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鲍德里亚

  • 论诱惑

    作者:[法] 让·波德里亚

    1979年,波德里亚独具匠心地写下《论诱惑》一书,分为“性之食相”“表面的深渊”“诱惑的政治命运”三章,从各个层面论述他思想中的“诱惑”这一概念。此后“诱惑”这一概念在波德里亚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乃至其涵义在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也许他的本意是试图用“诱惑”这样美文学的、空洞的反讽性范式再一次深化“拟真”这个激进的否定性范式,更重要的是,他想要通过对诱惑的批判性内省,界划自己与后现代话语的根本异质性。
  • 象征交换与死亡

    作者:[法国] 让·波德里亚

    让·波德里亚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先后任教于巴黎十大和巴黎九大,撰写了一系列分析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著作,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影响。《象征交换与死亡》(1976)是其最主要代表作之一,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被公认为后现代理论与文化研究的最重要、最经典阐述之一。
  •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作者:鲍德里亚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他“死亡三部曲”的第一部,他直接依从德波的理论逻辑,从已经出现唯心主义片面超越的“景观社会存在”,更极端地跳跃到空无的符号王国,并以符号生产和抽象的差异性社会关系,彻底取代了马克思所强调的前提性的社会物质生产结构,从而完全告别了马克思,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反对者。
  • 消费社会

    作者:(法) 让·鲍德里亚

    本书围绕消费这个中心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向人们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是如何引起不可遏制的消费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对阶级社会里的各个阶层重新进行了划分。 消费是用某种编码及某种与此编码相适应的竞争性合作的无意识纪律来驯化他们;这不是通过取消便利,而是相反让他们进入游戏规则。这样,消费才能只身取代一切意识形态,并同时只身担负起整个社会的一体化,就像原始社会的等级或宗教礼仪所做到的那样。 --让·鲍德里亚 如果说,《物体系》一书的重点为揭露当今世界存在的功能性有序结构,那还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命题;而《消费社会》则试图走进形下的经济生活中发现一种新的支配和奴役关系:消费者与物的关系竟然不再是人与物品的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它已经转变为人与作为“全套的物”的有序消费对象的被强暴关系了。这是一个无限的消费意义链环和强制性系列。以我的理解,这正是今天市场经济的消费结构中生成的欺骗性的伪欲望场境。消费场中,人是被一个看不见的铭记凸状锁链捆住并强迫消费的。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强制性并不是外在的可感的东西,而是消费中的诱奸!因为,这种强制性的实施恰恰是通过一种被幻象引诱中的自愿。
  • 冷记忆5

    作者:(法)让·波德里亚

    “只有当理论采用一个虚构或一个寓言的形式时,它才那么永远地大放光彩。”波德里亚在这部《冷记忆5》中写道。本书是波德里亚系列格言式日记体回忆录的第五部,时间跨度为2000—2004年。
  • 断片集

    作者:[法] 让·波德里亚

    《冷记忆》系列中的这部《断片集——冷记忆3》精选自波德里亚写作《终结的幻象》与《完美的罪行》期间的笔记,书中充满了冥想与诗意的沉思,其凝练的光芒来自以下话题:沉默的智慧,客观进程的智慧,既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的;充盈于世界中的神秘,政治、艺术与科学等各界的虚无;欧洲、东欧阵营、澳大利亚与纽约;生命、宇宙,以及一切事物顽固的无意义。
  • 冷记忆4

    作者:[法]让•波德里亚

    让•波德里亚最后二十年的著作并不重视作为批判主体的立场,而是如他所说,走到了客体立场。在这第四本碎片式与速写式思考的结集中,波德里亚的姿态并不是一个干涉主义的知识分子作为批判主体对世界进行分析,而仅仅是一个参与性的观察者——客体中的一个客体,这是一种内在的放逐,以如此热烈的坚持观察着世界自身,并且用自己的敏锐来弥补着我们关于现实主义与意义的普遍匮乏。
  • 冷记忆2

    作者:(法)让•波德里亚

    ☆内容简介 让·波德里亚被誉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具有煽动性的作家。他被认为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领军人物”,西方马克思主义左翼孤独的神枪突击手,他也被称为是关于诱惑或关于大众文化的代表性哲学家。在《美国》和《冷记忆1》之后,本书是超现实领域里一个个人系列纪录里的第三部。异质、非凡,具有才气逼人的原创性,波德里亚在本书中广泛撒网,在进行自传式回忆的同时,也结合了对于美国、文化产业危机、小说/理论新观念,以及对于后现代“口头”乱伦的进一步思考。波德里亚把哲学写作与诗意写作融合为一,再次以富有洞见的迷人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对于现实的注解。 ☆媒体评价 《冷记忆2》是波德里亚思想精华中的精华。性爱追求平衡,美国胜于欧洲,虚无主义玩笑似的人间蒸发。这是一部回忆录,它介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与科幻作品之间,其微妙的力量就在于波德里亚对分析与自反性冥思的融合。 ——Susan Willis, Duke University 犀利,阴郁,才气卓然,具有爆发力,这些碎片都有各自所针对的目标:我们的技术理性的优越感与胜利进程的基本预设——以及我们“当前各种形态的绝望”。 ——Mike Gan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