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非虚构

  • 大地清凉

    作者:晏礼中

    《生活》杂志资深记者晏礼中先生,历时一年不断探访隐匿在世间的佛教修行者,其中既有身处高位的活佛,也有目不识丁的普通信徒,他以旁观者的视角,如实记录下他们的修行经历、日常生活、面临的人生问题,以及对世界的看法等,本书所记录内容没有高深的义理,而是平时的生活,向我们展现了一 副现代中国修行者的心灵画卷。 作者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片清凉的大地,尤其之于当今热闹的世界来说,这片清凉,将益荫读者,给心灵以宁静、温柔和脱俗的慰藉。 名人推荐 若心清凉,则大地清凉。若心平常,出家人也平常。于平常中倘若能发现些许不平常,即所谓月落寒潭,光映千江。” ——释宗舜法师(中国佛教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大地清凉》读的不是作者的文字,虽然文字朴素无华,起伏流畅,犹如行云流水,但字里行间读到的是善,是悟,是真,是对佛的国的心驰神往。台湾文化人陈念萱与我分享一句读经心得可为本书做一注释: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读了《大地清凉》后,果然。” ——杨锦麟 (学者 、前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香港卫视副总裁兼执行台长) “朝什么样的山?朝什么样的寺?朝什么样的师?最终都是朝了自己的内心。内心的那座庙呀,请脱下你五蕴的外衣,赤裸裸的来祭祀吧!推荐《大地清凉》这本小书,文字素,访谈的人有趣,仿似八万四千法门里沉浮的罗汉,闪烁着菩萨暖暖的笑意。” ——陈坤 (演员、歌手、”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动发起者、藏传佛教密宗修行者)
  • 故国 身影 沉默

    作者:林天宏

    我们都是大时代里的芸芸众生,被记录或被遗忘,都像是一种宿命。 这是一本写给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它写出了盛世背后普通中国人的飘零与挣扎、迷茫与忧伤、尊严和生命。它讲述了北京“7•21”大雨中被洪水冲走的60岁农民飘零的一生;它刻画了汶川地震中翻山越岭,背儿子回家、修路的父亲孤独的努力;它写出了老无所依的史学大师的寂寞孤独;它讲述了参加过中国远征军的美军少校与中国老兵的命运无常…… 其实,中国的故事永远都不只有一面。在这里,我们注意到了国家荣光阴影下的另一面。在这里,我们更深刻地读懂中国。
  • 正午故事001

    作者:正午

    本书收录了正午一年来最好的文章。正午创办于互联网时代,是一家新媒体。速度、阅读介质都已改变,但它承载的内容,丝毫不减印刷时代的优美与专注。 《正午故事001》是正午系列的第一本。开篇栏目是“写给正午的话”,每期我们都会邀请一位名家,谈谈他所在的领域。“特写”是正午的主打故事,我们尽力去寻找那些被忽视的人、被遗落的事。在“随笔”栏目,我们希望添加更多的文学性,以一种更自由的叙述方式去写作。“个人史”其实是口述史,是去挖掘那些被埋没却值得纪念的回忆。除了叙事之外,我们偶尔也会推出“访谈”系列,偏重思想和观念。“视觉”是正午比较特别的一个栏目,我们试图在影像和文字之间、影像与美术之间,建立一种张力。本书的最后,是正午团队偏爱的“长故事”,它的“长”,不在于字数的多寡,而是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上述所有故事,我们都力图打破传统报道的套路,希望它们能引人入胜。在其深处,是我们对人、对生活的理解。
  • 困死局外

    作者:谢丁

    我喜欢读谢丁写的这些中国乡野小人物的真实故事。他的笔调是清淡的,描述的场景与故事却常令人感到沉重。选材与笔法可能受了像何伟这样的美国记者的影响,但谢丁的心情却是纯粹中国式的。这是一组优秀的作品。我期待更多的中国记者加入这样的写作行列。 —查建英 尽管中国的新闻界已经谈论了好几年的非虚构写作,但在阅读到谢丁之前,我几乎从未看到一位记者,能把令人精疲力竭的采访与从容的叙事这样恰当的结合,而在这整个过程中,作者从未丢失他浓郁却节制的个人情绪。 —许知远
  • 天谴行动

