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电影评论

  • 10导演批判书

    作者:苏七七

    华语电影行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可笑地成为一门严肃的行业。而华语电影导演们则成为最有资格以站着说话不腰疼反驳外界批评的“实干家”群体。以此逻辑,一把辛酸泪,一堆烂拷贝,再丑的媳妇因其“无辜”,终将能熬成婆。他们把无数的垃圾真诚地献给了我们,自己,却也终究逃不过两手空空。
  • 德莱叶的电影

    作者:大卫·波德维尔

    《德莱叶的电影》内容简介:五十多年来,德莱叶被视作电影领域最具个人风格的大师之一,《圣女贞德受难记》、《吸血鬼》、《神谴之日》和《盖特尔德》是这位严苛的、充满创造力的电影作者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德莱叶的电影》分析了德莱叶全部的作品,尤其详析了他后期的几部作品。作者引用了300余幅电影定格画面,详解德莱叶的技术风格。同时,波德维尔也回溯了好莱坞传统的电影手法、作者电影这一概念的成型发展,以及电影叙事的原则与解构。最终,《德莱叶的电影》不仅如一道光照亮了德莱叶的创造生涯,更为现代电影研究提供了一种范式。
  • 硬作狂欢

    作者:郝建

    《硬作狂欢》收录了郝建近年的艺术评论,评论对象涉及近年热门的电影、当下风行的历史剧、各大小电视台热播的日剧、来势汹汹的好莱坞及好莱坞模式的电影等等。这些评论力图把观点牢牢地建构于当下的中国语境中,体现了一种真实的批评精神和智力成分。作为舶来品的大众文化研究与批评曾经长期深陷西方理论的围城,丧失了本应具有的鲜活生命力,最终脱离了现实的文化语境,成为知识分子站在围城的墙头上居高临下的俯瞰和自说自话的臆想。而郝建则力图走出围城,不戴“有色眼镜”地审视之,以对社会和人性的真诚关注为基本平台,彻底摆脱了理论术语的操练与话语表演。这种价值取向使得他努力引领读者“走出瞒与骗的大泽”。   商业性的大众文化在民间中的强势与在主流媒体和话语中的弱势是一种吊诡的事实。它承担着严重腐蚀传统人文精神等罪名,让人忧心忡忡,然而它继续生机勃勃繁荣昌盛发展壮大,有人甚至称商业文化的时代是“众神狂欢”的时代。郝建称之为“文化上的错位强势”。他看到了繁华热闹的“众神狂欢”中个人的缺席,“在这种狂欢中,我们把预设的趣味当作快感,把机械艺术规范的演绎当作创作,把向中心单一价值观的驱赶当作是大众自己的自由选择。”这种被限制的狂欢实质上是一种美学齐步走,一种集体主义团体操,一种硬做的狂欢。歌舞升平的众神狂欢背后小人物的悲凉与困境依然存在,却鲜有人关注,文化中的真实境遇被回避,其中“话语英雄的被阉只是我们民族失语症的典型例证和可见的惨烈意向”。在一个貌似风花雪月的时代,真正的知识分子不会被表层假象所迷惑,他们从流变的社会现实中洞察到动态的危机。《义和团病的呻吟》一文尖锐地指出“在今天,有的歌声并不能哗众取宠,却能在另一边讨到好处。对美滋滋、乐陶陶的人群当头棒喝,以此追求登高一呼的自我感觉。那是典型的传统圣哲型知识分子心态。”对应当具备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如何利用“迷糊和曲解”真相谋求主流体系认同的现象,郝建不留情面地予以批判,甚至不遗余力地抨击和鞭挞,这在《张艺谋的退场秀》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也正是基于一种普世价值观,他对真正扎根民间的文化却大张旗鼓地加以弘扬。对好莱坞电影,动辄乱棒相向或痛心疾首都起码缺乏客观的态度,与其声讨大众的追捧,不如反问大众追捧的原因何在。因为只有破解了强势文化之所以“强势”的密码,才能让暂时处于弱势的文化走向强势。这种态度贯穿在郝建对好莱坞的思考中。好莱坞强势的“密码”就在于它对具有普泛意义的商业伦理的尊重和表达。其实与其说郝建是研究好莱坞,不如说他更偏重通过好莱坞电影和它在中国的接受反应,来透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问题。中国现实始终是他的落脚点。
  • 华丽转身

