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评论

  • 作者:(英)伯格

    这部批评文集分为三部分:首先以我们看动物的方式为切入点,回溯人类与动物漫长而悠远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永久地失落了;继之以对摄影功能的思考,与苏珊・桑塔格遥相唱和;最后则聚焦于艺术,谈绘画、论雕塑,从容游走于社会。心理与艺术各个层面,颇得瓦尔特・本雅明的遗风。
  • 文艺复兴:艺术与诗的研究

    作者:沃尔特・佩特

    本书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理论家和代表人物沃尔特・佩特(Walter Pater)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历年发表的关于欧洲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的研究论文的汇编,研究的对象包括皮科.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乔尔乔内画派、杜倍雷、温克尔曼等著名人物,在有限的篇幅里,佩特为我们勾勒出了他心目中的文艺复兴的全貌,构成了一种对文艺复兴的总体性认识。
  • 吟赏风流

    作者:范曾

    本书首次荟萃了范曾先生对中外近代大画家的独到评述:从八大山人到齐白石,从凡·高到平山郁夫,纵横捭阖,风流倜傥。直观地展示了范曾老先生多年以来在诗词歌赋,论文绘画方面的精深造诣。 范曾先生,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他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为表现历史人物之神韵,他潜心研究历史,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诸名家之作。范曾先生用如椽之大笔、心怀澎湃之激情,化作诗词歌赋、论文绘画,展开了与中外画坛巨匠的心灵对话。“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 罗丹艺术论

    作者:奥古斯特・罗丹,沈宝基,葛赛尔

    这本艺术论成书于罗丹晚年,其中有他对于艺术创作一般性问题的见解,也有对于雕塑艺术的规律性的经验谈;有对于历史上的美术家的评述,也有对于当时创作的议论。它集中反映罗丹艺术观和美学思想,是对近代西方艺术世界有着深远影响的名著。
  • 与傅聪谈音乐

    作者:艾雨 编

    本书内容:学钢琴的人为了学习,有心注意你手的动作,他们总不能算是“观众”吧?手的动作决定于技巧,技巧决定于效果,效果决定于乐曲的意境、感情和思想。对于所弹的乐曲没有一个明确的观念,没有深刻的体会,就不知道自己要表现什么,就不知道要产生何种效果,就不知道用何种技巧去实现。单纯研究手的姿势不但是舍本逐末,而且近于无的放矢。倘若我对乐曲的表达并不引起另一位钢琴学者的共鸣,……
  • 后娘主义

    作者:尹吉男

    《后娘主义:近观中国当代文化与美术》是《独自叩门》的续编,收录了作者发表于《读书》等刊物的艺术随笔37篇。作者以个性独特的思想方式触及了艺术界、思想界的潮流、现象和艺术家群体、个人的状态,表述了对当代艺术的冷静观察与直觉感受,尤其关注“前卫艺术”。全书分“前卫概念”、“美人/艺人”、“文化眼光”、“精英之后”四个部分,配有彩色图版100余帧。
  • 观看之道

    作者:[英] 约翰·伯格

    就对艺术的刺激与影响而言,约翰·析格的《观看之道》是罕有匹故的。这本谈论艺术与社会之关系的小册子初版于1972年,基于英国BBC同名电视系列片写成。全书包括7篇文章,其中4篇,图文并用;其余3篇,纯用影像。每篇文章讨论一个主题,诸如:艺术与政治,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油画自身的矛盾以及广告与资本主义白日梦。30多年来,这本书激起的争论历久不衰,其观点几成此一领域的常识。
  • 纽约琐记(上、下册)

    作者:(美)陈丹青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主要内容包括:纽约琐记;美术馆;画廊;艺术教育;艺术评论;艺术家肖像――奥尔;艺术家肖像――坦希;我的画室 ;绘画的观众;回顾展的回顾;艺术与自由;艺术与艺术家; 桑兰与莱奥那多;拙劣的比喻;中国稿约;《陈丹青速写集》自序;色彩与高考;六周的相处――记中央美院油画系助教研修班教学;金陵怀旧记;女眷与同行――序张小溪着次个展;素描与同情――序谢宏军《乡村诊所》;图像的传奇――读徐累系列画作……
  • 傅雷谈美术

    作者:傅敏

    傅雷谈美术,ISBN:9787801159991,作者:傅雷著;傅敏编
  • 黄金牡丹

    作者:须兰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论美的艺术随笔集,全书共8篇。第一篇《狐狸的棋局》论民国女子之美,第七篇《牡丹》论明式家具之美,最后一篇《我的私人的眼福》论电影之美,其余各篇是讨论东西方的绘画艺术之美。作者文笔优美,见闻广博,对艺术有着独到的理解。各篇文章都是论美,却不从美入手,而是从人文的角度来条分屡析藏在各种美的背后的故事、哲理。故有艺评之实而无艺评之涩,给读者以清灵的美的享受。
  • 美学珍玩

    作者:[法]夏尔·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的文学生涯是从绘画评论开始的,《一八四五年的沙龙》一炮打响,《一八四六年的沙龙》则确立了他权威艺术评论家的地位。这期间,他已经开始诗歌创作,但成名作《恶之花》的出版,却是在十二年之后。 《美学珍玩》收集了波德莱尔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评论。他极力推崇色彩和想象力,浪漫派大师德拉克洛瓦令他迷狂,漫画家伽瓦尔尼令他心醉神迷。他涉猎广泛,油画、素描、漫画、雕塑,无不娓娓道来,精辟又不乏热情,为读者展开了一副美妙的法国十九世纪艺术画卷。他认为:“对一幅画的评述不妨是一首十四行诗。”诗可以说画,画也可以说诗,“现代诗歌总是明显地带有取之于各种艺术的微妙之处。”
  • 时间,这永恒的雕刻家 遗存篇

