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攝影

  • Invasion Prague 68

    作者:Josef Koudelka,Jiri

    The Czech photographer Josef Koudelka was centre stage with his camera when the Soviet tanks rolled into Prague in 1968, photographing mass demonstrations and the confrontations between protestors and invading soldiers. Smuggled out of Czechoslovakia soon after the invasion, Koudelkaâs stunning black-and-white pictures of the citizens of Prague swarming the streets as tanks rumble towards them were widely published in theWest, and remain the definitive images of those tumultuous days.
  • 故宫藏影

    作者:单霁翔

  • 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

    作者:詹姆斯·利卡尔顿,徐广宇

    詹姆斯•利卡尔顿 (1844~1929),美国摄影师、教师、旅行家、发明家。1900年,他来到因义和团事件而成为世界聚焦中心的中国,从香港一路北上到达北京,拍下大量的立体照片,并怀着对中国的好奇、热爱、痛恨、怜悯和同情,为所拍摄照片做了详细记录。1901年美国Underwood & Underwood公司制作并发行了利卡尔顿此行的一套100张立体照片,并另出版了《China: Through the Stereoscope》游记。本书收录了此套100张照片,节译了游记中有关对应照片的文字说明,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现场的真实,是难得的宝贵历史资料。
  • 宝岛风情

    作者:秦风 编著

    台湾,不是蕞尔小岛,这里几度处于大时代的风暴核心。 逆推一万四千年,原住民就已定居在此,与世无争。 17世纪以前,这里是中国东南海洋冒险家的藏身之处。 日据时代,台湾主流知识分子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坚守民族立场。 自1945年光复后,宝岛又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 本书为“秦风作品系列”之一,对台湾民生作历史性的解剖,与秦风编著的《岁月台湾:1900-2000》、《抗战一瞬间》并成姊妹篇,也与“温故影像”系列的《内战结束的前夜:美国〈生活〉杂志记者镜头下的中国》、《遍地盐井的都市——抗战时期一座城市的诞生》同为图文读物,采取图文并进的读解方式,内容形式不多见。面向未来,读史知今。 台湾,两岸中国人的乡愁。 论传统,全中国大概没有一个地方像台湾这般“传统”了。曾有三十年间,台湾努力把自己打扮得比谁都更“中国”。这段特殊的生命体验,形成今天台湾社会内心深处的悸动。只要受到同胞真诚的爱的牵引,随时都会泉涌而出…… 目录 原住民 考试 家庭 传统 社会 农村 灾难 体育 人物 演艺 专家推荐 提到台湾,通常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阿里山和日月潭,一座山,一潭水,几乎引发了对宝岛的所有想像。如问题转到台湾同胞走过的足迹,我们的印象便变得十分模糊了,的确,我们不太知道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也不知道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怀有怎样的情感。 然而,这正是两岸同胞爱的根源,也是最重要的体现。两岸同胞以同理心来了解彼此的梦想和渴望,以及至今为此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果,彼此欣赏,彼此谅解,任何隔阂都可化解于无形。 基于此,继《岁月台湾:1900-2000》一书后,秦风再编撰此书,由过去编辑的《二十世纪台湾》全集中选取适当的照片,更强化视觉的效果,用清晰的画面让读者可直接在纸上饱览宝岛美丽的山川,看到人物鲜活的表情,仿佛那百年的光影刹那间就掠过眼帘。不发惊人之语,不作猎奇之态,更着重平实生活的层面,用温馨的琐事和贴近的心情,让读者的心思不自觉飞越海峡,走入彼岸的时空。
  • 香港的另一面

