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经济学
-
拆散福利国家
《拆散福利国家•里根、撒切尔和紧缩政治学》所要阐明的核心主题是:紧缩是一项极具特色而又困难重重的政治事业。它决不是对福利国家扩张的简单映照,(按照相反理论的观点来看)在其中代理人把阶级的“权力资源”或者制度优势所形成的有利平衡转变成了政治成功。紧缩倡导者们必须在福利国家本身已经根本转变了的政治地形上运作。 福利国家创造了它们自己的支持者。假如公民不愿意纳税,那么他们就会依然强烈地支持公共社会保障。社会保障项目在施加分散的和常常是间接成本的同时,提供了集中性的和直接性的福利,这一点是它们拥有持续不断的政治生命力的重要根源。相对于等量的收益,选民们更倾向于对等量的损失做出更为激烈的反应,这也为这些项目添加了马力。 《拆散福利国家·里根、撒切尔和紧缩政治学》若干部分在别处业已发表,感谢这些出版社愿意授权再版他们的修订版本。第2章的各部分发表在《世界政治》上。第3章发表在《美国政治发展研究》(1992)上,内容与现在略有不同。 -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了中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如何理解腐败,如何设计有效的反腐败政策,都是政府、学术界和公众关心的问题。用经济学的理论来研究腐败问题由来已久,《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编译了国际上已经发表的12篇关于腐败和反腐败的经济学论文,这些文章以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研究样本,虽不涉及中国,但对我国建立科学反腐机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中既有前沿的研究,也有对既有研究的总结;有关于腐败机制的理论探讨,也有测量腐败的实证方法;有对腐败现象的分析,也有对反腐败政策设计的建议。希望这些文章能帮助国内的读者更深入理解腐败现象。 -
资本的帝国
《资本的帝国:当代学术思潮》简介:是什么促使布什政府攻打阿富汗,即而又出兵伊拉克?又是什么影响着美国的军事战略和部署?《资本的帝国:当代学术思潮》指出,布什主义代表了帝国主义的一个全新品种,它由资本驱动,使得帝国得以通过纯经济手段实现全球统治。这一资本的经济帝国,要求一种全新的军中事思想和战争原则,即一种在时间和目的上都没有限制的战争状态。 -
力量的阴暗面
《力量的阴暗面》是著名经济学家杰克·赫舒拉发的代表作,作者提出,与谋求生存策略相对应,经济学本该存在两个分支,即“生产与交换”和“冲突与占夺”。而以往的传统经济学几乎完全倾注于和平时期的“生产与交换”,使得灾难和冲突情况下的经济行为——冲突与占夺,成为经济学家们急需探索的重要领域。 “冲突与占夺”行为具有什么样的“经济”性质?它的行为对经济学有何重要意义?如何对经济学中的冲突性竞争进行合理关注?作者运用了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严密的逻辑推理,辅以合作与冲突过程模型的建立,并借鉴社会学、进化生物学与考占学等部分著作的对应观点,使得《力量的阴暗面》成为极具现实性的理论专著,也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经典译丛中不可多得的一本经典译作。 -
政治与市场
《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是林德布洛姆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当代西方比较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名作之一。这本书主要以欧美,苏东,中国和古巴为经验对象,研讨林德布洛姆所讲的成型及成熟的世界主要的政治经济制度的结构,组织方式及其意识形态,寻找各种体系的异与同,客观分析它们的起源,现状及走势,比较评说它们的成就和缺陷。 与西方现代政治学的许多“纯理论”的经典不同(如阿尔蒙德,达尔,亨廷顿等人的作品),也有别于比较经济学——这一学科作为成熟的形态是在60年代才刚刚崛起——的许多重要成果,林德布洛姆的这本书把比较经济学和比较政治学两大学科的对象与方法巧妙地结合使用,娴熟地贯穿制度分析的始终;作为一部“毋宁说更多地是经验的”著述,作者却同时独辟蹊径地在理论和研究手法上提出了新的内容:例如,在政府(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个案”式的主题下面,林德布洛姆教授避开了传统的市场与计划,“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集权(集中)与分权(分散)的分析套路,相反,他从权威(国家权力),交换(市场关系),说服(训导制度)三种范畴出发(他称之为“要素”,建构,显示和比较人们平日熟悉的各种政治—经济组织构造之)异同,并阐发了一系列既有特色又有内在逻辑的命题(论点),如:西方多头政治中趋于明显化的大众化控制的循环;实业界在市场经济内的特权地位以及市场制度的双重领导权;西方的政府和公司在计划和管理上不同于“东方”的创新;权威方式与说服方式(训导式“教育”)的并用与差异(尤其在他所说的“共产主义制度”——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应用);市场社会主义的长处,限度以及它在东西方的经验对照(林德伯洛姆取70年代的南斯拉夫,一定程度上还有当时的匈牙利为这一实验的范例)。 逻辑和分析当然有时令人殚精竭虑,但林德布洛姆在书中列举的大量饶有趣味,生动形象的事实证据以及鲜明且一以贯之的线索,想必会给勤于思考,择善固执的读者带来仔细阅读的兴致。 -
How Institutions Evolve
Kathleen Thelen explains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important cross-national differences in four countries (Germany,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also provides a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over time. The latter is considered a frontier issue in institutionalist analysis, of which there are several varieties emerging from economics, political science, and sociology. Thelen'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developed democracies that focuses on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defining distinctive models of capitalism. -
世界规模的积累