    作者:[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时间,这永恒的雕刻家 遗存篇》是一本文学评论集,收有《西斯廷教堂》《历史小说中的语调与语言》《宁为玉碎》《皮毛兽》《镜子的效果和鬼火》《年节》等文。
  • 论晚期风格

    作者:【美】爱德华·萨义德

    本书考察了贝多芬的《庄严弥撒》、让•热内的《爱与俘虏》和《屏风》、莫扎特的《女人心》、根据兰佩杜萨的《豹》改编的电影及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等多位艺术家的晚期作品,探讨了当他们不如人生最后阶段时,如何“由于时代的错误和反常”而使死亡径直进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萨义德认为,本书讨论的大多数作品中都充斥着深刻的冲突和一种难以理解的复杂性,尽管它们经常与当时流行的作品形成反差,但是它们恰是未来的先驱,都属于天才作品。本书极具启发性,亦为萨义德的晚期著作。
  • 对抗性游戏:百年世界前卫戏剧手册

    作者:周江林

    戏剧是现实的折射,百年来戏剧舞台上一如现实世界经历巨变而光怪陆离。数百名戏剧历史的创造者在本书中依次出场,为我们展现一幕幕前卫戏剧的经典画面。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已成为经典的“前卫戏剧”:《马拉/萨德》(彼得・魏斯)、《愤怒的回顾》(约翰・奥斯本)、《房间》(哈罗德・品特)、《莎乐美》(王尔德)、《乌布王》(雅里)、《密室》(萨特)、《等待戈多》(贝克特)、《女仆》(热内)、《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皮兰德娄)、《推销员之死》(阿瑟・米勒)、《欲望号街车》(威廉斯)、《动物园》(阿尔比)……
  • 世界情色电影精品鉴赏.第二辑(全二册)

    作者:王佳泉,蓝春雨

    本套装共含1,2两本。 ★电影小说:以散文诗般的笔触兼顾绝对细节与非常情节。以充满感性的语言为您细腻描摹或浪漫、或伤感的电影人生。 ★作品分析:影评家们以深厚的电影理论功底、充满个性的审美目光,用平实的口吻与您完成一次次关于电影艺术的、关于人类情感的倾谈。 ★图片:视觉的盛宴。这是本书在文字文本之钱奉献给您的另一种清晰有力的声音。 ★影片档案:32部情色电影的32张名片(原名、最佳译名、另译名、出品时间、国别、导演、主演、获奖情况……)。 ★星级评分:影评家从表演、影像、故事、导演、观赏性等5方面对影片进行精炼而不乏幽默的概括,这是对影片综合实力的最权威评定。 ★其他:本书按电影最佳中文译名之汉语拼音顺序排序,便于查找阅读。书后附外文片名索引、中文译名索引。
  • 我们时代的叙事

    作者:崔卫平

    本文力图阐述1949年之后的中国电影如何讲述中国社会历史现状,以及这种讲述与社会历史本身的关系如何。本文选取了这样几个片断:50年代初期某些电影,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表现了真实的社会矛盾冲突,它们与新世界本身一样,是生气勃勃的;60年代的谢晋电影,至少有一头扎根于真实的现实关系当中,引起观众特定的现实联想,只是它们的结尾被归并到统一的主导意识形态的框架中去:陈凯歌电影是中国稍晚才出现的艺术电影,其更为重视人的内在精神尤其是儒家文人的情怀;而张艺谋电影则可以看作中国的主流电影,其中所体现的“游民文化”,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化的某些症候。
  • 毕加索的成败

    作者:约翰·伯格

    迄今为止关于毕加索的最重要的著作。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显现它的价值,一部沉思、雄辩、批判性的传记,颠覆性和悲悯心兼具。——卡纳迪(John Canaday),《新共和》(New Republic) ... 毕加索被公认为20世纪最具魅力光环的艺术家,他的一生被各种传奇事迹所环绕。 伯格以批评家的身份,从毕加索出生背景、时代氛围、画作分析,时间横跨西班牙的孩提时代到他的最后岁月。穿透笼罩在这位艺术家周遭的光环,试图去再现艺术家的真实处境:毕加索的成功使他与世隔离,并且使他的创作题材匮乏;当友人们努力使他快乐时,他却独自面对年华老去、创作力衰退的孤绝困境。在他生命的终点,伯格说,毕加索成为第一个用油彩咒骂的画家。作家以悲悯之心和独到见解写下了画家一生,带给读者一种直指内心的震撼。 ... 影像阅读>>约翰·伯格作品 观看之道 看:摄影,绘画与视觉艺术 毕加索的成败 另一种讲述的方式 另类的出口
  • 谎言的衰落

    作者:[英] 奥斯卡·王尔德

    “杰出的艺术家创造出新的典型,生活就试着去模仿它”;“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语言,它是思想的母亲,不是思想的孩子”。百年之后,这些出自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笔下的美学观点,就其先锋性和前卫性而言,仍会令我们现代人感到惊诧。本书收译了王尔德的著名艺术批评论集《意图集》和另一篇重要文章《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目前所流传的诸多王尔德警句多出自其中。译者选配了大量的艺术图片来诠释相关章节,在王尔德著作翻译中尚属首创,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