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戏曲
-
中国长短句体戏曲声腔音乐
“中国戏曲声腔音乐”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是以汉语单字音乐属性——声、调、韵为基础的“诗歌作品”,是中国民间歌唱艺术、音乐艺术的结晶。从唐宋词乐、宋金诸宫调音乐、元明南北曲音乐代代相传,一直至今天已有千余年历史,已经形成了具有“三类特具条件”和“三项特有特色”的声腔音乐结构歌曲。近年以来因不理解声腔音乐是什么,与外来音乐的影响,首先是传统的“填词度曲”法受到冲击,有的腔种①在这方面已荡然无存,有的腔种因有声腔音乐强有力的客观条件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放弃传统,然也已不知道“声腔音乐”究竟是什么了②。由于对继承发展长短句体戏曲声腔音乐迷失了方向,戏曲音乐研究中出现的许多讹误无从纠正,会写长短句体新剧本的人愈来愈少。归根结底,是对“声腔音乐”缺乏真正理解。兹特选择《长短句体戏曲声腔音乐》五种予以考索、阐明,为词坛鼓吹。 中国戏曲声腔③分两大类:一类为齐言体戏曲声腔,如京剧、梆子腔等,曲词以齐言体为主;一类为长短句体戏曲声腔,如昆腔、弋阳腔等,曲词以杂言体为主。《中国长短句体戏曲声腔音乐》的研究对象,计有奠定中国戏曲基础的“温州南戏声腔”以及其遗腔,如“浙音海盐腔”、“吴音昆腔”、“弋阳腔与高腔”与“泉腔与潮腔”等。其中以曲牌曲词定律来说,第一、第二、第三三种曲牌属正格类型,第四、第五两种曲牌属突破类型;以伴奏来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种主伴奏是用笛、管,腔日“唱调④”,第五种主伴奏用“弦乐”,腔名“弦索腔⑨”。 《中国长短句体戏曲声腔音乐》是对五类声腔的发生、发展、音乐结构、音乐功能进行全面的探索与阐述。今欲飨读者殷盼,先将一线蝉联的《温州南戏声腔音乐》、《浙音海盐腔音乐》、《吴音昆腔的倚声按拍》先予刊行。此套书的写成出版,荷蒙温州市政协、温州市文化局的大力支持,谨在此深致谢忱! -
曲苑缀英
王正來先生遺著——《曲苑綴英》崑曲譜(工尺譜)出版消息。 我國著名崑曲研究學者、曲家王正來先生,於零三年年底仙逝,曲壇英才隕落,遺下不少曲學研究資料。先生曾以一人之力,費數年之功,完成【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譯註】,為我國古典文學音樂研究及實踐留下珍貴遺產,可惜至今仍未有機會出版面世,廣惠曲壇。先生生前除致力鑽研曲學外,亦以崑曲曲唱藝術承傳為己任,得他親炙的曲友遍及海外。先生為使曲友習曲時,能得曲譜之助,以臻崑曲正宗之境,曾整理及親自抄訂【曲苑綴英】*曲譜。書中除工尺譜外,又附習曲要旨,俾曲友習曲之餘,研探曲道。惟未及編校付梓,先生遽然而逝。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崑曲推廣及研究委員會曾受先生委託,斥資出版;先生去後,中心遵囑處理編印事宜,並負責輯校,以圓先生遺願。 曲譜收劇曲共一百二十二支、唐宋詞十四支、元散曲二支,分南北曲上、下兩冊。全部曲文標註陰陽四聲,大部份曲文後附唱法講解。凡例中詳解唱腔口法,習曲要旨中又闡論字韻、及演唱技巧,對曲友至為實用。 曲譜以宣紙精印線裝,每套訂價港幣一百元,已於二零零四年四月正式出版,歡迎曲社、曲友訂購。 -
梨园外史
“《梨园外史》小说家言也,纪道咸以来伶官故实。其间事迹,询之老伶未尽符合,然其描摹优人之状态,讨论戏曲之源流,至为详细,诚非老于斯事者不能道其只字。纪事小有牴牾,奚足为病!昔太史公传优孟,世且摘其谬误,况此固以稗野自命者乎?施耐庵、曹雪芹之小说,摹绘得神,亦但能得盗贼、儿女之性情耳;至事迹之有无,直同镜花水月。而此书所纪,尚不尽蹈空,欲考梨园掌故者岂可忽诸?方今之世,风俗淫靡,梨园以旦为第一流,读此编‘胡喜禄扫尽铅华’一章,知作者盖有隐痛焉!余出入伶官之家将三十年,于若辈之情伪,知之甚深,只以赋性疏懒,未克独力撰作。是书之成,实为先获我心,故援笔乐为之叙。墨香氏题” -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京剧卷:民国文人的京剧记忆
旨在将中国戏曲丰厚的资源加以全面地开发、整合、包装、营销,使其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在融文献性、学术性、典藏性于一体的宏观编辑理念的观照下,力争使这《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京剧卷:民国文人的京剧记忆》既能成为展现中国戏曲艺术魅力的窗口,彰显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的平台,又能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出版品牌。 -
昆曲与明清乐伎