    作者:[加拿大] 乔治·乔纳斯

    Vengeance: The True Story of an Israeli Counter-Terrorist Team 以色列摩萨德特工亲自讲述的真实经历,挑战西方文明的20世纪大案纪实 《纽约时报》畅销榜年榜第2位,《卫报》《Kirkus书评》等权威媒体郑重推荐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第78届奥斯卡热门影片《慕尼黑》原著作品 文明世界的良心对野蛮世界的恐怖展开了秘密的复仇 ——————————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在提倡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的国际性体育盛会上,在世界各国热情观众的注视下,11名无辜的以色列奥运代表队成员被巴勒斯坦恐怖组织“黑色九月”残忍杀害。这一轰动全球的悲剧性事件史称——“慕尼黑惨案”。 惨案发生后,以色列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和愤怒之中。暗地里,时任以色列女总理果尔达·梅厄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制造惨案的恐怖组织“黑色九月”付出代价。为此,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提供了一份罗列出11名恐怖分子头目的暗杀名单。就这样,一次历时多年、花费巨大、足迹遍布欧洲的秘密复仇行动在无声中开始,最后又在无声中结束。后来,当媒体逐一披露出这些秘密暗杀事件时,为方便报道,将其统称为——天谴行动。 5个普通以色列人被“摩萨德”选中,组建行动小组,肩负起了消灭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头目的任务,誓要为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时死在恐怖分子手上的11名以色列人报仇。阿夫纳(化名),是当年那个5人行动小组的组长,如今已离开“摩萨德”的他和妻子女儿在美国生活。 本书是作者乔治·乔纳斯根据阿夫纳的亲自口述编写完成,真实记录了复仇行动中鲜为人知的细节。其中一些相关人士的名字均采用化名,以免曝光其身份。 —————————— 这本书充满了令人信服的细节。 ——《纽约时报》 在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之间架起的罕见视角……几乎可以让所有读者对情报工作的阴暗面感兴趣。 ——《Kirkus书评》 我们所处时代的真实故事。 ——《星期日邮报》 引人入胜! ——《卫报》
  • 陌生的中国人

    作者:杨猛

    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它道出了大国盛世背后的欢笑与悲歌。 它讲述了大地震后一对小同学的故事,一个成为了国家英雄,另一个失去胳膊为明天的生计发愁;它讲述了一群被人遗忘的弃婴的生活,婴儿被亲生父母抛弃,在收留者那里成为得到社会资本的筹码,并最终死于一场大火;它讲述了到西欧的8万青田人建立的商业王国;它讲述了广西上林乡淘金者在非洲遭驱逐的故事;它讲述了互联网如何启发了苏北一个村庄的民主冲动…… 作者希望借助笔下的人和故事,可以带来一些思考:国家发展的时候,如何提升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感,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上水面,沐浴光照。
  • 大灭绝时代

    作者:[美]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

    2015年第99届普利策非虚构类写作奖 2014年全球环保话题之书 我们时代的《寂静的春天》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图书馆杂志》年度十大好书 《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财富》年度推荐好书 比尔•盖茨、阿尔•戈尔等名人与多家媒体推荐 《纽约客》记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一一亲历全球生态现场,穿插结合三百年科学认知与最新锐生态观点,为读者画出了今天世界的轮廓: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非同凡响的时代,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 故事有十三个。前几个故事所涉及的美洲乳齿象、大海雀还有菊石已经灭绝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远古的大灭绝及其曲折的发现过程。第二部分陈列当下的事实,在日益支离破碎的亚马孙雨林中,在迅速变暖的安第斯山坡面,在大堡礁的外围海域里。 巨变的范围是如此广大,只要在正确的指引之下,随便去哪里都能发现灭绝的现象。最后还有一个故事所讲述的灭绝差不多算是发生在我家后院——说不定,也同时发生在你家。随着故事的推进,读者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渐渐意识到:当前发生的这一轮大灭绝,源头就在人类自己身上。
  • 正午故事002