《世界规模的积累不平等理论批判》主要内容:世界范围内新型的国际专业化与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正是外围国家贫困与欠发达的根本原因。不改变不平等交换带来的“资本积累不平衡”,不改变欠发达的外围资本积累受制于中心的依附性结构,欠发达国家就不可能走出贫困的境地。 欠发达是所有国家发展的必然阶段吗?欠发达的外围国家可以单纯依靠技术革新成为发达国家吗?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填补了欠发达国家的资金短缺吗?《世界规模的积累不平等理论批判》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
国家构建与后发展
戴维•瓦尔德纳的《国家构建与后发展》是历史制度主义的经典著作。该书探讨了在后发展的地区,为什么国家构建有时候促进经济发展,而有时候却阻碍甚至是破坏经济发展呢?《国家构建与后发展》从两个方面回来了这个问题。第一,《国家构建与后发展》提供一个框架来解释特定的国家制度的起源。第二,《国家构建与后发展》提供一个框架来系统地分析国家制度与造成经济后果的政策之间的关系。 -
资本主义的真相
《资本主义的真相:自由市场经济学家的23个秘密》内容简介:如果你想弄明白经济学家们为什么没能预料到经济崩溃(金融危机)的到来,《资本主义的真相(自由市场经济学家的23个秘密)》作者张夏准给出了答案:我们并不了解资本主义的全部。《资本主义的真相(自由市场经济学家的23个秘密)》读来轻松有趣,但有着严肃的目的:自里根时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自由市场的信徒——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资本主义的真相:自由市场经济学家的23个秘密》将对该学派编造和鼓吹的那些教条背后的假定条件提出质疑。 张夏准是世界上最受尊崇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思路清晰、充满智慧,这也是加尔布雷斯和斯蒂格利茨的风格。《资本主义的真相:自由市场经济学家的23个秘密》将揭示全球资本主义制度是如何运作或失灵的。在题为“如何重建世界经济”的最后一章中,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那就是如何让资本主义制度发挥人性善的一面,而不是让人们沦为市场的奴隶。 -
自下而上的变革
本书从多个不同的理论视角,运用统计数据、调查数据及案例访谈等多种证据来源,详尽地分析了市场、创业者、产业集群、劳动力市场、创新机制等,揭示了在政府政策等正式制度缺失的条件下,由社会底层创业者自发地发展出的规范和网络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中国经济奇迹的谜底: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与变革创造了中国的转型经济奇迹。 -
为增长而竞争
《为增长而竞争:中国增长的政治经济学》共收入14篇已在各类权威、核心经济管理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内容涵盖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国特色的经济联邦制,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中国的官员任期、流动与经济增长,中国地方官员的治理,中国地方官员晋升机制的经验研究,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分权竞争、政府治理与基础设施的投资决定,财政分权与中国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的改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地方政府开支与财政自主,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化,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等。 -
政治经济学理论
愚民与怕鬼:兼评四本政治经济学教材(代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导论 第一章 政治与经济 政治 经济 第二章 古典分析方法 古典传统中的政治经济学 价值与分配 收入分配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物质利益与经济阶级 物质利益、阶级冲突与资本主义 经济利益与阶级意识 经济利益与政治 第四章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新古典理论的结构 新古典分析方法的政治经济学 结论 第五章 凯恩斯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济过程的循环 经济周期 劳动力与资本市场的政治经济学 对政治经济学的启示 一些政治启示 第六章 政治学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界定政治学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经济学理论在政治学中的应用 结论 第七章 以权力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 对权力的诠释 对利益的诠释 权力与市场经济 框定性权力与经济 结论 第八章 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 国家自主性 以社会为中心的分析方法 国家主义 关于国家的一种转变性观点 第九章 以正义为中心的理论 一种自由主义的观点 一种现代契约论的观点 一种替代性的以正义为中心的分析方法 社会正义与政治经济学 结论 总结 分析方法的多样性 索引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
反市场的资本主义
本书内容包括:市场模式的演化;自我调节市场与虚构商品:劳动、土地与货币;经济:制度化的过程;为市场定位;否思社会科学:19世纪范式的局限等。 -
Capitalizing on Crisis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U.S. economy has become dependent on financial activities has been made abundantly clear. In "Capitalizing on Crisis", Greta Krippner traces the longer-term historical evolution that made the rise of finance possible, arguing that this development rested on a broader transformation of the U.S. economy than is suggested by the current preoccupation with financial speculation. Krippner argues that state policies that created conditions conducive to financialization allowed the state to avoid a series of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dilemmas that confronted policymakers as postwar prosperity