    作者:蒙敏生

    《香港的另一面:一位摄影师眼中的六七十年代》作者蒙敏生。这批底片绝大多数是纪实摄影,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记录香港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香港的农夫、渔民、码头工人、作坊、工厂劳工、社会活动、有轨电车、市井茶肆、民俗风情、中产阶级、港九工人运动、香港风光、香港城市建设等等,这形成了一部连续的香港图片史证,仅仅从历史学、社会学意义而言,这就十分珍贵了;从图像内容而言,蒙先生记录的是香港的另一面,这就是:概貌之外的细节,成就底下的磨难,浮华背后的苦楚,功利之上的理想……同类相恤,他的摄影具有高度的人民性,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给蒙先生加一顶 “香港人民摄影家”之冕。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底片时就感叹,直到1990年代,我们还相当闭塞,不知道大陆之外在为什么拍?怎么拍?拍的如何?我们将大陆几位八十年代开始自觉、平实记录社会生活的摄影家称为纪实摄影的先知先觉者,看来是我们的孤陋寡闻下对他们的一种过誉。就摄影而言,香港的蒙敏生等人觉醒更早、实践更多、功利性更少,中国摄影史将无法忽略这样的人物。
  • The Big Penis Book

    作者:Dian Hanson

    In The Big Penis Book we explore the centuries-old fascination with the large phallus, a fascination common to men and women alike. This hefty book is profusely illustrated with over 400 historic photos of spectacular male endowments, including rare photos of the legendary John Holmes. The majority of the photographs are from the 1970s, when the sexual revolution first freed photographers to depict the male entirely nude. Photographers include Bob Mizer of Athletic Model Guild, David Hurles of Old Reliable, Colt, Falcon, Sierra Domino, Third World, and Champion Studios, with each of these iconic photographers interviewed or profiled, along with information about each of their models. And if this isn’t enough, the book closes with a special surprise comparable to the Guinness Book of Records’ Norma Stitz featured in The Big Book of Breasts! Can you guess what body part Dian is dissecting next?
  • 浮光

    作者:吳明益

    「攝影是一種生於火、浮於光的技術與藝術;而將影像化為語詞,就等於在尋找希望。」——吳明益 吳明益,一個在國際文壇閃閃發亮的名字, 一個用文字向現實世界揮拳的創作人, 一個不滿足於現有書寫疆域的拓荒者。 這一次, 他舉起揹了二十年的相機,透過觀景窗向外對焦的同時, 也披露了自己的故事、他不輕易示人的內心。 「拍照二十年了。這幾年來,我一面在圖書館裡閱讀影像史資料,開始結識那些拿著相機改變人類視野的關鍵人物,透過閱讀這些經典影像,我漸漸地發現,那似乎也和人類與自然互動的歷史深度相關。同一時間,我也開始面對自己的影像史:一卷不算長,卻對我來說意義深刻的膠卷。這本書因此和我長期以來關心的自然書寫有關,和我的小說創作有關,和攝影有關,和火與光有關。我把這些文章分成「正片」與「負片」,值得拿到陽光下檢視的,以及放在防潮箱裡不輕易示人的。」(吳明益) 大學開始,他的生活費幾乎都花在買鏡頭、洗照片這件事上。二十年下來,他鏡頭下的光影已然成為人生的一段場景,拍的有時是風景,有時是心景。他對攝影術的理解與追尋、對照片表現的執著,無疑都是他觀看人生的角度。這本書和他長期關心的自然書寫、小說創作有關,和攝影有關,和他「視覺人」的思考有關。透過理性與感性思維的交會、宏觀與私密視界的對照,我們得見攝影更豐富的面貌。 書中大量收錄吳明益大學至今拍攝的照片。同時,也特別請求Georgia O'Keeffe Museum、VG Bild-Kunst、Vishniac Archive、Fraenkel Gallery、Magnum Photos等單位授權,取得阿佛瑞德‧史蒂格立茲(Alfred Stieglitz)、阿爾博特‧藍吉爾‧派茲(Albert Renger Patzsch)、羅曼・維希尼克(Roman Vishniac)、理察‧密斯拉契(Richard Misrach)、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等多位攝影名家珍貴經典的照片,穿插於正、負片中,呈現在讀者面前。 「我確實重新讓相機不只朝向蝴蝶、山林、溪流與海洋了,我拍那些壞掉的鐵門、路上走動的陌生人或街頭的小販,藉以呼應的是約翰‧ 伯格、馬克思或契訶夫;藉以呼應的是百無聊賴的人生,罹患疾病的世界和無法理解的存在於心的某處的痛苦。於是,寫作這本書的最初之火微小而明確地被點燃了。」(吳明益) 以《複眼人》英文版登上國際舞台,歐美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美國奇幻文學作家娥蘇拉‧勒瑰恩強力推薦,更獲英國《獨立報》選為2013年「The 50 Best winter reads」第15名,這幾乎是亞洲作家繼村上春樹後以翻譯作品入選書單的第二人。
  • 伍佰。風景

