一本宝贵的指南。 ——劳伦斯·卡斯丹,作家、导演,代表作有《体热》、《大寒》、《大峡谷》 通常我在业余时间不喜欢读剪辑方面的书,因为这像是把家里也变成了办公室。但不同于绝大多数的电影技术类书籍,鲍比·奥斯廷的书融娱乐与指导为一体,《看不见的剪辑》完整地展示了我们剪辑师所做的一切。向所有电影制作者强烈推荐这本书。 ——克里斯·莱本森,电影剪辑师,代表作有《理发师陶德》、《查理的巧克力工厂》、《壮志凌云》 此书是对我们知之甚少的电影艺术的一次极好的解密。它没有用生僻古怪或过于专业的术语将读者淹没,相反,鲍比·奥斯廷描绘了一幅清晰的剪辑图景,用精炼简洁、通俗易懂的原理将魔幻般的电影剪辑艺术呈现给我们。 ——约翰·巴德姆,导演,代表作有《周末夜狂欢》、《战争游戏》 《看不见的剪辑》是一本对电影爱好者和电影人都非常适用的佳作。它解释并说明了剪辑师如何运用他们的魔法,以及他们生存和工作的世界。鲍比·奥斯廷清晰地说明了剪辑室、放映室和制片室的工作状态。如果我在职业生涯开始之初就读过这本书的话,那我会少走多少弯路呀。 ——艾伦·海姆,电影剪辑师,代表作有《爵士春秋》、《电视台风云》、《恋恋笔记本》 这是第一本解密剪辑技艺全过程的书,它精准地阐释了电影剪辑师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以及为何要这么做。书的内容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并且以经典影片所常用的剪辑手法作为范例,展示了从影片开拍的第一天到影片最终登上大银幕的全过程。我多希望自己在职业开始之初就读了鲍比的书呀,这本书会帮我节约大量的时间,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为它道出了只有从业多年的剪辑师才能悟到的剪辑真理。力荐之! ——乔·哈特生,电影剪辑师,代表作有《甜心先生》、《刺杀肯尼迪》、《几近成名》、《生于七月四日》 作为一名剪辑师,我真希望在我第一次操刀的时候就能看到《看不见的剪辑》这本书。它会指导我的选择,并且强化选择的目的和重点。借由亲手剪辑影片的剪辑师的个人叙述,并配以剪切点的截图,奥斯廷的书解释了剪辑师的手艺是一种直观且抽象的艺术。 ——威廉·霍耶,电影剪辑师,代表作有《神奇四侠》、《300勇士》、《守望者》 《看不见的剪辑》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著作。对于剪辑师复杂的想法,鲍比·奥斯廷有一种独特的视点和不可思议的洞察力。就像我在凌晨四点醒来,突然开始纠结于一个场景片段时,内心中那些反复推敲、不断斟酌的想法,她似乎都能够察觉到,这让我感到有些不安。总的来说,我认为她的书是富有教育意义而轻松有趣的。 ——迈克尔·特鲁尼克,电影剪辑师,代表作有《闻香识女人》、《史密斯夫妇》、《发胶》 《看不见的剪辑》是一本无论对于学习或从事剪辑的学生,还是对于剪辑专业人士都非常重要的书。它使用影片截图将其他人仅用文字表述出来的内容呈现的栩栩如生。奥斯廷创作出了有史以来关于电影剪辑的最真实的著作之一。我希望我在从事剪辑事业之初就读了这本书,它应该成为所有电影院校的必读书目。 ——兰迪·罗伯茨,美国电影剪辑师制片人协会主席 《看不见的剪辑》教会了我制作电影的最后阶段的所有复杂细节。更为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剪辑师这一行的技巧运用到我自己的作品中。无论你是个作家、导演、演员、数据分析师,甚至是小说家或剧作家,探索剪辑师如何将原始素材最终塑造成一部完整的、情感丰富的电影:创造场景架构、节奏、镜头组合甚至是对白写作,都是很有价值的一课。无论你的专业是什么,鲍比·奥斯廷的书为任何一个毕生致力于电影创作的人提供了极佳的学习资源。 ——查徳·吉尔维克,电视编剧、制片人,著有《小银幕》、《大电影:作家涉足电视行业的导航》 奥斯廷使用经典影片的剧本和镜头画面截图,将我们带入剪辑的世界——将你想要知道的有关剪辑过程的所有内幕都呈现出来。对于电影人和电影粉丝来说都是一本绝佳的书。 ——马修·特里,电影导演、编剧、www.hollywoodlitsales.com专栏作家 鲍比·奥斯廷的新书揭示了剪辑这门神奇艺术的秘密。它用清晰的图文展示了剪辑师魔法般的手艺。这是承接她上一本剪辑著作的佳作。 ——雷·宗恩,3D电影制作人、《剪辑师协会杂志》专栏作家
  • 大师镜头

