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牛津通识
-
解读欧陆哲学
哲学,就是爱智慧,这种智慧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充满价值。这本小书的核心即是希望可以将哲学置于文化生活的核心,从而复苏对哲学最古老的定义——对智慧的热爱。 本书从两百年前的康德谈起,就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等哲学大家——道来,对欧陆哲学的历史演变、主要特征及其与分析哲学之间关系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精到的阐述,解答了大家心中的问题:欧陆哲学到底是什么。 -
我们时代的伦理学
我们作为正人君子的自我形象总要接受怀疑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拷问。许多人忧心忡忡,担心在一个诸神退隐的世界中,科学已揭下我们的面具,使我们显形为由基因所命定的生物:狭隘自私、党同伐异,或争强好胜、咄咄逼人。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了出生、死亡、幸福、欲望、自由等主要伦理问题,努力想说明人应该如何思考生活的意义;并提醒我们,应该对那些经常主导着遒德论辩、事实上不过是诱人噱头的绝对原则保持怀疑。 -
哲学的思与惑-牛津通识读本
哲学是什么?哲学有什么用?如果诸如此类的问题曾让你感到困惑不解,本书将是理想的入门引论。作者克雷格认为,哲学并非一个曲高和寡的陌生领域,它不过是对平常世事的深化和拓展。另一方面,哲学思考又不仅仅是一种智力消遣,它还对人类的现实需求和重大问题作出了回应。 克雷格精心选取了一些关键文本与主题,并以明晰的风格与平易的笔调引导读者去步步接近,领悟探究;这些文本与主题表明,哲学活动并非仅限于学院书斋,它本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关切的对象。 ——里丁大学 约翰•科廷汉姆 -
古典哲学的趣味-牛津通识读本
与那些以时间为顺序、以伟大思想家为轴线介绍古典哲学的著作不同,本书着意向读者展示古典哲学的清新与生动,以及古典哲学传统在主题与风格上的广泛多样性。本书将古代关于情感与理智、幸福与美德等主题的论辩呈现给读者,并引导读者理解这些主题在古代的流变。 锐利、精练,充满哲学研究的激情。作者的这本导论在叙述与古希腊、古罗马相关的内容时,大胆突破按时间顺序行文的传统写法,直接切入人类问题的核心,涵盖范围从理性与激情的关系到真理的客观性。我想不出还有比这更好的叙述方式。 -
解读柏拉图
没有一位哲人像柏拉图那样关注严格的哲学思考,也没有一位哲人能以更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吸引读者加入哲学对话。柏拉图其人其书两千多年来被人们不断解读,众说纷纭。本书以广博的视野、权威的眼光、平实的语言介绍了柏拉图的复杂思想和多方面的天才创见,展示了柏拉图研究的最新成果,凸显了柏拉图哲学的现代关怀。 -
古典哲学的趣味
《古典哲学的趣味》与那些以时间为顺序、以伟大思想家为轴线介绍古典哲学的著作不同,《古典哲学的趣味》着意向读者展示古典哲学的清新与生动,以及古典哲学传统在主题与风格上的广泛多样性。《古典哲学的趣味》将古代关于情感与理智、幸福与美德等主题的论辩呈现给读者,并引导读者理解这些主题在古代的流变。 锐利、精练,充满哲学研究的激情。作者的这本导论在叙述与古希腊、古罗马相关的内容时,大胆突破按时间顺序行文的传统写法,直接切入人类问题的核心,涵盖范围从理性与激情的关系到真理的客观性。我想不出还有比这更好的叙述方式。 -
存在主义简论
《存在主义简论》与众多研究存在主义的著作相比,作者别具匠心地把存在主义定位为一种生活方式,力图全面展现存在主义哲学家的人间情怀,深入诠释存在主义思想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血肉联系。不仅梳理了存在主义的缘起、发展和式微的演变历程,还细述了存在主义思想对当代艺术、文学和政治活动的影响,重申了存在主义运动将继续在21世纪的哲学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不可不看的牛津通识读本系列 -
意识新探
什么是意识?意识有什么作用?物质的大脑怎么会产生对世界的主观体验?意识本身会不会只是一个幻觉? 本书作者根据当前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发现,运用简明的图示、生动的漫画和大量有趣的实验深入探讨了意识的特征及其核心理论,并详细剖析了各种理论所面临的问题,为我们重新认识科学家和哲学家在填补客观物质世界和个体精神体验之间的鸿沟时所面临的巨大困难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
解读情感
爱到底是中世纪的欧洲诗人创造出来的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赢得彩票是否能让人更幸福?怎样才能更快乐?未来的机器人会有情感吗? 本书以跨学科的独特视角,从人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等方面解读人类情感,引领你体验一种别样的心灵之旅。 -
全球经济史-牛津通识读本
国家为什么会有贫富之分?牛津大学教授罗伯特•C.艾伦探究了地理、全球化、技术进步、经济政策和制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并揭示出这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决定了世界的贫富格局。他旁征博引,鉴古知今,借助大量的史料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各大要素,阐释了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一直处于不均衡之中。 《全球经济史》由当代全球经济史学家,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罗伯特•C.艾伦所著。艾伦教授以丰富的史料和大量的图表分析了世界经济格局的现状和成因,还在书中特别深入地研究了新中国经济的历史转型。他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并断言:“中国将再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瓦斯科•达伽马完成航海探险之前,中国就是世界第一。世界将重新回到起点。”《全球经济史》由社会经济史学家,北大教授萧国亮作序推荐。 -
时间的历史
为什么要以种种方式计量时间?一星期为什么是7天?分和秒是何时产生的?为什么有些历法是阴历,而有些是阳历?本书列举一系列引人入胜的事例,从古罗马和儒略·凯撒设置闰年到20世纪20年代固定的复活节的方案,溯古访今,闲话时间。 -