    作者:伍佰

    他用寫音樂的狂熱,拍下了純粹。 台灣搖滾天王伍佰——讓你咋舌驚豔的的影像創作! 一本讓你意外的攝影文集! 239幀純淨影像+46篇詩意文字, 讓你一窺伍佰眼中風景與內心世界! 「拍照對我來說是種尋找,甚至是種救贖; 我希望可以藉此,把心中期望的真理 與內心想掉落的地方給拍出來, 進而發現自己的腦子在轉動的模樣......」——伍佰 「……伍佰的攝影風格,是冷靜、神秘,跟平常接觸的他相當不一樣。他又給我另一次的意外。」 這是徐克在看到伍佰拍攝的照片時的第一反應,也恰恰形容出絕大多數人對他鏡頭下風景的驚豔與詫異。音樂舞台上的伍佰,是大家熟悉且讚嘆的,但顯然他創作能量的出口並不只限於音樂。 「拍照是種個人的調劑,跟寫歌的潛入方式卻是一樣的:潛入、再潛入潛入裡面的潛入。」 五年來,私人生活中的伍佰迷上攝影,每回出國錄音、演出、度假,隨身帶的不是 CD 隨身聽,而是沉重的攝影傢俬。而音樂讓人熱血沸騰、本人又酷到不行的伍佰,鏡頭下卻呈現出一片純然的乾淨、簡潔、靜謐,他不著迷於人像,卻著迷於抓取萬物最純粹的形狀顏色之美,創作能量的反差令人驚異。而也就因為同時擁有創作的本能卻不受限於攝影的理論規範,他的快門之下有了很不一樣的「意思」與「故事」。 「……相機是另一個被自己忽略的眼睛,畫面靜止也只是假象的暫時。時間前時間後,鏡頭前鏡頭後,故事意境卻不會因此說盡。」 而與如此相片相佐的文字,簡潔晶瑩、充滿韻味,配著圖讀實有畫龍點睛之妙。喜歡伍佰的歌迷們也可藉此窺見他四處遊走時的點滴遭遇,他怎麼看這塊土地、身邊世界,他對靈感、音樂創作的思考,他又是如何回憶故鄉、往事。 他用寫音樂的狂熱,拍下了純粹。 這就是《伍佰。風景》。
  • You & I

    作者:Ryan McGinley

    Ryan McGinley makes large-scale color photographs of his friends, a group that forms part of New York's Lower East Side youth culture. He uses photography to break down barriers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pheres of activity. His subjects are willing collaborators: drawn from skateboard, music, and graffiti subcultures, they perform for the camera and expose themselves with a frank self-awareness that is distinctly contemporary. The results form a portrait of a generation that is savvy about visual culture and acutely aware of how identity can be communicated through photography. McGinley's newest work signals a departure from the urban youth culture images for which he is best known; he has been working in natural settings outside New York City, creating specific situations for his subjects to lose themselves in the moment. McGinley embraces nature as a site of freedom and captures a sense of buoyancy and release.
  •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

