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典音乐

  • 卡拉扬自传

    作者:卡拉扬口述; 恩特勒记录

  • 莫扎特书信集

    作者:钱仁康

  • 莫扎特论

    作者:[德] W. 希尔德斯海姆

    《莫扎特论》是对莫扎特的音乐、生活、思想三者关系的精妙解释。作者坚信,只有合理重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才能对莫扎特这个天才的形象有更加全面、清晰和准确的认识。 这当然绝非易事。三者的关联是隐晦且复杂的。作者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罕见的天才,莫扎特是不善——或者说“不想”——自我表白的(正所谓“天机不容泄露”),有时他故做谜语,有时他言不由衷,还有时他辞不达意或心不在焉……凡此种种使得他的书信、语录乃至他的音乐均不同程度地蒙上了一层甚至几层神秘的面纱,这面纱成为长期以来蒙蔽和误导我们意念的隐形屏障。 作者审慎地运用了心理分析策略,对广大奠扎特传记学者所普遍占有但却每每忽视、避讳甚至误读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富有洞见的解读和诠释,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修复——有时是“揭示”——了莫扎特的形象。
  • 卡尔·弗莱什回忆录

    作者:(匈)卡尔·弗莱什

  • 生与死的交响曲

    作者:李秀军

    这是我国第一部从整体上认真审视和研究马勒音乐的尝试性著作。作者紧紧抓住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奥社会的特殊情势、艺术思潮及传统文化特征,特别是作曲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心理路程,在这个基础上悉习地阐述马勒音乐深层的精神内涵。这也是西方大量的马勒研究文献中,相对比较薄弱的方面。 ——音乐学家 于润洋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从整体上认真审视和研究马勒音乐的尝试,它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部著作研究的重心侧重在马勒音乐的精神内涵方面,性质上偏重于社会学的视角和纬度。这个选题取向和论域是恰当的。作者紧紧抓住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奥社会的特殊情势、艺术思潮及传统文化特征,特别是作曲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在这人基础上悉心地阐述马勒音乐深层的精神内涵。这也是西方大量的马勒研究文献中,相对比较薄弱的方面。 作者在研读了相当丰富的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马勒音乐本身的实际感受、领悟和分析、阐述了他对马勒音乐中所蕴涵的内在精神和意蕴的理解。应该说,这部著作弥补了西方相关著作中在这方面的薄弱和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马勒音乐实质的领悟和认识,这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
  • 与钢琴大师在一起的岁月

    作者:[美] 弗兰茨·摩尔

    本书不仅讲述了弗兰茨的故事,它还告诉人们什么是声名卓著以及钢琴大师们是如何在公众面前弹奏钢琴的,等等。 本书大部分内容都取自弗兰茨在日常谈话中讲述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又能使他产生联想,所以这些故事并未按发生的年代编排。由于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的猝然辞世在弗兰茨内心和感情上引起的撞击,故事便从丰富多彩的霍洛维茨开始。在书中,弗兰茨还将告诉你其他一些钢琴家在后台的故事,并把你带入他自己的童年世界和战时的经历。
  • 黑白溢彩

    作者:邵頌雄

    內容簡介 鋼琴上的黑白琴鍵,在鋼琴大師出神入化的演奏下,賦予樂章不一樣的雰圍和感染力。不管你是否鋼琴音樂的愛好者,這本書都能帶你進入一個絕妙的生活境界: 「倘若你是一個鋼琴音樂的愛好者,那麼這本書將令你愛不釋手,因為邵教授在書中對荷洛維茲的鋼琴演奏作了全面而詳盡的介紹和分析,還加入了他個人的體會和意見,你可以一面聽荷洛維茲的錄音,一面對照作者的評介,必然可以增加你對鋼琴的迷戀。」 「如果你只是一個偶然聽聽鋼琴音樂的人,看了追這本書也一定會想進一步了解鋼琴音樂,並且對音樂滋生出更大的愛好。」 「即使你對音樂和鋼琴的興趣不過爾爾,這本書仍舊可以當作益智讀物來閱讀 …… 從而通過音樂,享受一個奇妙的生活境界。」 ──沈鑒治 如黃牧(古鎮煌)所說,這本書不但是他看過的絕對最好看的用中文寫的音樂書,也可能是最好看的一本寫荷洛維茲的專書。「西方寫荷洛維茲的文字太多了,但像邵教授寫這本書所下的工夫,做了驚人的資料搜集,我相信不但在中文音樂寫作中應屬絕無僅有,即使在英文寫作中也可說難得一見。後來知道邵先生在大學任教,我想也許這正是這本書的資料考證之所以如此豐富,堪稱達到學術著作的要求的一個原因。」 本書特色 ★ 荷洛維茲逝世二十週年紀念特別出版,向一代大師致敬,更具意義! ★ 本書對荷洛維茲的鋼琴演奏作了全面詳盡的評介,資料豐富,趣味盎然,帶你通過音樂,享受一個奇妙的生活境界!
  • 音乐逸事

