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许知远

  • 思想的历险

    作者:许知远,覃里雯,黄继新

    《思想的历险》是一本采访文集,作者为《经济观察报》的几位主笔记者,书中收录近两年他们对一些传媒大亨、政界要人、学界泰斗、商界精英们的采访纪实,同时加入自己对其的看法和观点。能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或并不聪明但却阴错阳差地主宰了这个世界的人进行对话,无疑是人生所能经历的最有趣的事情。
  • 纳斯达克的一代

    作者:许知远

    这本随笔集包括“媒体精神”、“纳斯达克的一代”、“阅读”、“专栏”四部分,试图呈现出媒介与时代精神之间激动人心的关联。
  • 極權的誘惑

    作者:許知遠

    「中國的經驗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獨特,它的內在困境很可能吞噬掉表面的繁盛。而且,在歷史中的很多時刻,我們都曾公開讚揚邪惡的力量,漠視個人的自由與尊嚴。中國正是最近的一個例證。」----許知遠 一九三0年代,經濟大蕭條使西方世界陷入一片愁雲慘霧當中。對資本主義與民主失望之餘,西方最頂尖的知識份子紛紛把人類的希望寄託在信奉共產主義的「新文明」----蘇聯身上。然而,當後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得烈.紀德在一趟實地觀察後卻發現,關於這個新文明的事實與傳聞不符。華麗的國家建設的外表下,是勞力的剝削與個性化的消失。悲哀的是,紀德的呼籲被淹沒在一片非理性的喧囂當中。比紀德早五個月到蘇聯的羅曼羅蘭,則早就決定把他的所見所聞塵封起來,他知道人們要五十年後才能聽懂如此尖銳的逆耳之言。 大約同一時間,來自美國加州的李敦白(Sydney Rittenberg)一路心甘情願的跟隨毛澤東等人從事他心目中偉大的共產革命。政治迫害的無情、文化大革命的慘烈,甚至是冤屈的牢獄之災,都曾經被他當作為了實踐理想的考驗。直到三十年後,認清現實的他才終於說出:「我從未真的想要待在中國...」 那麼,我們不禁好奇,與江澤民相談甚歡而決定寫《中國大趨勢》的未來學大師奈斯比、在《北京共識》中信心滿滿的指出「中國給其他國家開創了一條新路」的約書亞.拉莫,是否也將有如李敦白樣大夢初醒的那一天?而為了這個覺醒,他們與人類將付出多大的代價? 許知遠,當代中國最年輕、最才華洋溢、最具批判性的公共知識份子,提醒我們,今天世人對中國的高分貝讚嘆,正是在重蹈當初西方人對蘇聯的盲目幻想的覆轍。 黑格爾說:「人類歷史唯一能告訴我們的是,人類從來不從歷史中學到教訓。」嫻熟近代人類文明軌跡的許知遠再次證明這句話。他引經據典的指出,當人類對既存體制失去信心的時候,很容易就在隨手抓一個替代品來安撫心中的空虛徬徨。就好像七十年前的法國文人,在戰敗給德國的怨恨與對美國霸權的嫉妒之下,狂熱的投入崇拜蘇聯的狂潮。「對他們來說,現實是一回事,觀點卻是另一回事。」底層老百姓的苦難在意識型態的光環的遮蔽之下,被視而不見。 批判中國現狀的作品汗牛充棟,但大部分都是從當代社會與政治的實際功效的角度切入,批判中國在人權、環保、勞工保護、政治體制上的缺失。許知遠卻能另闢蹊徑,從文化史與心理層面的角度來看,為什麼理當是最睿智、最公正客觀的知識份子也常常被一個顯然問題叢生的極權體制給迷惑。而他的記者工作,以及他與當代中國異議份子,如余杰、許志永等人的私人關係,更為我們帶來關於中國的民權奮鬥運動最真實的第一手報導。 這是一本點醒世人認清今天中國的好書,更是一本讓我們瞭解人如何在巨大的歷史洪流與意識型態鬥爭中迷失自己的警世之作。
  • 单向街 002

    作者:郭玉洁 主编

    《单向街002:先锋已死?》仍然坚持“纪录、探索、批评”的理念,邀请中国最好的记者、作家,关注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现象,写最好看的故事,带给读者沉静、愉悦的阅读体验。先锋已死?写下这个耸动的标题,是希望呼唤每一代人当中不甘平凡者内心的冒险精神,来为这个世界添加新的可能,而非加固其庸常之处。《单向街002:先锋已死?》从话剧、图书、摇滚乐、非母语写作、独立电影大众文化领域探讨先锋的可能。
  • 单读06