    作者:美国纽约摄影学院

    上册 引言 第一单元 第1课 摄影家的眼力 1.1 摄影家的眼力 1.2 好照片要有主题 1.3 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能吸引注意力的主体 1.4 好照片画面要简洁 1.5 对三项基本原则的运用 1.6 找出最好的一张 1.7 观察我周围的世界 第2课 照相机和镜头 2.1 摄影所涉及的问题 2.2 照相机的基本部件 2.3 照相机的类型 2.4 本课程需要哪种照相机 2.5 镜头 2.6 镜头速度 2.7 什么是孔径 2.8 焦距 2.9 焦距与影像大小的关系如何 2.10 什么是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和远摄镜头 2.11 什么是折反射镜头 2.12 什么是变焦镜头 2.13 什么是微距镜头 2.14 什么是炫光 2.15 什么是透视畸变 2.16 什么是肖像镜头 2.17 什么是线性畸变 2.18 什么是鱼眼镜头 2.19 代表作品赏析 第3课 如何使用照相机 3.1 取景系统 3.2 光学取景器和测距器 3.3 单镜头反光取景器 3.4 双镜头反光取景器 3.5 毛玻璃机背 3.6 视频取景器 3.7 聚焦 3.8 聚焦的方法 3.9 景深 3.10 景深应用的技巧 3.11 代表作品赏析(一) 3.12 快门速度 3.13 快门速度与运动 3.14 快门速度的选择 3.15 代表作品赏析(二) 3.16 如何得到更清晰的照片 3.17 快门速度与照相机震动 3.18 有用的附件 3.19 照相机震动不是焦点失调 3.20 怎样维护照相机 3.21 代表作品赏析(三) 自我检测 拍摄计划 第二单元 第4课 胶片 4.1 胶片 4.2 胶片的类型和尺寸 4.3 胶片特性 4.4 胶片速度 4.5 颗粒度 4.6 反差 4.7 你将彩何种黑白胶片 4.8 彩色胶片原理 4.9 胶片的彩色是怎样形成的 4.10 彩色负片 4.11 彩色反转片 4.12 彩色胶片选择 4.13 彩色胶片特性 4.14 选择你的彩色胶片 4.15 高反差胶片 4.16 新型彩色胶片 …… 第5课 曝光 第6课 黑白胶片显影 第7课 滤光镜 第三单元 第8课 培养你的眼力 第9课 自然光 第10课 现场光 第11课 人造光 第12课 频闪灯 第13课 完善的照片 第14课 暗室 第四单元 第15课 基础人像布光 第16课 摄影室人像 第17课 实景不像 第18课 儿童及宠物摄影
  • 川內倫子攝影日記Ⅰ& II

    作者:川內倫子

    「我想拍下的是,人與人之間共擁的相通意識」──川內倫子 日本療癒系攝影旗手 成名後的自我審視 以手機書寫平凡生活片段 喚起記憶的影像 歸途夕陽下的路燈、陽台轉角處的天光、少女的纖細睫毛、空無一人的靜謐室內、美味的午餐、夏季鳴蟬蛻下的空殼、庭院中覓食的小松鼠、馬路旁死去的蚱蜢…… 低彩度的色調、低對比的影像、充滿澄澈空氣感的畫面,也許難以闡述其作品意涵,但透過川內倫子的影像,我們在習以為常的事物上,看見詩意。周遭平凡的事物,也折射出非凡光采。 這就是川內倫子的魅力。 川內倫子的眼睛,彷彿是顯微鏡,總是能看到生活中飄蕩的微小聲音。凝視著這些敏銳視點捕捉的纖細畫面時,我們心中湧起莫名的感傷,而生與死、快樂傷悲,彷彿也如同她乾淨淡雅的畫面般,超越了情緒,化為更純粹的深刻,存放在腦海與心口深處。 2002年,川內倫子獲頒第27屆木村伊兵衛攝影獎,鮮明獨特的影像風格隨即在日本掀起浪潮。她成為炙手可熱的新生代攝影家,各界拍攝委託接踵而來……兩年後,川內察覺龐大工作量帶來的改變,對此感到恐懼與懷疑,遂決定慢下腳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透過寫日記,在不停流逝的日子中, 我獲得了一段必要的,駐足審視自我的時間。」 於是2005年1月1日開始,川內倫子以日記形式,以「一天一張,用輕鬆的心情來拍照」的手機拍攝,記錄生活中的片段:與閨中密友徹夜長談、看印工作空檔的小憩、至國外參展時努力施展的英文會話、龐大家族手忙腳亂的異國體驗……即使是不成熟或天真的一天,流逝的時光都各自具有意義。 「事物終會消失,但是留存下來的記憶, 讓我們對過去所發生過的事,保有若遠若近般的感受。」 這是川內倫子的真實生活,時間的流逝因日記產生了新的感受與存在意義,而我們也得以由文字影像的足痕跫音,重歷攝影師對生活、對生命、對世界的憐惜珍視。 5/8_sun 摘自《川內倫子攝影日記Ⅰ》 租車之後,我們來到蘭卡斯特, 聽了安德魯的建議後前往Amish村莊。 這裡比紐約溫暖, 感覺像來到了異國度, 時間的刻度也隨之伸縮。 今天並不是那種可以一語道盡、普普通通的一天。 一直到深夜,Amish達達的馬蹄聲還在耳邊響起。 10/30_sun 摘自《川內倫子攝影日記Ⅱ》 今天在家裡前方的路上, 看到兩隻被擊倒的綠色螳螂, 和一隻活跳跳的咖啡色螳螂。 全體整天在一個疑似洞穴的前方對峙著。 期待什麼出現,或等待什麼事發生, 我很清楚自己有種不懷好意的心態在隱隱作祟。
  • 另一種影像敘事

