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王元化

  • 人物小记

    作者:王元化

    《人物小记》系“清园丛书”之一种,收录当代著名思想家王元化先生旧作二十篇,其中有六篇为同类文章合成的小集,此外十四篇均为短文。这些文章有的是读书札记,有的是纪念文字,有的是论著序跋,大多与读者熟悉的人物有关,如《谈鲁迅小集》《谈胡适小集》《记熊十力小集》《记顾准》《记王瑶》《记孙冶方》《读(毛选)记》等。作者怀抱张扬人文精神的使命感,一腔真情,挥洒文章。字里行间可窥见先生的深厚理论造诣,其见解精辟,观点独特,平淡典雅的文字隽永且富有张力,展现了一代学者思想的光芒和学术的力量。而那些由记人叙事连缀起来的历史碎片,变成活动的影像,令人难以忘却。 《人物小记》也是将旧作按类汇辑一编,作为“清园丛书”的一种,收文二十篇,其中有六篇为同类文章合成的小集,原是散见各文中的某些段落,现将其合在一起,故名小集。收录作品包括:《谈鲁迅小集》《谈胡适小集》《记熊十力小集》《记顾准》《记王瑶》《记孙冶方》《读(毛选)记》等。
  • 九十年代日记

    作者:王元化

    这部日记自一九九零年起,至一九九九年止,前后共十年。其中一九九一年未记,以回忆录代替。本书取名为《九十年代日记》,阐述了作者在十年中的一些新的认识和新的思想。
  • 文心雕龙讲疏

    作者:王元化

    王元化先生倡导“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文心雕龙创作论》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在六十年代特殊的氛围里,在长期忽视对艺术性的探索的现实环境下,该书尝试以古代文论揭示文学的一般规律,“以多年的心血……无论在材料上,方法上,观点上,用尽力气去做”,成为该研究领域功底深厚又具开创性的权威著作。 1979年首次出版的简体字横排本很快售罄。而后,作者在1984年出版繁体字直排本、1992年再版简体字版时都进行了大幅的修订和增补。本书经过作者重新校订和补充,被作者称为“定本”。
  • 九十年代日记

    作者:王元化

    《九十年代日记》由王元化先生当代著名思想家、学者所作。在他的一生中,他不断进行反思,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的思想真正进入了一个自由成熟的境界。用他的话来说:"九十年代是我的反思时代,直到这时我才对于自己积累的思想观念,作了比较彻底的全面检讨"。为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和自己思想的演变过程全部记录下来,王先生坚持记日记,于是就有了这部《九十年代日记》。这部日记与我社出版的《九十年代反思录》是姊妹篇,是王先生晚年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从中不仅可以了解王先生思想的发展演变之迹,而且可以了解文化的种种现象,启人深思。
  • 王元化晚年谈话录

    作者:吴琦幸

    《王元化晚年谈话录》是一部反映著名学者、思想家、文艺理论家王元化先生生命最后岁月里思想状况、文化心态以及友朋往来情况的书稿。全书共计八万余字,由作者吴琦幸与王元化先生在2007至2008年的十余次谈话整理编辑而成,内容涉及王元化的家世旧闻、问学经历、革命工作、政治起落、学术研究、著述交游等,对王元化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三次反思”、与胡风事件的牵连,与海内外学术界的思想往还,他对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学术风气、思想方法的认知和批评等,都有较为详尽的叙述和总结,并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材料。同时,该书也记录了王先生晚年的家庭生活、友朋交往,及其与病魔斗争的身心状况。 本书由著名学者林毓生先生作序。书后附有作者精心编撰的“王元化生平学术年表”和“后记”,以简要勾勒王先生的生平事业和思想历程,介绍作者与王先生的师弟之谊,谈话之事,帮助读者了解谈话的相关背景和所涉及人物、事件、书籍。并配有多幅王元化照片、手迹,以佐文字叙述,增添阅读兴味。
  • 清园夜读

    作者:王元化

  • 清园自述

    作者:王元化

    《清园自述》是当代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思想人生的自述。作者以不同的专题,记述时代的变化和人生的变迁,由以叙述思想与学术的主张及其孕育、形成和转变的过程与机缘,文字之间流露着作者对当代中国知识界状况的深切反省和精辟评断,对于20世纪中国道路与中国问题亦有鞭辟入里的分析。
  • 清园谈戏录