    作者:克里斯托弗.肯沃斯

    关于一流镜头的实践技巧。国内引进的第一本讲解如何“拍摄”动态艺术的图书。为2009年亚马逊网上书店畅销品种,影视类图书排行榜第一名。 为什么比起一流的好莱坞电影,你拍的片子总是差点什么,总是让人感觉生硬和虚假?你缺少什么?优秀的演员,先进的设备,高超的编剧? 还不完全。你还缺少技巧,掌控镜头的技巧——而且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本书能给你灵感,让你有冲动去尝试那些复杂的、创意十足的镜头。书中引用的例证全都来自于大片,那些设备是你买不起的,钱也是你花不起的,但没关系,我们就是想告诉你,只要一台手持摄影机,你也能拍出同样惊艳的效果。 这些技巧并不能马上让你成为优秀的导演,但了解它们,你才会知道电影怎样拍才有效果。希望本书激发出你更多的拍摄灵感。 普通人拍电影从此成为可能。
  •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作者:[美] 悉德·菲尔德

    内容包括:电影剧本是什么、主题、人物、构成人物、结尾和开端、段落、情节点、写电影剧本、剧本的形式、改编、用电脑来写作等。
  • 电影是什么?

    作者:[法] 安德烈·巴赞

    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理论被视为电影理论史上的里程碑。他的名字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50年法国电影评论的发展及电影现实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巴赞的现实主义美学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他提出或主张的电影本体论、长镜头理论、景深摄影、作者论和真实美学等一系列概念,形成了与传统的电影蒙太奇不同的理论体系,开拓了电影研究的领域。由于巴赞的努力,电影成为严肃的艺术研究课题。 《电影是什么?》是巴赞批评论文的选集,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等诸多话题,是研究巴赞和当代电影美学的必备读物。
  • 电影是什么?

    作者:(法)安德烈·巴赞

    2008年是“法国电影新浪潮之父”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逝世50周年纪念,2009年又将是“法国电影新浪潮”50周年纪念,正如米特里被称为“电影的黑格尔”、黑泽明被称为“电影的莎士比亚”,安德烈•巴赞一向被人们尊为“电影的亚里士多德”,因为巴赞不仅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基础,也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他的《电影是什么?》一书向来被称为“电影的圣经”,50余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电影专业必备书籍和影评写作的实用参考书。 今天,我们有幸通过出版《电影是什么?》(特别修订纪念版)来纪念这位仅享年40岁的大师。为了纪念巴赞,著名翻译家崔君衍先生对其30年前的译本进行了全面修订,出版者辑录了书中重点论述的22部影片相关片断制作成DVD光盘。购买这本书,您不仅能够读到崔君衍先生最新全面修订后的《电影是什么?》,能够通过书中附赠的DVD光盘对巴赞重点论述的影片有一个直观、清晰的了解,您还有机会看到网友提供交流学习的170余部巴赞在书中论及的完整电影DVD,以便您在阅读、研究本书的同时,对巴赞所论的影片能有全面、充分的了解。 详情参见http://www.douban.com/note/20607093/
  • 电影语言的语法

