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哈耶克

  • 到奴役之路

    作者:F.A. Hayek

    殷海光向來以自由主義者自居,不過,他的思想旅途,卻也曾面臨困惑難解的時候。尤其當社會主義思想在二十世紀中葉甚囂塵上,嚴重威脅自由民主體制之際,殷海光為之苦思無已,始終難求出路。 因緣際會,當殷海光讀到了海耶克的《到奴役之路》一書,猶如覓得一劑求答解惑的思想良方,甚感興奮,於是開始進行這部經典的翻譯工作,本書即是他的工作成果。 在本書中,殷海光的翻譯時有刪有易,大致不失本真。他就理解及聯想所至,添加許多「按語」。其按語幾乎成了本書的特色,因此書中還更換字體,和正文加以區別。殷海光的按語,不但見解獨到,而且妙趣橫生。此外,殷海光在部分章節之前寫了長短不一「譯者的話」。此外,本書最後附有胡適的一篇講詞──從《到奴役之路》說起,由此文也可看出當時臺灣自由主義發展的處境。 透過閱讀本書的正文、按語及附錄,不僅有助於我們對《到奴役之路》這部經典之作的初步理解,深化我們對自由主義的認知;更能對殷海光的思想轉折變遷,有進一步的認識。
  • 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

    作者:(英)哈耶克

    三卷本的《法律、立法与自由》由“规则与秩序”、“社会正义的幻象”和“自由社会的政治秩序”三部分组成。本书是第一卷。尽管哈耶克费了很大的力气探讨法律与立法的关系,本书却并非是一部专业的法律学著作。他的法律理论是以解决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之关系的问题为旨归的。同时,法律理论在哈耶克的著作当中又成了理解个人自由与社会治学之关系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前提。 哈耶克对于组织持悲观态度。他认为,所谓的秩序其实可分为“自生自发的秩序”与“组织秩序”,而这两种秩序是完全不同的。它们分别由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来支配。既然社会规则主要体现在法律,那么也就有自由的法律与立法的法律的区别。通常我们所说的“社会的”或者分配的正义,只是在组织秩序中才具有意义。而它在自生自发的秩序中,也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大社会”或者卡尔・波普尔所谓的“开放社会”当中,则毫无疑义且与之完全不相容。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即使自由民主制度模式占据支配地位,因为代议机构(比如议会)既制定正当行为规则(如立法)又指导或管理政府,而必定导致自由社会的自生自发秩序逐渐转变成一种服务于有组织的利益集团联盟的全权性体制。正是这样,民主体制一步一步远离了它最可靠地保障个人自由的初衷。 在第一卷当中,哈耶克建构起他的自由理论,他重点论证了自由为什么是一个重要价值的问题,自由在哈耶克的整个社会哲学中具有支配性的地位。哈耶克指出,自由就是不受制于不正当的强制,这样,个人在社会当中必须具有确实地获得保障的领域。而法律就是自由的基础。 但是有组织秩序的法律,也有自生自发秩序的法律。即所谓的公法与私法。为了防止混淆公法与私法,就得把法律与立法区别开来。它在学理上建构起了社会秩序规则的二元观,把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区分开来。肯定了“私益”的价值。
  • 不幸的观念

    作者:哈耶克

  •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作者:哈耶克

    哈耶克在本书的序言中这样谈这本文集的内容的:“初看上去,收集在本书中的这些论文所关注的论题似乎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我希望读者很快就能够发现,其中大多数论文所讨论的问题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的确,这些论文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从道德哲学的问题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从经济政策的问题到纯经济理论的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大多数论文中,我却是把上述问题当作同一个核心问题的不同方面来看的。……”
  • 货币的非国家化

    作者: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货币的非国家化——对多元货币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是哈耶克晚年最后一本经济学专著。他在书中颠覆了正统的货币制度观念:既然在一般商品、服务市场上自由竞争最有效率,那为什么不能在货币领域引入自由竞争?哈耶克提出了一个革命性建议: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并自由竞争,这个竞争过程将会发现最好的货币。 本书出版后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引发的争论至今没有结束(全球化的深化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让哈耶克的观点再度受到重视),系首次译为中文。
  • 自由宪章

    作者: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西方现代思想丛书6:自由宪章》是“西方现代思想丛书”系列之一,全书分为自由与自由的诸种含义;平等、价值和功德;法治的起源;经济政策与法治;福利国家中的自由;工会和就业;货币政策框架;农业与自然资源等数章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自由秩序原理

