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孙周兴

  • 瓦格纳事件 尼采反瓦格纳

    作者:[德]尼采

    瓦格纳在很大程度上是尼采的引路人,一度是亲密的“战友”,后来又是尼采树立起来的主要“对手”。从 “战友”到“对手”,瓦格纳伴随尼采思想生涯的始终。尼采对瓦格纳所做的最后的清算是在1888年,是他思想生涯的最后一年,在一年内完成了《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两本著作。字里行间充满着尼采对瓦格纳深具匠心的哲学洞察。本书特将这两种著作结集出版,为读者研究提供方便。
  • 古希腊语简明教程

    作者:孙周兴 编

    孙周兴,1963年生,绍兴人。199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现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人文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欧洲大陆哲学研究,尤以德国哲学为重点。著有《说不可说之神秘》、《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等,编译有《海德格尔选集》、《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林中路》、《路标》、《尼采》、《权力意志》等。
  • 后哲学的哲学问题

    作者:孙周兴

    本书是作者最近几年的论文辑录,也加上了少数几篇20世纪90年代的旧作,主题多半与“海德格尔”和“形而上学批判”相关。除几篇旧作之外,近几年的文章多为演讲稿或会议报告。 我把本书18篇文章分编为三块,差不多是:“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现代性形而上学批判”、“海德格尔与后形而上学”。为体现本书的整体性,我对所选文章作了适当的加工处理,办法包括重立标题、增补内容、统一格式,等等。特别是几篇旧作,虽然主题大致相合,但因为成文较早,不免稚嫩和粗糙,且其中一些想法和说法,在现在看来已经有了偏差和问题,个人文气自然也应该有了变化,故趁此机会对它们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有的文章里的一些段落几近重写。 至少与我此前出版的另一本文集《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东方出版社,2001年)相比较,本书中的文章算是多了一点学术味,原是以“学术论文”的要求来写的。《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书中的文章则多半为短章,而且总的来说是比较轻松可读的——所谓“学术随笔”是也。不过若就背景和论题来说,两书仍有部分交叉和共同之处。
  • 说不可说之神秘

    作者:孙周兴

    本书深入追踪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特别对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作了一种类似于 “体系化”的清理和重构,借此来澄清海德格尔的思想主题--“语言与存在”, 并揭示海氏超越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思想努力的深层意蕴。 本书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着眼于思想“转向”问题,本书对海德格尔的基本存在论作了批判性讨论 (第一章)。作者认为,前期海氏的基本存在论还不足以构成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彻 底反叛。凭借与世界源始合一的“此在”,基本存在论不但反不了形而上学的“主 体”,而且自身还有沦为“彻底的唯我论”的危险;从此在的“虚无结构”(时间 性)出发来破解“超越”之谜,仍难免失足于形而上学的泥潭。基本存在论依然囿 于“现代主义”哲学范畴内,停留在哲学的“后唯心主义阶段”。就语言问题而言, 前期海氏提出一种生存论存在论的语言观,固然有着明显的反逻辑主义的思想倾向, 但从中也还透露出其前期思想的内在局限性。 二、本书第二章专题论述了海德格尔的早期希腊之思以及海氏的“存在历史” 观。作者认为,“转向”中的海德格尔先行“返回步伐”,即返回到早期希腊思想。 海氏借此形成了他的独特的“存在历史”观,在他看来,早期希腊思想乃是“存在 历史”的“第一开端”,之后就是思想隐失的形而上学时代;而形而上学在现时代 已进入其终结阶段了,思想的“另一开端”正在启发之中。根本的“转向”乃是“ 存在历史”的“转向”。“转向”实即“返回”。在思想之“开端”处才有原初的 存在之思--阿那克西曼德的“用”(Chreon)、赫拉克得物的“逻各斯”(Logos)和 巴门尼德的“命运”(Moira)等。开端性的存在思想借“基本词语”道出自身-- “涌现”(Physis)、“解蔽”(Aletheia)和“聚集”(Logos)等。在“返回步伐”中, 海德格尔也形成了他独特的词源学语言分析方法,,并初步构成 了其“语言--存 在”思想的大体轮廓。 三、本书根据思想的实情,大体上把海德格尔30-40年代关于艺术和诗的沉思 归纳为Aletheia之论(第三章),把海德格尔50年代关于物和词的思考归纳为Logos 之论(第四章)。作者认为,海德格尔是借Aletheia(解蔽)和Logos(聚集)来思 存在本身的“显-隐”或“澄明-遮蔽”之两重性。Aletheia和Logos标征着存在本 身的一体运作,但两者各有所重,Aletheia重于“隐->显”,Logos重于“显-> 隐”。海氏之论诗和艺术就是一种开端性的“解蔽”。海氏之论物与词,实即思存在 本身的“聚集”(隐、合),思“一切是一”。海氏的Aletheia之思和Logos之思充 分突出了“语言”主题,存在之“显-隐”二重性也是语言之“显-隐”二重性。 语言是存在之家。语言既是Aletheia即“解蔽”之发生,又是Logos即“遮蔽”(聚 集)之运作。 四、本书第五章对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中心词语Ereignis(大道)和Sage( 道说)作了尝试性的译解和专门的讨论,借此挑明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的目标和 宗旨。本文认为,“大道”是后期海氏超越形而上学及其概念方式的运思努力的 集中体现。“大道”的非形而上学特性在于:“大道”高于“有”、“无”,集 Aletheis和Logos 于一体;“大道”是不可说的神秘的“隐匿”,是一个非中心 的“遮蔽中心”;“大道”居有人,人在“大道”中应合“道说”。而所谓“道 说”,乃是海德格尔在非形而上学意义上所思的语言,它是“大道”的运行和展 开,是寂然无声的神秘的“大音”。人应合于“道说”才有“人言”。本真的“ 人言”有两种方式--诗与思。诗是解蔽、创造,思是聚集、保护,两者分别应 合于“道说”(“大道之说”)的“两重性”,亦即“Aletheia-Logos”之“两 重性”。 五、通过具体的诠证研究,本书力图指明,后期海德格尔的“大道”明显有 汉语思想中的“道”的一些烙印。汉语的“道”、“道说”和“道路”等含义被 海德格尔采纳在Ereignis中了。“大道”即“道说”(Sage),即“道路”( Weg )。作者认为,海德格尔在超越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艰苦努力中,体会到了 东方思想的一些魅力,但并不见得就乞灵于东方思想了;毋宁说,海氏的思想已 经超越“种族中心主义”,在“语言-思想”的维面上开启出一道世界性的眼光。 六、本书对后期海德格尔的语文思想作了具体的分析和系统的探讨,揭示出 海氏的神秘的语言之思的底蕴及其思想渊源。本书认为,“两重性”或“亲密的 区分”乃是后期海氏思想的奥秘所在。“解蔽-聚集”,“澄明-遮蔽”,“在 场-不在场”,“人言-道说”,“可说-不可说”,都表现为一种神秘的“二 重性”(Zwiefalt)。“两重性”实即“大道”(存在)本身,也是“道说”( 语言)本身。人归属于“两重性”,应合于“二重性”。“诗”和“思”在神秘 的“两重性”界面上实现着“道说-人言”即“不可说-可说”的“生成转换”。 因此,“二重性”说是语言发生之源。而诗人和思者的天命,即在 于突入这一 “二重性”的转换界面:说不可说之神秘。 说不可说之神秘--此乃后期海德格尔的玄奥运思的宏旨要义,亦标征着海 德格尔重解人类语言(文化)生成之谜的不懈努力。
  • 语言存在论