    作者:[乌]丹尼艾尔·阿里洪(Daniel A

    ★ 全球畅销三十余年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被公认为讨论导演、摄影、剪辑等电影影像画面组织技巧方面最详密、实用的经典之作 ★ 从实践出发阐明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电影语言,为“用画面讲故事”奠定基础 ★ 百科全书式的工作手册,囊括拍摄中的所有基本设计方案,如对话场面、人物运动,使初学者能够迅速掌握专业方法 ★ 近500幅机位图、故事板贯穿全书,帮助读者一目了然地理解电影语言 ★ 对大量经典影片的典型段落进行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广岛之恋》、《桂河大桥》,深入揭示其中激动人心的奥秘 ★ 本书是中国老一辈电影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选的教材,在翻译、审订中投入了巨大的心力,译笔简明、准确、流畅,惠及无数电影人 本书是乌拉圭电影导演丹尼艾尔·阿里洪根据本人创作实践经验编写的电影叙事技巧教程,其专业性、实用性、经典性为全球各影视院校所公认。作者不对电影的拍摄工作做过多理论论述,而是集中从实践经验入手,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加以细致精准的研究探讨,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全书涉及到电影制作中如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关键问题,对两个以上演员对话场面的处理、摄影机位三角形原理的运用、内外反拍等也均有详细论述。全书层次分明,清晰准确,并有近500幅插图贯穿其中,便于读者充分理解和掌握。 本书译者多为中国老一辈电影教育工作者,如周传基、吕锦瑷、李溪桥、裴未如等,译稿准确流畅,影响深远,被北京电影学院列为必读书目,更有人盛誉此书“开启了中国电影新的时代”。
  • 看电影的艺术

    作者:[美] 约瑟夫·M. 博格斯,丹尼斯·W

    《看电影的艺术》分15章,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电影在操作层面、理论层面和普通欣赏层面的知识、技巧和方法,展现了电影作为艺术、技术,和作为产业、作为社会的反射文本的多重角色。全书附有450余幅插图,含50余幅彩插,立体形象地展示“视觉设计”、“视觉特效”、“色彩”等内容;含7个特色“闪回”专题,详细展现电影中剪辑、色彩等专业技术的演进历史;各章结尾处附有自学辅助资料,包括15组自测问题、14组学习影片列表。既适合做大学影片分析课的教材,也可做电影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 看电影的门道(插图第2版)

    作者:[美]吉姆·派珀

    兼具娱乐与艺术双重研究视角的入门级电影学习手册 横扫经典名片、流行大片和影史遗珠的实用型观片指南 以最视觉化和趣味化的讲授方式 帮助你迅速修炼为一枚骨灰级影迷 ★ 拒绝枯燥,用形象化的语言阐释镜头、场景、声音、剪辑、风格、角色、意义等电影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元素 ★ 拒绝灌输,用好玩的视角和轻松的练习引领你能动思考与电影艺术相关的各种有趣命题 ★ 拒绝陈旧,新版本删除对过时的中庸之作的评点,增添更多对最新经典电影的鉴赏 ★ 拒绝单调,近两百幅图片直观展现丰富的视觉元素,令你能迅速掌握景别、构图、布光、置景等专业概念 本书是一本适合各个年龄段和社会阶层的读者阅读的影迷观片指南。作者用诙谐和精炼的语言介绍了大量经典电影、流行大片和影史遗珠,并且探讨了这些电影所运用的技术和表现手法,以及当代电影人如何继承和发展了这些技术和手法。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作者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和深奥的术语,以形象化的表述方式阐释了镜头、场景、声音、剪辑、风格、布景、角色、意义等很多电影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元素,因此在海外畅销多年。在这本最新的修订版中,作者添加了三个新章节,分别介绍了好莱坞电影、美国独立电影和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电影,依然主打艺术与娱乐并行不悖的研究角度,带给读者最新和最好看的片例。也许看完本书之后你的第一个愿望就是找到一部暌违多年或者期待良久的电影,酣畅淋漓的地看上一场,记住抱着沙发上最舒适的抱枕,打开自己最顶级的音响。
  • 如何写影评

