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典与解释
-
犹太哲人与启蒙
本文集收入施特劳斯在二十至三十年代的文章,文本均依据Heinrich Meier所编《施特劳斯著作集》(尤其卷二第二部分),但凡有英译者则多参照英译,并悉数采纳英译注释(凡文前有“题解”者,均编译自英译本注释)。 我们不会觉得,一个中国人如果成为一个哲人会有什么身份问题,但一个犹太人如果要成为哲人就会有问题,因为,犹太人与犹太教徒是一回事,而哲学与宗教有天然的对抗性。对犹太学人来说,既是犹太人又是哲人一直都是一个生存性的悖论。解决这一悖论端赖于犹太教与哲学是否可能融合无间。对于施特劳斯这个犹太人来说,这一问题无疑是切身的。在早年的学术报告“柯亨与迈蒙尼德”(见本书)中,施特劳斯说过,一个犹太人如果研习哲学,无异于在接受启蒙;由于犹太人信奉的宗教与哲学天然带有的启蒙性质无法通融,一个犹太人没可能同时是个理性主义者和犹太教徒。犹太教是一种民族一国家性宗教,而非普适性的宗教(比如佛教),哲学与任何宗教都有冲突,犹太教与希腊哲学的冲突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犹太教哲人还在思考这一冲突,这对我们思考中国儒教与西方哲学的关系有什么启发?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学人已经受过了相当彻底的现代启蒙洗礼,对我们来说,启蒙哲学与儒教传统是否可能通融,恐怕同样是内在的生存性问题。 编者说明(刘小枫) 二十年代 1 答法兰克福小组的原则之言(1923 卢白羽 张缨 译) 2 评“犹太复国主义和反闪族主义”讨论(1923 张缨 译) 3 诺焘的犹太复国主义(1923 张缨 译) 4 拉伽德评传(1924 张缨译) 5 犹太复国主义与正统(1924 卢白羽 译) 6 犹太复国主义之源(1924 卢白羽 译) 7 评温伯格的批评(1925 张缨译) 8 武装的教会(1925 张缨译) 9 评弗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1928 王今一 译 李致远 校)补一段题解 10 论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意识形态(1929 卢白羽 译) 11 罗森茨威格与犹太教学术研究院(1929 张缨 译) 三十年代 12 柯亨与迈蒙尼德(1931李秋零 译) 13 简评迈蒙尼德和阿尔法拉比的政治学(1936 程志敏 译) 14 神意学说在迈蒙尼德作品中的位置(1937 张缨 译) 15 阿布拉瓦内的哲学趋向和政治教诲(1937 余慧元 译 李致远 校) 16 评阿布拉瓦内对王政的批判(1937 卢白羽 译) 四十年代 17 就犹太人问题对轴心国的再教育(1943 何祥迪 译) 五十年代 18 序胡锡克《哲学论著集》(1952张缨 译) 19 论《创世记》的解释(1957 张缨 译) 20 致编者的信:以色列国家(1957 张缨 译) 21 弗洛伊德论摩西与一神教(1958 李致远 译) 22 一段未宣读的开场白(1959 张缨 译) 六十年代 23 追忆阿容松点滴(1961 张缨 译) 24 为什么我们仍然是犹太人(1962李春长 译) 附录 克雷默 / 斯忒恩 湃恩斯谈施特劳斯与《迷途指津》的英译(刘妮 译 张缨 校) -
苏格拉底与政治共同体
本书是从一场古代的大论争来读《王制》。这场论争就是:哲学对政治共同体有何作用?也就是说,理论对实践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我们对苏格拉底的赞美不是无条件的,那么在何处应该有所保留?本书即讨论了这样的问题:思想观念能否对政治有所裨益,并为之指明方向,从而增加政治的凝聚力。另一方面,理论家们是否可能将实践者引入歧途,使他们脱离政治现实,从而削弱政治生活的活力。通过这样的探讨,厘清理论与实践之间、思想观念与政治生活之间的关系。 目录 中译本说明 致谢 绪论 第一部分 阿里斯托芬的笑声(《云》) 引言 斯瑞西阿得斯的问题 斯瑞西阿得斯引介思想所 合唱歌:云神们对观众的演说 苏格拉底教导斯瑞西阿得斯 斐狄庇得斯面前的争辩 后果 喜剧的立场 第二部分 政治哲学:柏拉图的回应(《王制》) 引言 第一章 柏拉图对政治哲学的介绍(《王制》卷一) 小引 对话场景 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的会面 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探求正义定义 苏格拉底与色拉叙马霍斯的争论 政治哲学的任务 第二章 城邦中的正义和灵魂中的正义(《王制》卷二一卷四) 小引 格劳孔和阿得曼托斯 猪的城邦及其缺陷 护卫者的天性 护卫者的音乐教育:城邦神话 