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典与解释
-
惧怕差异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书名为《惧怕差异》,可是,至少表面看来,作者却似乎对差异无所畏惧。在“恐惧多样性”这个主题的统摄下,作者潜入古希腊自然哲人、喜剧诗人、悲剧诗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纷纭言辞掀起的急流当中,力求从“多”与“一”这个认识论上的主题洞穿古希腊先贤们教诲的奥义,寻根究源,探出一门关乎我们生活秩序的学问的起源。萨克森豪斯女士的雄心与气魄倒是颇有阿里斯托芬笔下那位著名的女治邦者的遗风。 这本篇幅并不算大的书涉及的内容却非常繁杂,依照先后次序讨论了一位喜剧诗人、四位前苏格拉底自然哲人,三位悲剧诗人的三部经典悲剧;此外还涉及了柏拉图的七篇重要对话与亚里士多德的大部头著作《政治学》。哲人与诗人们纷纷攘攘地挤在200多页的篇幅里,遵照本书作者萨克森豪斯女士的编排上演了一出“喜剧”,这出喜剧的英雄正是最后登场的亚里士多德。很难想象怎样的作者才能轻松地在一本小书中驾驭如此宏博的题材。当然,我们这些静候一旁的观众也不轻松,即便我们足够虔敬专注,要想看懂这出喜剧也没那么简单。我们至少先得熟悉这些古代先贤本人说了些什么。 -------------------------------------------------------------------------------- 中译本前言 序言 致谢 第一章 悲喜剧的序幕——阿里斯托芬《城邦民大会妇女》 第一部分 惧怕差异 第二章 前苏格拉底的挑战 第三章 女人及否定差异的悲剧:三个版本 第二部分 柏拉图与含混的统一诉求 第四章 苏格拉底与雅典城 第五章 《默涅克塞诺斯》和《治邦者》中的自然生成与统一 第六章 美好城邦:苏格拉底逃离悲剧 第七章 柏拉图的《会饮》:重估美好城邦 第三部分 亚里士多德:差异与政治科学的诞生 第八章 家庭的挑战 第九章 政治学研究:统一来自分裂 -
卢梭的政治哲学
本书首先扼要概述卢梭的主要政治著作的基本论点(第一部分),然后再尝试作出自己的评议(第二部分)。作者力图先如实复述卢梭诸政治著作的基本观点。我们知道,即便要实现这一目的,也十分不易。毕竟,卢梭的政治著作非常讲究写作艺术。 目前,关于卢梭的英语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卢梭政治著作的笺注体英译也有了突出进展,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批细致绎读卢梭诸政治要著的英语专著。尽管如此,本书仍然不失为了解卢梭政治哲学的入门性读本。 -
古学经子
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日:“《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日: “天下同归而殊涂, 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汉书·艺文志》 -
属灵的寓意
也许,在整本《圣经》当中,尤其在《新约》中,没有任何卷书比《约翰福音》更适合俄里根的释经进路。他的《约翰福音注疏》是初期教会最伟大的释经著作。在这本书中,俄里根自己也称赞《约翰福音》是《圣经》所有经卷的顶点。《约翰福音》很早就因其与众不同的特性而被称为“属灵的福音书”,这也使《约翰福音注疏》成为关注的焦点,从初期教会到今天一直如此。 俄里根的注疏与《圣经》的经文互相穿插,思维在经文中自由穿行,从中摘取合适的字词,巧妙地将其组织起来。俄里根这样做是为了寻找属灵寓意,因为,他认为《圣经》的每字每句都隐含着属灵寓意。 -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