    作者:Berger, John,Mohr, J

    另一種影像敘事,ISBN:9789862350157,作者:約翰·伯格
  • seven sips of water.

    作者:忽那汐里,横浪 修(撮影)

    ポッキーのCMでおなじみの忽那汐里、ファースト写真集がついに発売。14歳までオーストラリアで育った彼女が、日本で初めての一人旅に出かけたら…というテーマで撮り下ろした、プライベート感が感じられる一冊。また自身の言葉やイラストなど、忽那汐里の個性が存分に詰まった作品。
  • 解读黑白潜影

    作者:张左

    众多优秀摄影师为何同时选择他制作黑白照片?众多出国展览的照片为何都由他制作?本书收录了张左为徐肖冰、侯波、贺延光、解海龙、黄文等27位著名摄影人进行制作的经典案例……为你揭示黑白摄影作品暗房制作的“秘密”。
  • 照片的本质

    作者:[美] 斯蒂芬·肖尔

    《照片的本质》中,斯蒂芬•肖尔从已成为经典的影像到无名氏的图像,从底片到数码文档,探讨了如何理解和观看各种类型的照片。除了肖尔本人作品之外,《照片的本质》汇集了摄影史上许多著名影像,从摄影之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和沃克•埃文斯的作品,到当代利用摄影媒介创作的艺术家科利尔•施尔和托马斯•斯特鲁斯的作品。它也涵盖一系列不同的摄影类型,如街头摄影、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以及无名氏摄影,包括旧的快照和地质调查航拍的照片。肖尔利用这些照片,加上他明晰、睿智和易懂的文字,阐明相机前的世界如何转变成照片。
  • 被遺忘的動物們

    作者:太田康介

    人撤走了,動物們卻只能束手無策地,面對人類的任性 2011年3月14日,福島第一核電廠因為地震而面臨核芯溶解,日本當局緊急撤離核電廠20公里內的居民,但除了人類,福島縣內的各種動物都被留了下來,束手無策地面對人類造成的危機。 3月30日,攝影師太田康介憑著「一定要挺身行動」的信念,帶著貓狗飼料、水和相機衝入福島第一核電廠警戒區,尋找這些被遺忘的動物們。他的想法很簡單,這些動物一直被大部分的人類視為家人,如今突然被捨棄,應該要為她們做一些事情。 太田先生和動物救援義工們將動物們一一送出災區,暫時收養,等原本的主人返回家園時再送還他們。同時他也仔細紀錄這一群動物們——無論是貓、是狗、 是牛、是馬、是豬——的生存現況:許多狗忠實地等待家人返回;許多貓四處覓食,突然開始流浪生涯;許多豬與牛在大街上出現,盡力生存下去、等待家園重建、團聚的一天,但最後竟被撲殺。 太田康介的鏡頭說了一個我們從未注意的故事,讓我們注意到,人類造成的災難是所有的生物一起承擔的後果,特別是這些我們視為家人的動物們。這一張張逃難中的動物照片,一隻隻等待主人現身的小狗與貓咪,讓許多日本人挺身而出加入救援行列,也讓許多動物免於撲殺的命運,讓更多的動物和他們的主人,一起回家。
  • 当代摄影大师