昆曲曾是“妓曲”,在明清时期的青楼妓馆中流转徜徉,昆曲又曾是“酒曲”,在文人酒客的金樽檀板间缭绕迷离。昆曲曾是“吴声”,与吴越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昆曲又堪称“坤曲”,她优美凄迷正如江南纤美小巧的吴妓。一部昆曲史,倘若假以妓女的视角,也许会平添几分清晰、几分生动…… -
昆曲与文人文化
在中国文化结构里,戏曲艺术的本质应该属于民间文化。有意思的是,在民间文化摇篮里诞生的昆曲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却逐渐演变成为极富文人内涵的文人文化。虽然文人文化是相对于民间文化而存在,但从民间文化蜕变为文人文化,从某种程度来说仍然有着质的变化。 -
姹紫嫣红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古老的艺术样式面临着许多发展上的难题。要知道,某种艺术样式的消失绝不仅仅意味着它本身的失传,因为从根本上说,任何一种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中都已具有了许多功能,实际上,它早已经成为文化的有效载体。所以,如何对待那些看上去处于边缘的传统艺术,实际上关系着我们文化的传承,比如昆曲。昆曲的诞生与发展至今历经几个世纪,它的成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特别典型地体现阵南方的社会特点、生活方式以及士大夫趣味,清淡、高雅、精致、唯美。同时,它又是吸纳了许多中国传统艺术的长处的,如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等。 马得先生积数十年心血,欣赏昆曲,研究昆曲,描画昆曲,创作了大量作品,许多读者通过他的作品,进一步认识了昆曲,增加了对这一传统艺术的感情。现在《姹紫嫣红——马得昆曲画集》编辑出版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进马得先生的戏曲人物画,走近昆曲。 -
戏曲旦行身段功
《戏曲旦行身段功》内容简介:京剧艺术异彩纷呈、内含丰富、源远流长二百年,经几代艺术家创作实践留传下来的珍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如何继承、保留并促其发展,则是我们这一代的光荣使命与不可推卸的责任。常言道,“一戏一技”。京剧流传下来的千出剧目均有其各自特殊的技术技巧然而,怎样将分散在各个剧目中的身段、“做功技巧归纳、总结出一整套理论,致使戏曲身段功技能训练更加规范与科学,始终是戏曲教育研究的课题之一。 -
无悔追梦:上昆名家从艺五十周年风采实录
无悔追梦:上昆名家从艺五十周年风采实录,ISBN:9787806467282,作者:叶长海,蔡正仁主编 -
吴小如戏曲随笔续集
吴小如,本名吴同宝,原籍安徽泾县茂林,1922年9月8日出生于哈尔滨。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小如1932年随父迁居北平,1932至1934年在私立汇文一小读书,1935年在私立育英小学毕业。1935至1936年升入私立育英中学,赶上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由于其父1935年回到母校南开大学任教,他便于1936年秋转入天津南开中学(初中二年级)。翌年7月,抗日战争开始,全家迁入天津租界,辍学一年。193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天津私立工商附中高中,1941年毕业,升入私立工商学院商科会计财政系。1943年先后在天津私立达文中学、志达中学、圣功女中等校任教。1945年抗战胜利,又重新读大学,考入私立燕京大学文学院,不久即离去。1946年夏以商科二年肄业学历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三年级为插班生,1947年又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年级肄业,至1949年才于北大中文系毕业。 1949年至1951年,在天津津沽大学中文系任教员。1951年秋,到燕京大学国文系任助教。1952年进行全国大专院校合并调整,留北大中文系任讲师。一直干了近30年。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史,也开设过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古典诗词、散文等课程。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2年末,调到北大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任职,1991年退休。