    作者:正午故事 编

    继《正午1:我穿墙过去》之后,本书是“正午”系列的第二本,在内容上仍然保持了第一期的品质。 开篇栏目“写给正午的话”,本期邀请了张北海,书写他回山西老家的经历,平实动人。“特写”栏目,是正午的主打故事,我们尽力去寻找那些被忽视的人、被遗落的事。本期最突出的是《时间的工匠》和《失败者之歌》。 在“随笔”栏目,我们希望添加更多的文学性,以一种更自由的叙述方式去写作。本期邀请了韩松,为“正午”撰写了《我与科幻世界》,描述了一个杂志的前世今生,映衬出中国现实的科幻性。 “个人史”其实是口述史,挖掘那些被埋没却值得纪念的回忆。除了叙事之外,我们偶尔也会推出“访谈”系列,偏重思想和观念。“视觉”是正午比较特别的一个栏目,我们试图在影像和文字之间、影像与美术之间,建立一种张力。 第二期正午还开设了一个新栏目,叫“玩物”。本期最有趣的来自《沉默的竹夫人》,夏天即将来临,也许你也需要一个竹夫人。 本书的最后,是正午团队偏爱的“长故事”,它的“长”,不在于字数的多寡,而是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推荐《风雪聂拉木》。
  • 野马的爱情

    作者:南香红

    《野马的爱情》包括:南池子之劫、站在胡同推土机前的平民、回不去的南池子、胡老太太讨屋日记、车警官出前门记、元大都活在胡同里、采访手记:我们的私宅、生命之痛、两个男人的“银婚”、成都:同志的天堂、采访手记:天生一个好故事、骑在文明的边上、走着唱着活着、采访手记:新闻是一种状态、我的儿子是“雨人”、——一个孤独症孩子的成长记录孤独的孤独症、185:一个边境团场的故事等内容。
  • Behind the Beautiful Forevers

    作者:Katherine Boo

    From Pulitzer Prize-winner Katherine Boo, a landmark work of narrative nonfiction that tells the dramatic and sometimes heartbreaking story of families striving toward a better life in on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s great, unequal cities. In this brilliantly written, fast-paced book, based on three years of uncompromising reporting, a bewildering age of global change and inequality is made human. Annawadi is a makeshift settlement in the shadow of luxury hotels near the Mumbai airport, and as India starts to prosper, Annawadians are electric with hope. Abdul, a reflective and enterprising Muslim teenager, sees “a fortune beyond counting” in the recyclable garbage that richer people throw away. Asha, a woman of formidable wit and deep scars from a childhood in rural poverty, has identified an alternate route to the middle class: political corruption. With a little luck, her sensitive, beautiful daughter—Annawadi’s “most-everything girl”—will soon become its first female college graduate. And even the poorest Annawadians, like Kalu, a fifteen-year-old scrap-metal thief, believe themselves inching closer to the good lives and good times they call “the full enjoy.” But then Abdul the garbage sorter is falsely accused in a shocking tragedy; terror and a global recession rock the city; and suppressed tensions over religion, caste, sex, power and economic envy turn brutal. As the tenderest individual hopes intersect with the greatest global truths, the true contours of a competitive age are revealed. And so, too, are the imaginations and courage of the people of Annawadi. With intelligence, humor, and deep insight into what connects human beings to one another in an era of tumultuous change, Behind the Beautiful Forevers carries the reader headlong into on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s hidden worlds, and into the lives of people impossible to forget.
  • 生死故乡