护卫者的音乐教育:深入思考 护卫者的体育教育 城邦的统一:高贵的谎言与财产共有 在城邦中寻找正义 对照城邦与灵魂 《王制》捍卫正义与阿里斯托芬的《云》 第三章 共产制度与哲学(《王制》卷五一卷七) 小引 苏格拉底的不情愿 天性相同,职业相同 妇女儿童共有 哲人王 政治的危险 第四章 重返苏格拉底视角(《王制》卷八一卷十) 小引 政制和人类的堕落 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 苏格拉底对诗的再度批评 诗以及《王制》二分的和解 阿里斯托芬与柏拉图之间悬而未决的争论 第三部分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的成就(《政治学>卷二) 引言 亚里士多德批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对话中的其他政体 现实政体 立法者名单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回应柏拉图 跋 古典与现代:另一场论争 参考文献 索引 -
自我之书
本书是当代德国学者研究康德同时代著名人物维兰德专著。全书从《王制》、政治、哲学、莱怡丝、美学、《会饮》这六章进行了研究。全书由刘小枫主编,莫光华翻译,让中国读者了解西方思想。 -
至善与快乐
《斐勒布》是柏拉图众多作品中相当特殊而重要的一部对话,它是柏拉图思想集大成式的展示,文德尔班认为《斐勒布》是柏拉图对善之理念的形而上学思考的巅峰。 斐奇诺第一次将柏拉图的《斐勒布》从希腊文翻译为拉丁文,还对《斐勒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义疏,这个义疏在斐奇诺自己的哲学体系发展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之成为其诸柏拉图义疏中除了《帕默尼德》义疏之外最长的一部。本书即从斐奇诺所做的《斐勒布》义疏翻译而来,对我们了解和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思想运动大有裨益。 义疏本文根据米歇尔•艾伦编译的《斐奇诺:<斐勒布>义疏》(Marsilio Ficino: The Philebus Commentary)译出,同时附录《斐勒布》最新权威英译本译者弗雷德(Dorothea Frede)的两篇研究论文:《快乐主义者的皈依:苏格拉底在<斐勒布>中的作用》和《崩溃与恢复:柏拉图<斐勒布>中的快乐与痛苦》。 -
菜园哲人伊壁鸠鲁
《菜园哲人伊壁鸠鲁》第一部分介绍伊璧鸠鲁思想最具代表性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在先前的国内研究者中大多还未曾引起过重视甚至注意,却可能是我们真正理解伊壁鸠鲁的关键所在。第二部分关涉伊壁鸠鲁在西方思想史中的传承与影响,选文所及的范围仅涵盖了这一影响的某些极为紧要的部分,对学界深入理解伊壁鸠鲁对西方思想史深广而隐秘的影响当有所帮助。 -
卢梭的苏格拉底主义
西方的启蒙思潮不仅横扫了中国的学术统绪,也终结了西方的古典时代。然而,随着20世纪末的来临,启蒙思潮也免不了被自己的西方子孙横扫命运“道术为天下裂”,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学界,学问因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相适应已然支离破碎——世纪之交,新思潮、新学说风起云涌,惶然心态千姿百态。 科学与学问既不当浑然不分,亦不可渐行渐远,一者关乎种种解救时弊、整顿现实生活的实用知识,一者关乎个体乃至国家的精神教养。学问的资源不在现代以来不渐推陈出新的科学原理,而在冲和古秀的历史经典。如今,无论西学、中学均面临如下抉择:要么追随现代之后学彻底破碎古典学问,要么修复古典学园、重新整顿精神教养。 -
色诺芬的苏格拉底
本书收录了施特劳斯对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申辩》、《会饮》三篇解释,是施特劳斯研究色诺芬的重要文献。 -
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将尼采对苏格拉底的关注视为尼采的“核心关切”——尼采曾认为,柏拉图在精神上的竞赛对手是荷马,《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作者则认为,尼采在精神上的竞赛对手是苏格拉底。由于苏格拉底气柏拉图无法分开,尼采的竞赛对手也可以说是柏拉图。《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按照尼采著作的先后顺序,逐一细究尼采对苏格拉底的关注,以此展开对尼采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精神竞赛的考察。施特劳斯曾说,在苏格拉底身上,哲人的疯狂和节制结合得完美无比——这也等于是对柏拉图的赞美。《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作者的结论是,在尼采身上,哲人的疯狂有余而节制不足。就哲学写作而言,尼采不及柏拉图的地方也在于此,尽管尼采在写作时用的面具比柏拉图还多。 -