    作者:(英)诺曼·莱布雷希特(Norman L

    本书为爱乐者而作,充满了乐趣与启迪,堪称趣闻轶事的盛宴,同时揭示了伟大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最人化的一面。 这里有大胃王(亨德尔吃三人份的晚餐),有尴尬场景(勃拉姆斯在李斯特演奏时睡着了),有咄咄怪事(布鲁克纳的狗儿被训练成能够对瓦格纳的音乐嚎叫),也有爱的奉献(一位仰慕者不惜为普契尼宽衣解带)。这里也有值得记忆的片断,比如斯特拉文斯基告诉普鲁斯特自己如何厌恶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通迷糊电话,德沃夏克对于鸽子的奇特迷恋,威尔第绞尽脑汁把“女人善变”的旋律变成最高机密。 这里还有绝妙的日常琐事(贝多芬喜欢喝十个生蛋做的“面包汤”),古怪的策略(威尔第觉得街头的管风琴整日演奏他的歌剧中的咏叹调十分恼人,便租下了所有的管风琴锁在房间里),音乐家的慷慨大度(海顿称莫扎特“是我认识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不管是通过本人还是名字”),以及冷嘲热讽(有人问托马斯?比彻姆爵士:“您听过施托克豪森的音乐吗?”“没有,”他回答,“但我可能踩过一些。”) 这些逸事来自于成百上千的书籍、文章、未刊发的手稿(附录中提供了材料的来源),保存了原有的叙述方式,为那些音乐厅中广为人知的形象增加了新鲜的光彩。不论是对音乐厅常客、唱片买家、歌剧迷、八卦爱好者还是一般爱乐者,不论你的目的是浏览、细读、研究或娱乐,阅读本书都是一种绝妙的享受。
  • 笑傲乐坛

    作者:李云中,周燕 编著

    《笑傲乐坛:切利毕达克》是“20世纪音乐大师系列”丛书之一。向读者介绍了音乐大师切利毕达克的生平。这是一部传记,是一位音乐大师走过的辉煌历程。《笑傲乐坛:切利毕达克》内容忠实于历史事实,图文并茂,典雅庄重。语言通俗,故事生平。广大读者不妨一起去领略大师的艺术风范,必有所得。
  • 莫扎特之魂

    作者:赵鑫珊

    内容提要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完整地多视角 地论述莫扎特的巨著。莫扎特是世界级的 伟人;与贝多芬一样,全世界每分钟都有地 方在播放他的音乐,演奏他的作品。他究竟 是怎样的“神童”?一生服的是怎样的“甜美 苦役”?他的音乐的美、音乐的深刻性和“征 服我们的最大秘诀”体现在哪里?他的喷涌 如泉的美妙乐思、浩瀚似海的诸多作品与 哲学、宗教,与地理、建筑以及与人生、爱情 都有什么关联?他音乐中体现的欧洲文化 又与东方文化(如中国的唐诗宋词)有着怎 样的内在审美瓜葛?我们又该如何来理解 及欣赏他的音乐?对诸如此类的大文化课 题,书中都有较完美的透视、感悟和解答。 全书形散神聚,意蕴丰盈;文笔璀璨,妙语 赛珠;熔东西方文化于一炉,糅哲理和诗趣 于一体。
  • 勃拉姆斯