天文学简史
史前的农夫利用天上的星辰判断季节的更替;古希腊天文学与古巴比伦天文学合流;17世纪,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19世纪中期,天体物理学迅猛发展;二战后,天文学家展开对星际空间的探索;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哈雷和牛顿在这段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由于天文学的特点,天文学史比其他学科史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和津乐道的故事。 -
死海古卷概说
作为20世纪全球最惊人、最激动人心的一大发现,死海古卷自发现之日起就成了一个传奇,一个难解的谜。但死海古卷究竟讲了些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它是什么样的抄本?抄写人是谁?抄写于何时?它对《圣经》的理解有什么影响?它和犹太教、基督教又是什么关系? 本书作者深入种种迷雾背后,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从考古研究、古文书学、文本考证、文献学、语言学和古代圣经注解等角度娓娓道来,解答了有关死海古卷的诸多问题,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有助于读者全面认识死海古卷。 -
重构古埃及
木乃伊、金字塔、法老诅咒、宗教仪式,古埃及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想象。本书以一项重要的考古发现——纳尔迈调色板为主线,分章讨论了古埃及文明的各个重要方面,从专制法老到木乃伊制作,从象形文字到动物头人身的神祗,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幅古埃及全景图。 -
走近埃及神话
古埃及的神话复杂而神秘。著名的方尖碑、图坦卡蒙镀金小雕像、讲述诸神不端行为的故事……这些都代表着什么?人们是如何解释它们的?本书作者以全新的视角、深入浅出的文字介绍了埃及神话中的核心人物和故事,概括并分析了埃及神话特有的结构和特点,揭示了埃及神话与古埃及文明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一章 埃及神话:人们脑海中的埃及形象 (代表文物:克里奥帕特拉尖塔) 第二章 神词:语言与神话 (代表文物:梅特涅石碑) 第三章 众神:神与神话 (代表文物:索贝克-拉与阿蒙霍泰普三世组合雕像) 第四章 美丽的时刻:创世神话 (代表文物:夏巴卡石碑) 第五章 黑土地、红土地:神话的地理环境 (代表文物:绘有冥界地图的棺椁) 第六章 两土地之王:国家神话 (代表文物:图坦卡蒙持鱼叉的镀金小雕像) 第七章 一场大战:斗争与和解 (代表文物:《彻斯特比提蒲纸本一号》) 第八章 宇宙之眼:神话与象征主义 (代表文物:“神圣之眼”护身符) 第九章 个人的神话:神话与民间宗教 (代表文物:河马长牙防护魔杖) 第十章 木乃伊归来 (代表文物:谷物木乃伊) -
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
序 言 梁白泉 马克思在讲到一般意识形态和德国哲学时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说到历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人类自身的历史。 什么是我们自身的历史?一般将其理解为以文字记录的历史文献。可是,无论中外,自古以来就有人对此持怀疑的态度。 “疑”字多义。《诗·大雅·桑柔》:“靡所止疑”,毛传“疑,定也”;《仪礼·士相见礼》:“凡燕见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则正方不疑君”,注“疑,度也”;《逸周书·王佩解》:“时至而疑”,注“疑,犹豫不果也”;《说文解字》:“疑,惑也”,“惑,乱也”;宋《广韵》:“疑,恐也”、“不定也”。 《后汉书·桓谭传》:“数从刘歆,扬雄辨析疑异”;《曹褒传》:“互生疑异,笔不得下”;《郑玄传》:“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陶渊明《移居》中的名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南宋朱熹在《近思录·致知》中指出:“学者先要会疑”;近代胡适也提到,“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 在西方,17世纪的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认为以怀疑方法可以找到不容置疑的真理,对“怀疑论”(skepticism)的影响很大。 历史是什么?从认识论出发,当今的史学家如詹京斯(Keith Jenkins, 1943— )等,大力鼓吹“后现代”(postmodern)史学。后现代史学家的观点有:历史是“一门科学或一门艺术”,“历史可说是一种语言的虚构物”,“其内容为杜撰的与发现的参半”。人们因而要问:历史在多大的程度上是可信的呢? 今天,我们历史学的工作者习惯于把历史学的组成分为三个基本部分:一是历史文献,如我们的《二十四史》、《二十五史》等等;二是民族学(ethnology)、民族志(ethnography),特别是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西方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地调查、记录下来的那些原始土著居民的现状和知识,如摩尔根(L.H.Morgan, 1818—1881)的《古代社会》等等;三是18世纪中叶以来因发掘意大利庞贝古城、埃及陵墓、美索不达米亚和小亚细亚遗址而建立起来的考古学,其中著作很多,举不胜举,例如柴尔德(V.G.Childe, 1892—1957)的《青铜时代》、《工具发展小史》等等。 关于历史文献,人们大多深信不疑。因为列强侵略,西方思潮涌入,学者反躬自省,对古文献的价值产生怀疑。近代梁启超指出:《二十四史》不过是一部“帝王家谱”,是帝王家族的“相斫书”。上世纪30年代,以胡适、顾颉刚、钱玄同等学者为首的“古史辨派”曾对我们的古史全面质疑。冯友兰又提出“信古、疑古、释古”三阶段的历史划分。 西方16世纪启蒙思想家、怀疑论研究者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1533—1592)告诫人们,不要“知之最少,信之弥笃”。 克罗齐(B. Croce, 1866—1952)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是说一切历史都必须从当代出发,历史总是后人或别人的论述,只反映了后人或别人的历史观。 