    作者:许知远 主编

    本书为《单读》(原“单向街”)系列文集的第6辑,本辑专题栏目围绕“逃离•归来”,分别从艺术、文化和非虚构报道等多角度,对一些社会文化现象、历史文化名人和轶事作了回顾、访谈和叙写,包括史景迁夫人金安平谈庄子与历史写作、《纽约书评》谈美国诗人奥登、青年摄影师塔可在纽约的生活和创作、哈佛大学“尼曼学者”杨潇在美国大学中的所见所闻,等等。
  • 中国纪事

    作者:许知远

    整个20世纪,国人用各种主义,各种理论解释中国。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总是被这些抽象的主义所吞噬。 历史的连续性,日常生活的细微性、个人的命运,总是被历史洪流冲刷。以至于作为一个30岁自认为是知识分子的青年人来说,谈起自己国家时倒像个陌生人。 这一系列文章,是一种个人经历的陈述,它激起的头脑风暴可能比它提供的清晰分析更多。但它的确是一个年轻知识分子看待自己国家的真实努力,尽管这种努力困难重重并可能注定失败。 但每个社会乃至每位个人,不都是在对自身命运与境况的探讨中,获得生活之意义吗?
  • 时代的稻草人

    作者:许知远

    这是一次对“镀金年代”集体性迷狂与沉沦的个人主义式救赎。 这些哀沉自省的文字,与其说揭露了现实的荒诞,不如说照亮了意识的错乱, 并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基本心态与情绪的破碎分裂。 在“中国模式”响彻云霄的宣传与颂叹中,许知远以其一贯的批判语调揭露这个体制和时代的缺失,并把中国放到百年转型历史和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中,于是“中国大趋势”、“货币战争”背后的生意经凸显出来、“金融危机”与梁启超发生了关联、孔融与林妙可也能遥相呼应,制造业大国崛起的背后是被淹没的少女的青春……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批判包含着对自我的内省,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内在的思想成熟。
  • 单向街 001

    作者:梁文道 张大春 许知远等

    《单向街》杂志书,是由单向街书店创始人之一的许知远主编,双月刊。撰稿者有梁文道、张大春、许倬云、Leslie Chang、戴锦华、黄永玉、李海鹏、李孟夏等。 以非虚构类的报道、评论,摄影作品为主。将全世界最好的作品引入中国,鼓励一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将更多年轻人重新吸引到书籍、艺术与思想的情绪中去。《单向街》的特性,在于它思维的更年轻化与更敏锐的时代感。内容与时代贴得更近,中国正是一个各种社会实验的万花筒。在设计上他更与国际潮流接轨,在写作上它则试图树立非虚构类写作的标准。它还建立起一支以调查性记者、年轻学者、摄影师、艺术家为主的作者队伍。
  • 祖國的陌生人