    作者:杨献平

    ☆著名青年作家杨献平最新非虚构力作,杨显惠、裘山山、王宗仁、王兆胜联袂推荐 ☆新时代的《生死场》,揭开农村的残酷与真实 ☆民间立场、小说笔法、散文风格交织的一部故乡生死书 ……………………………………………………………………………………………… 本书描写了太行山南麓的乡野人文历史、民间风习、乡村传统等诸多因素,是一方地域民众生活与精神的集体画 像,亦是一部北方乡村人群的当代世俗生存史。作者自觉摈弃了旧有的乡村抒情与浪漫、伪饰色彩的书写方式,以本真的态度、白描的手法乃至小说散文杂糅的文体,写出了当代中国底层人的生活和精神变迁。 ……………………………………………………………………………………………… 断断续续读完《生死故乡》,脑海里出现了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我不能说这部书稿达到了萧红的水平,但是杨献平的眼光和境界已可以和她比肩。尤其是在中国文坛争先取媚邀宠的大背景下,这部书写出了这三十年的农村史,难能可贵。可以说这是一部新的《生死场》。 ——著名作家 杨显惠 杨献平试图建立自己的文学领地。本书以简约、自由的方式,书写了大时代下偏僻乡野的芸芸众生,以及他们严酷生存环境当中的离奇命运遭际。 ——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 裘山山 杨献平的写作一改抒情和诗意,对自身的文学性审视和周遭事物的艺术呈现,通过《生死故乡》,他进入到了真正的当代民间和苦难的底部。 ——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 王宗仁 杨献平将灵思探入乡间,感应那些原生态的人与事,从中发掘底层社会人生的喜怒哀乐,尤其是那些哀伤、无奈和绝望。 ——文学博士、批评家 王兆胜
  •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

    作者:威廉•津瑟

    《写作法宝》一书,以其合理的建议、清晰的表述、温和的风格而为读者称道。本书为所有想要写作的人而写,不论你想写的是人、地方、科技、商务、运动、艺术还是你自己。书中的原则和观点,已经被几代作家和学生分享。 本书为30周年纪念版,增加了新的前言,以及撰写家史及回忆录的章节。
  • 夜幕下的大军

    作者:[美国] 诺曼·梅勒

    一九六七年四月在纽约爆发了有二十五万人参加的反战游行,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此后日益高涨。同年十月美国各种反战力量在全国动员同盟委员会的组织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向五角大楼进军的示威游行。作者参加了这次反战行动,用“新新闻报导体”的形式详尽记述了这次反战游行。在这本被称为非虚构小说的书中,历史和小说,现实和想象,写实和虚构交织在一起,向读者展现了六十年代美国的政治图景。
  • 凶年

    作者:(美) 戴维·西蒙

    《凶年》(HOMICIDE: A YEAR ON THE KILLING STREETS)是以巴尔的摩城为描写对象。巴尔的摩是全美犯罪率X高的城市之一,平均每三天就有两个人死于非命。这让该城警局重案组成为了政治、新闻、腐败和善恶的漩涡中心。大卫*西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被允许无限制跟踪报道巴尔的摩警局重案组的新闻记者。该书便是根据他于1988年跟踪报道写作而成,后被改编成美剧《火线》。据说奥巴马非常欣赏此剧。
  •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

    作者:毕飞宇

    一个时代的童年“老照片” 一套大作家写给小读者的儿时回忆 一套最适合家长和孩子共读的名家美文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由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写作。该书以记叙性非虚构文体为孩子讲述作者在兴化街头长大的童年生活。红领巾泳裤,奶奶的蚕豆等情节感人至深。全文庄重与诙谐并具,情感与记忆交织,不可多得。
  •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作者:马克•克雷默 (Mark Kramer)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是由全球久负盛名的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集聚全美杰出新闻记者和非虚构作者,分享他们独到的创作经验。涵盖各个方面,从寻找一个好的主题、搭建故事的叙事结构、塑造作品品质,到撰写和出版你的第一本书,是新闻、电视、广播、纪录片等从业人员,以及自由撰稿人的必读参考。
  • 天堂在上,美国在这儿

    作者:talich(华建平)

