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尼采

  • 快乐的知识

    作者:[德]尼采

    译者前言 《快乐的知识》一书,是尼采一八八二年撰写的,其中第五卷补写于一八八六年。他在第二版前言(一八八六年秋)中提及,此书是他大病初愈之后写就的,是疾病和痛苦娩出的胎儿,由于这次康复大出他的意外,故“快乐的知识”意味着“心灵的狂欢”,“康复的陶醉使他居然阐发诸多非理性、愚妄之论,抒发孟浪情愫,侈谈外表棘手而实则并非如此的种种问题”。 所谓“非理性”、“愚妄”、“孟浪”云云,当然是作者“自知性僻难谐俗”的自嘲;作为决意“为自己创造一个特殊太阳”的伟大哲学家、诗人,尼采在揭露和批判非神圣、非道德、非人性的世界时,处处表现出惊世骇俗的狂狷、放任和尖刻,往往言人之未言、言人之未敢言;庸人和道学家听起来似梦吧、塘语,与尼采心灵相通的人则有痛快淋漓之感。正是这些不合时宜的连珠妙语,显现尼采才藻富塘、哲理深邃、思辫明晰。 这本语录式的小书涉及的问题颇多,诸如生命、个体与群体本能、爱情、文艺、哲学、科学、道德、法律、宗教、社会发展……等等,是否可以说,尼采思想的精髓大体上已包罗在这部奇书里了。 现将书中沙及约问题择其要者介绍于后: 尼采力主保存个体本能和人的自由意志,指出群体本能意识、道德和宗教无不以否定个体本性和自我为目的。他响亮地喊出“你要成为你自己!”“情欲比禁欲和伪善好;诚实,即便是恶意的诚实也比因格守传统道德而失去自我好;自由之人可能为善,也可能为恶.然而,不自由的人则是站辱人之本性,因此不配分享天上和人间的安慰。总之,谁要做自由人,必先完全成为他自己。自由不会如神赐之物落在人的怀里。”尼采认为失去自我的人会有许多人性弱点:畸型、屏弱、平庸、畏葸、卑琐、笨拙、自感厌倦,尼采甚至尖刻地将其比之为“驯服动物”;又说:“内心的顺从和依附,正是你我不幸之所在:”关于个性的历练,尼采主张勇对不幸,说“世间存在不幸,这对个人来说是完全必要的。”“通往个人的天堂之路总要穿越个人的地狱。”因此,人要坦然直面恐惧、贫困、匮乏、黑暗、艰危和失误。 尼采对当时欧洲普遍盛行的道德准则是全盘否定的。道德被他称之为“道德猛兽”,指出“道德乃是个人的群体直觉”,揭露道德的伪善,是道德“打扮”了欧洲人,使其华贵、重要、体面乃至神圣;使愚蠢、盲目、疯癫、可疑的世界显得正义、智慧、圣洁、善良。 尼采在书中尖刻讽刺作家、诗人、戏剧家、艺术家充当“训育排练”者,无情鞭挞他们不敢正视现实,圆滑世故、见风使舵、作品虚伪、矫饰、煽惑、故作“激情”。 尼采在书里宣布:“上帝死了。”指出基督教的传统无论“爱”、“同情”、“仁慈”等说教也罢,提倡“禁欲主义”也罢,其宗旨都是扼杀个人。说“善与恶皆为上帝的偏见。”这个世界绝非“神圣”。 已为广大读者熟悉的价值重估问题,书中的原话是:“我相信,一切事物的价值必将重新评估。”这尤能显示尼采高蹈卓拔的见识和无所畏惧的勇气。他说:“当我们感到数千年的评估依然在禁锢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真是度日维艰啊。”尼采的头脑里不存在什么伟人,故不囿于任何成说,而是敢为天下先。正如奥地利著名文学家茨威格赞颂(绝非恶意)道:尼采是德国哲学知识领域首先打出约一面“海盗黑旗”。他本人称自己是“未来时代的早产儿、头生子”,预见“上帝死后”必将出现道德坍塌、断裂、败坏、沉沦、倾覆等一系列后果,且被他死后的历史所应验。这,或许正是尼采的伟大和魅力所在了。 诚然,此书也并非字字珠玑、句句嘉言,全都令读者“快乐”。他对普通民众、工人、妇女、犹太人的蔑视,对奴隶制的称许,对社会主义者及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毁,对东方民族、特别是对中国的偏见、贬抑均属纸缪之论,这在他那些旷达不羁、绝后空前的见解中渗杂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籁。但终究瑕不掩瑜,尼采卓然特立的瑰意琦行依旧启迪后昆,彪炳史册! 黄明嘉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于上海
  • 尼采在中国