中世纪的心灵之旅
波纳文图拉描述了人的心灵向上帝上升的六个阶段。人的心灵有六种能力,即感觉、想象、知性、理性、悟性,以及心灵的顶峰,即良心的闪现。对这种能力的描述相应于心灵向上帝上升的六个不同的层次。“因此,依照上升至上帝的六个阶段,我们灵魂诸官能的阶段也有六,即感觉、想象、知性、理性,悟性以及心灵的顶峰或神性的火花,通过它们我们由最底部攀升至最高点,由外部深入到最里面,由暂时抵达永恒。这些官能根植于我们的本性中,后为罪恶所扭曲,又为恩典所改造,为正义所净化,为知识所陶冶,为智慧所完美。” -
美德可教吗
政治哲人的那些纲领性文本之所以举世闻名,是因为它们具有向人们教授美德的教育规划,富于创造性,且经常引发争论。 -
尼采在西方
《尼采在西方》以海德格尔的解读为起点,提供20世纪关于尼采研究三个方向的重要文献:1.施特劳斯学派的解读;2.后现代派的解读;3.其他学院式的解读。 《尼采在西方》所选篇章大多来自西文书刊,少数来自如今已很难找到的我国十多年前的旧刊。本书初版于2002年,初版中的一些篇章已见于近年来陆续初版的译著,为免除重复,此次重订删去5篇已见于别处的文章,另增补了两篇新译(兰佩特、瓦提莫)。 -
苏格拉底的命相
本书为拜占庭时代阐释柏拉图作品的古疏。作者的名字,叫奥林匹奥多罗,就作者而言,其人其事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早已晦暗不清;但就作品而言,该部柏拉图之《斐多》的讲疏残篇,却因汇集、引用、整理、阐发了中世纪基督教世界和穆斯林世界中的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诸学派的各种关于柏拉图及其《斐多》的阐释而异常珍贵。 本书的古疏,按照那时的流行做法,分为义理的解释和词句的讲授,有着鲜明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特色,既重视逻辑上的推演,又有着自己的一套理智神学,总的,是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冶于一炉,力图在整个文本中做一个圆融无碍的通说。 本书脚注为关于古疏之笺注,对理解相关内容颇有提点,阅读本书,可让中国读者直面古希腊哲学自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希腊化时代的经学传统的具体面貌,了解甚或模仿他们对柏拉图对话文本的研读的方式,比较其与阿尔法拉比的学问传统的异同之处,以及这个传统与现代柏拉图研究,或与如今颇为流行的施特劳斯的隐微说的异同之处,颇能有助于国内学子对柏拉图对话作品的深入研读。通过这种研读,也能使读者明了如今所谓的“圣经学”、“圣经释义学”传统的渊薮,恰是在古希腊哲学学派这样的理论基础和治学方式上,基督教才得以不断模仿、汲取希腊哲学学派的诸种传统,并以一神教来融贯,最终取而代之。 -
论永恒的智慧
海因里希·苏索是一位富有想像力和诗情的神秘主义大师,在十四世纪宗教作家中,他无可争议地占有显赫的位置。他的著作在德语国家以及荷兰、法国、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传播甚广,其影响超过了同时代信奉上帝者的所有著作。本书收入他的两部著作《论真理》和《论永恒的智慧》。苏索在《论真理》中陈述了他关于上帝、世界和人生意义的哲学理论,以不容忽视的理论厚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论永恒的智慧》中,他成功地运用永恒智慧与寻找上帝的人们之间的对话形式,既亲切又活泼,吸引着一道寻找的读者情不自禁地加入交谈。就其真挚与激情、笃诚与单纯、深邃与优美和凝聚的力量而言,可以与其相提并论的作品寥寥无几。 -
基督教理论与现代
任何采纳了现代历史观的人都难免得出这样的结论:应当保留信仰的历史关联,但是必须以新的方式加以阐发。 如果可以把能够涵摄时代的知识进展的神学看作现代神学思想的重大推进,特洛尔奇的神学思想当堪称现代神学思想重要的扩建;不仅对近代历史学的思想挑战作出了强健的神学反应,而且参与了社会理论这门现代性理论的建设,发展出具有社会理论和历史理论问题意识的神学理论。 -
尼采与古典传统续编