英国古典学者、历史学家伯里(J. B. Bury, 1861—1927)提出了严厉而苛刻的要求:“历史是一种科学——一点不多也一点不少。” 于是詹京斯在他的《历史的再思考》一书中感叹“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知道过去。” 民族学记录的原始民族或处于母系或父系社会,或处于奴隶制或农奴制社会。民族学家说:他们或多或少地证明了今天先进民族曾经经历过的历史阶段。但这只是推测,只是可能,只是“例子”,而不是“证据”。列宁(V. Lenin, 1870—1924)说过:“例子不是证据”,例子只是类似的可资比较的东西,证据是事物的全体或局部。 看来,只有考古学,由于遗址、遗迹、遗物的直观性,具体性,原生性和生态性,才能比较好地帮助我们认识“历史”。考古学并非万能。第一,由于自然、人为的原因,先人的遗存已经大量消失,仅存者难以展示他们生存的全貌;第二,它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参与进来,共同认识和解读;第三,正如我们认识、解读古代文献一样,存在着类似“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的问题,做到完全的客观和准确仍是非常困难的。 我国的考古学从西方输入,百年来成果辉煌,证明了我们的古史基本可信,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引进西方的成果。 本书作者保罗·巴恩(Paul Bahn)是英国著名考古学家、翻译家和考古节目主持人,1979年获剑桥大学考古学博士学位,发表论著四百多篇,出版专著八部,其中部分被列入大学考古专业的参考书目。他善于把高深、艰涩的学术概念用通俗、活泼、有趣的文字表达出来。他说:“如果考古学不能给人们带来快乐,那它就一钱不值。”在今天这个繁忙喧嚣的社会中,这非常符合读者的需要。不少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强调学习要尽量与兴趣相结合,且要持之以恒。本书为你打开了一扇古老的门,请你不要轻易将此门关上。 希望本书的阅读过程能够给你带来快乐! -
Modern China
China today is never out of the news: from human rights controversies and the continued legacy of Tiananmen Square, to global coverage of the Beijing Olympics, and the Chinese "economic miracle." It is a country of contradictions and transitions: a peasant society with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futuristic cities,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that is modernizing as rapidly as possible, a walled-off nation that is increasingly at the center of world trade. This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ffers an indispensable starting point for anyone who needs to quickly know the themes and controversies that have shaped modern China. Prize-winning author and scholar Rana Mitter examines the modern history, politics, economy, and thriving cultural scene of contemporary China, and its relations with the wider world. This lively guide covers a range of social issues from the decline of footbinding and the position of women in society, to the influence of television and film, and the role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diaspora. It covers many prominent figures as well, such as the Communist leaders, the last emperors, and prominent writers and artists throughout China's history. -
生活中的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是当代中国心理学家、西南大学心理学教授黄希庭作序推荐!我们的大脑是怎样工作的?它为何会这样工作?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举动?你感到好奇了吗?读一读这本小书吧。它探讨了心理学的各大主要学派,将心理学中的复杂概念(如知觉)做了相应地简化处理,使之更加贴近入门读者。书中引用了最新的观点、最寻常的事例和最有趣的研究发现。你会发现,在现代社会,心理学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实用。 -
现代日本
称日本为“现代”社会意味着什么 ?对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日本人来说,“现代”一词又意味着什么?本书聚焦于日本自19世纪中期至今在历史、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变迁, 追溯了日本与现代性之间复杂而又创造性的对接,澄清了一些误解。此外,作者还探究了太平洋战争前的日本和战后日本之间的连续性,对战后日本的矛盾与分裂心态进行了尤为精彩的解析。 -
思想家莎士比亚
为什么称莎士比亚是思想家? 作为思想家的莎士比亚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如何印证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热力学的第二定律、物理学的熵变理论和当代数学发展的最新成果? 本书通过对多部莎剧的精妙解读,依次从当代诗学、伦理学、政治学、目的论和社会学等多个角度,揭示出莎士比亚在四百多年前的诸多创见与当代各学科前沿理论的密切联系,为我们展示了作为思想家的莎士比亚所取得的独特成就。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