    作者:斯·A.诺伊齐奇

    他的世纪 出身与童年 他的生活与朋友 音乐争论:李斯特、瓦格纳和布鲁克纳 创作 声乐作品 伟大的合唱作品 管弦乐作品 键盘音乐和室内乐 注释 年表 对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评论
  • 与卡拉扬相伴的日子

    作者:(奥)埃列特·冯·卡拉扬

    本书作者是著名指挥大师卡拉扬的最后一任妻子,她从一个难得的视角向大家展示了卡拉扬的生平和为人。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向世人展现了大师不为人知的点点滴滴,有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历、感人肺腑的家庭生活,还有大师非凡卓越的音乐建树…… 此书为世界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的第三任妻子也是最后一任妻子所写的他们那段非同寻常的爱情故事。作者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向世人展现了大师不为人知的点点滴滴,有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历、感人肺腑的家庭生活,还有大师非凡卓越的音乐建树?
  • 不朽的钢琴家

    作者:[美]哈罗德•C.勋伯格

    从莫扎特“像油在流”的神奇连音,到贝多芬海洋般汹涌澎湃;从克拉拉•舒曼“铅笔素描般清晰”的触键,到鲁宾斯坦火山般浓艳的演奏——《不朽的钢琴家》一书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家群像。荣获普利茨奖的评论家兼作家哈罗德•勋伯格生动地介绍了每一位艺术家的表演风格,甚至他们令人捉摸不透的癖好。作者搜遍每一片材料,将其一一罗列,并加以分析阐释。勋伯格充满智慧、幽默风趣的文风令本书超越了音乐的范畴,即使是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也会忍不住一看到底。
  • 阿·鲁宾斯坦缤纷录

    作者:辛丰年(编)

    本书为法国钢琴大师鲁宾斯坦传记。
  • 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

    作者:肖斯塔科维奇,所罗门·伏尔科夫

    肖斯塔科维奇1906年9月25日生于圣彼得堡,是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当代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遍及各种音乐体裁,特别是15部交响曲使他享有20世纪交响乐大师的盛誉。此外,他还培养了大批苏联当代著名作曲家,深受苏联人民的喜爱。1975年8月9日卒于莫斯科。 在肖斯塔科维奇生命的最后4年,他与年轻的音乐家伏尔科夫成为密友。在伏尔科夫的鼓励下,一个“从棺材里逃出去”的计划逐渐形成,他决定秘密口述一部回忆录,将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历史告诉大众,从而纠正那个“令人心碎的奴颜婢膝的形象”。他为伏尔科夫提供材料,讲述往事,肆意评价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在伏尔科夫完成写作后,他通读了全书,并逐章签名确认,同意在他死后将书稿送西方出版。 1975年9月,他死于肺癌,被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如他所料,他被东西方阵营各取所需,大卸八块。苏联宣称他是“国家最忠实的儿子”,西方国家则称他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苏维埃政权坚定的信徒。”一切仿佛盖棺论定,但他的幽灵却从强权与意识形态的铜墙铁壁中钻了出来,并顺手打了它们一记响亮的耳光——1976年,他的回忆录被伏尔科夫带到了国外,几年后,回忆录面世,题名《见证》。 这是他一生哀乐的见证,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往事已然如烟,生灵早已涂炭,回首前尘,他的心中只剩一片怅然,就像他在生前向伏尔科夫讲述往事的时候,时常忍不住说的那样:“回头看,除了一片废墟,我什么也看不到,只有尸骨成山……” 在自己的回忆录《见证》中,他口述了为苏联国歌作曲的趣事。当时,斯大林政府决定《国际歌》不再作为苏联国歌,因为考虑到《国际歌》是外国作品——法国的。他们匆忙拼凑了新歌词交给作曲家。对音乐充满好奇却又一知半解、被民间喻为“文化秃鹫”的斯大林命令哈恰图良和肖氏合作谱曲。 肖氏对此回忆道:“这个主意愚蠢之至,哈恰图良和我风格不同,工作方法也不同,气质也不同。何况有谁愿意在作曲家集体农庄里干活?但是我们不得不服从。” 评判专家显然认为哈恰图良和肖氏合写的这首最好,但副歌需要作少许修改。斯大林问肖氏需要多少时间,他说5个小时。 肖氏回忆道:“其实,我们5分钟就能弄好,不过如果我说我们当时就能在斯大林的桌子上改好,似乎不妥。尽管如此,斯大林当时一定想:国歌是国家大事,只要5小时就能改好,这不严肃。” 有趣的是,他和哈恰图良合作而成的国歌最后落选了。
  • 德彪西