    作者:王元化

    此书为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近年谈论戏曲的专题文集,其中包括《京剧与传统文化丛谈》《胡适与京剧偶记》《谈折子戏》《谈基础与流派》《京昆丑角戏》《由伍子胥所想到》《秦腔赵氏孤儿》等篇章,作者以鉴赏的眼光看待京戏,首先把它当作一件艺术品,鉴赏是要满足艺术享受,而这种艺术享受包含了剧中的思想意蕴、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作者写这些文章,不仅是出于爱好,而且更是意在探讨中国文化传统资源中“至今仍在吸引我们、令我们感到喜爱的那些东西”。并告诫青年朋友:没有技巧,就没有京剧,但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感情的内涵,如果光遵守京剧前辈的规矩法度,而不能像前辈一样去理解戏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不懂得像前辈一样在表演上展出风格和气派,就只能是一种貌合神离的模仿。书后附有《王元化谈戏著述一览》。 序言 京剧与传统文化丛谈 写在《丛谈》之后 谈样板戏及其他 再谈样板戏 京剧的即兴表演 京剧杂谈钞 胡适与京剧偶记 附:胡适日记摘钞 谈折子戏 谈基础和流派 对《长生殿》的一点理解 京昆丑角戏 京剧《伍子胥》 由伍子胥所想到的 附:辨儒法 汉剧《宇宙锋》 川剧《帝王珠》 秦腔《赵氏孤儿》
  • 清园近思录

    作者:王元化

    本书内容包括杜亚泉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王元化对“五四“的思考与《学术集林》卷一编、卷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篇的后记及《文化与人生》、《革命史谭》、《胡达的日记》、《早点前》等等文学作品。作者以灵活的文笔,讲述了许许多多的内容,值得我们仔细阅读,认真参考。
  • 读黑格尔

    作者:王元化

    本书分上下两编,两编都是我读黑格尔时写下的文字。下编是原始笔记。约十年前,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曾将这部分原始笔记影印出版,其目的主要在于保存笔记的手迹。出版者认为这两本手写的笔记字体整齐,书法好看,所以就将它出版了。当时我只想留下我学习途程的一点痕迹,而没有考虑乘机把自己对这位大哲学家的思考勾勒出来。这两本原始笔记一本是一九七二年重读《小逻辑》的笔记,一本是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七年读《美学》第一卷的笔记,都写于“文革”中。那时思想受到拘束,也缺乏下笔畅言的胆量,这是经过那场浩劫的人可以理解的。我记笔记时自然不会想到公开给别人阅读,但顾忌仍旧难免。其中有些今天看来近似教条的话,一部分原因固然出自自己的水平,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怕被人发现,因文字而遭祸。我说这些话无非是希望读者知道我对它们的缺点与局限是不满意的。尽管那时读黑格尔曾给予我很多教益,它帮助我逐渐明白怎样去思考——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地去思考;不是简单化的,而是错综复杂、如剥笋抽茧、层层深入地去思考。这就使我自然而然地养成一种沉潜往复、多面推敲、曲折进展的思想习惯。 本书的上编大多是我在两种笔记的基础上酝酿而成的短文,它们或是单独成篇,或是在其他论题的文章中对黑格尔有所涉及的部分。现在把它们集合在一起,可以算是多年来我对这位大哲学家尽心钻研所获得的一点心得。其中一种是我对他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关于《小逻辑》里所阐述的三范畴论、知性的分析方法、《美学》中的某些重要概念如“情志”等等,均属此类。这些都是我在反复研读黑格尔哲学时,感受较深且有自己见解的纪录。另外一种则是我对黑格尔哲学和别的哲学进行比较和探讨其间关系的揭示,比如我发现黑格尔美学中某些地方是受到了威廉?席勒格的影响,《小逻辑》中的三范畴: 普遍、特殊、个别不仅受到卢梭的公意、众意、私意三范畴的启迪,而且和我国先秦时期《墨辨》中的三范畴:达名、类名、私名,以及荀子所谓的大共名、大别名、个体名所阐明的是完全同样的逻辑范畴。再如黑格尔美学中的“生气灌注”和我国魏晋时期谢赫所标示的“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也属于同样的美学范畴。诸如此类阐释,我并没有看到过其他论者有同样的或近似的说法,而都是由我自己作出的。这里我把上编的内容作了简要交代,倘读者阅读本书时能注意及此,那我将感到十分高兴了。 还需要说明一下上编的这些文字和下编的不同。下编是我在阅读黑格尔时未遑细思,就把读时的感受匆忙记下的草稿。上编的文字是我为发表而写的,但它们写在不同时期,跨越的时间很长,其间我的思想是有其发展过程的。从四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我经过了三次重大的反思,直到九十年代,我才认为自己开始步入学术之境,较为成熟起来(关于我的三次反思请详拙著《思辨录》序)。如果按照这一标准去衡量,上编的许多文字,我也感到是有缺点与局限的。但我把它们收录在本书中时,除了在文字上略作修饰和补充外,并未作大的改动,这一点我也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加以注意。本书的导论《读黑格尔的思想历程》写于一九九六年,可以说代表我成熟期的思想成果。这篇文章概括了我对黑格尔的较全面的思考。文中对黑格尔哲学的某些论点的评述,如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抽象的普遍性与具体的普遍性、以及三范畴论中的同一哲学倾向等等,都不是引申别人的意见或受到别人影响,而是我经过多年独立思考所得出的一点成果,至今我仍认为这些论断是值得推荐给读者参考的。
  • 清园近作集