    作者:(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

    本书是自由主义思潮的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作者从自由的概念出发,探讨了自由同社会伦理的多维度的关系,从而论证了自由在社会实践当中的价值所在。自由同法律的关系问题是作者给予深切关注的问题。由此,作者对于宪政制度有着很中肯的评价。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作者更就福利国家的自由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本书曾经被席殊好书俱乐部评为98年度十大好书之一。但是需要提醒读者的是,有鉴于哈耶克是一个矢志由不同的理论层面研究问题的学者,本书决不能涵盖哈耶克思想的全部。
  • The Road to Serfdom

    作者:F.A.Hayek

    'This book has become a true classic: essential reading for everyone who is seriously interested in politics in the broadest and least partisan sense.' - Milton Friedman 'This book has become a true classic: essential reading for everyone who is seriously interested in politics in the broadest and least partisan sense.' - Milton Friedman 'This book should be read by everybody. It is no use saying that there are a great many people who are not interested in politics; the political issue discussed by Dr Hayek concerns every single member of the community.' - The Listener 'This book has become a true classic: essential reading for everyone who is seriously interested in politics in the broadest and least partisan sense.' - Milton Friedman 'This book should be read by everybody. It is no use saying that there are a great many people who are not interested in politics; the political issue discussed by Dr Hayek concerns every single member of the community.' - The Listener
  • 心智.知识与道德

    作者:马永翔

    哈耶克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作者把握住了梳理和解释哈耶克思想的一个独特视角,即从心智论的角度去解释和引申哈耶克整个理论体系中的其他一些核心论辩。此书论题具有在熟读文本基础上的突出的创新性,拓展了哈耶克研究的视野,为更深入广泛的讨沦提供了知识激励和参照。   对哈耶克的思想国内外已多有研究。而永翔的《心智、知识与道德》一书选择从不仅国内学界比较忽视、西方学界也较少注意、同时又相当复杂难解的哈耶克心智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其道德哲学的基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可以说为国内外哈耶克研究展现了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
  • 哈耶克文选

    作者:哈耶克

    《经济、科学与政治》这本文集,收入了哈耶克写于50至70年代以上著作之外的论文和他在各地的演说计40余篇,一些著名的篇什,像《作为一个发现过程的竞争》、《知识的僭妄》、《曼德维尔大夫》、《复杂现象论》和《建构主义的错误》等等,都已被收入其中。 这些文章的好处有二:一是从时间跨度上说,它们写于哈耶克思想最活跃的一段时期,因此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他从专业经济学家变为一个贯通多学科思想家的发展脉络;二是与那些大部头的专著相比,其中不少文章都更为通俗易懂,对于没有耐心咀嚼《自由秩序原理》或《法律、立法与自由》的读者,它们不失为一个了解哈耶克思想更为方便的途径。 本书包括经济自由主义观念的传播;经济、科学与政治;充分就业、计划和通货膨胀;工会、通货膨张和利润;工资刚性增加引起的通货膨胀;自由企业制度的道德因素等内容。
  • 科学的反革命