    作者:郜元宝

    在西方思想史上,尼采一直是颇有争议的人物。人们从不同的立场出发,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评论尼采,往往得出迥然不同的看法和结论。尼采的格言式的文体和诗一般的语言,也常使人难以把捉他的真实思想。尼采死后由他的妹妹伊丽莎伯编辑出版的遗著和有关尼采的著述,更是充斥着她个人的偏见和曲解,为了解尼采的真面目增添了麻烦。 尼采传入中国已有差不多百年的历史了。对于尼采的学说,解放前虽有一些学理性的研究,但更多的和更重要的是为探讨国计民生而对尼采资源的借用。解放后的研究成就主要在新时期以后,发表了很多论文和一些专著,尼采研究别开生面。在这个集子中,可以看出,我们重视的是中国人结合于自己的国情对尼采的阐释,即中国的现代性与尼采的关系。
  • 去问尼采吧!

    作者:富增章成Tomasu Akinari

    圖解易讀!日本最夯! 為什麼一百年前的尼采哲學,會成為現在日本年輕人最想讀懂的顯學? 本書用最淺顯易懂的圖解方式,讓你輕鬆讀懂12本尼采著作、尼采思想! 認識尼采會帶來什麼好處?了解尼采的哲學就能獲得人生真正需要的「生命力量」! 人生充滿了無止盡的苦,生活中需要鼓勵的時候,就去問尼采吧! 只看那些所謂的名言佳句是無法了解尼采的思想!請把這本書帶回家吧! 這是一本易懂又能解決你內心煩惱的實用哲學書! 尼采的哲學就是鍛鍊生命力的哲學 「根本就沒有人了解我!」 「沒有任何人稱讚我……」 「每天都在做著相同的事情」 「心中一片空虛」 「覺得大家總是和自己過不去」 這樣的人生是痛苦的。 但是,無論遭受怎樣的痛苦,都要愛人生,感謝它,接受它, 並且讓這些念頭重複無數次,這就是積極的哲學觀!這也是尼采提出的哲學。 感到煩惱、痛苦的時候更要閱讀本書,讓自己回復「健康的精神」哦!
  • 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

    作者:[美] 丹豪瑟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将尼采对苏格拉底的关注视为尼采的“核心关切”——尼采曾认为,柏拉图在精神上的竞赛对手是荷马,《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作者则认为,尼采在精神上的竞赛对手是苏格拉底。由于苏格拉底气柏拉图无法分开,尼采的竞赛对手也可以说是柏拉图。《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按照尼采著作的先后顺序,逐一细究尼采对苏格拉底的关注,以此展开对尼采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精神竞赛的考察。施特劳斯曾说,在苏格拉底身上,哲人的疯狂和节制结合得完美无比——这也等于是对柏拉图的赞美。《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作者的结论是,在尼采身上,哲人的疯狂有余而节制不足。就哲学写作而言,尼采不及柏拉图的地方也在于此,尽管尼采在写作时用的面具比柏拉图还多。
  • The Birth of Tragedy

    作者:Friedrich Nietzsche

    在线阅读本书 Dedicated to Richard Wagner, this book is rich in Nietzsche's enthusiasms for Greek literature and especially tragedy, for Schopenhauer and Wagner's "Tristan Und Isolde". Its central vision is the idea that "only as an aesthetic phenomenon are existence and the world justified". Making his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Apollonian and the Dionysian spirit, Nietzsche presses the reader to consider why it is that we derive pleasure from tragic art, and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experience of suffering in life and in art. "The Birth of Tragedy", first published in 1871, was the author's first book.
  • 尼采在西方