    作者:阮义忠

    阮义忠先生现生活在我国台湾,他在摄影理论研究方面,有着相当深的造诣,本身又是台湾著名摄影家之一,本书参考数十本国外摄影名家专集,以亲切活泼的笔调介绍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生动的妙喻和精辟的引文穿插其间,倍增可读性。图版之编选,采画册欣赏页形式,印刷方面力求忠于原作在色调层次与质感的要求,以利读者欣赏。
  • 摄影之后的摄影

    作者:邱志杰

    【目录】 1 谁应该看这本书 2 仅仅拍照不是艺术 3 求真意志:人工制像的划时代革命 4 欧洲思想的象征性器具 5 第一张照片的传教士拍的 6 现代主义与摄影 7 摄影家都攒下了哪些招数 8 摄影的尊严在于纪实 9 傻瓜机革命 10 摄影之后的摄影 11 客观、现客观、极端客观:对相机的非控制倾向 12 撒开你的伤口:另类社群摄影 13 机械眼胜过人眼 14 摄影之前:摆拍 15 思想类型:表演和导演 16 玩偶世界:我是你的镜子 17 透视与角度:置景摄影的自我设局 18 从静物到置景 19 在摄影与摄影之间:拼贴 20 从底片蒙太奇相纸蒙太奇 21 非蒙太奇拼贴 22 采样时代:数量的意义 23 时与时之间 24 叙事摄影:真实的谎言 25 摄影之后:涂绘 26 扫描:流水账 27 异形与妄想:数字化拼贴中超现实主义的幽灵 28 数字作为分析方法 29 数字雕塑:非摄影图片 30 拼贴在环境中:摄影装置 …… 我的目的是要告诉读者,摄影不是你所想的那么复杂深奥,你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没有昂贵的器材,也不指望通过摄影来谋生,你还是可以通过它来理解,来感觉,来梦想。我的读者是那些曾经被图像的力量所打动的,同时在生活中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于形象的奇思妙想的人……而不是专业摄影工作者。 ——邱志杰
  • 攝影的人生, 旅行的意義

    作者:森山大道,横木安良夫,赤城耕一,湯沢英治

    究竟是因為旅行才帶著相機? 還是因為有了相機才去旅行? 為了探索這個答案,包括森山大道等12位寫真家各自踏上了名為攝影的旅程,手中握著的RICOH GR∕GXR,是他們觀看世界的眼睛..... ■ 12位知名攝影人齊聚一堂,透過短暫的旅程,不僅分享沿途風景,更多是提及對攝影的愛好。 ■ 除了感性的旅行心得,也添加了理性的相機功能介紹,體會RICOH GR & GXR的爆發攝像力。 他們以旅行為名,展開自己與攝影的進行式 習慣用影像思考的攝影師們,帶著RICOH GR & GXR,決定出發去探訪的地點,可能是詭異清冷的博物館、漂浮在大海中的小島、專注而寧靜的造紙工房、繁華過後的沒落小鎮,還是飄揚傳統民俗風味的能劇等,這一段段未知的旅程,他們在尋覓什麼? 是因旅行而生的攝影執著?還是因攝影而起的流浪念頭? 為期兩天一夜的旅程,旅伴只有手中的相機,利用一幅幅的影像及純粹的文字,體會森山大道將攝影欲望展現在照片的張數上,與岡(山鳥)和幸一同暢玩攝影的加法法則,看見藤田一□與當地居民彷彿被一條隱形的線索牽引著,懂得菅原一剛站在遠野的展望台上所說的為照片留點空間…… 直接上路,按下快門吧!讓影像串起旅行、攝影,還有自己的對話。
  • 当代摄影新锐

    作者:[台湾] 阮义忠

    作者阮义忠参阅了数十年欧美摄影书刊及专辑,对当代诸多新锐摄影者的创作理念与风格作深入的探讨,写成这本涵括17位摄影者的摄影专辑,而与以前所著的《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一书合成连贯的系列。全书笔调亲切活泼,引文与叙说相间,倍能显现摄影者的胸襟、素养和观点。明晰的文字与精选精印的图片,足以帮助读者了解罗逊柏格、尤斯曼、索德克、贝里、吉卜生、威金、德巴东、弗孔等探索影象新境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