    作者:哈耶克

    德文版(1959年)前言 收在这本书里的文章,本来是为一本篇幅更大的著作所写,若是我能够完成,它讨论的将是近代以来理性的滥用和衰落的历史。前两篇文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伦敦较为悠闲的时光中写成。我无力对抗落下的炸弹不时打断的环境,便把精力都用在了这个远离现实的题目上。这两篇文章曾发表在1941到1944年的《经济学》杂志(Economica)上。第三篇是后来据同一时期的一次演说笔记写成,1951年6月刊发于《标尺》(Measure)。承蒙这些杂志的出版人及伦敦经济学院和芝加哥亨利·瑞格纳里公司允许我基本未做改动重印这些文章,在此向他们致以谢忱。 在这同一个领域的另一些并非随后立刻着手的研究,打断了我按原来的计划从事工作。那时我有一种迫切的愿望,要给自己的分析——它们是我对理性衰落的一项更大的研究中的第二部分的主要论证——做一总结。但是我日益清楚地意识到,把原来的计划完成得让人满意,需要以广泛的哲学研究为前提,于是在中断的那几年里,我便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这种研究上。我愿意接受美国的出版社重印这些文章的友好建议,既是因为公众对它们有兴趣,也是因为我希望出版整部著作的时间已不那么紧迫。 当然,这些零散的思想训练是由其背景决定的。因此读者也许乐于让我简单介绍一下那项更大任务的目标。在写这些文章之前,我研究过十八世纪的个人主义学说。这项研究的若干初步成果,当时发表在我的《个人主义和经济秩序》(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48)的第一章。目前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所讨论的,便是对这种个人主义的敌视态度的思想来源。这些我认为反映着滥用理性的观点的历史发展,会在将来分为四部分的研究中加以讨论。本书阐述的这一发展之早期法国阶段的第二部分,本来打算作为这四部分研究中的第一部分。第三部分本应作为讨论这场源于法国的运动在德国的继续的第二部分的开场白。然后是相似的一部分,它将讨论十九世纪末发生在英国的自由主义的退却——这首先要归咎于来自法国和德国的影响。最后一部分打算谈谈美国的类似发展。 在对理性受到的日甚一日的滥用的全面考察之后,是对极权主义统治下理性衰落的讨论。这第二项重要工作的基本思想,最初以通俗的形式出现在我的《通往奴役之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44)一书中。 在重印这些摘编而成的文章时,也许我不该保留原有的顺序。这本小书有可能给后面较易于理解的领域设下不必要的障碍,有关“唯科学主义和社会研究”的一篇详细的理论导读,或许能够提供比它更出色的系统分析。因此,对抽象讨论不感兴趣的读者,完全可以先阅读讨论“科学的反革命”的第二部分。然后他会觉得更容易理解第一部分对同一个问题的较为抽象的讨论。 我还想补充说,以本书作为其中一部分的那本著作,不会以原先设想的方式继续撰写了。我现在打算在另一本书中阐述这个思想体系,它减少了历史色彩,但更为系统了。 F. A. 哈耶克 美国版(1952年)前言 收在本书中的文章,最初虽然发表于不同的年份,却是一个整体计划的一部分。为了这次再版,对阐述的内容做了稍许改动,弥补了几处缺陷,不过主要的论证未变。文章的顺序现在更有条理了,与论证的展开相一致,而不再像它们初次发表时那样随意。因此,本书先是对一般问题做了理论探讨,然后考察了相关观念的历史作用。这不是为了卖弄学问,也不仅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因为在我看来,这对于证明那种特殊发展的真正意义至关重要。不过我也十分清楚,这样做的结果是,本书的前几章较之其他内容更难理解;把较为具体的讨论放在前面也许更恰当一些。然而我依然认为,关心这个题目的大多数读者,会觉得现在这种顺序更为恰当。至于那些对抽象讨论无多大兴趣的读者,可以先读冠以本书标题的第二部分。我希望他然后会发现,第一部分对这个问题的一般性讨论更有意义。 本书的两部分主要内容,最初部分地分别发表在1942—1944年和1941年的《经济学》杂志上。第三篇研究是后来写的一篇演说稿,最初发表于1951年6月号的《标尺》,同时也是从给前两篇论文所准备的笔记中整理而成。这些杂志以及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的编辑,还有它们可敬的出版商、芝加哥的亨利·瑞格纳里公司,允许我重印当初在其赞助下发表的文章,在此必须向他致谢。 F. A. 哈耶克
  • 自由宪章

    作者:哈耶克

    《自由宪章》(精装)的作者哈耶克是在当下中国知识界最富赞誉和最有影响的自由主义思想大师。他的每一著述都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广泛而重要的问题。而他对人类自由的探索和对扩展秩序(extend order)的诠释是他思想和著述中以一贯之的“道”。
  • 致命的自负

    作者:(英)哈耶克

    1978年,年届80高龄,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战斗了一生的哈耶克,希望让这场论战有个了断。他设想举行一次正式的大辩论,地点很可能是在巴黎,让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家与知识界中赞成市场秩序的领军人物对垒。他们所要讨论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是错误的吗?”赞成市场秩序的人将会证明,不管是以科学、事实还是逻辑为根据,社会主义都是错误的,而且历来如此;本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在许多实践领域的应用屡屡遭受的失败,从整体上说便是这些科学谬误的直接后果。哈耶克把支持自由市场的主要论点写在一份宣言里,然后又压缩成了这本小书。
  • 海耶克

    作者:陳奎德,陈奎德

    在二十世紀人類思想史和經濟學史中,海耶克赫然在目。  作為經濟學家,海耶克以其專精的創獲奪得諾貝爾獎;作為政治學家,他於本世紀左右兩翼烏雲蔽日之時重啟自由主義之光,力挽狂瀾。  他畢生的學術事業同本世紀曲折的歷史潮流相糾纏,成為世紀滄桑的預言家與見證人。  特別是,對於曾經在法西斯制度與共產主義制度下度過難忘歲月的人們,海耶克,更是一個牽動感情的名字。  本書把海耶克放在二十世紀詭譎多變的歷史風雲中,探索其學術與思想歷程,並涉及當代相關的重大論戰。  它既是與海耶克的精神對話,也是對二十世紀人類起伏跌宕命運底蘊的窺探。
  • 海耶克论海耶克