    作者:刘小枫 主编

    《尼采在西方》以海德格尔的解读为起点,提供20世纪关于尼采研究三个方向的重要文献:1.施特劳斯学派的解读;2.后现代派的解读;3.其他学院式的解读。 《尼采在西方》所选篇章大多来自西文书刊,少数来自如今已很难找到的我国十多年前的旧刊。本书初版于2002年,初版中的一些篇章已见于近年来陆续初版的译著,为免除重复,此次重订删去5篇已见于别处的文章,另增补了两篇新译(兰佩特、瓦提莫)。
  • Thus Spoke Zarathustra

    作者:Friedrich Nietzsche

    Thus Spoke Zarathustra , by Friedrich Nietzsche , is part of the Barnes & Noble Classics series, which offers quality editions at affordable prices to the student and the general reader, including new scholarship, thoughtful design, and pages of carefully crafted extras. Here are some of the remarkable features of Barnes & Noble Classics : New introductions commissioned from today's top writers and scholars Biographies of the authors Chronologies of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biographical, and cultural events Footnotes and endnotes Selective discussions of imitations, parodies, poems, books, plays, paintings, operas, statuary, and films inspired by the work Comments by other famous authors Study questions to challenge the reader's viewpoints and expectations Bibliographies for further reading Indices & Glossaries, when appropriateAll editions are beautifully designed and are printed to superior specifications; some include illustrations of historical interest. Barnes & Noble Classics pulls together a constellation of influences—biographical, historical, and literary—to enrich each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these enduring works.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philosopher of modern times, Friedrich Nietzsche influenced twentieth-century ideas and culture more than almost any other thinker. His best-known book, Thus Spoke Zarathustra —published in four parts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is also his masterpiece, and represents the fullest expression of his ideas up to that time.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biblical oratory and playfulness, Thus Spoke Zarathustra chronicles the wanderings and teachings of the prophet Zarathustra, who descends from his mountain retreat to awaken the world to its new salvation. Do not accept, he counsels, what almost two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have taught you to call evil. The Greeks knew better: Goodness for them was nobility, pride, and victory, not the Christian virtues of humility, meekness, poverty, and altruism. The existence of the human race is justified only by the exceptional among us—the “superman,” whose self-mastery and strong “will to power” frees him from the common prejudices and assumptions of the day. These and other concepts in Zarathustra were later perverted by Nazi propagandists, but Nietzsche, a despiser of mass movements both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did not ask his readers for faith and obedience, but rather for critical reflection, courage, and independence. Kathleen M. Higgins and Robert C. Solomon are both professors of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Texas at Austin. Together, they have written What Nietzsche Really Said and A Short History of Philosophy and co-edited Reading Nietzsche .
  • 尼采经典文存

    作者:李瑜青

    《尼采经典文存》在选编中,既考虑到要反映尼采思想的完整系统性,同时又要尽量兼顾他在创作中就不同题材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及特点,从而使我们能较全面地来鉴赏和品味尼采留下的这份珍贵的精神遗产。“重估一切价值”是尼采后期哲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在尼采看来,世界和人生毫无意义,“道德世界秩序”、“道德意义”并不存在,“永久的善恶那是不存在的”,而真理只是一种看法。现存的价值标准都是不切实际的,必须重建一套与生命本质相适应的价值。
  •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

    作者:Friedrich Nietzsche

    Friedrich Nietzsche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thinkers of the past 150 years and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 (1887) is his most important work on ethics and politics. A polemical contribution to mor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t offers a critique of moral values and trac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oncepts such as guilt, conscience, responsibility, law and justice. This is a revised and updated 2006 edition of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volumes to appear in Cambridge Texts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Keith Ansell-Pearson modified his introduction to Nietzsche's classic text, and Carol Diethe incorporated a number of changes to the translation itself, reflecting the considerable advance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Nietzsche. In this guise the Cambridge Texts edition of Nietzsche's Genealogy should continue to enjoy widespread adoption, at both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level.
  • 尼采与古典传统续编