    作者:許知遠

    粗獷卻深情,細膩而真摯。這是一段跨越中國東北至西南的壯遊, 一幅無數常民面孔的浮世繪,更是一部中國新一代知識分子的沉思錄。 他不是凱魯亞克,也不是切格瓦拉, 他是許知遠,祖國道途上的陌生人。 每個人看到的中國都不一樣,對於台灣的讀者而言,通過媒體的渲染、自己的行旅、朋友的經驗而獲得的中國印象,都會覺得中國是個熟悉的陌生人。 然而,中國大陸著名的媒體人、專欄作家、公共知識分子,許知遠開始了一段中國行腳後,愕然發覺自己也是祖國的陌生人。 他筆下的中國,我們已經耳熟能詳,在《未成熟的國家》一書中,他充滿了思慮和反省、深刻而略帶憂傷的追溯了百年以來中國追求成熟國家而未果的歷程,在《極權的誘惑》一書中,他更是全面檢討了近十年來中國形象——在國際上和在國內的——變遷,揭示出當下極權面孔的新特點。 而這次,《祖國的陌生人》是他走出書齋看中國的行腳和壯遊記錄,鮮活而粗糲,細膩也溫情。它是一幅典型的融合了遊記體和沉思錄的文本,雜糅進速寫、抒情、白描和思考。他呈現了無數個常民面孔的浮世繪,他使自己看起來更像一個中國版本的凱魯亞克和切格瓦拉。他從東北的伊春小城(俄羅斯邊境)沿著著名的「胡煥庸線」到了西南的騰衝(緬甸邊境);似乎是要比較最古老的都市和最現代性的城市,於是他從上海飛到了西安;他在非洲感受北京;他在歷史中緬懷江南。「一路上,我看到了革命、戰爭、政治運動、經濟發展,如何將這個國家變得面目全非,抹平了所有的地域差異,摧毀了既有的社會結構,解構了原有的人際關係……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像是無根之萍,他們困惑、焦灼、滑稽、痛苦,卻也蘊含著無盡的能量——他們無法從傳統中獲取價值和意義,卻也享有了沒有歷史束縛所帶來的無邊界的自由。」 他不僅僅記下了旅途中遇到的常民面孔——他們的名字似乎不重要,他還通過遊歷來觀察那些指標性的中國人物——他們的名字被視為很重要,如余華和賈樟柯。許知遠解讀人物的鑰匙,不僅僅是從文本上閱讀他們,更從他們生活的土地、他們周邊的人切入,思考到他們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何以成長為他們。於是,余華被還原到浙江小鎮牙醫的生活裡,賈樟柯被還原到山西小鎮臨汾的生態中。他發現,在《兄弟》和《十個詞彙裡的中國》裡,余華「從未試圖逼近自己的內心,從未試圖進行真正的道德與價值上的追問。正因為缺乏這種追問,中國的苦難與荒誕,才僅僅變成了觀賞與消費,而未能轉化成更普遍的人類經驗……」他們活在喧囂的國度裡,卻無法冷靜、超越於喧囂之外。 作者自己曾經說到,「我在書本上成長起來,所以每當脫離書本時,現實給我的總是困惑和不安。」現在,他把書本丟在一邊,上了路,發現了什麼不一樣的了嗎?他找到了新的途徑和方法了嗎?
  • 东方历史评论(第2辑)

    作者:许知远 主编,绿茶 执行主编

    《东方历史评论02》以华人移民海外的历史为专题,展示从明末清初以来中国人向异域迁徙的苦乐心酸,这是一条充满荆棘、充满梦想的漫漫征途,从最初的单纯谋生、到追求财富、再到追求安全、追求荣耀,这不断变化的移民目的也折射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阵痛、曲折、辉煌与病症。同样,异域文明也在伴随着自身文化的自信与危机,交替贬低或抬高它们眼中的“中国形象”。 《东方历史评论02》“影像”主题为“流水线上的青春”,选了一组车间女孩的照片,看看那些姑娘,即使工装也掩不住青春和美丽,伴随着她们美好的梦想,正在流水线上慢慢消逝。这 1.5 亿年轻人中最绝望的, 已经从富士康工厂的楼顶一跃而下, 作为对这个残酷时代的无声抗议。 《东方历史评论02》“随笔”栏目,收入埃及作家福阿德•阿贾米谈论“埃及知识分子的悲剧”、 陈徒手考查“‘文革’期间北京清理政治环境琐记”、张冠生挖掘“罗隆基‘反右’时期的史料”、芮虎描述“东德‘斯塔西’档案解密过程”等一系列精彩文章。
  • 醒来

    作者:许知远

    这本书描述的年代跨越了一百一十年,从一八九四年夏天开始的甲午战争到眼前仍热情高涨的镀金时代,还有对未来岁月的模模糊糊的憧憬。它没给出什么值得倾听的结论,却代表着一个年轻知识分子对于自己国家的重新认识。他试图用好奇心与探索,来取代长期教条教育所造就的对历史的冷漠感。 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壮观的实验场,中国将为未来几代年轻人,提供一个超出想象的广阔舞台。这其中充满粗俗、不安、混乱,也可能激发起参与者身上的好奇心、创造力、对生活更深刻理解。
  • 东方历史评论(第1辑)