本书探讨的核心主题为尼采思想的真实面貌。各位作者均为西方尼采研究专家。他们不依陈说,新开局面,把尼采的思想,置于西方古典传统的整体背景中进行解读。揭示出了西方传统的潜脉渊源,据此渊源,直逼尼采真实核心。 本书是继《尼采与古典传统》之后的又一部文集汇。也是尼采与西方古典传统之关系的研究成果。它包括“尼采与荷马竞赛”、“扎拉图斯特拉与苏格拉底”、“尼采重读柏拉图”、“ 狄俄尼索斯反对被钉十字架者”、“尼采反达尔文”、“书本华作为尼采的教育者”等15个篇目。 -
《理想国》汉译辨正
王扬博士的《理想国》汉译是中国第一部按照西方古典学传统自希腊文以及相关各种语言版本全文翻译的《理想国》的本子,在学界引起高度关注。《<理想国>汉译辨正》可视为《理想国》汉译的姊妹篇,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学者研究西方经典的力作,也为《理想国》研究提供了范式性的文本,是阅读柏拉图《理想国》的基本手册。 《<理想国>汉译辨正》依托西方学界大量的研究资料和翻译成果,旨在详尽比较现有《理想国》汉译本译文的词句、段落、文体等各个非常细节方面与希腊原文本的差异、疏漏和不足,以及汉译本在翻译上的创进与可以发扬的地方。 本书是国内第一次在严肃的古典语文学意义上推动《理想国》译本的格义工作,为今后《理想国》的汉译和理解柏拉图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
阅读的德性
中国哲学同经典解释注定有不解之缘。哲学研究同哲学史研究本来不是一回事,只有哲学史研究才一定是哲学经典研究。但在中国思想传统中,这两者的关系似乎没有明确的区分。从形式上讲,它表现在注经的思想或学术活动中。这个集子收入了中山大学哲学系部分师生关于中国哲学史(包括思哲史)的一些研究成果,内容集中展示了先秦子学及宋明儒学两方面。很有借鉴参考作用。 一般来说,人们怎样阅读就怎样写作。通常,细心的作者也是细心的读者,反之亦然。除非自己亲自小心地阅读,一个人不可能知道何为小心地阅读。阅读先于写作;在写作之前,我们已经阅读;我们通过阅读学习写作。一个人通过认真阅读好书——最用心地阅读那些被最用心地写出来的书——来学习认真写作。因此,通过研究一个作者的阅读习惯,我们也许预先就会知道他的写作习惯。 论题:阅读的德性 尤利安皇帝与其写作技艺 如何研读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 “我可不敢如此肆意著述”——或如何阅读霍布斯的神学-政治论述 马克思对斯宾诺莎的反常解读 薇依的“论阅读的概念” 《俄狄浦斯王》的两种解释 古典作品研究 尼采的最后著作《重估一切价值》 思想史发微 学术经世:章学诚之文史论与经世思想 评论 《周易注释与研究》读后 《(东西均注释)补正》商榷 评斯宾诺莎《神学一政治论》新译本 亨尼斯为解释韦伯而打的漂亮仗 欧洲史研究与欧盟问题 -
苏格拉底的反讽答辩
本书是对《苏格拉底的申辩》的最新诠解,经由不同寻常的密切关注,留心苏格拉底就其反讽的含义与范围表示了什么,获得了不落俗套的结论,涉及苏格拉底关于德性、政治和诸神的教导,苏格拉底从自然哲学到政治哲学的著名转向的意涵,还有苏格拉底傲慢无礼的“答辩辞”的意旨。 作者的主旨是要表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不只是一位来自遥远过去的丰富多彩而离奇古怪的人物,而是无可比拟的指导好生活——慎思的生活——的教师,他在今日就像在古代雅典一样有直接意义。基于对整篇对话、特别是对德尔斐神谕故事的理解,作者还试图表明:《苏格拉底的申辩》是柏拉图全集的钥匙,标示了其他对话中的许多毫不相干的主题和表面上看来矛盾的结论是怎么契合在一起的。 -
黑格尔与普世秩序
黑格尔的学说包含着某种国际观和全球化理论:绝对精神不会满足于最初偏居一隅的直接任性,它一定要首先把过往和现存的所有历史纳入自己的精神历程,把它们分别理解为自身发展史上的一定环节,最后则一定要从外在的角度占领世界,一定要客观地表现为某种“世界历史” ——邱立波 -
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
本书汇编了施特劳斯的若干单篇文章、讲学稿和未刊文稿,旨在为了解施特劳斯的学问品质和学术关怀提供恰切的基本文献,实可作为施特劳斯学问的入门读物。第一编的文章表达了施特劳斯对于我们时代精神危机的看法,第二编意图介绍施特劳斯对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看法。古典理性主义的重生不是一个传统不加自我检审的重生。古典理性主义的重生需要从与其敌手的对话中、或在此基础上日益回归。于是施特劳斯延续着迈蒙尼德的辩证法:据施特劳斯判断,这位哲人对古典理性主义进行了最深刻同时也、也即收获最为丰厚的批判。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