    作者:刘小枫 选编

    本书探讨的核心主题为尼采思想的真实面貌。各位作者均为西方尼采研究专家。他们不依陈说,新开局面,把尼采的思想,置于西方古典传统的整体背景中进行解读。揭示出了西方传统的潜脉渊源,据此渊源,直逼尼采真实核心。 本书是继《尼采与古典传统》之后的又一部文集汇。也是尼采与西方古典传统之关系的研究成果。它包括“尼采与荷马竞赛”、“扎拉图斯特拉与苏格拉底”、“尼采重读柏拉图”、“ 狄俄尼索斯反对被钉十字架者”、“尼采反达尔文”、“书本华作为尼采的教育者”等15个篇目。
  • 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

    作者:尼采

    本书是作者 的一部名著。在这部书中,尼采提出了对欧洲文明及领国文化的批判,独树一帜,有其特色,影响甚大。
  • 启示与理性.从苏格拉底、尼采到施特劳斯

    作者:萌萌

    我们宁愿将“启示与理性”当成是超验与人类的整体相关,其中自然既不缺管道也不取代东方的“天道”启示与“圣人”理性,自然更不能拒绝或放弃历史与现实的灾难。危机中所“给予的”现代“启示与理性”——它们不是可以丢掉的“盲肠”。 在这个意义上,不管是来自“神圣”还是来自“自然”,“启示”所开启的超验之维,对我们终究是不能缺少的,只是我们要忍耐、要在“诸神不和”之后聆听中和之神的“启示”。 “理性”,的确有一个救治“技术理性”的僭越而回复“理性”自身的难题。其难在于,何谓“理性”自身,如何“回复”?是否“古典理性”才是“理性”自身,向“古典理性”回复才是“回复”?古典理性的张力与现代理性的悖论难道没有一点家族相似?没有人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答案。施特劳斯不过“特例”而已。谁说路已走完?
  • 尼采箴言录

    作者:解灵芝 张秀章

    从这个角度去看,我的一生真令人惊讶,为了重新评估各种价值,也许要有超于常人的才能方堪胜任;尤其是那些目前尚未互相矛盾的和尚无破坏性对立的才能。保持距离的能力;不至于产生敌对的分隔技术;不掺杂任何东西,亦不调和任何东西;种类繁多却能使其各司其位等——所有的这些乃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且是我本能长时期秘密的作用和技巧。 我们不论在何处面临何种道德,总发现人们会对人的欲望和行为作出评估,并划分为等级。这实际上代表着一个群体的需要,什么东西对他们有益,何者为先,何者居次,何者第三……这也是一切个体的最高价值标准,个体受道德的教导,要成为群体功能的一部分,个体的价值就存在于群体功能中。由于保存群体的条件因群体而异,所以便有迥在不同的道德。时下,各种群体、国家和社会处于巨变之中,故而可以预言,将会现种种走火入魔、旁门左道的道德。 尤其是那些目前尚未互相矛盾的和尚无破坏性对立的才能。保持距离的能力;不至于产生敌对的分隔技术;不掺杂任何东西,亦不调和任何东西;种类繁多却能使其各司其位等——所有的这些乃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且是我本能长时期秘密的作用和技巧。 我们不论在何处面临何种道德,总发现人们会对人的欲望和行为作出评估。
  • 尼采的智慧

    作者:刘烨

    《尼采的智慧:尼采自我哲学解读》全书分为四卷:卷一,人生的告诫;卷二,天才的感悟;卷三:理性的思考;卷四:疯狂的激情。全书囊括了尼采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和主张,包含有很多惊世警言,如“人是应该超越的东西”、“上帝死了”等。 读其书而知其人,明其义而囿其辞。我们深信《尼采的智慧:尼采自我哲学解读》对于帮助读者了解尼采有重要的作用。在存在主义的演讲过程中,尼采占着中心的席位:如果没有尼采,那么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和萨特是不可思议的。并且,加缪《西西弗斯的神话》的结论,听来也像是尼采遥远的回音。他是一个幽灵,一个在人生的旅途中徘徊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幽灵;他是一个天才,一个在人类哲学史、美学史上恣意表演的天才。他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先哲,一个在冷酷的银河里闪烁的星星。 还有谁能高呼惟有日神与酒神及美好理想与非理性主义的激情碰撞,才能摆脱噩梦的纠缠呢?惟有尼采,他的疯狂近乎癫狂。他的生命的冲动、意志的力量,让无数人彻夜难眠。 《尼采的智慧:尼采自我哲学解读》囊括了尼采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和主张,包含有很多惊世警言,如“人是应该超越的东西”、“上帝死了”等。
  • 偶像的黄昏

