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典音乐
-
时间与静默的歌
《时间与静默的歌:20世纪西方作曲家的孤独吟唱》主要内容:生命的孤单和寒冷总是出于灵魂深处那份骄傲的坚持。这几乎是所有伟大的作品所苛求的不堪代价。重要的是音乐流传了下来,在时间里刻下光辉灿烂的轨迹,也将生命里漆黑痛楚的夜划亮了。特定的音乐语境能够让某些技巧如虎添翼,而适宜的技巧选择能够令沉闷的音乐氛围大放异彩。作曲家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够预感。我想,这就是在20世纪作曲技巧如此令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们着迷的原因。无论如何,技术确实带来了纵深的厚度,令作品经得起反复的咀嚼玩味。 -
何谓懂音乐
杨燕迪音乐文丛《何谓懂音乐》一辑,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本辑中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遗憾的聆听
杨燕迪音乐文丛《遗憾的聆听》一辑,主要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来针对当下音乐生活现况的评论,大都可谓“应景”或“应时”之作——如重要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观看现场演出之后的有感而发以及相关演出的节目单说明。杨燕迪教授在写作时希望这些文字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牵涉更宽、更远的议题和关怀。关于音乐评论,他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评论家面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不但要以内行眼光和表述涉入音乐本身,同时也应该让音乐与更广泛的人文性议题发生尽可能丰富的关联。 -
古典音樂的不古典講堂
古典音樂為什麼讓有些人如此陶醉,卻好像跟你過不去?這本書,內容活潑,有系統處理許多古典音樂入門會遇到的問題及障礙。在正文之外,特別為讀者將相關曲目的YouTube連結製作成QR碼,並整理本地的古典音樂聆賞常用資料,幫助大家好整以暇進入看似懾人的古典音樂殿堂,享受這個美好的藝術形式。 -
傅雷谈音乐
傅雷是学艺术史出身的,他在巴黎修读的亦是欧洲艺术史,他对音乐的热情完全是个人的嗜好,在音乐方面的修养亦完全是自修的,而且是以欧洲艺术为基础来欣赏欧洲音乐的,偶而渗入一些中国文人雅士的审美角度,因此有些评论和观点相当“人文”化―――集欧洲艺术和音乐以及中国诗词于一炉,形成一种中、欧综合的音乐艺术观。 阅读傅雷翻译的《贝多芬传》和《约翰・克利斯朵夫》,大家无不感叹他的音乐艺术修养。傅雷论述音乐的专著,除早年的《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外,皆分别散见于各个时期的报刊杂志;然而集中反映他的音乐艺术观,使人们真正领略到他丰厚音乐艺术造诣的,还是在他愤而弃世十五年后才面世的《傅雷家书》。 本书就“文革”洗劫后留存的有限资料,遴选有关论及音乐艺术和艺术修养的内容,经重新整合,编成“音乐述评”、“音乐赏析”、“音乐书简”、“与傅聪谈音乐”四部分。其中一篇《音乐之史的发展》发现于去年年底。由这篇文章可以看到,傅雷早在三十年代中期,不仅喜爱与欣赏音乐,而且对中外音乐史的发展,也已颇有研究。 书中很大一部分是音乐论述的书信摘录,分别选自二封致夏衍函、八封致杰维茨基函、五封致梅纽因函以及八十封致家兄函。“与傅聪谈音乐”这部分,编入了傅雷的《音乐笔记》,其中有他对音乐艺术的心得体会,也有经他翻译并加批注的研究某些作曲家的资料,不远万里邮寄给儿子,使傅聪不断从成长走向成熟,不仅成为国际知名钢琴家,更是一位德艺俱备的受人崇敬的艺术家。 -
请赴音乐的盛宴
《请赴音乐的盛宴(修订版)》内容简介:手捧一部“CD圣经”——《请赴音乐的盛宴》,走进唱片店去,目迷五色,耳迷八音,面对着古往今来的名曲,从何听起?辛丰年的《请赴音乐的盛宴》由资深老乐迷真诚推荐146首入门必读曲目!融70余年听乐经验,挽手带您步入古典音乐的殿堂,欣赏古典音乐珍贵指南! -
莫扎特的德意志兰
引用一句席勒的名言:德意志兰?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学术上的德意志兰从何处开始,政治上的德意志兰就从何处结束。 作者以地域及民族视角关注德意志兰文化,从莫扎特的歌剧分析入手,经过贝多芬与匈牙利民族之间的血脉联系,到理查·施特劳斯对莫扎特精神的发扬,进而深入到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马勒等“德意志兰”的代表性作曲家的经典作品的解读理念,对富特文格勒、瓦尔特、伯姆等前辈大师精神层面的探索,阐明了“德意志兰”观念在艺术家创造活动中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图书目录 一曲歌行万里路——代序 深深掩藏着的《女人心》——莫扎特与达·庞蒂的神性世界 “一个音符也不多”与“一句唱词都没有”——对《后宫诱逃》的一次“揭秘” 寻找完美的莱奥诺拉夫妇——献给《费德里奥》首演200周年 匈牙利人的贝多芬——贝多芬弦乐四重奏演绎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魔弹射手:什么是德意志“森林情结”——卡尔·玛利亚·冯·戚伯的世界 交响曲中的“愚人颂”——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阐释 在家庭之爱中真正“变容”——理查·施特劳斯后斯的伟大歌剧艺术 欧罗连祷歌——“二战”四座音乐纪念碑 三个“F”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向富特文格勒、弗朗茨、弗拉格斯塔德致敬 亡者归来——富特文格勒在1947年 “两位理查”的代言人——克莱门斯·克劳斯的指挥艺术 W.A.M:布鲁诺·瓦尔特五十知命——从马勒向莫扎特的旅程 倾听是思之虔诚——纪念施纳贝尔逝世55周年 谁知那王座和神殿如今在何方?——魏玛纪行 维也纳:勿忘古典音乐世界的“黑洞” 莱比锡,每人至少会一种乐器 “我要死在慕尼黑” 堕落之后是拯救——百年版《莎乐美》与蒂勒曼的布鲁克纳第五次响曲 夺宝奇兵:在德国文化名城买唱片 前往德意志兰的旅程——代后记 -