    作者:许知远 主编,绿茶 执行主编

    编辑推荐 《东方历史评论》是由东方历史学会发起的一份面向高端受众的系列历史读物,倡导丰富、细腻、从容、生动再现历史情境、给读者以深刻历史感的历史书写方式,力图改变当前历史写作要么功利、僵硬,要么流俗、浅薄的现状。 《东方历史评论》倡导的阅读观念是:“历史的,批评的,审美的”。 本辑《东方历史评论》选取民国初年宋教仁遇刺案为专题,多角度梳理了事件细节和当时主要人物对此案的参与及观察评论,再现民初纷纭复杂的政坛斗争情形,并深入追问:为什么对宋案的处理会最终影响历史的走向,最终导致民初共和尝试的失败?寻找百年共和失败的密码,领略重大转折关口历史的运转机理和脉络,宋案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 本辑“影像”栏目为“苏联解体20年群像”, 著名摄影师苏里于苏联解体20年之际,走访了8位涵盖各阶层的典型人物,从他们的面庞和思考里窥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个人的冲击与重塑。 此外,本辑还收入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福山谈论全球化语境下不平等的加剧侵蚀自由民主制度赖以栖身的中产阶级基础、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回顾第三帝国形成等的文章;书评栏目重点推介了《帝国的精神生活:一段18世纪的家庭史》、《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等几本近期比较受关注的书。
  • 祖国的陌生人

    作者:许知远

    “在你的国家,你却是个陌生人” 在这本书里,作者试图通过一次穿越中国的旅行(爱辉-腾冲)来了解这个国家,但看到的事实却并非如其所想象,这在作者行走三峡和陕西以及其他地方时,似乎也是一样,传统已经断裂,混乱的价值观无处不在,他既看到了这个快速变化的国家的巨变,也看到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像是无根之萍,他们困惑、焦灼、滑稽、痛苦、失落,却也蕴涵着无尽的能量——他们无法从传统中获取价值和意义,却也享有了没有历史束缚所带来的无边界的自由。 这本书在形态上或许杂糅,游记、人物、评论,都混合其中,但是其主题仍很清晰,它试图展现的是当代中国社会日益深刻的断裂感。
  • 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作者:许知远

    跟着许知远,再一次梳理这个混乱的世界 本书作为许知远任职于《经济观察报》期间写的国际时政评论文集,其中的激情和理智总是在不经意中契合着 作为《许知远文集》的第二部,本书的文字充满诱惑力和无尽的想像,内容则理智而充满智慧。里面不无精辟的分析,还有许氏风格的幽默。 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位专栏作家的努力,其中很大一部分谈论的是政治人物,这些文字大多完成于 2002—2004年。那时候,许知远任职于一家报纸,他一心要为读者疏理“9·11”之后混乱的世界。在整整3年时间里,他痴迷于国际政治,在战争、谈判、谎言中,人的个性与内心冲突暴露无遗。用许知远的话说:“它也是在知识上朝秦暮楚的好奇心的延展,我偶然会好奇,我竟然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喋喋不休地评论了那么多。这或许也暗合我对写作的不负责任的偏见,与其说它是为了读者而存在,不如说它仅仅是作家个人情绪的抒发。 这些经常故作铿镪、端庄的文字,是我一心要为读者疏理“9·11”之后混乱的世界的努力。但其结果常常相反,它们增添了新的混乱,尽管一些人慷慨而热情的人安慰我说这种混乱也激发起他们的想象力。 在整整3年时间里,我痴迷于国际政治,在战争、谈判、谎言中,人的个性与内心冲突暴露无遗。它也是我在知识上朝秦暮楚的好奇心的延展,我偶然会好奇,我竟然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喋喋不休地评论了那么多,其中过分明显的表现了我渴望进入历史进程的强烈愿望。这或许也暗合我对写作的不负责任的偏见,与其说是为了读者而存在,不如说它仅仅是作家个人情绪的抒发。 是的,我们正处于后现代世界之中,牛顿世界中的稳定、均衡的结构正让位于混乱、随机与不可测。但在此刻,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什么?创造了相对论的爱因斯坦一生厌恶“测不准原则”的量子力学,一直到去世前,他都在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场论以对抗这种不确定性。他在致量子力学大师玻尔的信中说:“你信仰掷骰子的上帝,我却信仰世界存在着完整的规律和结构……”面对混乱的今日世界,我们要提醒自己,此情此景并非从未上演过。1910年代的人们感受的惊愕可能远胜我们,所谓的“后现代世界”也仍处于人类传统之中。最可怕的危险在于,我们丢弃了“驾驭混乱”的信心。
  • 一个游荡者的世界

    作者:许知远

    70年代生知名媒体人
  •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作者:许知远

    作者生于70年代后期,有人说这个年代出身的是充满物质感的一代,显然这是个武断的结论,每一代人中都会有人积极回应智力的承传,特别是生命力与想像力充沛的青年。《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是这个名叫许知远的青年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北大校园的男生宿舍床上、春天的北方城市街道边,一次次遭遇智慧或者青春的完成。许知远已试图搭建属于自己的某种具有自我信仰意味的文字领地,这信仰与精神的自由和智力锻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