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典音乐

  •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1685—1897)

    作者:田艺苗

    来一点儿古典音乐,不必正襟危坐 和田艺苗一起,穿T-shirt听古典音乐 李健、周云蓬、陈晓卿、易中天、姚晨 联合推荐 在《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中,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J.S.Bach)到勃拉姆斯(Brahms),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 管风琴手记

    作者:马慧元

    本书是马慧元继音乐随笔集《北方人的巴赫》之后的又一部音乐随笔,是作者关于管风琴的音乐和生活札记。谈巴赫、谈管风琴、谈古典音乐…… 她以自己多年弹奏钢琴、管风琴的体会和对管风琴音乐的独到认识,勾勒出管风琴音乐的独特之美,以优美的文字记录下对文艺复兴到巴赫时期古典的音乐的真切感受,温厚安静,孤迥悠远……
  • 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

    作者:Aaron Copland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musical enjoyment" (Forum) with over 1.5 million copies in print.
  • 音乐门铃

    作者:吴维忠

    《音乐门铃(辛丰年乐话)》内容简介:这本书的作者并不是搞音乐这一行的,他只是个严肃音乐的爱好者,一个老乐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怕听瓦釜雷鸣,他愿妙曲共赏。所以,不怕人笑他说外行话,做一个自千奋勇的向导。所谓“严肃音乐”并不是板起面孔令人昏昏欲睡的音乐。但的确如已故的美国乐人科普兰所说,严肃音乐绝不是一张坐上去很舒服的安乐椅,也不可以躺在安乐椅上,无所用心,无动于衷地听。 “严肃音乐”一词,解释为“认真的音乐”似乎更恰切些。它是作曲家有动于衷,不能已于言,认真创作出来的音乐,言之有物的音乐。 倾听这种音乐也是认真严肃的事,绝非因为闲得发慌,才要以无聊之事打发无聊之生。 人而无乐,不知其可也!一个有知识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如果不读乐,不知乐,可以说是枉生了一双耳朵。有位朋友说,自从他发现了音乐,才知道以前的好多年是白白地过去了! 读乐有味,其味无穷! 如果你有兴趣进入“乐土”,愿以此书助你一臂之力。
  • 听音乐(插图第6版)

    作者:罗杰·凯密恩(Roger Kamien)

    作为一部多次再版的古典与现代音乐教科书,罗杰·凯密恩的《听音乐》以其独特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作者首先介绍了掌握音乐的一些基本乐理与技巧,并通过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诸音乐要素加以解读。继而以第二至第六部分梳理了自中世纪至21世纪西方音乐史上各个时期斑斓的音乐风格。与一般音乐史作品不同,本书作者将特定时期的音乐风格特色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在对音乐家与社会之关系的解读中,西方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大师及其佳作一一闪耀登场。非西方音乐将在第七部分与读者见面,我们将在爵士乐、美国音乐剧和摇滚乐等20世纪音乐史的演变中,了解黑非洲音乐、印度古典音乐等非西方音乐对音乐史的独特贡献。 贯穿全书的“聆赏要点”与“声乐导聆”是本书最大的特色,配合本书专赠的CD,读者可通过对音乐的配器、力度、旋律变化、音响特质的说明以及对歌词内容的解读,达到真正的“理解”音乐。
  • 如是我闻

    作者:辛丰年

    辛丰年先生将他的三十篇“谈乐”文章结集出版,题名《如是我闻》,原来还有个副标题叫做“一个乐迷的门外谈”,出版社希望我写个短序。鉴于辛丰年先生的文章早有影响,这点笔墨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赘言”,况且我和他素不相识,冒昧下笔,有失唐突,感到为难。但稍想想还是答应了,道理也简单:就与音乐的关系而言,辛自称是在“门外”,我则应属于“门内”,在当前社会音乐生活,尤其是严肃、高雅音乐仍然处境艰难之时,这位满腔热情的“门外”爱乐者以其“大半生”(见文集中《作者的话》)遨游音乐海洋的切身感受,植根于广博学识和跃然纸上的一片痴迷之心,那么多年孜孜不倦地为“严肃音乐”摇旗呐喊,应使“门内”人也不免汗颜,对此,我怎么可以不置一词呢?
  • 乐之本事