    1861 年,现代史上第一场毁灭性战争爆发,为解放四百万黑奴,南北战争竟导致八十万美国人战死沙场。四年浴血,气喘未定,1876 年,全国又有43座城市串连暴动,为争取工人权益,竟在短短数日,付出数千人员伤亡。 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梦”,这个梦被锻造出来的道路上,处处尸骨 横陈。好莱坞向全球输送了太多梦幻泡影, 自由、民主、平等、法制、机遇,自治,冠冕堂皇的信条背后,是叫人不忍卒睹的美国历史。 1869 年,无数华工以血汗打通贯穿北美大陆的铁路,不值人尊敬,却迎来了美国国民深恶痛绝,催生出排华法案和边境巡逻队 。1917年,美国实施了人类史上从未见过的禁酒令,目的只在打赢一次世界大战。1950年,方才打赢轴心国赢了世界,美国却输给自己,麦卡锡主义横 行,举国陷入白色恐怖。1955年,高院宣布种族隔离制度非法时,上百名国会议员联名抗议,藉此更让恐怖的3K党死灰复燃。1972 年,追求男女平权的修宪运动无疾而终,反对最力者,就是美国妇女…… 今日美国,极难复制,只因美国的一切,都其来有自,而且代价高昂。这个国家并不矛盾,也不叫人费解,前提是要找见正确理解它的办法。解谜的过程,再是叫你瞠目结舌,但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总有它坚实的理由。 美国,不相信有人间天堂。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你不能不知道的,美国真相。
  • 歌舞伎町案内人

    作者:李小牧

    《歌舞伎町案内人(新版)》内容简介:就凭这初次见面,我竟似乎彻底喜欢上了这个地方。顷刻之间,我就变成了歌舞伎叮这棵毒花的俘虏。花虽然毒,但有一种蛊惑人心的妖艳之美。是的,美丽,甚至是极度奢靡颓废的美丽,让人惊心动魄。在这之前,我一直听说歌舞伎町是个可怕的地方但现在,我又体会到了她的神秘的魅力,令我的全身的神经都为之兴奋不已。不过,那时的我还没有想到,我后来的人生竟然和这条街紧紧联系在一起。
  • 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

    作者:雪莉·艾利斯 编

    《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是一本非虚构文学创作的必备手册,其中收集了当今广受赞誉的非虚构文学创意写作大师们的个人写作练习。他们中不乏传奇散文作家、《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作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创意写作领军人物,还有许多顶级的传记作家、新闻记者和教授非虚构文学创意写作的教师。《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的写作练习为非虚构文学创意写作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崭新的理念,比如如何突破创作瓶颈、为已完成的作品注入新的活力等。这些练习既可为初学写作者开启写作之门,也可为已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人士借鉴学习。 《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将带你走进非虚构文学创意写作领域一探究竟。《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将有助于不同水平的作者提高写作技巧并掌握写作实质。书中提供了八十多篇速成练习,正是这些练习打开了这些顶级作家们的创作源泉!
  • 对面的撒旦

    作者:[法] 埃马纽艾尔•卡雷尔

    “我想,写这个故事只能是一桩罪恶,或是一种祈祷。”——埃马纽艾尔•卡雷尔 本书根据一起震惊法国及至整个欧美的惨案写成。 一九九三年一月,自称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员的法国男子让-克洛德•罗芒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两个孩子、父母亲和家里的狗,然后放火烧屋并服下安眠药,但他后来并没有死。法庭判处让-克洛德•罗芒终身监禁,二十二年内不得假释。 这起惨案的离奇之处,在于罗芒既非精神失常,也非不爱家人。案发后,卡雷尔便以《新观察家》记者的身份,跟踪采访了罗芒案审判的全过程,并与这个“灭门凶手”见面,多次通信,还根据对方提供的路线图到他的家乡实地考察,接触了他以前的亲朋好友,终于在六年之后,写出了罗芒实施凶案的整个心理轨迹。“我想,写这个故事只能是一桩罪恶,或是一种祈祷。”卡雷尔在书稿的结尾写道。二〇〇〇年,本书首次面世,立即引起巨大争议。二〇〇二年,女导演妮科尔•加西亚根据本书拍成同名电影,再次引起轰动。 而如果一切正常,让-克洛德•罗芒将于二〇一五年出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