    作者:洁尘

    编辑推荐:本书是中国当代随笔作品集,是一个唯美者的电影随笔,作者洁尘是新生代随笔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内视型,书房型写作的女作家。本书共由爱慕和眷恋二部分组成,共收录38篇随笔作品,作者挑选了近年来的一些电影和特别偏爱的电影,用文字这种形式来固定作者的爱慕和眷恋。从本书中读者可以了解到被电影迷乱的作者的创作风格和风貌。
  • 银河映像,难以想像

    作者:潘国灵

    1996-2006年是香港电影被普遍认为不景气的十年,但"银河映像"却在此期间建立,并一枝独秀地成长为个性鲜明且分量十足的电影制作品牌。 本书是对银河映像的十年回顾。全书以"银河映像十大电影"为骨干,在每部作品的单元下,有电影介绍、电影人访问和专业评论三部分,书后并附银河映像十年的完整片目。本书兼收国际和香港视野,撰文者包括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彼得·里斯特(Peter Rist)、杰夫·史密斯(Jeff Smith)等国际知名电影研究学者、影评人,以及香港多位资深影评人如李焯桃、李照兴、舒琪等,阵容鼎盛;文章涉及电影的形式(如镜头分析)、美学风格、导演比较及电影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
  • 世界电影大师108将

    作者:邱华栋

  • 这个人必须也很爱电影

    作者:林奕华

    林奕华排演舞台剧这么多年,取材每多来自文学,手法上的灵感却总是电影。令他难过的是,好电影似乎越来越少,电影与思想已渐行渐远,成了现代人用来暂时解除焦虑的特效药。如果电影人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漠视知性与心灵的满足,无法掌握大众的欲望和期待,那即使有再多光鲜亮丽的姿态、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找不到投射的空间。
  • 声色现场

    作者:苏七七

    电影是一门关于光的艺术。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光是先在的,就如同大师们是天才。DV时代据说要取代胶片时代了,但大师们的作品不会消失。它们化蝶――化为影碟,飞到我们普通的人眼前。他们和它们都已成为“传奇”。 “流言”,说的大多是在商业院线看不到的中国电影。也就是说,听说的多,看到的少。我常常周六去现象工作室――或在别的时间、别的地点为,看个国内导演拍的片子,每回老老实实为中国当代电影做个速记员,渐渐积了许多笔记,也认识了许多年轻的、做着电影梦的人。我传播流言,是想让大家都知道,有些人在多么热情、勤奋、艰苦地做事情。他们的剧情片和纪录片,已成为影像中国的一角,锐角。 书的第三部分,“私语”,有些是自言自语式的电影随笔,有些是我写给TT的信――在影像与人生之间,且以爱情的名义,絮言一此歌哭悲欢。 苏七七
  • 50部必知的电影经典

    作者:王恩泽

    电影很像一个容器,它把人生的各种滋味都纳入其中,带给我们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然而,当你走进茫茫影海,又该如何去选择呢?人生匆匆,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我们又怎样去遍阅大师们的杰作呢?本书告诉你50部必知的电影经典,从这里面你可以找到爱的真谛与情的归宿,从这里你也可以找到那久违的回忆,在美好的回忆中品尝经典!
  • 色戒的世界

    作者:郑培凯 主编

    本书内容包括了导演、编剧、摄影的独家访谈以及梁朝伟、汤唯、王力宏等主角的精彩评说,两岸三地的文化名人如李欧梵、林奕华、马家辉、周黎明等人的深入评述更为《色•戒》的思想性、艺术性做了各方面的精彩解读,外加经典台词、《色•戒》大事记、几十幅彩色剧照,使本书成为了《色•戒》一片最权威、最完整的解读读物。
  • 电影狙击历史