    作者:焦元溥

    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有兴趣,或准备想要进一步了解它,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协助;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没有兴趣,这本书有丰富的故事和知识,翻翻看看,或许也能触类旁通;如果你已经浸淫或学习古典音乐多年,那么,愿这本书能让你记起那个喜爱音乐的自己,想起每一个与美好感动相逢的当下。无论人生可以多荒谬,世界可以多歪斜,有些事,永远值得你放在心上,用自己最坚定顽强的意志,温柔又执拗地守护。 ——焦元溥 台湾著名古典乐评家焦元溥写给普通大众的古典音乐入门书,没有五线谱,没有专业术语,以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聆听经验讲述古典乐的聆听之道,音乐很难懂吗?不。人人都可欣赏古典乐吗?是的。本书涉及古典乐的定义和讨论、品味乐曲的态度与方法、录音与现场演出的差别、不可不知的音乐小常识、古典音乐简史,以及无比实用的音乐会注意事项、选座参考乃至聆赏进阶之道,另附作曲家年代表、焦元溥精选曲目及详细解说,库克音乐免费正版在线聆听。
  • 纽约时报歌剧评论精选

    作者:[美]安东尼·托马西尼

    来自《纽约是报》的指南丛书系列,文化界著名评论家的权威之作,100部精选歌剧及其最出色录音的热情洋溢而见解深刻的完全指南。 歌剧把戏剧的视觉行动和音乐的强烈情感交织在一起,即使通过唱片来体验,这种感觉也丝毫不减。在这本最好的歌剧和唱片指南中,作者钻研了故事与音乐是怎样结合在一起从而创作出微妙而有效地感动我们的那些时刻的。在本书中,作者挑选了那些经年不衰的唱片,并抓住了每一出歌剧的音乐的丰富多彩与故事的戏剧性。无论是对于音乐发烧友,还是对于新入门者,托马西尼都是一个关于歌剧的激情与趣味的完美的向导。
  • 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思想寓意研究

    作者:杨九华

    本论文旨在研究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以下简称《指环》)的思想寓意。论文以音乐动机和脚本的分析为切入点,结合瓦格纳对社会、对人生、对音乐艺术的看法,从剧中反映的六个主题进行研究: 1.指环,即金钱的象征,是剧中引发矛盾的根源。它无形地影响和制约着世界中的一切行为,也象征了现实社会中最本质的核心:一个所有关系都紧紧围绕着金钱而展开的社会。 2.矛,即权力的象征。与指环一样也是剧中引发矛盾的另一个重要的主题。矛所代表的是以法律和契约为基础的权力。这种权力所象征的是旧世界向新世界迈进过程中逐步没落的权力,并且与指环代表的经济集权产生纠葛。 3.剑,即英雄的象征。是瓦格纳在剧中赋予英雄力量的指代物。它与指环、矛所不同的是,它是新生力量的代表。英雄借助于剑所赋予的强大力量,与世界中的腐朽势力抗争,肩负着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重托。 4.爱情,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重要体现,在剧中呈现出多种形式。权力和金钱的矛盾在摧残人性的同时又摧残了爱情。然而在这当中,英雄之间纯洁的爱却最终超越了旧世界的束缚,赞颂了自由人性的回归,并成为拯救世界的力量。 5.反叛,是旧世界向新世界转化的途径。在剧中,它表现在对神权的反叛,对旧世约法的抗争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对旧世的反叛,最终是通过具有巴枯宁式的自由意志的英雄来完成的。 6.死亡,作为剧中权钱争夺的终结,是最能发人深思的一个主题,也是瓦格纳世界观的归宿。这里阐述的死亡并不是简单的消亡,也不意味着社会的终结和历史的停滞。死恰恰是对更高的生存方式的一种肯定,是将现实罪恶转变成对彼岸幸福的追求。在剧中,旧世界是在水和火的席卷中毁灭的,新世界也同样是在水和火的洗礼中诞生的。 在对六个主题研究后,论文得出的结论是:在经济社会下,权力与金钱是矛盾冲突的根源,爱情是权钱利用的手段,反叛是对旧俗观念的抗争,死亡是权钱争夺的终结,而最终将罪恶推向死亡的则是英雄,英雄是旧世界的掘墓人,新世纪的迎宾者。 这六个主题的归纳论述和其结论是本论文对《指环》研究的独创性成果。 在研究中,本文运用了传记式批评方法、社会学批评方法以及新批评方法,对《指环》进行从内部到外部、从神话内容到现实寓意研究,挖掘了在这部乐剧中涉及的有关人生、社会、哲学、伦理等方面的思想内涵。
  • 经典音乐故事

    作者:沈弘

    《经典音乐故事》内容简介: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 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聪明的读者读过之后,口头会自然带出诸如素歌、卡农、人工泛音、超吹、走句、对位这些可爱的名词、上回再遇到谈起莫扎特、贝多芬就能口若悬河、飞沙走石的音乐侃家,就能从容应对了。
  • 古典音乐

    作者:(美)波格(Pogue D.)