stalled beginning in the late 1960s and 1970s. In this regard, the financi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was not a deliberate outcome sought by policymakers, but rather an inadvertent result of the state's attempts to solve other problems. The book focuses on deregul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during the 1970s and 1980s, encouragement of foreign capital into the U.S. economy in the context of large fiscal imbalances in the early 1980s, and changes in monetary policy following the shift to high interest rates in 1979. Exhaustively researched, the book brings extensive new empirical evidence to bear on debates regarding recent developments 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broader turn to the market that has characterized U.S. society over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
The Shock Doctrine
The bestselling author of No Logo shows how the global free market has exploited crises and shock for three decades, from Chile to Iraq In her groundbreaking reporting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Naomi Klein introduced the term disaster capitalism. Whether covering Baghdad after the U.S. occupation, Sri Lanka in the wake of the tsunami, or New Orleans post-Katrina, she witnessed something remarkably similar. People still reeling from catastrophe were being hit again, this time with economic shock treatment, losing their land and homes to rapid-fire corporate makeovers. The Shock Doctrine retells the story of the most dominant ideology of our time, Milton Friedman s free market economic revolution. In contrast to the popular myth of this movement s peaceful global victory, Klein shows how it has exploited moments of shock and extreme violence in order to implement its economic policies in so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from Latin America and Eastern Europe to South Africa, Russia, and Iraq. At the core of disaster capitalism is the use of cataclysmic events to advance radical privatiz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ivatization of the disaster response itself. Klein argues that by capitalizing on crises, created by nature or war, the disaster capitalism complex now exists as a booming new economy, and is the violent culmination of a radical economic project that has been incubating for fifty years. From Publishers Weekly The neo-liberal economic policies—privatization, free trade, slashed social spending—that the Chicago School and the economist Milton Friedman have foisted on the world are catastrophic in two senses, argues this vigorous polemic. Because their results are disastrous—depressions, mass poverty, private corporations looting public wealth, by the author's accounting—their means must be cataclysmic, dependent on political upheavals and natural disasters as coercive pretexts for free-market reforms the public would normally reject. Journalist Klein (No Logo) chronicles decades of such disasters, including the Chicago School makeovers launched by South American coups; the corrupt sale of Russia's state economy to oligarchs following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privatization of New Orleans's public schools after Katrina; and the seizure of wrecked fishing villages by resort developers after the Asian tsunami. Klein'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nalyses are not always meticulous. Likening free-market shock therapies to electroshock torture, she conflates every misdeed of right-wing dictatorships with their economic programs and paints a too simplistic picture of the Iraq conflict as a struggle over American-imposed neo-liberalism. Still, much of her critique hits home, as she demonstrates how free-market ideologues welcome, and provoke, the collapse of other people's economies. The result is a powerful populist indictment of economic orthodoxy. -