    作者:F.A. Hayek

    本書是半自傳式的著作,主要來源有兩種,一為海耶克自1945年開始親自撰寫的「自傳筆記」;一為專家學者們與海耶克的對談記錄。 全書以海耶克的生涯為經,以各階段的著作為緯,將海耶克的心路歷程,以及各本重要著作的產生背景和主要意涵,用輕鬆筆調委婉道出。 對海耶克這位直言不諱,一生堅持市場經濟立場的智者有興趣,或想對其思想鑽研者,實在應先由此書建立起與海耶克的心靈感應。
  • 哈耶克

    作者:王军

  •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作者:(美)尼古拉斯•韦普肖特

    历史上最经典的经济学决斗之起源与遗产 《通论》、《通往奴役之路》,这些思想的两位奠定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隔着一道巨大的深渊,凝视着彼此。这道深渊,拉开了我们这个时代最轰轰烈烈的经济学之战:政府是否应当干预市场。两人同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之上研究商业繁荣和萧条的周期,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哈耶克认为,改变经济的“自然平衡”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凯恩斯认为,标志着一个周期结束的大规模失业和困难,可以靠政府开支来缓和。终其余生,两人始终无法认同对方的观点。 二十多年中,两人通过信件辩论,通过公开发表的文章辩论,通过激烈的私下对话辩论,最终又通过他们热心的弟子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和米尔顿•弗里德曼代为辩论。 凯恩斯口才和魅力过人,对世界持有一种乐观的愿景:政府计划和管控能撑起经济。这一观点很快为大西洋两岸整整一代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所接受。 与此相反,哈耶克是个一丝不苟的逻辑家,他顽强地逆流而上,在市场倡导者和自由意志者中找到了支持。 从富兰克林•罗斯福到乔治 W. 布什等数代政治家,在两位学者的想法之间摇摆不定。最终,这场争辩影响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和生计。 从大萧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战后恢复到当前,资深记者尼古拉斯•韦普肖特详细梳理了20世纪两位经济学巨人之间的这场论战。两位大师的不同愿景影响了世界经济的起起落落,迄今仍牢牢地掌控着它的走向。
  • 凯恩斯、拉斯基、哈耶克:改变世界的三个经济学家

    作者:[美]肯尼斯 R. 胡佛

    本书写的是三个伟大的经济思想家,他们奠定了20世纪政治经济领域左派、右派和中间派的基础。书中考察了每位思想家的理念是如何发展成熟起来的,他们的思想为何及怎样演变成意识形态,而这些意识形态又是如何同当代政治经济局势相联系。凯恩斯、拉斯基和哈耶克年纪相仿,在学术生涯中是同事,都参与了20世纪决定性的政治事件。这三个人的经历,也是西方怎样把政治经济学定义为政府和市场、管制和自由、阶级和大众之间的选择的历程。
  • 哈耶克评传

    作者:(美)布鲁斯·考德威尔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奥地利学派的背景,包括奥地利学派及其对手:历史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实证主义者;第二部分讲述哈耶克的人生旅程;第三部分讲述哈耶克的挑战,分两章,首先评价了哈耶克的旅程,同时试图对他的遗产做出评估,然后以一个经济思想史学者的身份看待哈耶克对经济学家采用的研究方法所持的批判态度,并严肃的看待这些批判,并且透过他们去反思思想经济学在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的发展。 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Friedr:ichAugust yon Hayek,1899~1992)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他毕生发表了130篇文章和25本专著,学术范围涵盖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人类学、法学、心理学、知识论和伦理学诸方面,而且在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哈耶克于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的学术贡献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本书旨在勾勒哈耶克平实却又绚烂的生涯,阐释其博大深邃的经济、政治、法律思想,让读者在掩卷之后能对这位被称为“20世纪的先知”的伟大哲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 哈耶克传

    作者:阿兰・艾伯斯坦

    阿兰・艾伯斯坦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传主的生平、作品及其思想历程进行了完整的追溯。记述了哈耶克在维也纳的早年岁月,描述了他的智力、兴趣如何得自于这个学术世家;也记述了哈耶克非凡的学术生涯,展现了他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在伦敦、纽约、芝加哥等地的生活和工作。哈耶克的一生多姿多采,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见证过大萧条,目睹了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和灭亡,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还欣慰地看到了自由市场思想的复兴。哈耶克的思想活动跨越了经济学、政治哲学、政治学等许多领域,在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背后,始终贯穿着他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怀。 在本书中,艾伯斯坦将哈耶克作品的全貌准确完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并勾勒出其思想发展的轨迹:哈耶克最早从其良师益友路得维希・冯・米塞斯那里接触并服膺了自由市场的理念,在此后的岁月里,哈耶克的研究遍及各个领域,他用一系列权威著作论证了自由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法律、政治、伦理和经济条件。其名著《通向奴役之路》于1944年出版后,在全球获得了热烈的响应,并深刻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