    古典音乐,ISBN:9787111163862,作者:(美)大卫·波格(David Pogue),(美)斯科特·斯佩克(Scott Speck)著;余志刚译
  • CD流浪记

    作者:吕正惠

    作者买CD,先是一个月买十张左右,后来是每一周十张,再后来是每一周三、四十张……当他的CD超过6000张之后,“郁闷似乎有增无减”,作者便开始动笔写有关CD的文章。作者虽不是专业的音乐人,但他从自己对CD和音乐的亲身感受写来,使本书的文章有着独特的魅力,有关CD的话题,有关音乐家的故事,有关作者对音乐的深切感悟,无不娓娓道来。本书可以说是一般读者提高音乐修养的好文章的汇集。
  • 唱片经典

    作者:李杭育

    本书收录唱片共500种,内容均为外国古典音乐。“古典音乐”一词是广义的,包括20世纪作曲家作品。以古典音乐唱片而论,曲目的取舍始终是第一位重要的,因此本书收选唱片的取舍原则,首先是根据曲目的重要性而定。本书在收选唱片时尽量兼顾到演奏(唱)和录音这两个方面。并且还参考了英国《企鹅唱片指南》所评“三颗星带花”的唱片榜单,收录了大多数皆为“企鹅三星带花”的名优版本。供广大音乐人士参考。本书所选唱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这一特定版本的CD形式,也指它的LP形式。但考虑到市场销售中LP已属罕见,CD便自然是主要形式了。也因为这一缘故,本书所登唱片封面的图片,多数是CD的。由于各唱片公司不断再版这本唱片,其封面和编号并非固定不变,因此切不可死认封面和编号,而应认定演奏(唱)者、乐团及指挥和录音时间,版本的概念是指这些不变的因素。
  • 音乐课

    作者:(美)罗杰・卡曼

    这是一本结合读者的兴趣与知识普及的书,一本能提高音乐鉴赏水平的书,由优秀音乐教育家精心撰写。经过不断修订和更新,这个最新版本不仅对每一个历史阶段的音乐风格和社会情况作了较为完整的评述,而且对众多作曲家的生平、个人风格和代表作也予以仔细的审视和解析,又增添了许多精美的彩色及黑白图片,给人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不断聆听品味书中介绍的各式各样的音乐作品,就会萌发对音乐艺术无穷的好奇心和热爱。
  • 古典音乐笔记

    作者:石映照

    著名音乐家罗斯特罗斯特罗波维奇说,有一种哲学指出:为了感受上帝的存在,首先你必须去信仰他;就好比为了感觉炉火的热度你首先必须靠近它一样,音乐也是这样,为了感受音乐的温暖,首先你必须敞开你的胸怀去接纳它。 音乐不会主动地来浸润你的身心,为了感受音乐的热和美,你必须用心灵来聆听。要想在音乐里享受乐趣,你就必须了解它,不仅要有情感,也要有知识。 用《古典音乐笔记》这把钥匙去打开音乐的殿堂吧! 本书所选取的每一位音乐家,都可以看成是组成古典音乐的一个音符,他们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更不可被重复;甚至被不同的人来指挥、演奏时,他们也总是不可穷尽的,换言之,也许我们永远都只能得到一个最低限度的古典音乐大师,而这一切就在于他们是经过无数时代无数人的检验,才终于登陆古典的不朽行列之中的。 本书分为踏上古典的朝圣之旅,巴洛克大幕初启,穿越维也纳森森,浪漫这所花园,现代突围五章内容。本书附录所选取的每一位音乐家,都可以看成是组成古典音乐的一个音符。
  • 乐迷闲话

    作者:辛丰年

    《乐迷闲话(修订版)》是辛丰年先生的第一本音乐随笔著作,一九八七年一月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一九九五年九月重印。台北宏观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曾将它更名为《乐迷乐话》,于一九九六年三月刊行繁体竖排版本。这次我社重刊《乐迷闲话(修订版)》,特邀作者对全书做了较大规模的增订,重要的增补内容逾七十处近万字,较之初版更为翔实和完备。 这本小书反映了槛外人的随意性。但是虽似游谈,并非无根。多年来,不满足于就曲听曲,还有所知,因为有所知颇有助于倾听。于是对各种资料多方涉猎,日积月累,细大不捐,搜罗了一大堆,我不想自秘,就写成此书,与同好共享。
  • 萧翁谈乐