制度与社会冲突
《制度与社会冲突》讲述了:世界上任何地方,人们只要想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社会制度就必然存在。成为一个群体或者社会的一员,也就必定要生活在一系列社会制度之中。社会生活中的很多基础性问题都会促使我们去研究这些制度所起的作用。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社会制度,为什么它们在某个社会中以一种形式存在,而在另一个社会中却呈现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它们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制度的形式为何变迁以及它们是何时改变的?在《制度与社会冲突》中,作者杰克·奈特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些问题。首先,他对很多制度变迁理论,从亚当·斯密、休谟、马克思及韦伯的古典学说,到当代的进化论方法、社会习俗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进行了全面的评论。其次,他创建了一种关于制度变迁的新理论,强调了社会制度的分配效应。他的首要重点在于构成社会基础的非正式习俗和准则的自发形成。这种自发形成被解释为分配;中突的一个副产品,即为了解决分配;中突问题,社会中不对等的力量导致了各种制度解决方案。其次要的研究重点,在于这些非正式规则的稳定性,以及在关于正式制度的讨价还价过程中引入“国家”这个行为人所产生的效应。奈特援引的例子来自各种不同种类的社会制度:时空度量,产权,家庭、性别和种族关系,经济组织形式,社会团体,政治制度,以及国际组织和条约。《制度与社会冲突》对于社会科学家、政治学和社会学学者、哲学家、法律学家以及任何对制度变迁抱有兴趣的读者都会有所助益。 -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与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在改革三十年中所经历的变革和转型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间,华夏大地上演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迁,世人称之为“中国奇迹” 。中国发展的历史记录、经验不同于西方国家,鉴于此,现有西方经济学理论就不能完整地解释中国发展。 -
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What forces lead to democracy's creation? Why does it sometimes consolidate only to collapse at other times? Written by two of the foremost authorities on this subject in the world, this volume develops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crea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democracy. It revolutionizes scholarship on the factors underlying government and popular movements toward democracy or dictatorship. Daron Acemoglu and James Robinson argue that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prefer different political institutions because of the way they allocate political power and resources. Their book, the subject of a four-day seminar at Harvard's Center for Basic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was also the basis for the Walras-Bowley lecture at the joint meetings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and Econometric Society in 2003 and is the winner of the John Bates Clark Medal. -
失窃的收成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水火不容? 面对国际经济霸权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掠夺和破坏,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 围绕这些颇具争议性的问题展开论述,这本以环保和公民运动为主题的小册子甚至可以用“激进”来形容:满腔义愤,激情四溢。 作者深入剖析了农业、渔业、以及环境保护等各大领域的现状,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不容乐观的图景:跨国企业掌控了国际组织和国际经济秩序,利用转基因技术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来剥削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农民,滥用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破坏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平衡,以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和日趋贫困为代价获取暴利。 作为知名社会活动家,作者也穿插介绍了印度人民和非政府组织如何通过各种公民运动来抵制跨国集团的剥削和压迫,以争取自身权利,再造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