《逻辑哲学论》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也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早期重要著作。作者在这本书中否定因果律,断言逻辑和数学的命题都是重言性质的,所有哲学史上争论的问题都是无意义的,哲学的任务只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即日常语言的明确化。这种思想对后来分析哲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本书是关于研究《逻辑哲学论》的专著。 -
重估一切价值
《重估一切价值》是为尼采未刊文稿的独具匠心的编撰。尼采曾将《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视为其哲学的前厅,将“重估一切价值”的文稿比作未竣工的主体建筑。前者在我国已有各种不同的译本,至于后者,也已先后出版了几种汉译:最早的有《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张念东、凌素心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出版)。尽管这本书依据的版本因尼采胞妹的作伪行径在德国备受争议,但并不影响汉译本在向中国读者介绍尼采遗稿方面具有的开拓意义。接着有贺骥翻译的《权力意志》(漓江出版社,2000年)。这是一个选译本,译自意大利学者Giorgio Colli 和Mazzino Montinari编订的《考订版尼采文集》(KSA)的第13卷,该卷收入1887年至1889年的遗稿,格言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随后有《尼采遗稿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虞龙法译,依据的是德国乌帕塔尔大学哲学系教授君特?沃尔法特(G?nter Wohlfart)的版本,编者围绕“权力意志”这个主题从考订版第7卷至第13卷遗稿中进行选编,时间跨度从1869年秋至1889年初,所选的格言仍按年代编排。除此之外,近年出版的还有《权力意志》(两卷,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该书依据《考订版尼采文集》(KSA)的第12卷和第13卷,上卷收入1885年至1887年的遗稿,下卷收入1887年至1889年的遗稿。 本书的编排体例完全不同。编者维茨巴赫长期担任尼采协会的主席,参与穆莎里昂版本的编辑出版,属于最著名的尼采作品和思想世界的专家。编者长期研究由魏玛尼采文库管理的遗稿,花了十年时间对尼采八十年代的全部笔记材料进行筛选和整理。翻阅本书的目录,就会发现,这个版本的格言不再简单地按时间顺序排列,第一次从尼采的遗作中提供了思想上属于这部自然哲学巨著的一切东西,并且在编排上用清晰的线条向我们展示了结构有序的尼采思想世界的巨大浮雕。全书分为四卷,每卷包含若干章节,读者通过标题可按图索骥地寻读尼采相关的思想。如果尼采的遗稿好比一付扑克牌,尼采胞妹的版本是将扑克牌的顺序搅乱,维茨巴赫的贡献在于,试图将本来排序就不规整的牌子按花色和数字顺序排好。这对于初学者了解尼采哲学,无疑提供了极大方便。本书的末尾有一附录,标出了每段格言写作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不仅收入80年代的遗稿,而且还有早在1875年写的断片,对于写作时间不确定的,编者则注上“不明”。这份附录体现了德国学者治学的严谨,有助于读者了解尼采思想发展的脉络。 -
罗马书释义
《罗马书释义》讲述了西方思想经典即使都译成了汉语,不等于汉语学界有了解读能力。西学典籍的汉译历史虽然仅仅百年,积累已经不菲,学界的读解似乎仍然在吃夹生饭——甚至吃生米,消化不了。翻译西方学界诠释西学经典的论著,充分利用西方学界整理旧故的稳妥成就,妄自尊大庚续清末以来学界理解西方思想传统的未竟之业意义重大。译界并非不热心翻译西方学界的研究论著,甚至不乏庞大译丛之举。显而易见的是,这类翻译的选题基本上停留在通史或评传阶段,未能向有解释深度的细读方面迈进。设计这套“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旨在推进学界对西方思想大传统的深度理解。选题除顾及诸多亟待填补的研究空白(包括一些经典著作的翻译),尤其注重选择思想大家和笃行纯学的思想史家对经典的解读。 -