音乐的故事
《音乐的故事》内容简介:音乐展示给我们的是在表面的死亡之下生命的延续,是在世界的废墟之中,一种永恒精神的绽放。《音乐的故事》集合了罗曼•罗兰关于音乐的若干文字,它们能帮助我们探索世界的灵魂。 -
德国音乐地图
《德国音乐地图:现场体验的60种记忆》简介:作者一路走,一路听,也一路写下来。从《莱茵的黄金》第一幕前奏曲奏响的时候,作者开始了他的德国音乐朝圣之旅。没有职业上的约束,一切俱出自我个人的感觉,一切都作为作者的“现场体验”的一种记忆方式。翻开《德国音乐地图:现场体验的60种记忆》,跟随作者去踏上音乐之途,寻觅音乐地图中那一个个显赫的坐标! -
慰藉·救赎·解放
事关古典音乐,我们需振衣濯足。 作者将古典音乐奉为上帝,尊其为高雅艺术之最,竭其半生精力化入爱乐之境。此书不仅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赞歌,更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结晶。全书通篇以感人的笔触,全面深入地表达了古典音乐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慰藉、救赎和解放。此外,作品内容广泛涉及古典音乐的基本历史、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并音乐百科书般地囊括了大量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值得深思的是,作者通过此书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爱乐行为和人的生命过程及思想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接近音乐艺术的深层理论。 -
听不完的历史
《听不完的历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从圆筒录音开始直至二十世纪的重要历史录音唱片。全书分为录音先驱、浪漫派钢琴大师、德国现代钢琴学派、二十世纪早期诸多小提琴学派、中提琴和大提琴巨匠、德奥指挥学派、欧美指挥明星、意大利歌剧——从威尔第到真实主义、法国歌剧、瓦格纳王国等。每一章都按照时间顺序对作曲家的生平、重要录音、演奏风格、历史地位等做了详尽阐述,并配以各CD唱片的封面、编号、年代和评级。 历史录音作为极珍贵的音乐文献,在音乐史的长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录音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研究、赏析历史录音,好比人们离开林立的高楼大厦,回到故乡的旧宅,仔细探寻时光留下的原汁原味。历史录音不仅为人们提供一种回忆的途径,同时也蕴藏了特定时代的艺术气质和审美情趣,那些足以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历史之声应当获得更多人的珍视和保护。 这是一部讲述、探寻古典音乐传承之路的宝典,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描述,向广大爱乐者和专业人士展现了自留声机发明以来古典音乐世界的变化发展和录音技术的一系列沿革,是一本读来津津有味、令人爱不释手同时又极具专业水准的音乐读物。 《听不完的历史》里的两百多个名字,也许有些不是你最熟悉的,但是他们是音乐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在这些古旧录音的出版背后,展现出的是一种对音乐风骨的探寻。 历史录音最真实、最自然地记录下了百年前大师们的艺术,在当今这个浮华的年代,我们更需要认真地欣赏学习这些大师们留下的无价之宝。 -
李岚清音乐笔谈
本书是一本音乐普及读物,也是一部关于音乐与人生、音乐与工作、音乐与教育的交响诗般的著作,图文并茂,集艺术性、教育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全书包含音乐家传略、作者札记、作品选介及音乐常识与名词解释四部分,仿佛是一首如歌的行板,以亲切朴素的叙述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陈述50位欧洲经典音乐大师的心路历程,展示了欧洲经典音乐三百余年的历史。尤为可贵的是,李岚清同志从非专业音乐工作者的角度,将自己几十年来对欧洲经典音乐的爱好与理解,以及音乐给人生的启悟都凝练于文字中,为我们打开崭新的视野:音乐给人以直击心灵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 书中配有近100幅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亲笔绘画的音乐家肖像图,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且使全书更为丰富生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书中还附有音乐欣赏光盘(DVD)一张,选收部分音乐家的经典作品或乐曲的选段,并请有关专家介绍如何欣赏。它们将辅助读者更好地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读懂音乐,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感悟。本书从文字斟酌到章节编排,从插图选编到光盘乐曲的挑选,都充分体现了李岚清同志的独具匠心和对普及、推广经典音乐的殷切期望。 -