    作者:孙周兴

    《语言存在论: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研究》是一本以描述和诠证为重的西方哲学史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为孙周兴,书中包括了:还原·建构·解构、反逻辑主义的实存论语言观、“存在”一词的语言学探讨等内容。《语言存在论: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

    作者:孙周兴

    《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内容简介:哲学只是一种思想方式而已,虽然这一种思想方式在后哲学时代里仍旧起着主导性作用。所谓“后哲学”仅仅意味着除哲学之外其他思想方式的可能性。后哲学的思想将会有一个更为自由开阔的课题范围,因为它面临着一个没有边界的多元文化世界。在这个由于技术工业的普遍作用而导致文化全面失度和失控的时代里,思想正在经受咄咄逼人的考验。 《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收集了作者20世纪90年代的短篇作品,凡二十四篇,记录了作者主要从海德格尔现象学出发,对西方哲学传统、当代哲学文化、现代技术、诗-思关系、东西方哲思差异等课题的思考。
  • 边界上的行者

    作者:孙周兴

    《边界上的行者:孙周兴术随笔》分四大部分:第一篇集中了作者对于哲学问题的思考,第二篇是艺术话题,第三篇是有关人的境遇所产生的悖论的诘问,第四篇则是对大学教育的建言。许多见解是引人思索的,如为什么今天的画家画不好一个苹果,是手法不行,还是眼法出了问题?又如,大学一旦离开了“自由”,即教师教的自由和学生学的自由,大学则名存实亡。这些观点都是犀利而现实的,在书中也是层出不穷的。
  • 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

    作者:孙周兴

    编辑推荐:《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是一篇学术随笔。收录的作品都有着作者深入的研究成果,深刻分析了哲学这一概念的方方面面。文章入木三分、笔力雄健、观点新颖,表现了作者独具的思想慧眼。广大读者不妨细细品味,一定让你回味无穷。
  • 形式显示的现象学

    作者:海德格尔,

    德国著名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1919-1923年)的讲座和论文被视为海德格尔思想的真正开端。作者在其中尝试了以“形式显示的现象学”为标识的思想和表达的革新实践。《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文选》收录海德格尔这个时期的三篇重要论文,外加三个讲座稿的关键章节,为中国读者提供了进入前期海德格尔哲学的基本读物。
  • 悲剧的诞生

    作者:[德]尼采

    悲剧的诞生,ISBN:9787100086820,作者:(德)尼采 著,孙周兴 译
  • 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

    作者:[德] 瓦尔特·比梅尔

    选取卡夫卡、普鲁斯特和毕加索三位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大师,以之为范例,对西方当代艺术做了深入细致的哲学分析。作者是海德格尔的弟子,海德格尔对近代以来的主体主义美学的批判构成了本书的出发点。作者在本书前言中即已指明:美学的时代已经终结了。这个海德格尔式的论断应当在本书的艺术考察工作中得到检验。一种非美学的艺术观察和艺术探讨使如何可能的?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作者:[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本书是尼采最有代表性的一本惊世之作。全书以散文体写就,是尼采美文的代表,但又绝顶怪异和野蛮,不被传统所容纳。虽然刚问世时不被人接受,但他自己却视作可与莎士比亚、圣经媲美的“诗作”和“第五福音书”并最终成为经典。全书借口下山布道的先知查拉图斯特拉,用寓言的形式表达了尼采的系列思想,其中充满反讽、双关、隐喻、暗示、象征、影射等文艺手法,采用了戏剧叙事的艺术技巧,故不仅在哲学而且在文学上都有着独特的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