什么是政治哲学
本书是施特劳斯学述的标志性著作。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依托苏格拉底的哲学经历,以整个西方思想史为织体,所展开的是西方哲学的整个古典传统。施特劳斯学述把源源不断的新生学子引向了柏拉图式的政治哲学传统,热爱哲学的青年最终在古典大书中安居乐业。一旦古典学问成了一国学术的丰厚土壤,成为显学的显然并非施特劳斯学述,而是古典学问本身。这是更重要的事情,也是出版本书的宗旨所在。正如编者所言:"在施特劳斯所展开的政治哲学引领下,一旦年轻学子的向学热情经受过古典学问的浸润,必将逐渐懂得人类政治生活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不再头脑简单地以种种传媒观念来衍化哲学……"。本书涉及政治哲学与历史,色诺芬的《希耶罗》,法拉比解读柏拉图的《法义》,迈蒙尼德论政治科学,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以及洛克的自然法学说等诸多主题。 -
柏拉图的《会饮》
《柏拉图的<会饮>》为英语世界细致通解柏拉图《会饮》的第一部作品,首次采用戏剧形式来对待柏拉图的对话,探讨被柏拉图具象化了的人类性欲的哲学含义。《柏拉图的<会饮>》初版于20世纪60年代分析哲学和古典语文学诡异结合之际,当时大起争议,而今不但为各派学者接受,其关于男同性恋性行为的理论含义的分析,亦被视为人之存在的柏拉图戏剧现象学的关键所在。作者罗森锐气逼人,分析细腻,笔力雄健,虽有争雄施特劳斯之心,亦尽得乃师真传。 -
城邦与自然
《城邦与自然:亚里士多德与现代性》内容简介:西方学界研究亚里士多德与现代性思想的关系大致有三种取向:要么援亚里士多德来修补现代性观念,要么辨明作为古典哲人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与现代性思想从根本上讲不可通约,再就是追究亚童士多德思想对现代性思想兴起应负的责任——无论哪种途径,当然都得首先搞清楚亚里士多德思想中的诸多细节,而且得从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思想差异入手。 -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
作为西美尔文集的一种,本书由以货币哲学和性别哲学为主题精选出来的、最能体现西美尔独特的社会学(或文化哲学)风貌的10篇论文以及两篇分别代表了国内外西美尔研究水准的研究性论文组成。此种编排,可谓文集类书籍中的经典。西美尔文风的生动优雅,加上选编者独到的学术眼光及精深的学术修养,共同造就了本书的精品地位。 从内容上说,不同于马克思和韦伯的“宏大”社会学,西美尔的社会学带有更多的经验、感觉特征,他注重社会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感觉,这使他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有独到的深刻,值得我们借鉴。 -
《利维坦》附录
本书是英国政治家、哲学家霍布斯的名著《利维坦》的拉丁版附录。 霍布斯是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的奠基者,在西方思想史上,他被认为是批判基督教的重要的先驱之一,为后来的启蒙运动的宗教批判奠定了基础并指明了方向。他的政治理论是其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的政治思想是逻辑演绎的结果,是一个“与其同时代所有人的对话”,是对现实政治进行思考的结果。 这部被称为“霍布斯的申辩”的附录有着精致的结构,分为三章,依次论及“尼西亚信经”,何谓“异端”和针对《利维坦》的驳议,意在说明针对《利维坦》的驳议其实是误解,霍布斯并没有动摇基督教信仰,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巩固了这一信仰”。从而深刻阐释了理性哲学与启示宗教的对立,就是哲人与圣经哲学的对立。 中译本前言:霍布斯的“申辩”/刘小枫 霍布斯的1668年版《利维坦》附录/莱特 《利维坦》附录 第一章 论《尼西亚信经》 第二章 论异端 第三章 关于对《利维坦》的某些异议 附录 霍布斯 论英雄史诗诸美德(黄瑞成 译) -
