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龚古尔文学奖

  • 他们之后的孩子

    作者:[法]尼古拉·马修

    他们非常兴奋,又异常年轻。在十四岁的夏天,一切都开始了。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法国文学回归现实的扛鼎之作

    * 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 一场文字的搏击赛,欲望的火花与生命的愤怒“不是阶级的命运,而是物种的法则”

    * 一部精彩纷呈的群像小说,戳破浪漫法国的肥皂泡,抒写边缘法国的卑鄙人生

    《他们之后的孩子》是2018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讲述了法国东部洛林地区两名少年的成长,四个夏天,四个时刻,从《少年心气》到1998年法国世界杯,娓娓道来这个夹在城市与开发区之间的双面法国中一段段全速变化的人生。这不仅是一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故事,尼古拉•马修用极其细微的方式触及到了全球化时代青少年面临的困境,同时戳破了西方世界有关机会平等的谎言。

    这个 40 岁的男人是描写危机的作家,是文字的战士。《他们之后的孩子》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小说的思想并未越过文字,传达的信息没有压过节奏。他把文学变成了一场搏击赛,只有足够精准的文字才可以更好地重现人与人之间的力量对比。……一部伟大的作品,在这里,风吹过皮肤的小快乐就足以让我们忘记无数悲伤的理由。”

    ——法国《玛丽雅娜》杂志

    精彩的群像小说。作者讲述了一个世界,他的世界。小说既接地气,又意境深刻。作者视角广阔,常常说的是昨天,但描绘的是今日。

    ——《快报》

    精准的文字,震撼的悲剧。故事是灰色的,但小说不是,充满了少年的活力、夏天的光亮、欲望的火花与生命的愤怒……天才之作。

    ——《电视全览》

  • 桤木王

    作者:米歇尔·图尼埃

    ◆ 王小波推崇的文学大师!

    ◆ 我们的命运与归宿,都写在了《桤木王》的寓言里!

    ◆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历史上唯一一本全票通过作品!

    ◆ 法国销量超400万册,读者心中的“神书”。

    ◆ 影响了中国文坛一代作家:王小波、莫言、毕飞宇等都爱看图尼埃的作品。

    ◆ 被誉为与诺奖得主格拉斯的《铁皮鼓》相媲美的杰作。

    ◆入选专刊世界名著的文库与书单:《七星文库》《西方正典》《理想藏书》。

    ◆一本思考密度、象征意义和信息量极大的寓言式小说。

    ◆改编电影《乱世启示录》,由奥斯卡奖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执导,著名影星约翰·马尔科维奇出演。

    内容简介:

    桤木林的沼泽中挖出一具沉睡千年的古尸,

    人们以歌德诗歌中魔王的名字称呼它:

    桤木王。

    ----------------

    一个吃人的魔鬼,出没在时间的黑夜。

    我是迪弗热,一个法国汽修厂老板。人们叫我“吃人魔鬼”,但我只是一个躲藏在大众之中的无辜之人。我充满柔 情,可世界却邪恶,背信弃义。你看到那充满意义的征兆背后,无处不在的恶了吗?在这个魔鬼主宰的时代里,一切都“倒错”了。

    而人们还不知道,人类灾难的根源,就在他们每个人身上……

    ···························

    ✶我自幼就喜欢读小说,并且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写小说,直到二十七八岁时,读到了图尼埃的一篇小说,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个发现,我曾经放弃了写小说,有整整十年在干别的事。——王小波 《我对小说的看法》

    ✶《桤木王》是自普鲁斯特的作品出版之后,法国最重要的一本书。——《纽约客》

    ✶“桤木王”,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性的悲剧,它已经远远超出了非善即恶的二元对立,超出了人性与魔性之间的永恒冲突。——翻译家许钧

    ✶我很喜欢《桤木王》,图尼埃在人性之恶面前的冷峻让我震动。——毕飞宇

    ✶外国文学作品中,我喜欢法国作家图尼埃的《桤木王》。——池莉

    ✶我还喜欢图尼埃,他的小说《礼拜五》以及《桤木王》足以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王跃文

  • 单程票

    作者:[法]迪迪尔·范·考韦拉尔特

    ■ 法国龚古尔奖获奖作品。 ■ 畅销二十余年的经典,在法国,它比家书更温柔。 ■ 终有一天,我们会启程,离开童年最初的家。故乡终会沦为故去的家乡,父母终会变成另一户人家。纵使再不舍,都只能告诉自己:走吧,别回头!人生只能买到单程票! ■ 这是一本只要读了个开头,就能让读者沉浸其中的故事。——《书目》杂志 出生于炼铁小镇的青年皮埃尔独自来到巴黎打拼,终于成了优秀的外交官。但改头换面的他,却因此和故乡的家人有了隔阂:父母依然是一副炼铁工人的做派,当他们在巴黎的火车站与儿子相聚的时候,无论是不合时宜的穿着打扮,还是粗俗无礼的言行举止,都让皮埃尔不能接受。原本应该是幸福的家庭团聚不欢而散,父母直接搭乘着回程的列车离开了。而这一刻,皮埃尔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与父母成了截然不同的两家人,那个落后的炼铁小镇只有在回忆中才会显得美好。人生就像拽着一张单程票,从前都是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 名士风流