    作者:(美)蒂莫西•科里根

    我们都有许多自己珍视且产生过共鸣的影片,电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电影能引发一种强烈的情感或智性上的回应。我们有表达的欲望,具备一种分析性的评价能力将会增加我们从观赏电影中获得的乐趣。“有一种乐趣来自分析、探索和思考”,对电影敏锐的思考与评价让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享受观影的愉悦。 这是一本在美国最为畅销的影评写作指导。不论是简短的电影评论,课堂上的电影报告,还是长篇大论的研究论文,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如何起步的诀窍。书中除了介绍各种类型的电影批评方法、提供主要的电影理论观点和电影术语外,还细致入微地为读者提供详实的写作技巧:从如何记笔记、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开头、如何下结论、如何遣词造句等具体的写作细节,到如何开始深度的电影研究,等等。同时,每一步骤均提供例文作为参考,可操作性极强,是非常实用的电影评论写作入门书。 ★填补国内专业影评写作指南的空白 不同于文学式、随感式的影评,专业影评的写作需要全面、丰富、准确的电影知识以及相应的史论修养,让影评的写作有章可循。本书勾勒了电影的基本理论框架,分析介绍电影的视听语言,言简意赅,准确精要,为读者写出一篇专业的优秀影评提供帮助。 ★可操作性、实用性极强 本书细致入微地为读者提供翔实的写作技巧,同时,每一步骤均提供精选的优美例文作为参考,可操作性极强,是非常实用的电影评论写作的入门书。 ★针对性强,有的放矢 作者科里根教授依据自己多年的写作与教育经验,深刻理解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和焦虑,以其丰富的经验,将这些困惑一一开解。 ★广征博引电影史上及当代的经典片例 本书在说明该如何写影评的过程中,大量介绍了电影史上和当代的经典片例,精要地描绘了世界电影史及电影理论的地图。精美恰当的电影配图、作者精辟的电影评论与独到分析视角,让读者读完此书后,对世界电影的认知更加直观、深刻,做到“胸中有丘壑”,下笔更有所依。 ★实用时新的权威资料索引 本书给出了大量最新的、实用的电影学习与研究的权威资料库、网站、杂志、期刊目录,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评价,为读者在茫茫电影资料的海洋中指明了方向。
  • 你的剧本逊毙了!

    作者:(美)威廉·M·埃克斯

    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剧本写作指导书籍,作者融写作课教程之学院派精神与剧本写作之编剧实战经验于一炉,预设出与读者进行对话的情境,列举包括作者本人作品在内的大量剧本实例,将好莱坞剧本的写作诀窍娓娓道来。从故事本身的构思、人物、场景、结构等元素的营造,到写作过程中格式、设备、改写习惯等要素的罗列,再到卖出剧本时电影业的惯例、习性、“内幕”等特点的大揭露……100 个常见问题,作者均给予解答,涵盖编剧流程方方面面,形式内容,悉皆具备,旨在助各路编剧打造完美剧本,为菜鸟新手答疑解惑,为迷途老马指点迷津。本书语言平实又犀利,其机智与反讽令人忍俊不禁,尽显作者的生猛与老辣。
  • 电影镜头设计

    作者:[美] 史蒂文·卡茨 (Steven D

    本书图文并茂地阐述了如何将拍摄前的构思以镜头为单位转化为可见的影像,诸如故事板制作、镜头的时空要素、镜头调度的原则、画面的构图、转场、叙事策略等。作者提出传统的制作流程,同时更鼓励合适的实验性手段。此外,此外,本书也撷取了美国电影自默片以来,历经有声片及好莱坞片厂制度的黄金时代,直到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独立制片风潮期间所累积的创作经验。 作者为中文版首次修订原书,更新了有关镜头设计的最新技术与工具,并特别为国内读者提供了大量亲自在中国拍摄的案例。
  • 电影艺术(插图第8版)