启蒙运动的内在问题
莱辛以德语古典作家,戏剧批评家、美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的身份闻名汉语学界。在哲学思想史和神学思想史方面,莱辛是最早反省、批判启蒙思想的哲人之一,并堪称启蒙新教思想的代表。本书作者Leonard P.Wessel早年师从德语思想史权威学者Ernst Behler,长期致力研究从启蒙运动到浪漫派时期的德语思想家,有论著多种深受学界的好评。本书并非泛泛通论或一般性评介莱辛的思想,而是通过重机关报叙述、阐释莱辛的思想,深入分析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些关键问题,对于汉语学界的思想史研究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作者利用库恩的科学生长的范式理论来分析莱辛思想,发现那些表面上的矛盾、没有目的的和计划以及不面面俱到等等,并不说明其思想没有一个“体系”内核,或者甚至认为其思想具有任意的性质。这个“体系”内核正是危机本身,是思想家修正范式、寻找新范式的过程,是思想家不断的问题意识,不断的危机和危机的消除——生长。 因此,研究莱辛的(神学)思想,就必定包含着分析莱辛的思想方法。本书提供了一个好的典范。 -
施米特与政治的现代性
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法学家,也是20世纪颇有争议、极富激发性的政治思想家。近年来,我国学界陆续翻译了施米特的原著,读者有了直接阅读其文本的机会;但是要把握其文本的思想脉络则实感不易——为此,对施米特素有研究的刘小枫教授选编了这个文集,以与另一文集《施米特与政治法学》(2007年增订本)相呼应。 本文集除提供两篇难得的重要文献(施米特晚年涉及中国现代性问题的访谈和与科耶夫的通信)外,尤其注重选译解读施米特政治论著的文章,以全面展现施米特对政治现代性的理解。相信本书的出版,对我国学界深入理解施米特思想以及重新思考中国面临的政治现代性问题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刘小枫 编者前言 施米特 / 什克尔 与施米特谈游击队理论(卢白羽译) 施米特 / 科耶夫 科耶夫与施米特的书信往来(罗卫平译) ——附:科耶夫 “从欧洲的角度看殖民” 洛维特 施米特的政治决断论(冯克利译) 肯尼迪 智性的“我控诉”模式:施米特与思想的论辩风格(张文涛译) 肯尼迪 施米特的《议会制状况》的历史语境(魏朝勇译) 伊马兹 柯特论三大“主义”(徐卫翔译) 马 丁 马克思、韦伯、施米特论人与社会的关系(成官泯译) 舍 勒 论三种可能的社会原理(吴增定译) 豪 赛 从正当到专政、从专政到正当(魏朝勇译) -
柏拉图的哲学
中译者导言:柏拉图经学史的“残篇” 柏拉图的哲学柏拉图《法义》概要两圣相契论 ——神圣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意见的一致性获得幸福附 录法拉比如何解读柏拉图的《法义》(施特劳斯) 简评迈蒙尼德和阿尔法拉比的政治学(施特劳斯) 中世纪政治哲学的历史价值(莱纳、马迪) 本书所收的第一篇著作《柏拉图的哲学》,是阿尔法拉比对柏拉图哲学的总体看法。第二篇著作《概要》是对柏拉图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的详细解读,尽管有些解读和柏拉图的原文并不直接相干,但这也许是阿尔法拉比“得意忘言”的解释学境界使然。阿尔法拉比对柏拉图《法义》的解读,突出了伊斯兰世界与基督教世界在继承古希腊文化上的不同趣味。第三篇论著旨在调解人们对柏拉图这位“神圣者”和第一导师亚里士多德的看法。最后一篇著作并非与柏拉图思想毫无关系,实际上正是对幸福的认识和追求,才把阿尔法拉比和柏拉图(还有亚里士多德)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柏拉图经学的根本目的,也许就蕴含在阿尔法拉比所著的《获得幸福》中。 