    作者:尼采

  • 尼采在西方

    作者:倪为国,刘小枫

    本文集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解读尼采的一些有影响的大家的作品,其中有的作者本人就是大思想家——比如海德格尔、洛维特,有的是出自尼采研究的名家的手笔,还有的是代表了重要的解读方向的作品,总之,都可以看做是解读尼采的重要文献。第二部分是后现代思想家将尼采尊为圣人,对尼采的解释有独特的立场,影响很大,这里所选的,基本上反映了后现代思想家对尼采解读的重要文献。第部分的选目集中在尼采与生前和身后的大思想家的关系。
  • 从黑格尔到尼采

    作者:(德) 洛维特

    《从黑格尔到尼采》是思想史论著,关注的是思想的历史事情,如此思想的动因却出于现实的历史——即我们早就听说过的问题:为什么巴赫、莫扎特、歌德、贝多芬、席勒培植的德语文化精神竟然到头来孕育出以德意志青年人为主体的纳粹党徒?德国文化名城魏玛有歌德故居,也有尼采档案馆,纳粹党徒并没有捣毁,而是作为精神遗产加以保护和继承。人们不禁要问,德国人文主义与纳粹党徒现象究竟是什么关系?德语文化的历史其实很短,18世纪后半期兴起的德国人文主义据说是德国文化的真正开端,思考这一历史关系,无异于检审整个德意志精神的品质。
  • 尼采与哲学

    作者:[法] 吉尔·德勒兹

    20世纪50、60年代,法国知识界正在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争论不休的时候,德勒兹却为尼采的思想所痴迷。他在1962年发表的专著《尼采与哲学》突然搅乱法国知识界的神经,开启了法国的后现代主义之路。这部专著可以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三卷本巨著《尼采》相媲美,成为20世纪尼采研究的巅峰之作。 面对尼采这样一位满怀激情、思想深邃而且最终疯狂的哲学家,要理解他到底说了什么,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诠释尼采,取决于如何阅读他的作品。德勒兹为诠释尼采提供了一个极其精彩的范例,《尼采与哲学》不单有对尼采的严谨系统的阐述,同时还糅入了作者富含创见和想象力的解释。解释,对于德勒兹,就是重复,以重复出新,以重复创造——重复是形成差异的唯一通道。他后来的许多创见,包括事件、差异、重复、生成、时间性在内的核心概念,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最初的萌芽。故而,此书不但可以作为窥尼采思想精髓的透镜,亦是深入了解德勒兹乃至后现代哲学的桥梁。
  • 尼采反对瓦格纳

    作者:(德)弗烈德里希・尼采

    尼采在音乐上的造诣很高。在他少年时期,长辈们拿不准到底该不该让他受专门的教育以便日后从事音乐事业;因为在这门艺术上他实在太有才华。假若他母亲未得到普弗尔塔(Pforta)名校为其子提供的六年的奖学金的话,那么尼采,这位学者和哲学家,很可能就是一名出色的作曲家了。因此,说起音乐时,他是知道自己在谈论什么的。而且,当他专门提及瓦格纳的音乐时,他在托里普申度过的岁月里与瓦格纳长期亲密往来的
  • 解读尼采

    作者:(法)吉尔·都鲁兹(G.Deleuze)

    本书由《尼采的生涯》、《尼采的哲学》、《尼采文摘》三个部分构成,还附有《尼采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尼采著作年表》。尼采著作即简单又复杂,说其简单是因为他的纲领可以简约为对“既成价值”的批判;然而他批判的对象繁多,表现手法、特别是他赋予了独特意义的概念和人物的丰富又令初读他的著作的人感到困惑。 本书前言 特色及评论 文章节选 尼采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