    作者:上林

    影像是记录历史的有效载体之一,本书借经典史诗电影所展现的真实历史故事,深入电影背后的历史解读,让电影和史实在文本间形成光影的交错。 本书借以十六部经典电影,从电影史的角度,对电影的地位进行了剖析,分析了电影从前期运作,到摄制方方面面的奇闻轶事。 而本书真正的特点是对电影背后的历史事件、人物命运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探究。作者文字流畅,叙事简洁,文风极具历史感。 既是欣赏电影的佳作美文,又是了解历史的最佳读本。
  • 电影的斜坡

    作者:陆绍阳

    30年前,一个男孩被白布上出现的影像吸引,踏入电影的河流;30年后他对电影的爱历久弥坚,只是早年那懵懂的崇拜化作了现今理性的文字和深切的期待。他以亲身经历和对电影的独特感受,阐发了对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电影发展之思考,殷殷之情触手可及。正像作者所说:“这闪动的光线什么也不是,同时它又是一切。”
  • 未完成的爱情方案

    作者:刘宏

    本书由18篇电影笔记组成,在“幻影”、“沉没”、“情裂”三个单元中分别讨论了涉及爱的想象、生存与死亡、情感归宿等问题的经典艺术电影中的影像与人物。围绕爱情这一人类的永恒主题,在影片所展示的故事结构中,相当深入地探讨了人物关系和命运历经时空转换发生的变迁、以及因此而派生的人生可能性,以文字形式再现了影像中的人群曾经面临的种种与平视相关的机缘,是如何逐渐涌现又次第消逝的。
  • 世界青春电影

    作者:胡志军,刘翔

    青春是美丽的,青春也是可怕的,一百年来,我在电影中曾如此暧昧、疯狂,如此纯情、天真……
  • 我的自由式

    作者:安然

  • 电影地图

    作者:郭小橹

    这是一本非常时尚的电脑电影随笔集,内容是由作者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电影学硕士期间写下的笔记改写而成。书中提到许多中外电影佳作。作者以感性的笔触勾画了自己心中的电影国疆域,另有附录列出上百部电影片名,不啻是电影爱好者们的购片指南。
  • 带电的肉体

    作者:王樽

    这是一部角度独特、风格清新的随笔集,书名取自美国伟大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这里的“带电”有双重意思:一是书中主要文字描绘了肉体的“带电”特质;二是所有篇章都与电影有关。 作者从身体出发,通过对人体的深入观察和描绘,解析了面孔、眼睛、嘴唇、乳房、臀部、大腿、脚等身体的不同部位在不同电影中的丰富寓意。作者将身体的影像与艺术、民俗、文学以及个人经历巧妙融会,以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文笔,将身体的寻常和不寻常之处解析得意蕴深厚、诗意盎然。既有“带电”肉体的主观体悟,又有电影“活色声香”的缤纷展示,好看好读,颇具个性。
  • 电影手册

    作者:《电影手册.当代大奖卷》编写组

    本书以最详尽、直观、准确的形式集中演示了自1915年以来当代电影的顶级精华,它们是世界最具影响的奥斯卡和三大电影节所嘉奖的伟大制作和殿堂级大师,加之编者以专家级的选择标准,甄选大奖中最值得珍藏的影片和影人,使得本书所选择的268部电影和191位影子构成了当代电影的颠峰画卷,精心设计的引言部分。详细图解当代电影史中的重要流派、类型和奖项细节丰富的知识性介绍,简洁生动地勾勒了当代电影的清晰轮廓,内文的条目设计直观详实,检索方法方便体贴,文字专业有趣、图片精美传神,既适合鉴赏阅读,又可成为寻片的有益指南。
  • 国外后现代电影

    作者:程青松

    一百年来,电影就在光影明灭的世界里制造着种种真实的“谎言”。不管荧幕上展现的似乎哪个年代的故事,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在黑暗之中被眼前的幻象所蛊惑,为它愤怒,为它感动,为它尖叫。后现代艺术的诞生和发展,为后现代电影提供了基础和背景。后现代电影从哪里来?它将如和的发展?本书以后现代电影导演(如彼德・格林纳威、王家卫、昆汀・塔兰蒂诺、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等)和他们的作品为参照,对现代电影中一系列话题作了精彩的描述,并配有大量的生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