书摘 一 【1】柏拉图首先研究了那些能够让人羡慕的人类的事情,①这些事情之所以让人羡慕就在于它们构成了人的完美性,因为每一种存在物都有一种完美性。于是柏拉图研究了,人的完美是否仅仅在于他有未受损伤的身体器官、漂亮的脸蛋和柔滑的肌肤;或者人的完美是否还在于有显赫的祖先和血统,或者有一个庞大的宗族以及很多朋友和情侣;或者是否还在于他富足,抑或受人赞美和颂扬,统治着一群人或者一个城邦,他的命令在这群人和城邦中通行无阻,并且城邦和人群都听从他的意志。为了要获得幸福——这种幸福赋予人的终极完美,人具有其中的一些或全部是不是就够了?当柏拉图研究这些事情时,他逐渐清楚,要么那些事情本身就根本不是幸福,而只不过被认为是幸福,要么它们对人获得幸福来说,本身就是不够的,除非还有另外某种东西来补充它们或补充它们中的某一些。 [21然后柏拉图研究了其他这个东西必定是什么。对他来说逐渐变得明显的是,获得了这个东西也就获得了幸福,其他这个东西就是某种知识和某种生活方式。 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在他名为《大阿尔喀比亚德》(Alcibiades Ma—ior ,“阿尔喀比亚德’’也就是“榜样”)的书中找到,该书也叫做“论人”( On Man)。 【3】在那以后,柏拉图又研究了这种知识是什么,以及它的区别性标志,直到他找到了它的所是,它的区别性标志,它的性质,那就是关于每一种存在物实质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人最终的完美性,也是人所能具有的最高完美性。这可以在他名为《泰阿泰德}(Theaetetus,意思是“自主”)的书中找到。 [41在那以后,柏拉图研究那种真正的幸福,它的所是,它从哪类知识而来,它具有哪种质态,它是哪一类行为。柏拉图把它与被认为是幸福却不是幸福的东西区别开来。柏拉图让人懂得,高尚的生活方式就是引导人获得这种真正幸福的那种生活方式。那可以在他名为《斐莱布》(Philebus,意思是“深爱者”)的书中找到。 二 【5】当柏拉图认识到了那种能让人幸福和完美的知识与生活方式后,便首先开始研究那种知识:如果人应该渴求具有这种性质的存在物的知识,他能获得吗?或者说,情况是不是如普罗泰哥拉(Protag—oras,“搬砖者” )所主张的那样:人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有关存在物的知识,这不是那种可能的知识,也不是人天生就有能力获得的知识,他所获得的关于存在物的知识毋宁是每一个思考者的意见,毋宁是每个人碰巧所具有的信念,而且对人来说很自然的知识与每一个个体所形成的信念相关,这种知识不过是人们也许会渴求但永不能达到的?柏拉图研究了普罗泰哥拉的观点后,解释说,与普罗泰哥拉所主张的相反,这种知识——其性质在《泰阿泰德》中有述,能够获得,而且的确存在,柏拉图还说这是那种属于人类的完美性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却不是普罗泰哥拉所主张的那种人所能拥有的。这会在柏拉图名为《普罗泰哥拉》的书中找到。 【6】然后柏拉图研究了,这种可以获得的知识是靠运气,还是靠研究或教导加学习来获得;以及由之获得这种知识的研究方法或教导方法或学习方法是否存在,或者,是否压根就不存在由之获得这种知识的研究方法或教导方法或学习方法——正如美诺(Meno,意思是“固执的”)常常主张的那样。因为他[美诺]宣称,研究、教导和学习是无益的、无用的,并不导向知识;人既不懂得事物,也不是靠研究或教导或学习,而是靠天性和运气,要么就不懂得它;不懂得的东西不可能要么靠研究、要么靠学习、要么靠推论就变得懂了;未知者永远就是未知者,而不管那些成天研究的普罗泰哥拉主义者怎样主张一件事物可由研究、教导或学习而懂得。他[柏拉图]越来越清楚的是,这种知识能够靠研究,靠研究所开出的能力和技艺而获得。这可在他名为《美诺》的书中找到。……P39-41 -
马基雅维利的喜剧
目录 论题:马基雅维利的喜剧 喜剧药方:马基雅维利的《曼陀罗》 作为艺术大师的食客 称号的变化 马基雅维利与现代性问题 先知与法官 古典作品研究 马基雅维利与但丁 古文今刊 但丁对佛罗伦萨的憎恨及其语言的“佛罗伦萨性” 思想史发微 邹衍遗说考(上篇) 旧文新刊 认识和表达 譬喻与修辞 书评 布鲁门伯格的《近代的正当性》 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哲学 -