1992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还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顾问、《燕京学报》常务编委。1953年在北大参加九三学社。 他在业馀时间曾为中华书局义务编过一年《文史》(1980—1981)。业余爱好为戏曲(特别是京戏)和书法。 吴小如著作颇丰。1955年即出版了《中国小说讲话及其它》,后来又出版《古典小说漫稿》以及与人合撰的《小说论稿合集》。对话本小说、武侠小说、讽刺小说、公案小说也写过一些专题论文。对戏曲写过《台下人语》、《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和《吴小如戏曲文录》(曾获北京大学优秀文化著作奖)。对古典诗词的研究成绩卓著,先后出版了《诗词札丛》、《古典诗歌习作与欣赏》、《古典诗文述略》等专著。还出版了《古文精读举隅》、《书廊信步》。此外,属于综合类的有《读书丛札》,先后在香港、北京两地出版,是较有见地的著作。另外有一本《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也先后在香港和北京两地出版,受到好评。近年出版的还有《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莎斋笔记》、《今昔文存》、《读书拊掌录》、《心影萍踪》、《常谈一束》等。 -
词乐曲唱
本书是对我国民族文化发展中形成并至今尚存在于昆剧的“唱”中的“曲唱”,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上编,标名《曲唱》,横向剖析曲唱的构成;下编,标句《词乐》,纵向阐述从词唱到曲唱的衍进历程,纵横互补,自成体系,读后,深感其构思完整,脉络清晰,学风谨严,观点鲜明。 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先述说“今”‘曲唱’即“昆”中的“曲唱”的状况和构成,为《上编》; 第二部分,试探索、论说“词乐”与“曲唱”的演化及其构成为《下编》。 -
明清婦女戲曲集
本書為海內外第一部明清婦女之劇作選集,共收錄晚明葉小紈與清王筠、吳藻、何珮珠和劉清韻五位女性戲曲家之完整劇作十種。其中包括王筠之《繁華夢》與《全福記》、何珮珠之《梨花夢》,以及劉清韻之《拈花悟》與《望洋嘆》五種,為當今所罕見;而《拈》、《望》二劇之手抄本於一九九○始被發現,至今從未以刊本形式面世,彌足珍貴。 全書十劇皆經編者校點以便閱讀,另附上相關序跋、題詞作為附錄,書前並有作家與作品簡介以供參考。 -
宋元戏曲史
《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先生多年从事戏曲研究的一部总结性著作,被公认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作。它大大提升了戏曲在文学中的地位,将之从“托体近卑”的俗文学拉升到了文学艺术的范畴。全书共十六章,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征引历代有关资料,考察中国古典戏曲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描绘出清晰的途径和线索,对戏曲语言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作了具体的分析和发挥。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材料丰富,治学态度谨严,影响深远。此次整理出版以商务印书馆《国学小丛书》本为底本,同时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内容更加完善。 -
逢场作戏
内容简介: 据说本书的摄影作者曾年一直有些担心,书出版后会被人当成一本研究中国民间戏曲的学术书。事实上,能把日益衰败的中国戏曲展现得如同神秘宝藏一样深刻、有趣和有魅力,是需要深厚的功力的,这跟作者是一名法国人有关,也跟作者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式有关。作者把目光聚焦于真正的“民间戏曲”,也就是说,一直与人民保持深刻联系的戏曲,以文字配合着曾年拍摄的照片,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她实地考察的不同剧种。为了寻找这种戏曲,她深入到了中国的乡村和小城镇,深入到了官方剧团的幕后,进行田野调查,在原汁原味、不加矫饰的生活中寻找民间戏曲的故事。 目录 序《逢场作戏》(叶兆言) 前言 石邮傩戏 川剧:火把剧团 黄河蒲剧 皮影戏 京剧票友 后记 让想象里飞起来的画面(代后记)/沈晓平 致谢 叶兆言的序言选摘 与我们习惯于用一种猎奇的观点来看待西方不一样,庄雪蝉研究中国民间戏曲的功力深厚,完全是以人类学的视角,探讨它们与中国古代或当代社会的深刻关系。