乱谈琴
愿为钢琴鼓吹,期望爱乐尚未深知琴趣的朋友们,爱上它,迷上它,享受它!执迷不醒地做了几十《钢琴梦》。忧患余生,竟圆了美梦,躲进小楼得享了一番如痴如醉埋头乱弹之乐。更不想当演奏家,只求自得其乐也愿将自己腹笥中收罗的同人共享。 -
听音小札
它不是一本专家、学者的音乐专著,只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或者说一个音乐门外汉谈音乐感受的小书。就是那些零零碎碎的感受,关于音乐,关于音乐家,关于音乐在诗歌、绘画、小说中若隐若现的存在,共性或者差异都是有的,还有一些音乐礼仪,乐坛趣事,都可以在这个自谦为outside写的小书里面看到。总之,耳闻其乐,心有所感,性之所至,成就这样一本《听音小札》。 -
樂來樂想
音樂與人生,從來不是沒有交集的平行線。 這位我們所熟知的音樂研究人,筆鋒力道是喜歡文字能力編輯的鍾愛。遇到樂壇盛事,文化版面負責人無不想起他的名字,更多次受邀撰寫專欄。這本書,從深邃學術到人世時事,由廣博知識到嬉笑怒罵,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焦元溥;而我們也將透過焦元溥的視野,讓我們看到不一定熟悉,卻妙趣無窮的藝術世界。 今年,三十而立的焦元溥,與兩位妹妹的創意結合,為大家呈現在書頁上喧嘩的音樂狂歡節--《樂來樂想》。 本書以元溥近十年來,最精采的專文及專欄集結而成。 包括他談論他對於兩位妹妹(其中之一是張懸)的感情。 這是焦元溥第一本純散文集。 遊藝黑白的成功,已經奠定焦元溥書的固定閱讀群。 看到戴高中生大盤帽、揹書包,卻帶著樂譜來聽音樂會的男生,會不會想扁他?太機車了!雖然焦元溥完全有臭屁的本錢! -
春天去看肖邦
本书是著名作家肖复兴继《音乐笔记》之后的一本全新的关于其音乐心得的专题散文随笔集。在书中,作者对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音乐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发表了精到的心得和见解。读者可感受到音乐的伟大和神奇。 全书共分“马勒扎我们脸上有点疼”、“冬天和春天里的拉赫马尼诺夫 ”、“到纽约去看鲍勃·迪伦”三辑以及附录“在时间中流淌的音乐——在北大的演讲”。四部分内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对音乐的领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专题随笔集。 -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
这本书不是一本理论性质的艰深专著,而是具体到唱片的版本比较和取舍推荐,具体到一场音乐会或一次音乐之旅,具体到谈论评说一个指挥家、一个演奏家、一个歌唱家,这么一本娓娓道来,专注于音乐现实的内在向度和外观世态,力图将音乐生活中的初始感官之美、日常经验之美深深推进音乐之奇境的书。无论是在音乐的精神深处还是世俗表层,作者都能做到细察事物的纹理,着眼于瞬变之真与恒常之真与恒常之真的并行不悖,两者的比例之美,平衡之美,以及美之不足和难以两全。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音乐的聆听经验》是一本音乐评论文集,是一本娓娓道来,专注于音乐现实的内在向度与外观世态,力图将音乐生活中的初始感官之美、日常经验之美深深推入音乐之奇境的书。 雪枫独树的一帜的音乐评论文章,是国内少见的真正的评论文章,并不人云亦云,糜雅媚俗,而且涉猎的作品经及乐团,乐人的范围很广,与诸多同仁一道迎来了近年来中国乐评的一个较佳时期……他的文章让我们关注真正的音乐生活,让我们反思真正的音乐生活。 -
死于圣殿,生于酒馆
音乐给予我们的深度和谐,与我们走在车水马龙大街上的都市场景有着惊人的反差。古典音乐作为逝去时光里的小马德兰点心,在感官错乱的现代人口中是什么滋味呢?野蛮的神追逐着我们,一旦我们心中没有一个安详,雅致的神,就不能从古典音乐这面镜子里看见自己。现代式生存导致了人的破碎,那些穿休闲装上教堂的人,参加音乐弥撒是为了一场婚礼还是一场葬礼呢? -
热爱音乐
○ 中国第一本通俗的“印象主义”音乐随笔 ○ 让张艺谋、朗朗如痴如醉的印象主义经典思想 ○ 现代音乐之父德彪西诞辰150周年献礼之作 ○ 文革期间,德彪西曾被姚文元大肆批判 这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德彪西一生最经典的随笔集,在这本书里,作者用力地探讨着音乐、作曲家、社会、人生的关系。是我们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并通过印象主义音乐了解艺术与人生的一扇窗口。作者语言幽默,批评结合自身的经历,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那个年代的音乐与世情。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