    作者:王元化

    本书是著名学者王元化进入新世纪以来所写而从未出版过的作品集,收有二十篇关于文化和学术思考的访谈、随笔,以及从未发表的书简二十余通,并配有相关照片、珍贵手迹等五十余幅。
  • 九十年代反思录

    作者:王元化

    《九十年代反思录》收入王元化先生九十年代以来有关思想史研究、文化艺术评论及人物述评等诸多方面的文章,完备地反映出王元化先生九十年代的思想历程。作者作文不拘一格,有逻辑严密的论文,也有清新活泼的札记、书信、对话和序跋,但从中均可看到作者作为一位大学者的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王元化先生的反思,既有对“五四”中激进主义、东西文化问题论战的思考关注,既有解读卢梭《社约论》、回顾黑格尔研究这样的深层学术思考,也有关于京剧和莎剧这样文化命题的对话和笔记,都无不显露出这位思想家在不断地完成自己思想上的某种超越,显现出一种学术良知、思想的智慧和时代精神。
  • 文学沉思录

    作者:王元化

  • 沉思与反思

    作者:王元化

    本书收入我国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的思想札记,理论文章19篇。范围广泛思想、人物、历史、政治、宗教、文艺、美学、训诂等多个方面,内容既有对韩非、龚自珍等历史人物的思想评价,又有对“五四”的回顾与反思,更有对21世纪人文精神的对话,从中不仅可以领略到先生学贯中西、融炼古今的大家风范,更可以领略甚敢于批判的精神,独立思考的品格以及忧怀深远的人文立场。
  • 从王瑶到王元化

    作者:夏中义,刘锋杰

    该书作为一部原创性专著,旨在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人文学术思想史的宏观背景暨微观个案作还原式描述,以期为海内外同仁日后撰百年中国学术通史提供坚实的学术资源与思想准备。该书的特点体现在一个“新”字:研究对象是晚近二十余年才出现的学术史现象,当属“新”;海内外学界至今未有人对此系统探求,亦可谓“新”。
  • 文心雕龙讲疏

    作者:王元化

    本书是作者的《文心雕龙创作论》修订后改名为《文心雕龙讲疏》,增加了作者近年来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既有讲话又有疏记。
  • 思辨随笔

    作者:王元化

    哲学是思辨的科学,真理愈辩愈明。我们不仅在思索一些大的有关世界观、方法论的根本问题,也要思索一些看似平常却并不简单的现象。要学会透过现象看问题,看周围的世界和自己。
  • 思辨录

    作者:王元化

    目录 框架说明 甲辑 一 反思经历述略 二 说反思 三 文化传统构成四要素 四 封建文化析 五 大传统与小传统 六 游民与游民 七 传统道德与民族精神 八 道德继承 九 声一无听 物一无文 一○ 知识结构的整体 一一 抽象继承法 一二 中体西用 一三 “你要做世上的盐” 一四 毛泽东与文化传统 一五 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来源 一六 时代与理念 一七 态度与思想 ……
  • 人物·书话·纪事

    作者:王元化

    85岁高龄的当代中国学界泰斗王元化先生的这本书是作者亲自从人、书、事三个方面编选60年来的重要随笔文章,其中包括近年来的新作。该书既是一个人的历史,又是一部生动深刻的中国近代史。 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他对鲁迅、胡适、杨遇夫的谈论,也有对《死海卷》、《胡适的日记》、果戈理等的评述,还有对曾国藩用宦术、李鸿章办外交、甲午缉奸等事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