    作者:[美] 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

    《电影艺术》第1版面世于1979年,此后历经七次修订,早已成为电影学领域公认的标尺性著作。这本书内容宏广,从对电影制作的技术性解说、对构成电影各元素的系统化评介,到电影分析方法的示范、电影史的梗概提要,无不做到深入浅出、思虑缜密而观点周全。 作者以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方式进行电影“形式”与“风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时佐以巨细靡遗的影片举例,详细分析电影的元素,说明电影的形式系统(叙事性与非叙事性)及风格系统(摄影、剪辑、场面调度与声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这样能帮助读者在了解一部电影时,不再是以过往观影经验所累积的惯性直觉方式,去感受影片技术上或情感上的精彩片段,而能将电影看作如同诗歌、建筑、音乐与舞蹈等其他艺术一般,是一个创作者在凝粹创作意念之后,执行到影片胶卷上的完整呈现。
  • 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

    作者:胡金铨 述,[日]山田宏一,宇田川幸洋

    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唯一口述自传 详解如何借用中国传统戏曲、古典诗词、民间风俗 独创具有东方意蕴的武侠电影语言 【编辑推荐】 侠气古肠剑犹在,灵雨空山动江湖。 ——我觉得胡导演的作品给我感觉是“侠气古肠”,他留给我们的作品,直到现在都仍有力度在,所以说“剑犹在”,他的剑还在我们的身边出现。他的精神是很高雅的一种气质文化,但他说的是江湖事。这两句话,是我尽最大的力量来描写胡导演。 ——徐克 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唯一口述自传。 详解如何借用中国传统戏曲、古典诗词、民间风俗, 独创具有东方意蕴的武侠电影语言。 倾诉生在北京、于港台扬名世界、大洋彼岸未竟之梦, 如武侠电影一样精彩的传奇人生。 ⊙ 本书是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唯一口述自传。整理自胡金铨多次前往日本参加电影节时与两位日本电影学者山田宏一、宇田川幸洋的对谈。本书沿胡金铨导演漂泊四海的传奇人生与创作生涯,详解如何借用中国传统戏曲、古典诗词、民间风俗,独创具有东方意蕴的武侠电影语言的导演观念与手法。 ⊙ 本书作者之一日本电影学者山田宏一20 世纪60 年代曾旅居巴黎,成为当时掀起法国电影新浪潮波澜的《电影手册》重要执笔者之一,更是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的至亲友人。本书采访形式也借鉴了《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深入追问胡金铨在历史文化方面的独特见解、对社会万象的诸多思考,为读者还原了一个完整的文人导演全貌,如武侠电影一样精彩的传奇人生,是一本走入胡金铨武侠电影世界的必备读物。 ⊙ 本书对谈贯穿胡金铨导演整个电影人生,从拍摄处女作《大地儿女》之前的演职员生涯到拍出华语武侠电影巅峰之作《侠女》,再到未能拍成的作品《华工血泪史》《张羽煮海》,导演手法、拍摄花絮、幕后故事全面包括,更附有大量罕见剧照、亲笔画稿。同时,还收录了在台湾电影金马奖中两度封后的著名女演员、制片人徐枫,荣获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现任财团法人胡金铨导演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的石隽,二位感怀恩师胡金铨的珍贵文章。 【内容简介】 本书是胡金铨导演生前的唯一口述自传,由日本电影学者山田宏一、宇田川幸洋与他展开的多次对话整理而成。全书采访形式借鉴了《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沿胡金铨漂泊四海的传奇人生与创作生涯,详解其导演观念与手法,深入追问他在历史文化方面的独特见解、对社会万象的诸多思考,为读者还原了一个完整的文人导演全貌,是一本走入胡金铨武侠电影世界的必备读物。
  •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作者:[法] 弗朗索瓦·特吕弗