    作者:[美] 奥斯卡·汤普森

    奥斯卡·汤普森原著的这部《德彪西:一个人和一位艺术家》以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详细介绍了德彪西生命中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及对他的生活与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本书还详细地介绍了德彪西最有影响的几部作品的创作历程,以及作为指挥家、评论家的德彪西的工作状况。在第二部分介绍德彪西音乐创作的内容中,作家以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逐一介绍了他已出版与未出版的全部音乐作品,包括钢琴、管弦乐、歌曲、室内乐、歌剧音乐、康塔塔及合唱曲。作者汇拢了各方面的德彪西音乐研究成果,对每一部作品的确切创作年代、创作背景等情况都作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考证。对作品的音乐内容与技法也作了颇具启迪意义的评点,还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音乐史料。无疑,它是我们研究作为一个人和一位艺术家的德彪西以及印象派音乐发展史的极好的参考性文献。
  • 索尔蒂回忆录

    作者:索尔蒂

    《索尔蒂回忆录》内容简介:“我的一生是极其幸运的一生”,索尔蒂在这部极为出色的回忆录的结尾段落中流露出他的心声。然而,更为幸运的则是我们这些他的音乐天才的受益者。对乔治·索尔蒂爵士的乐迷来说,这部光彩夺目的回忆录将更加巩固他作为一位20世纪最卓越的指挥家的地位。在每一页上,都透射出索尔蒂的宽厚仁慈、热情慷慨和温良和蔼。在这部回忆录中,乔治·索尔蒂爵士再现了一位无与伦比的音乐家的生涯:在布达佩斯学习音乐时曾师从多纳伊、柯达依和巴托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苏黎世:战后担任慕尼黑巴伐亚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及法兰克福和伦敦考文特花园歌剧院音乐总监:在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任上将事业推向辉煌;在无任所指挥期间指挥了全球范围的超级乐园。他以生动、风趣的笔触在书中追忆了斯特劳斯、斯特拉文斯基、托斯卡尼尼、瓦尔特、富特万格勒、克伦佩勒、尼尔森、帕瓦罗蒂和多明戈等非凡人事,令这部回忆录充满了音乐圈中的趣闻轶事。
  • 富特文格勒的指挥艺术

    作者:约翰.阿杜安

    本书包括:德国指挥学派;走向指挥台的路;富特文格勒与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透视等内容。
  • 野变奏

    作者:(法)埃莱娜・格里莫

    “我丝毫不怀念我的童年。”从第一句话开始,埃莱娜・格里莫就成为她那令人称奇的故事奠定了基调:从她童年轶事,到她与巴黎亲友断绝往来,再到她在美国的流浪以及纽约的彷徨和孤独――直到她与母狼阿拉瓦目光交错的那一天,她获得了新生。我们沿着她的足迹,穿越她所走过的历程,看到这位国际著名法国女钢琴家离经叛道的人生旅途。 双手的礼赞、奇幻的动物寓言、不可思议的故事、不同于一般艺术家和音乐家的出人意料的传略。该书通过多个侧面突显出一个十足的叛逆者的独特形象。 《野变奏》是一曲对音乐和自由的激越颂歌,是一篇为重新认识狼和保护大自然而作的辩词。 这是一本适合所有“讨人厌”的孩子阅读“不服从”的小书。
  • 孤独与超越:钢琴怪杰古尔德传

    作者:杨燕迪

    这是唯一的简体版本的古尔德传记,基本上应该算一本编辑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