    作者:西蒙娜 德 波伏瓦

    本书是西蒙娜·德·波伏娃继《第二性》之后一部描写知识分子命运的辉煌巨著,作者以遒劲有力的笔触,深刻展现了二次大战后法国知识界彷徨歧路、求索奋进的众生相。这里有历经磨难而坚守生活信念的作家,有鄙视功名而始终不甘寂寞的精神分析专家,有锐意进取而终于落拓的哲学家…… 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深刻动人地描写了他们的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沉沦与奋起,使本书成为观照那一时代知识分子心态与命运的一面镜子。
  • 受难地的女人

    作者:孔贝斯科

    《受难地的女人》是一部巴黎底层社会流氓骗子的史诗,隐含的寓意取自瓦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孔贝斯科使用了精湛高超、铺排豪华的巴络克手法,使这部长篇通俗小说彻底地现代化了。小说中螺旋发展的结构半许多人物聚集到一个土耳其的犹太老妇人身边,她便是拉结•阿布拉菲亚,又叫莫德太太。她坐在咖啡店柜台后面,统治着这个小小的作奸犯科的世界。在巴黎这个幽暗隐秘的一角,歹徒和可怜虫们热热闹闹地过着日子,拉结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和已经消失了的相互关系,直到有一天她找到了一个孩子,这孩子能赎回她的罪恶,她又回到她应当死亡的那片土地,与传说消融在一起。小说中夹着各种风格的文学描绘,充满了五光十色、幽默诙谐的土话俗语。在当代小说中,《受难地的女儿》是想象力最丰富的也是最成熟的一部作品。
  • 死人的时代\桤木王

    作者:加斯卡尔,图尼埃

  • 红色巴西

    作者:(法)让-克利斯托夫·吕芬

    少年朱斯特和一直以为是他妹妹的科隆布被企图夺占家产的表姐哄骗,跟随海军上将维勒加侬前往巴西,去寻找失散的父亲。维勒加侬受命于法国国王,在南美野蛮开拓,建立所谓“南极法兰西”,与早巳来到这一带的葡萄牙人和海盗发生了矛盾冲突。他的朋友加尔文派来援助他的新教徒又与他在宗教信仰上发生对立,双方几乎爆发宗教战争。受到维勒加侬器重和培养的朱斯特在维勒加侬走后,成为南极法兰丙的长官,担负起保卫这块殖民地的重任。而科隆布第一次接触上著人,就觉得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毫无顾忌地融入到印第安世界中。在与葡萄牙人的战斗中,这对年轻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小说以富于喜剧意味的笔触讲述了十六世纪法国在巴西建立殖民地的经历,描绘了两个世界、两种文明的相遇和冲突,揭露了殖民统治对印第安世界造成的灾难和破坏。 《红色巴西》是反映最早的、最滑稽的法国殖民主义侵略扩张时代的作品之一。在巴西的出版界,法国对巴西的殖民侵略史已成为文学描写的常见题材。法国作家让-克利斯托夫·吕芬在《红色巴西》这部长达五百多页的小说中,再一次充满激情地叙述了这段在西方鲜为人知的历史。
  • 沙岸风云

    作者:[法] 朱利安·格拉克

    《沙岸风云》是一部闪烁着超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精神的瑰丽而深沉的小说,作者虚构了一个天方夜谭式的离奇故事,用以回溯历史与影射现实。小说描叙阿尔多青年时代的一段离奇经历。当时奥尔塞纳城市共和国这位上层贵族子弟在一次痛苦的失恋后,要求并被批准调往西尔特沙岸,任海军指挥所的“观察员”。与西尔特省隔海相望的法尔盖斯坦共和国,在三百年前曾与奥尔塞纳发生过一场战争,此后双方一直处于不战不和状态。阿尔多的到来使平静的海面掀起了轩然大波。他在坠入豪门之女瓦内莎的情网之后,登上了海域边界线上的一座小岛,继而在海军指挥所大兴土木,整修要塞,后来驾舰越过海界,驶向对岸,遭到法尔盖斯坦炮击,从而使这两个国家面临重燃战火的严重危险。 《沙岸风云》是格拉克的代表作,曾获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文学奖,发表后成为轰动性作品。小说构思独特,文字深沉,其用意虽在讽刺二次大战初期法德之间那场“滑稽战争”,但作者声称他无意构思一部历史小说,他所追求的与其说是讲述一个“永恒的故事”,不如说是在提炼一种“历史的精神”。
  • 暗店街

    作者:(法)帕特里克·莫狄亚诺,(法)罗歇·瓦

    含《暗店街》、《律令》两部作品
  • 亚拉巴马之歌

    作者:吉勒·勒鲁瓦

    《亚拉巴马之歌》主要内容:我用戴着白丝线手套的手抓住俱乐部的男孩和军官饭堂里年轻军官的手。我是泽尔达·塞尔。法官的女儿。未来的大作家的未婚妻。从我看见他的那天起。我就一直在等他。一赢在坚持,为他而坚持。与他一道坚持,为了反对他而坚持。 1918年,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城。当“南方美人”泽尔达遇到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中尉时,她的生活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菲茨杰拉德发誓要当一名作家,处女作的成功已经表明了这不是空话,成功已经在向他招手。这对郎才女貌的夫妻成了整个纽约的偶像。但司各特和泽尔达还都是孩子。他们过于任性。迨求灵与离的享乐,世俗生活的烈火很快就烧灼了他们的翅膀…… 吉勒·勒鲁瓦深入泽尔达的内心世界。体验她的快乐和痛苦,用极为感性的笔触描写了这个非凡女人的传奇一生,成了名的丈夫像食人魔一样吞噬着她,为了生存,她要与命运斗争…… 这是真实故事和丰富想象的二重唱,吉勒·勒鲁瓦创作了一部伟大的“美国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