    作者:萧伯纳

    亨德尔自有他的魅力。一旦他的乐曲把上帝定在永恒的位置上,无神论者就会被打得哑口无言;即使你鄙视这样的迷信,可上帝仍在那里,并经亨德尔之手而变成永恒……当他给你讲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故事时,“整个民族都精神抖擞,没有一个倒下”;你若想说总有一个患了感冒的吧,那也是白塔,亨德尔绝不允许有这样的疑问……管弦乐队那简单、急促的和弦伴奏更是让你无话可说,不得不服。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每个英国人都相信亨德尔在天堂身居高位的原因。 在涉及英雄主义、激情、暴烈等极端因素的音乐领域里,所有别的音乐都是那么亢奋与激烈,惟有莫扎特一人表现出彻底的沉着和冷静。在其他作家用铁掌狠狠抓住栏杆,并以独眼巨人般的重击狠敲它们时,莫扎特却永远对它们施以润物无声般的轻锤。在相似灵感的同样压力下,其他作曲家会把提坦写得抽风,而莫扎特却能考虑周全、举重若轻,把庞然大物写得春风化雨、简洁明快。 假如音乐对你而言只是一个光荣的梦、一种超越一切诗歌的陌生语言、一曲天使的欢歌、一团用惊魂慑魄的和声之雷将天国的闪电射入灵魂深入的乌云的话,那么尤其对你而言,李斯特无论弹什么——无论是对流行歌曲作即兴变奏,还是为你忠实地再现巴赫的半音附《幻想曲》,都会使你感到里面有人类内心最神圣的意志之声在说话。 ——萧伯纳
  • 在音乐与社会中探寻

    作者:阿拉·古兹利米安

    在魏玛短训班里,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音乐家们几年来一直携手演出,而人们认为两者之间不可能存在的友好和融洽通过音乐实现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音乐可以解决中东的所有问题。音乐可以成为你生活中最好的学校,同时也是逃离生活的最有效的手段。 ——巴伦博依姆 贝多芬的音乐与《荷马史诗》有着类似的探险历程,然而具有离家和回来的勇气并不是简单的外出和返乡;这里需要巨大的努力。奥德赛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珀涅罗珀以及伊萨卡的安乐窝。他去了战场,等战争结束再次返乡。但那不是简单的回来——这就是《奥德赛》的力量所在——经过一系列一个接一个吸引他的冒险经历,他才得以回来。他本可以很简单地回来。但他以一个好奇的人,他离开了家是为了发现能够吸引他的东西,当然也有威胁他的东西…… ——萨义德 只有在演出中被注入了血与肉,音乐才是真实的。思想如果平躺在纸面上,只能是苍白的。无论在何处,我们打开这本书,巴伦博依姆和萨义德就仿佛站在我们面前,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激情,使他们的理论宛如音乐,使他们的问题鲜活生动。 ——彼得·布鲁克
  • 莫扎特

    作者:费里克斯·胡赫

    莫扎特是一位早熟的音乐天才,四岁学琴,六岁便在欧洲举行了一次旅行演出,所到之处,都引起了轰动。本书作者在占有充分资料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文学手法,创作出了一个饱满的艺术形象,具有审美价值。本书应当既是传记又是小说,在总体上它应当是实,但在细部上是虚,在大处是真,小处是诗。 由于本书作者胡赫具有一种天生的叙事才能,对本质的和极富效果的事物有准确的认识,对莫扎特的音乐怀着巨大的爱,因此使这部作品不仅从艺术性来看,就是从音乐史和专业的角度来看,它都再现了莫扎特的形象,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艺术的魅力。读过本书的读者相信都会难以遏止它所引起的心灵上的颤动和对这位乐圣的深沉、真挚的爱!
  • 辛丰年音乐笔记

    作者:辛丰年

    在后王朔时代,当“爱”这个字眼和“屁”成为同义词,沦为滑稽和笑料的道具的时候,我们抱着一丝宽慰和感激的心情,发现现实中居然还有一个雨果小说里才可能出现的人物――辛丰年,他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他拥有一个情感丰富的心灵。辛丰年不是音乐家,也不是乐评家,却写出了许多音乐家或乐评家们根本写不出的音乐笔记。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谈音乐欣赏,面对浩如烟海音乐世界,作者选择曾经感动自己的曲目和音乐家,娓娓道来;第二、三部分为音乐杂感,作者谈音乐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谈音乐与文化,皆从自己亲身感受出发,文字精练而老辣。辛丰年先生文字往往千锤百炼,数十年写下的文章并不算多,集其艺术精华的《辛丰年音乐笔记》可算是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