    本书是法国电影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与世界级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就电影艺术问题进行的对话录。这是一本最具“挑战性”的书,它揭示了希区柯克这个易受攻击而又敏感的人的真正本质,也记录下了自默片时代起便活跃在影坛上的这位大电影艺术家行将消逝的艺术秘密。这场交谈进行了四年,希区柯克回答了特吕弗关于自己电影生涯的500个提问。特吕弗以俄狄浦斯求神示的方式向他发出询问,试图通过希区柯克的全部作品去搞清“希区柯克式电影语言”的独特架构——正是这种架构形成了他不可模仿的风格。
  • 骑驴找马

    作者:姜文

    “讲故事的人”是《骑驴找马》一书的灵魂章节,是姜文在极其自然放松不设防的状态下的真实剖白,为本书独家收录。他不但“聊”透《让子弹飞》诞生的前前后后,还聊到了自己的生活、梦想、成就、失意、误解、委曲。 姜文说:“不会演戏的编剧不是好导演。”在他眼中,不参与编剧和剪接的导演便不是真正的导演。编剧是一个独立的创作过程,剧本则是一部独立于电影之外的作品。《让子弹飞》则是他迄今为止最为得意之作,笔笔斟酌,字字珠玑,极具可读性。 全书96张照片由姜文亲自选定,均是精品中的精品。姜文和剧组成员的系列生活照系首次公开。
  • 钓大鱼

    作者:[美] 大卫·林奇

    在《大卫·林奇的创意之道》中,这位享誉国际的电影导演难得地敞开心扉,亲口讲述他独特的创作方法和个性化的工作风格,并与读者分享他以静坐孕育创意的珍贵体验。 用林奇的话来说,这种经验仿若“潜入内在”,而“捕捉”创意犹如捉鱼,再以电视、电影、绘画、音乐、设计等媒介予以呈现。在本书中,林奇第一次详述他修炼超过三十年的超觉静坐,以及超觉静坐对其创作过程所产生的影响。 林奇以简洁精练的话语,描绘他创意发展的过程——创意从何而来,如何捕捉,以及哪些念头对于他来说最具有吸引力。他尤其仔细地讨论了他如何将思考转化为行动,并如何与别人互动。最后,他思索自我与周遭世界的关系,以及这个深深地影响他自身创作的“潜入内在”过程,如何能够直接嘉惠他人。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林奇心灵世界的广大影迷而言,《大卫·林奇的创意之道》可谓一个最佳的窗口;而对于那些思索着如何才能培养创造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亦具有非凡的启示作用。
  • 英格玛·伯格曼

    作者:约瑟夫·马蒂

    《英格玛·伯格曼》讲述杂耍者伯格曼注定要与电影结缘。这门神奇的艺术通过光影书写动态,使缺席之物再现,使幻想成为真实,使梦境成为现实。他既说是也说非,祈求上帝的同时又辱骂它,冬天排戏剧,夏天拍电影,把最夸张的滑稽剧与最严肃的分析混杂起来,使相拥的恋人互相诋毁,又使真理从一切诡计中诞生。这个小丑却并非前后不一、摇摆不定,他用独属于自己的优雅将它们一一连接起来。他舞蹈,这是他的艺术和诗篇。
  • 阴阳界:胡金铨的电影世界

    作者:吴迎君

    本书是国内外全面解读胡金铨执导电影的第一本著作,立足对胡金铨电影的影像解读,结合胡金铨本人一手论述资料,总体揭示胡金铨在中国两岸三地政治分置和文化对峙的现实语境中,通过电影书写追索人的精神家园的根本追求,并具体落实在胡金铨电影内在的美学、家国、信仰三重观照上,而其中贯注着胡金铨所代表的“南下影人”一代人的疏离他者并自我疏离的悬置性精神处境。 书稿通过“总-分-总”式章节总体结构(导论,第一至五章,结语),由总体到局部,整部书稿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同时,本书始终注重将电影的影像元素分析和思想阐述结合而论,既在避免纯技术分析,也在避免纯理论玄谈。 本书资料较为丰富翔实,通过各种途径搜寻香港电影资料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匹兹堡大学图书馆、法国高校图书馆等港台和英美法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胡金铨电影的全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