为了寻找日益衰败的“民间”,过去的许多年,庄雪蝉去了不同的地方,研究了不同戏曲种类,比如属于面具系的傩戏,比如川剧的火把剧团,比如山西的蒲剧,比如皮影戏,她深入到了中国的乡村和小城镇,深入到了官方剧团的幕后,深入到了那些自主经营的剧团和戏曲爱好者中,比如对京剧票友的独特研究。 ——叶兆言 后记选摘 在我看来,中国戏曲,不管是这本书里描绘的哪一个剧种,都反映了中国社会一种持久和一致的画面。中国戏曲剧种的差异显示出中国戏曲的丰富性。在这纷繁的差异中,我这双西方的眼睛却看到了一种共同的规律,那就是礼乐关系的普遍存在。 在我看来,在急速变幻的当代中国社会中,戏曲代表了一种永恒。我不敢断言中国戏曲能够抵制住现代化的浪潮生存下去,但我所遇到的一切都向我证明许多中国人依然在从事戏曲:尽管中国的社会正在经历变革,但他们仍然认定了戏曲具有根本的价值。2007年,就在我写下这些话的时候,在石邮村的厅堂里,年轻人们依然在嬉闹着“挤判”;在四川,火把剧团依然在演出改良了的传统剧目;在河北,农民们依然相信皮影戏具有保佑的神力;在北京,票友们依然在聚会活动;在山西,各个剧团依然在走村串巷。在官方布置的橱窗后,中国戏曲依然在人民的生活中存在着。 -
画说京剧
《画说京剧》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幅神奇的京剧艺术画卷:那些湮没在历史中的人物,以及人物背后的故事,妙趣横生;五彩缤纷、浓墨重彩的脸谱让你欲罢不能;优雅的唱腔,迷人的乐队,让你徜徉在戏曲音乐的海洋中;长安大戏院的后台,服装、道具一应俱全,不可错过;千百年的故事,千百年的传说,化作一个个经典剧目,在京剧舞台上色彩斑斓地演绎着,生生不息,那些经典背后的秘密,全都细细地藏在这《画说京剧》里,请您慢慢找寻……在中国三百多种地方戏曲中,京剧堪称国粹经典。从1799年徽班进京开始,京剧,融合着楚调,借鉴着昆曲,南北荟萃,木秀于林,最终发展成为中国的国剧。三鼎甲、三大贤、四大名旦、三大名净……构筑了京剧的一个个鼎盛年华。高潮迭起之后,是短暂的低谷。休养生息之后,我们期待着它的再次复兴。 -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ISBN:9787505726017,作者:吕东尼 著 -
国剧名伶轶事
《国剧名伶轶事》中所谈的人与事,笔者都是本着多年对他们的观察、欣赏,和与他们的交往、过从,才敢动笔的。因此,所谈虽不是什么秘闻、内幕,却也有些是前人所未谈过的。同时,不能确知,或了解得不详细的,就不敢着一字。 -
中国昆曲装扮艺术
《中国昆曲装扮艺术》系上海市教委(2006)科研项目,是我长期研究课题《中国戏曲的装扮艺术》系列之一,也是继《中国京剧衣箱》、《中国戏曲衣箱——角色穿戴》(京剧)出版后,又一本介绍中国昆曲传统重要剧目折子戏的装扮艺术专业工具书。作为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戏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大中专院校容装、表演专业的教科书,本书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资料性、实用性与操作性,对演员、戏曲工作者,乃至服饰研究者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序 一、昆剧十门脚色 二、开场戏 《跳魁星》 《跳加官》 《男加官》 《女加官》 《跳灵官》 《跳财神》 《报台》 《三星上寿》 《大赐福》 《天官赐福》 《八仙上寿》(《仙聚》) 《财源福臻》 三、传统折子戏 《单刀会》 《训子》 《刀会》 《马陵道·孙诈》 《不伏老·北诈》 《吴天塔·五台会兄》 《西游记》 《认子》 《胖姑》 《借扇》 《升平宝筏.北饯》 《安天会·偷桃盗丹。大战》 《四声猿·打鼓骂曹》 《吟风阁·罢宴》 《荆钗记》 《绣房》 《参相》 《见娘》 《开眼》 《上路》 《钗圆》 《白兔记》 《赛愿》 《养子》 《送子》 《出猎》 《回猎》 《琵琶记》 《南浦》 《辞朝》 《吃糠》 《赏荷》 《卖发》 《盘夫》 《廊会》 《书馆》 《描容》 《别坟》 《扫松下书》 《金印记》 《不第》 《投井》 《归家》 《荣归》 《金圆》 《牧羊记》 《小逼》 《望乡》 《寻亲记》 《出罪》 《府场》 《饭店》 《茶访》 《连环记》 《起布》 《议剑》、 《献剑》 《问探》 《小宴》 《大宴》 《梳妆》 《掷戟》 《绣襦记》 《乐驿》 《卖兴》 《当巾》 《打子》 《收留》 《教歌》 《莲花》 《剔目》 《古城记·古城》 《三国志·挡曹》 《西川图·三闯》 《西川图·负荆》 《草芦记·花荡》 《霄光剑》 《闹庄》、 《救青》 《功宴》 《幽闺记》 《踏伞》 《请医》 《拜月》 《千金记》 《起霸》 《鸿门》 《撇斗》 《追信》 《拜将》 《别姬》 《八义记》 《评话》 《闹朝》 《扑犬》 《南西厢记》 《游殿》 《惠明下书》 《寄柬》 《跳墙·着棋》 《佳期》 《拷红》 《长亭》 《宝剑记·夜奔》 《浣纱记》 《回营》 《打围》 《拜施》 …… 四、其他(时剧、武戏、新排本戏等) 后记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