宗教经验种种
宗教经验暗示,我们的自然经验,我们严格的道德经验和慎行经验,恐怕都不过是真正的人类经验的一个片断。宗教经验模糊了自然的轮廓,开拓了最为奇怪的可能性和视野。 如果观察一下人的整个心理生活,观察一下脱离学问和科学的生活,以及人们内心深处的私人追求,那就不得不承认,理性主义论述的那部分生活,相对说来十分肤浅。它能言善辩,滔滔不绝,它要求你拿出证据,它能诡辩,用言语将你打倒。但是,它还是不能说服你,让你信服。你的内心绝对有某个东西知道,这种结果肯定比与它相抵触的理性主义诡辩更真实,不管后者多么机智。 威廉·詹姆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之一。本书在从心理学角度对种种宗教经验的分析之中,实用主义观念贯穿始终,且思路清晰,洞见迭出,百年之后仍让人警醒。更让人震动的是,詹姆斯分析宗教情感既没有沾染宗教的情绪而陷于狂热,也没有因理智的分析而显得干枯,而是真挚情感与清明理性的完美结合。本书曾有中译本,但译笔古奥,现译者为实用主义研究专家,译笔精准。 本世纪有前宗教题材的著作,就最初轰动和持续影响而言,没有哪一部能与威廉·詹姆斯的《宗教经验种种》相媲美。不过,詹姆斯的成功倒不是因为宗教思想领域后继无人,缺乏旗鼓相当的力作。相反,詹姆斯的《宗教经验种种》关涉一个全球论题和东西方宗教经验的多维层面。他的生动实例加上他的精彩描述,激发了国内外好几代读者的兴趣和想象力。八十年后的今天,《宗教经验种种》仍然是一部值得重视的著作。 -
墙上的书写
我们承受青年犹如承受一场重病。这恰恰造成了我们所抛入的时代——一次巨大的堕落和破碎的时代;这个时代通过一切弱者,也通过一切最强者来抗拒青年的精神。不确定性为这个时代所独有;没有什么立足于坚固的基础,也没有什么立足于自身坚定的信仰。人们为明天活着,因为后天已经是非常可疑的。 我不读帕斯卡尔,我爱帕斯卡尔,因为他是基督教最有教益的受害者;一点一滴地被谋杀,首先是身体上的,然后是心理上的;这一非人的残忍的最恐怖的形式的全部逻辑。 -
人应该如何生活
本书是布鲁姆为他英译的《王制》(又译《理想国》、《国家篇》)所写的解释性文字。布鲁姆长期浸润在政治哲学中,对于《王制》更是钻研经年,每一个见解、每一处论断都是他深思熟虑、反复孕育的产物,故如河蚌炼珍珠,满篇皆珠玑。他的语言通俗易懂,流利畅达,说理透彻,富于情感,使得本书远远超出了一般理论家和学术人的局限,不仅会让已经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思想能力的人读后感到过瘾,对于一般大学生和社会读者也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这是思想原本就该具有的气质和风貌。 本书致力探究的“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一终极问题与每个人都有关系,必能激发每个读者的头脑和心灵,进而引起读者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因此,本书既是学者深入研究《王制》之必备,又是学生初步探索《王制》之指引,还是更多喜爱经典作品、热衷通识教育的人们借以进行自我提升的好材料。 -
论埃及神学与哲学
《伦语》由78篇主题和风格各异的短篇作品合成。这部万花筒式的作品含括的论题极为庞杂,涉及政治、教育、神学、神话学、音乐学,乃至百科式的杂论,文体也并非都是“论文”,有对话和如今所谓的小品。在《伦语》中,普鲁塔克明确攻击当时的两大哲学主流—— 伊壁鸠鲁派和廊下派,对柏拉图的心仪却溢于言表。因此,普鲁塔克被看做柏拉图式的哲人。《伊希斯与俄赛里斯》是《伦语》中的一篇,普鲁塔克在这里用柏拉图来解释更为远古的埃及神话,有如斐洛用柏拉图来解释《旧约》。但也有古典学者看出,普鲁塔克解释埃及神话很可能有其政治意图:在罗马帝国统治的时代彰显希腊古典文明的深远源头,暗示“雅典人的声名靠的不是战争而是智慧”。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